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林甫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李林甫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4/2/3 18:13:46

李林甫是唐朝时期的宗室与宰相,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提到李林甫这个人,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会想到‘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确,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确实不是什么好人,算是一个有名的大奸臣。

当政十九年,在位期间为了排斥异己,打压政敌,做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好间接引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李林甫身上。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了。

李林甫姓李,他的这个李,确实是皇族李家的那个李。李林甫的太爷爷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俩人是一个爷爷。李渊他爹是老三,而李叔良他爹是老六。唐朝开国之后,李叔良获封长平郡王。

不过,在受封长平郡王仅仅四年之后,李叔良就在驻守北方的时候,死在了突厥人手里。后来唐朝统一天下之后,长平郡王这一脉,虽然没有衰落,但也没有出什么太过出彩的人物,只能算是宗室当中,较为普通的一脉。

三代之后,就到了李林甫那一代。

李林甫出生的那一年,恰好赶上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治去世之后,作为太后的武则天把控了大权。先立李显为帝,然后又废了李显,改立李旦为帝。李旦登基后,完全就是个傀儡皇帝。后来武则天干脆就废了李旦,直接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武则天掌权的那些年,对于李家宗室的打压,可谓是不遗余力。不过好在,李林甫只是个皇族偏支,他们这一脉又没什么权势,所以武则天也懒得搭理他们这一脉。这反倒是让李林甫他们家幸存了下来。

总之,李林甫的少年时代,唐朝的政局是乱得一塌糊涂。李林甫虽然是宗室,但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好像也不大可能有太大的发展。

不过,到了李林甫23岁的时候,情况开始出现转机了。

这一年,一场神龙政变,让武则天彻底失去了大权,只能还位于太子李显。李显二次登基,皇位再次回到了李家的手里。这对于李林甫来说,显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武家才是真正的皇族,李林甫这种李家的远房偏支,就已经不再是皇族了。而李显再次即位之后,李林甫就又成了皇族。

这次转机,让李林甫得以顺利入仕,入千牛卫为官。

在千牛卫干了几年之后,李林甫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重要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先天政变。

简单来说,就是李显二次即位后,性格依然怯懦,所有大权由李显的皇后韦氏把持。韦氏把持大权后,也想像武则天一样,做另一位女皇帝,所以后来便毒杀了李显,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李重茂为帝。就在李重茂刚刚登基之后不久,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便暗中勾结禁军发动了政变,入宫诛杀了韦氏,然后拥立自己的老爹李旦为帝。

先天政变发生的时候,李林甫并没有参加。但是,他的舅舅姜皎参加了,而且还是先天政变当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所以,先天政变后,姜皎自然被李隆基信任。后来李隆基即位之后,姜皎自然也就成了李隆基的宠臣,在朝堂上一时间权势煊赫。

姜皎上位之后,对于自己喜欢的外甥李林甫,自然也是大力扶持。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李林甫迅速升迁,一路升至国子司业,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

但是,到了开元十年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在这一年,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因为犯了事情被贬官流放了。不过耗子啊,此时的李林甫,也算是唐朝高级官员,翅膀算是足够硬了。就算是没有舅舅的庇护,同样可以过得很好。

从开元十年开始,李林甫再往后的道路,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因为到了他这个高度,除了皇帝本人之外,不管是宗室的身份,还是他那个被流放的舅舅,都已经无法再为他提供任何帮助了。

不过,李林甫到底还是有本事的。接下来的几年里,单凭自己的本事,依然混得如鱼得水。李林甫深知自己背景有限,所以积极巴结唐玄宗的后宫。后来更是攀上了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这条线,得到了武惠妃的支持。

在武惠妃的支持下,李林甫后来又先后历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和礼部侍郎。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林甫还通过自己的情人,巴结上了高力士。在武惠妃和高力士的支持下,李林甫凭借自己的手腕,最后终于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受封黄门侍郎。

两年之后,李林甫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此,李林甫终于成为了唐朝的宰相,和裴耀卿张九龄一起,并肩成为大唐官场上权力最大的三人。

这一年,是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53岁,李隆基51岁。

其实在李林甫成为宰相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林甫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努力巴结上官,交好后宫和宦官,为了上位拼尽一切。但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很多,倒也算不上什么。而且李林甫为政多年,其实也推行过一些好政策,为唐朝的繁荣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那为啥在后来的历史上,李林甫成了被人唾弃的坏人呢?

