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元佐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赵元佐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574 更新时间:2024/1/8 12:19:19

赵元佐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因为他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太宗,所以颇受喜爱。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为何赵元佐后来要装疯卖傻,主动放弃皇位呢

一,出身皇室

乾德三年(965年),赵元佐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晋王府,为晋王赵光义之长子,所以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聪明机警,很得其父宠爱。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病逝,其子赵德昭并未能即位,反而由皇弟赵光义即位。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即位不久的赵光义带着儿子赵元佐等人到开封城外射猎,想要在庆贺他即位的辽使面前展示大宋威严。恰好一只兔子跑到赵光义面前,他于是命儿子赵元佐射兔。随后十二岁的赵元佐一箭就射中了兔子,让旁边的辽使惊叹不已,感叹宋人擅长射猎。

二,获封为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为了巩固皇位,于是北伐北汉。为了让赵元佐接受历练,赵光义便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学习带兵用将之道。虽然宋军灭了北汉,但在高粱河之战惨败于辽军,只得班师还朝。然后赵光义就借着兵败时有人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之事而逼死了侄子赵德昭,为儿子赵元佐即位铺平了第一步路。

燕懿王德昭……乾德二年出阁。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御……终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宋史·赵德昭传)

随后赵光义就让赵元佐出阁(即成年),封他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卫王。赵元佐一下子就成为亲王兼宰相,比终身没有被宋太祖封王的堂兄赵德昭的待遇可以说是好了不少。随后赵元佐就晋封检校太尉、楚王,地位直逼其叔叔秦王赵廷美

三,为叔求情

初,秦王廷美得罪,元佐独申救之,由是失愛。及廷美死,元佐遂感心疾。(东都事略)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光义为了铲除弟弟赵廷美,便指使人诬告其谋反。赵元佐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即位铺平第二步路,但他与赵廷美之间叔侄关系要好,对皇位并不在乎,便不在乎父亲可能的暴怒,于是极力为赵廷美说请。但赵光义不为所动,执意将赵廷美降职流放。随后赵元佐就在赵光义面前失宠,不再像以前那样受重视。

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忧惧而死,赵元佐对此十分伤心,竟为此精神失常,不小心将人仆人刺伤。雍熙二年(985年),赵元佐经过仆人的精心照料,病情有所好转。随后赵光义于重阳节在宫内举办宴会,邀请众位亲王赴宴,可能是担心儿子赵元佐病刚好,需要静养,便唯独没有邀请他赴宴。

重阳日内宴,元佐疾新愈不与,诸王宴归,暮过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与,是弃我也。”遂发忿,被酒,夜纵火焚宫。诏遣御史捕元佐,诣中书劾问,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宋史·赵元佐传)

晚上,亲王们参加完宴会,路过赵元佐府前去探病,告知宴会之事。

赵元佐对此很不满,生气地说:“你们都去参加宴会,而唯独我没有被邀请,皇帝这是要抛弃我呀!”

然后赵元佐就生气地饮酒,酒醉之后就放火焚烧皇宫。赵光义大怒,于是派人捉拿赵元佐审问,事后将其废为庶人,流放均州。随后宰相宋琪等人为赵元佐求情,赵光义才将其召回,囚禁在南宫。

四,晚年善终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病逝,子宋真宗即位。宋真宗是赵元佐的同母弟,不忍心哥哥受苦,便封他为左金吾卫上将军,还恢复其楚王的封爵。另外宋真宗考虑到赵元佐的病情,允许他在家养病,不用参加朝会。此后宋真宗感念哥哥不贪皇位而让自己得以即位,便多次给赵元佐加封并予以厚待,所以赵元佐不仅获封天策上将军,甚至还有剑履上殿,诏书不名的特权,可见其地位之尊贵。

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预知。帝尝遣术士管归真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归真至矣。”帝闻之曰:“岂非为物所凭乎?”……时禁中火,元佐表停奉禀助完宫阙,不许。(宋史·赵元佐传)

