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皇帝和东汉皇帝相比 东汉皇帝平均寿命为何那么短

西汉皇帝和东汉皇帝相比 东汉皇帝平均寿命为何那么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89 更新时间:2023/12/11 20:00:54

对为什么大一统王朝里东汉皇帝的寿命最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县(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镇)即位称帝,光复汉室,史称东汉,这是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东汉传八世十四帝,历时195年,与西汉合称汉朝。两汉时间相近,环境类似,国力相仿,两朝皇帝的寿命却差异颇大,令人费解。

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26.71岁,相较之下,西汉皇帝的平均寿命达到37.75岁。两者相差近12年。十二位西汉皇帝中,有两人60岁以上,五人在40-49岁之间,昌邑王刘贺34岁,三人年龄在20-29岁之间,仅汉平帝刘衎低于20岁。

图1 东汉版图

在东汉皇帝中,除婴帝刘懿外,生卒可考的有十三人。刘秀终年63岁,年龄最高,其次是刘协的53岁,刘庄47岁排名第三,4人在30到39岁之间,2人在20到29岁之间,4人在20岁以下。在大一统王朝中,东汉皇帝的寿命是最短的。

从宏观上看,西汉初期,全国人口仅有1300万。经过“文景之治”,人口数量逐渐增加。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人口突破3600万,不过,武帝后期加重了兵役和徭役的负担,导致国内“户口减半”。宣帝末年(公元前49年),人口恢复到5000万。

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数量仅为2100万。在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人口再次恢复到5386万。此后,灾害和战乱不止,人口总数略有下降,始终在4900万附近徘徊。到东汉后期,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攀升到5648万。受灾害、战争和医疗条件的局限,汉朝人口的平均寿命仅有29岁。即便如此,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仍低于当时的平均值。

在十四任东汉皇帝中,从死亡原因看,有九人正常死亡,占64.29%,三人幼年夭折,占21.43%,二人非正常死亡,占14.28%。从年龄层次看,40岁以上的三人,占23.77%,20-39岁的六人,占46.15%,20岁以下4人,占30.78%。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东汉皇帝夭折和非正常死亡率超过了三分之一。作为封建统治的核心,皇帝过早去世,意味着政治格局的不断调整,分散了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注意力,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东汉第四位皇帝

此外,东汉幼年皇帝的比例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十岁即位,此后历代的皇帝均为幼年即位,平均即位年龄9.5岁,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殇帝刘隆即位时刚过百日,在位220天悄然离世,是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最长的是桓帝刘志,时年不过十四岁。

东汉皇帝短寿早夭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己的著作《昌书》中,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惜原书失传。不过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述了仲长统的论述。

仲长统认为“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这话是说帝王将相饱食甘肥,沉迷享乐,造成身体羸弱,其子女尚未成年,早已生儿育女。后代再次重复父辈的荒淫放纵。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养护不及,势必体弱多病。自身不正当的日常作息和生活习惯,成为皇帝早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东汉的医疗体系分为中央、专门和地方三级。中央以太医院为主,为皇族和高级官员服务。设“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掌诸医”,共有312人。在必要时,还可召集社会医疗资源为其服务。专门机构是指为军队、牢狱和徭役服务的机构,以此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三是地方医疗机构,只有在发生灾害疫情时,由朝廷发布医疗援助的命令,地方政府负责具体执行。

太医院代表东汉最高水平的医疗水平,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只为特权阶级服务,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其次,人为利用制度漏洞,太医淳于衍利用职务之便,直接毒杀了许皇后。最后,医疗水平差。通常医治时,医术和巫术并用,医疗水平本身存在着迷信思想和冒险性。东汉的医疗水平低下,是皇帝短寿早夭的客观原因。

相较东汉皇帝的短寿,皇后却很长寿。东汉共有19位皇后,生卒可考有8位,平均年龄40.75岁,皇后比皇帝长寿14.04岁。早在西汉时期,确立了皇后的正统地位,因此,在先帝亡故后,在继任者年幼、昏庸、懦弱或皇肆中断时,皇后就能以皇太后的身份,充当监护人,临朝称制,总揽大局,拥有和皇帝相同的权力。

