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退位后还掌权三年时间 乾隆是不想让位给嘉庆吗

乾隆退位后还掌权三年时间 乾隆是不想让位给嘉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4/1/24 16:20:04

乾隆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的三年多时间里乾隆主要就是打压儿子嘉庆,从而实现自己揽权的目的,可以说乾隆的退位就是让位不让权。

乾隆内心其实并不想让位,所以让位后他主要做的就是独揽大权打压嘉庆

乾隆一生最为崇拜爷爷康熙,他曾对外说过如果自己的寿命够长的话,他的在位时间绝不能超过爷爷康熙。

不过乾隆说这话的时候他万没有想到他能活89岁,毕竟乾隆25岁继位,而康熙在位61年,按照康熙在位年数的话,乾隆得活到86岁,因此乾隆在当时说这话时认为自己未必能活到86岁,所以他才放言在位时间不能超过爷爷康熙。

但是到了乾隆在位六十年时,乾隆身体还非常不错,按照当初的诺言他也应该退位了,乾隆只能按照当初的诺言退位,可他内心中其实并不想退位,毕竟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想失去皇权。

而且自古以来成为太上皇的人下场都不怎么好,像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等人让位之后都受到了儿子皇帝冷落。因此乾隆也不想退位后受儿子冷落,但是不退位又等于不守诺言,所以乾隆最后想到了让位可以,但是让权不行。

乾隆为了实现让位不让权的目的,他特意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宣布让位嘉庆,在嘉庆即将继位之前,乾隆特意带着嘉庆亲自前往天津蓟州朱华山祭奠夭折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

永琏是乾隆原配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他曾经被父亲乾隆和祖父雍正寄予了厚望,乾隆即位之初就立刻秘密册立他为皇太子,但是很可惜,永琏在九岁的时候就夭折去世了,乾隆在他去世后对外公布了曾秘密离其为皇储的密旨,并下旨追谥永琏为端慧皇太子,以太子之礼将其厚葬。

乾隆在宣布让位的消息后,别的事没干,却先带着嘉庆去祭拜永琏,并让已经成为储君的嘉庆对永琏的陵寝行君臣叩拜大礼。

乾隆如此行为,除了对嫡子永琏过分喜爱之外,更主要的就是他想看一看自己的话对嘉庆还好使不好使,这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告诉嘉庆:我虽然宣布退位了,但是你还是得听我的话。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乾隆虽然决定退位,但他就是让位不让权,他还想着是继续说了算,所以乾隆退位就像换了一个名号和年号而已,实际大清朝的军国大事还是由他来把控决定。

甚至连年号乾隆都没觉得要改变,乾隆退位之后,他只允许紫禁城之外使用嘉庆年号,紫禁城之内还要继续使用乾隆年号。要知道紫禁城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宫,那是当时大清国的核心决策地方,乾隆这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国家的核心决策还是必须得他来拍板。

而最能体现乾隆内心根本不想让位的表现就是他根本都不想搬出清朝皇帝的寝宫养心殿。最初清朝皇帝寝宫承袭明朝旧制都是在乾清宫,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的寝宫都是乾清宫,到了雍正之后改为在养心殿,自雍正之后养心殿也成为历代清朝皇帝的寝宫。

但是乾隆在宣布让位嘉庆之后,却以自己居住养心殿六十来年搬到别的地方不适应为由不肯搬出养心殿,最终太上皇乾隆依旧居住在养心殿,而作为皇帝的嘉庆却依旧住在当皇子时期居住的毓庆宫。

在禅位大典前乾隆还不想交出代表皇权的玉玺,最后还是大学士刘墉据理力争,他劝乾隆在养心殿和玉玺二者之间二选一,要么搬出养心殿,要么交出玉玺,否则就不要让位了,还是让嘉庆当太子吧。

最终好面子的乾隆在权衡之下决定在禅位大典上把玉玺传给嘉庆,但是乾隆却在禅位大典上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不敢超越爷爷康熙,出于对康熙的孝顺,才决定让位给儿子嘉庆。

乾隆后来虽然交出了玉玺,但他却又命人打造了一颗“太上皇帝之宝”的印玺,然后规定皇帝批阅的奏折必须同时加盖太上皇玉玺和皇帝玉玺才能生效,这一招玩出来就等于削弱了嘉庆手中玉玺的力度,也是变相将皇权继续集中在乾隆自己手中。

在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接待朝鲜使臣时,他还特意对朝鲜使臣强调:朕虽然归正于皇帝,然军国大事还得由朕批准方可。这意思就是告诉朝鲜使臣我乾隆虽然退位了,但大清国还是我说了算。你们朝鲜得分清大小王。

所以乾隆退位是让位不让权,为了更好的把控国家大权,乾隆更是大力扶持权臣和珅,通过和珅来压制嘉庆,和珅在乾隆退位这三年多时间里也彻底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他权倾朝野,权势更是大过真正的皇帝嘉庆,被当时人称之为“二皇帝”。