宋真宗曾请道士管归真为哥哥祈福,可还没等手下就向赵元佐报告,他就说来为他祈福的是管归真。另外宋真宗即位后赵元佐再也没有任何精神失常的表现,反而一直与常人无异,还在皇宫遭遇火灾后主动要求停掉自己的俸禄用来修建皇宫。可见赵元佐并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恶争权夺利而一直装疯来隐居避世。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病逝,子宋仁宗即位。宋仁宗对伯父赵元佐继续予以厚待,封其为江陵牧。天圣五年(1027年),62岁的赵元佐病逝,结束了自己既幸福又悲剧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退位后还掌权三年时间 乾隆是不想让位给嘉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没死就传位嘉庆吗,乾隆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乾隆几岁登基帝位

    对乾隆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的三年多时间里乾隆主要就是打压儿子嘉庆,从而实现自己

  • 王凌为何会不听劝阻要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王凌,司马懿真的那么坏吗

    王凌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允之侄。嘉平三年,不满太傅司马懿专擅朝政,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泄自尽,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了大将军曹爽,控制了曹魏朝政,开始专权,时任司空的王凌,被升为太尉,被授予了假节钺的大权。然而,王

  • 赵德昭是赵匡胤次子,最后为何会被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光义死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吗,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儿子,赵匡胤子赵德芳

    赵德昭,字日新,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二个儿子,太平兴国四年,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一,出身

  •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是什么地位?朱元璋是如何赏赐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刘伯温,朱棣的历史地位,朱元璋为什么想杀刘伯温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元勋。他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能和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齐名的历史人物,据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形象?他的生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包拯的资料,包拯之死,包拯之子

    说起包拯,我们下意识脱口而出的就是“包青天”。包拯在历史上是北宋的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当时正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间。在包拯六岁那年,辽国大举南下入侵,宋真宗率兵亲征,最后双方签订了历史上著名

  • 宜妃是康熙最爱的女人吗?为什么雍正要针对宜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康熙爱宜妃吗,康熙的宜妃有哪几个儿子,康熙玄烨最爱的女人

    宜妃的出身平庸,她的父亲只是八旗贵族家中的一名奴仆,一生都在服侍着皇室里面的人。这么平凡的背景却能获得盛宠,那么宜妃是康熙最爱的女人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雍正要针对宜妃?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就造就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因为宜妃父亲工作的原因,所以她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逃脱不了终将成为一个

  • 嘉庆的帝王心术有多高?只用10天就逼死了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有多恨和珅,高嘉庆

    众所周知和珅是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在乾隆时期盛宠不衰,那么嘉庆是怎么做到仅用10天就逼死和珅的?深受乾隆宠信,经手政事无数引嘉庆不满和珅原本出生官僚世家,其父时任福建副都统,但和珅本该顺风顺水的富贵人生却因为母亲的难产去世及父亲的因病逝世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诸葛亮和郭嘉相比 两人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嘉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诸葛亮其实就是郭嘉,真实的诸葛亮与司马谁厉害

    还不知道:三国第一谋士是谁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英才辈出无数伟人出生于那个时代,群雄逐鹿的大环境之下传奇也拉开了帷幕,不论三国时代世道有多么对平头百姓多么不公。千百年过去凭借着那些遗留下来的三国故事便可明白,人才济济的三国从来不缺少少年英才,掌权者需要

  •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做四轮车 诸葛亮为什么不骑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和谁打仗,诸葛亮会带兵打仗吗,诸葛亮是军师吗

    对诸葛亮打仗不骑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会有璀璨的文学艺术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牵动着人们的内心情感。在我国的三国时代,被神话般刻画出来的诸葛亮,就是一位从古到今都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著名人物。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华

  • 曹操真的不应该发动赤壁之战吗 曹操为何不攻打其他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赤壁之战为何惨败,赤壁之战时间,火烧赤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7年8月,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率领麾下精锐骑兵大败乌桓主力,斩杀西乌桓单于蹋顿,彻底击溃了袁氏在北方最后的势力,曹军随即班师回邺,一个月后,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康送来了袁尚与袁熙的首级,曹操彻底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