答案就在于他当上宰相之后,为了巩固自身权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

李林甫虽然当上了宰相,但当时和他并列为宰相的,还有张九龄、裴耀卿这两人。而且这俩人比他资格更老,在朝中权势更大。以李林甫的性格,自然要打压这两人,和这两人争权。

恰好在这个时候,后宫出事了。

后宫那边,其实倒也不是出了什么大事。简单来说,就是武惠妃想要做皇后,然后想要唐玄宗立她生的儿子做太子。但问题是,当时唐玄宗已经立了一个太子,而且风评很好。不过,在武惠妃强大的枕头风攻势下,唐玄宗还是松了口,决定先试探一下大臣们的口风。

当唐玄宗透露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同为宰相的张九龄,坚决表示反对。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加上武惠妃本来就是李林甫在宫中的靠山,所以这场斗争开始后,李林甫直接站队到武惠妃那边去,帮助武惠妃夺嫡。

最终,李林甫和武惠妃经过一番谋划,让唐玄宗误以为张九龄、裴耀卿两人结党。大臣结党这件事,在历朝历代都是最被皇帝所忌惮的。所以,当唐玄宗生出这个念头之后,很快就直接罢免了两人。在这两人被罢免之后,李林甫就成了唯一的宰相。

于此同时,李林甫也在积极配合武惠妃。武惠妃随后又布了一个局,佯装宫中有贼人进入,让太子李瑛,以及同样与她作对的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带兵入宫救驾。而等到三人带兵入宫之后,武惠妃则否认自己曾向他们求救,并且坚称这三人是带兵进宫杀自己的。

这下子,唐玄宗忍不了了。

虽然是儿子,但带兵入宫这种事情,本就是大忌。再加上武惠妃和李林甫从旁诋毁,唐玄宗顿时勃然大怒,直接将三人贬为庶人,后来又直接赐死。

一日,杀三王。

天下皆惊。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林甫显然出力极大。而最终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成了唯一的宰相。但作为代价,原本优秀的三位皇子,却全都被他构陷致死了。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事其实影响真的很大。因为这三位皇子,都算是相对出色。而这三人死后,尤其是太子被赐死,对于当时唐朝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而且后来唐玄宗也没立武惠妃的儿子做太子,而是改立另一个儿子李亨为太子。再之后,李亨当了几十年的窝囊太子,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才登基为帝。

一日杀三王,这算是李林甫所做的第一件坏事。

第二件坏事,则是打压同僚,重用藩将。

唐朝是个相对崇尚武力的时代,所以比较讲究‘出将入相’。所谓出将入相,就是指如果在外边打仗打得特别好,战功显赫的话,可以有机会被调到中枢来担任宰相。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但是对于李林甫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如果真的是那种顶级人才,在边疆特别能打,然后返回京城做宰相的话,肯定会和他争权。而且这样的人,自身才能都很强,也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李林甫最后就憋出了一个坏招。

任用边疆民族的人做将军。

因为在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边疆民族,一般会被认为缺少文化。这种看法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错的,毕竟唐朝那会儿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很多边疆民族的人,确实可能连书都没读过。这样的人,打仗是有可能打赢的,但是你要让他会中枢担任宰相,打理朝政,确实不太现实。而当时的李林甫,就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大范围的任用藩将。如此一来,藩将就算战功再怎么显赫,也不可能进入中枢做宰相,威胁他的地位。

从李林甫自身来说,这一招真的很好使。武将那边,都是藩将,无法入朝为相。而文官体系这边,他是老大,可以随意打压下面的后起之秀。就算非得提拔一个宰相,他也可以选个性格懦弱的,同样无法和自己争权。

但从唐朝的大局来说,这招就太致命了。

因为唐玄宗上位后,本来就已经进行了军制改革,大幅提升边疆将领的权力。不但赋予他们长时间领兵的权力,还推行节度使的管理制度,给了边疆将领财权和治政权。在边疆地区,当地的将领已经相当于是一方诸侯。而在这种情况下,李林甫又开始大范围任用藩将。如此一来,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种条件之下,安禄山登场了。而且,除了安禄山之外,比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人,也都纷纷登场。

后世很多人曾好奇,为什么唐玄宗时期,一半以上的将军都是少数民族。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出在这儿了。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全怨李林甫,也和当时唐朝的文化有关。因为当时唐朝实在是太强,很多中原人根本就不愿意去边疆打仗,所以只能用边疆民族。但不管怎么说,唐玄宗在位后期,藩将大面积掌权的局面,李林甫要负主要责任。

李林甫的这一招,固然维护了他自身的权位,但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同样是为了维护自身权位,李林甫还大肆打压文官集团内部的人才,提拔一堆庸才上位。尤其是杀三王之后,唐玄宗并没有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李亨为太子。李林甫因为自己曾反对李亨做太子,害怕李亨将来即位后打压自己,所以坚决和太子一党进行斗争。所有支持太子的官员,都在他的打压范围之内。

被他这么一搞之后,原本开元年间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被搞得一塌糊涂。到了天宝年间之后,唐朝的吏治已经相当腐败,出现了一大堆问题。后来安禄山起兵之后,能够一路快速攻城掠地,其实也和当时的吏治腐败有一定的关系。

正是因为做了这些事情,李林甫才会被后世骂作是奸相,成为后世唾弃的存在。不过,后来李林甫确实也遭了报应。在他为相后期,被杨国忠诬陷有谋反之意,唐玄宗虽然没有因此治罪,但也逐渐疏远了李林甫。在这种被疏远打压的抑郁当中,李林甫去世。而在他去世之后,杨国忠依然不放过他,设局坐实了李林甫谋反的事情。