由此也引发了嘉庆对和珅极为不满,嘉庆在乾隆去世后除掉和珅并不完全是因为和珅贪腐成性,更关键的在于和珅在乾隆的扶持下骑在自己头上三年多,和珅是满朝皆知的二皇帝,而自己作为真正的皇帝在这三年多时间里还不如和珅的权势,所以这种情况换做任何一个皇帝也必须在亲政后将和珅除之而后快。

因此在乾隆退位的三年多时间里,乾隆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他还是皇帝,大清国的军政大权还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这期间军国大事还是由乾隆决定,而作为名义上的正牌皇帝嘉庆,主要是负责祭祀大典这类礼仪性质的活动,说白了,这三年多嘉庆算是大清国的吉祥物吧。

乾隆在死后交给嘉庆的是一个即将日落西山的大清帝国

乾隆退位三年多后其实做的事情比较多,这其中挑选两件最具代表性的事情说一说就能明白乾隆在死后交给嘉庆的并不是一个“乾隆盛世”,而是即将日落西山的大清帝国。

一件事是嘉庆元年(1796年)川楚地区爆发的白莲教王三槐起义,这一场王三槐起义对清朝历史影响非常大,它扯下了“乾隆盛世”的遮羞布,王三槐起义给予了本来即将日落西山的清朝沉重打击,清朝国力也是自王三槐起义之后逐渐转向衰落。

王三槐起义完全是乾隆后期吏治腐败官逼民反的典型案例,在乾隆执政后期,以大贪官和珅为首,官员们都不思进取,堕落腐败。王三槐的起义军大多数都是被这些贪官污吏所逼反,最终在王三槐的带领下借助白莲教的宗教信仰爆发了起义。

不过王三槐起义却给了刚刚让位的乾隆一个更好把持大权的理由,乾隆称“嗣皇帝朝夕听我训导,将来知所遵循,不至错误,岂非天下之福哉。”这意思就是嘉庆太年轻刚继位就遇到这种大事,那更得跟着我这个有经验的十全老人多学习学习,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一来也是天下老百姓的福气。

结果这一个王三槐起义贯穿了几乎整个乾隆太上皇时期,直到嘉庆三年(1798年)王三槐才遭到清军诱捕,最终牺牲。在处死王三槐之后,乾隆还非常高兴,他认为平定王三槐起义又使得自己的十全武功更加厉害,称为“成此巨功”。

不过乾隆只是高兴过早,王三槐虽然被杀,但是白莲教起义依旧在川楚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乾隆一直到死也没有彻底看到将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他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处死了首领王三槐起义就很快烟消云散了。

乾隆不知道的是王三槐虽死,但是白莲教起义给他儿子嘉庆造成了多大困扰,这场起义一直持续到嘉庆九年(1804年)才逐渐被清朝镇压下去,白莲教起义损耗了清朝很大的国力,也让嘉庆为之头痛不已,但是造成白莲教起义主要责任人就是乾隆,是乾隆的宽纵,导致了乾隆后期吏治腐败,官逼民反,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

即便后来白莲教起义被平定之后,白莲教还一直困扰着嘉庆,白莲教被嘉庆镇压之后,又衍生出了天理教,而这个天理教正是流行于京津地区。

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首领林清率领教徒直接攻入了紫禁城,天理教起义军攻入紫禁城吓得嘉庆仓换从皇宫出逃,虽然最终林清牺牲,天理教起义也被清朝镇压下去,但是这时候的清朝已经彻底呈现出了颓废之势。而造成清朝呈现颓废之势的不是别人正是乾隆。

另外一件事就是嘉庆三年(1798)年,乾隆为了庆贺镇压了王三槐起义,已经88岁的乾隆又当了一次新郎,他一次性纳了两名年仅十四岁足以当他曾孙女的妃嫔。

要知道乾隆在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89岁就去世了,也就是说这两名少女仅嫁给乾隆不到一年就要守寡。

想想两名妙龄少女嫁给一个足以当自己曾爷爷的老头,而且还结婚不到一年老头就去世了,她们还必须得为这个老头守寡,她们俩的人生有多么凄惨吧。

乾隆去世后,这两名妙龄妃嫔就和乾隆遗留下来的七位六七十岁的老妃嫔一同过起了养老的生活,青春年华却要从此对着皇宫大院,这对两名青春期少女是多么残忍。因此她们俩也非常红颜薄命,其中寿贵人大概在20岁左右去世,晋妃大概在40岁左右去世,可以说算是红颜薄命了。

从寿贵人和晋妃这两名被乾隆老来才娶的少女来看,就能知道乾隆在退位后不仅大权独揽,生活还依旧奢靡成性。

所以有乾隆如此,再加上大贪官和珅,清朝官员自然是上行下效,因此乾隆在临终前以为抓捕并处死了起义军首领王三槐就能很快平定起义了,实际上吏治腐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起义军如何能被彻底平定。

乾隆本身就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他没有以身作则,那还怎么解决内部的吏治腐败问题,所以后来天理教甚至都能直接攻入紫禁城,这些都证明了乾隆在去世时留给儿子嘉庆的是一个日落西山的大清帝国。

写在最后

总得来说乾隆在退位后的三年多时间中,还依旧沉醉于自己创造的“乾隆盛世”之中,他为了不失去权力,让位不让权,并且让位之后还着力打压儿子嘉庆,根本不给年富力强的嘉庆发挥的空间,这三年多他甚至把嘉庆培养成了一个事事都听他话的木偶。

以至于后来的嘉庆都懒得自己思考了,在乾隆去世之后,嘉庆只知“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一味地遵循乾隆旧制,不知改变。当然也是嘉庆当这三年傀儡习惯了照葫芦画瓢,乾隆对他的打压已经让他失去了革新意识。

不过这也说明了乾隆在让位这三年多,他对嘉庆的教育还是非常成功,后来的嘉庆一成不变的遵循乾隆旧制,就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按照老爹乾隆的思想政策走下去,所以乾隆退位后的三年反而给大清培养了一个继续听他话的木偶皇帝。

嘉庆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除掉和珅就能重现“乾隆盛世”,实际上他根本不明白清朝的衰败与和珅并没有多大关系,主要的源头还在于他的老爹乾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王凌为何会不听劝阻要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王凌,司马懿真的那么坏吗

    王凌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允之侄。嘉平三年,不满太傅司马懿专擅朝政,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泄自尽,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了大将军曹爽,控制了曹魏朝政,开始专权,时任司空的王凌,被升为太尉,被授予了假节钺的大权。然而,王

  • 赵德昭是赵匡胤次子,最后为何会被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光义死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吗,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儿子,赵匡胤子赵德芳

    赵德昭,字日新,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二个儿子,太平兴国四年,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一,出身

  •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是什么地位?朱元璋是如何赏赐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刘伯温,朱棣的历史地位,朱元璋为什么想杀刘伯温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元勋。他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能和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齐名的历史人物,据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形象?他的生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包拯的资料,包拯之死,包拯之子

    说起包拯,我们下意识脱口而出的就是“包青天”。包拯在历史上是北宋的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当时正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间。在包拯六岁那年,辽国大举南下入侵,宋真宗率兵亲征,最后双方签订了历史上著名

  • 宜妃是康熙最爱的女人吗?为什么雍正要针对宜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康熙爱宜妃吗,康熙的宜妃有哪几个儿子,康熙玄烨最爱的女人

    宜妃的出身平庸,她的父亲只是八旗贵族家中的一名奴仆,一生都在服侍着皇室里面的人。这么平凡的背景却能获得盛宠,那么宜妃是康熙最爱的女人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雍正要针对宜妃?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就造就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因为宜妃父亲工作的原因,所以她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逃脱不了终将成为一个

  • 嘉庆的帝王心术有多高?只用10天就逼死了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有多恨和珅,高嘉庆

    众所周知和珅是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在乾隆时期盛宠不衰,那么嘉庆是怎么做到仅用10天就逼死和珅的?深受乾隆宠信,经手政事无数引嘉庆不满和珅原本出生官僚世家,其父时任福建副都统,但和珅本该顺风顺水的富贵人生却因为母亲的难产去世及父亲的因病逝世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诸葛亮和郭嘉相比 两人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嘉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诸葛亮其实就是郭嘉,真实的诸葛亮与司马谁厉害

    还不知道:三国第一谋士是谁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英才辈出无数伟人出生于那个时代,群雄逐鹿的大环境之下传奇也拉开了帷幕,不论三国时代世道有多么对平头百姓多么不公。千百年过去凭借着那些遗留下来的三国故事便可明白,人才济济的三国从来不缺少少年英才,掌权者需要

  •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做四轮车 诸葛亮为什么不骑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和谁打仗,诸葛亮会带兵打仗吗,诸葛亮是军师吗

    对诸葛亮打仗不骑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会有璀璨的文学艺术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牵动着人们的内心情感。在我国的三国时代,被神话般刻画出来的诸葛亮,就是一位从古到今都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著名人物。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华

  • 曹操真的不应该发动赤壁之战吗 曹操为何不攻打其他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赤壁之战为何惨败,赤壁之战时间,火烧赤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7年8月,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率领麾下精锐骑兵大败乌桓主力,斩杀西乌桓单于蹋顿,彻底击溃了袁氏在北方最后的势力,曹军随即班师回邺,一个月后,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康送来了袁尚与袁熙的首级,曹操彻底地统一

  • 孙策作为江东小霸主却英年早逝 孙策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江东是孙策打下来的吗,孙策进军江东第一个敌人是谁,孙策14岁称霸江东

    对孙策是一个怎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天下雄才辈出,诞生了很多的名人名将。在这样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险些改写历史,有人戎马一生为他人做了嫁衣,还有人机关算尽,却也躲不过被击败的命运。历史就是这样,总是充满遗憾,同时也给人无限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