事发的时候,李林甫已死,但还没有下葬。唐玄宗当即下令,剥夺他的一切荣誉,并且将他的家人后辈,全部流放岭南。就连李林甫本人,也被唐玄宗下令劈了棺材,扒了朝服,重新以庶人的礼节下葬。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得好死了。

李林甫的结局,虽然也算得上是遭了报应,但他留给唐朝的祸患,却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消散。李林甫去世后,仅仅只过了两年时间,安史之乱便爆发了。唐朝自此由盛转衰,无数人因此丧命,流连失所。

这样的李林甫,背上千古骂名,真的是一点都不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嘉庆资质平庸 乾隆最后为何还要传位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为什么选嘉庆作为接班人,平庸的皇帝,嘉庆很仁慈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传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796年嘉庆登基称帝,而乾隆在宣布永琰为嗣皇帝后,不顾自己年迈亲自带嘉庆去天津蓟州朱华山祭拜一个孩子,还要嘉庆这个正儿八经的皇帝给这个早早夭折的孩子行君臣大礼。这个早早夭折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嘉庆的一位兄长,而且是乾隆与富察皇

  • 郭子仪之所以被称为最完美的将军,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子仪后代谁最厉害,郭子仪地位

    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中兴名将、政治家与军事家,郭敬之之子,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有四个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再造大唐。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后,中国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东晋十六国那种状态。外围的回纥、吐蕃,会顺势进攻

  • 杨嗣昌是如何解决明末时期无兵无饷的情况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末三饷,明朝杨嗣昌,兵饷

    杨嗣昌是明朝末年时期的大臣与诗人,晚年号苦庵,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受困于关外和关内两处战场无法自拔,关外的清军时不时进关劫掠,关内的农民军屡剿不灭。中央朝廷财政崩溃,整个北方都被打成一片空地。崇祯不断的更换内阁大臣,寄希望于新人能有新的战略高招,能将大明朝这架破

  • 吴质是谁?他与曹真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之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休曹真什么关系,曹仁和曹真,曹丕吴质

    吴质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魏文帝曹丕有四位好友,曹丕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他们也是曹丕的重要智囊。这四个人,分别是陈群、司马懿、吴质和朱铄,他们并称曹丕“四友”。陈群和

  • 历史上李自成在迎战吴三桂之前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吴三桂谁可恶,清朝李自成哪里人简介,李闯王的历史

    李自成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终于进入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进北京后,檄文周边,山东、天津、山海关都表示愿意投降。特别是山海关吴三桂,李自成写亲笔信劝他归降,吴三桂在仔细考虑过后也同意效力

  • 曹操突袭荆州之后,刘备为何不肚子逃亡而是带着百姓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如果取了荆州,荆州不是刘备打下来的怎么成借的,刘备借荆州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之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老百姓之所以要跟着刘备一起跑,主要是因为刘备宣传得好,让老百姓误以为曹操会屠城,如果留下就是必死。但实际上,就算这些百姓真的留下,曹操也根本不会杀他们。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

  • 郭嘉为什么帮刘备(郭嘉建议不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db:关键词]

    郭嘉此人无论在正史上,还是三国演义中都很深得曹老板喜爱。无论大事小事,曹老板都会听取郭嘉的分析,效果也很明显。郭嘉曾是袁绍的部下,后来转投曹老板帐下担任军师祭酒,郭嘉是荀彧举荐的,史书上称他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官渡之战时为曹老板提出十胜十败论给足了他打袁绍的信心,后来攻吕布,打刘备,征乌恒,平

  • 郭嘉是顶级谋士吗(郭嘉为什么是三国第一谋士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db:关键词]

    细品三国,说起郭嘉这个人物,后人对其真的是褒贬有加。对于很多人评价郭嘉为“三国第一谋士”更是众说纷纭。我们先不去着急否认郭嘉是否能担得起这个名号,单从郭嘉一生的功绩来看,即便此人并没有什么战绩却还能被很多人认定为第一谋士,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原因。审时度势,对于主公有着自己明智的选择说起郭嘉的身世由来

  • 为什么郭嘉被誉为第一鬼才(郭嘉有鬼才之称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db:关键词]

    郭嘉因雄才大略,被奉为三国第一奇才,曾国藩称其为千载难逢之士。“若是在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这个是《三国演义》中对郭嘉的点评。郭嘉字奉孝,誉为曹魏第一谋臣,也是最受曹操器重和赏识的一名奇才。曹操曾断言:“使孤成千秋伟业者,必此人也。”这样看来郭嘉对曹操的利用价值有多大。《三国志》记述,郭嘉颍

  • 郭嘉死时多少岁?(郭嘉为什么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db:关键词]

    郭嘉一生有三大爱好,贪睡嗜酒好色,但这都不是他真正早逝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郭嘉作为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不仅智谋超群,而且从来都是算无遗策的,所以曹操对他非常器重。可是郭嘉虽然有治世之才,但其生活作风非常不检点。据说当年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他经常因为郭嘉在行为上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