据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四帝分别是安帝、质帝、桓帝和灵帝四人。六后是指窦、邓、阎、梁、窦、何等六人。自和帝后,屡次出现了“主少母壮”的政治格局。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实属罕见。

在权力的催化下,皇后“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以此达到长期霸占权柄,掌控朝政的目的。以和帝皇后邓绥为例,和帝有长子刘胜和幼子刘隆两人。邓绥以太后的身份,认为刘胜身有痼疾为由,废长立幼,拥刘隆为帝。刘隆不幸夭折后,邓绥又另立十二岁的刘祜为帝。一太后立两个幼帝,把持政局长达16年,反映了东汉政治制度的不健全。太后挟私扶立幼主,加上医疗水平差,是东汉幼年皇帝夭折率偏高的内因。

东汉皇帝中,还有两位皇帝死于非命,这是非常极端的事件。质帝刘缵因不满外戚梁冀跋扈专断,在朝会上公开称其为“跋扈将军”,遭到梁冀忌恨。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年仅8岁的刘缵被梁冀毒杀。

不仅如此,中平六年(189)四月,少帝刘辨即位,宦官和外戚两股势力相互绞杀。董卓以勤王的名义,进入洛阳,废黜刘辨,另立献帝刘协。同年九月,在位不到半年的刘辨,遭到董卓毒杀。人为因素,成为影响东汉皇帝寿命的偶尔因素。

先皇短寿早夭,造成太后临朝。太后大权独揽,重用外戚。继任者被架空,与宦官势力合谋夺权。继任者重用宦官,再次提前谢幕。新一任太后重新临朝,外戚复起壮大。如此循环往复,东汉的政治生态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必然性和偶然性彼此影响,给东汉帝王的命运蒙上一层阴影。外戚和宦官和轮番坐庄,促使东汉王朝的命运走向一条不归路。

参考文献:《后汉书﹒皇后纪》《千金要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窦太后靠什么压制汉武帝?二人之间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对卫子夫的评价,窦太后与汉武帝的祖孙之争,窦漪房是汉武帝的什么

    历史上窦太后靠什么压制汉武帝?二人之间关系如何?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女性掌权者当中,西汉的窦太后,绝对算是个人经历最精彩的一个了。这位窦太后,早年只是一个普通宫女,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嫁给了一个不得宠的王爷做妾。幸运的是,在这之后不久,这位王爷忽然就被拥立做了皇帝。

  • 戴思恭:被誉为“明代医学之冠”,深受三朝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戴安瀾,被称为是

    在古代,御医是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为皇帝及其皇帝宫廷中的家眷治病,这些人中不管谁的身体出了问题,御医随时都有可能被迁怒,导致身首异处。但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御医,他不仅没有因为朱元璋的死受到牵连,反而被刚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提升为太医院使,他就是被后人誉为“明代医学之冠”的戴思恭。戴思恭,浙江诸暨人,字原礼

  •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相比,谁麾下的人才含量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麾下八健将,袁术比袁绍实力强,三国时期袁绍个人特点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相比,谁麾下的人才含量最高?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前期,在北方的所有势力中,袁绍是最强大的,其次是袁术,曹操顶多排第三,袁术因为政治上走了错招,最先灭亡,然后就是曹操和袁绍争雄,两人之间谁胜谁就是北方的主宰。至官渡之战前,不管是从势力范围,江湖上的影

  • 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为何还被誉为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无为宰相曹参,复与过饮酒

    曹参(?—公元前189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般情况下,作为政府首脑的相国,都应该日理万机,因为他有很多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就算是再懂得“时间管理”,也

  • 什么是本纪?项羽为何会被记载入帝王的“本纪”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翻译,项羽为何记为本纪,项羽为什么在史记的本纪里

    项羽为何会被记载入帝王的“本纪”中?真相是什么?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在描写历代帝王的时候,将其传记写入“本纪”。可项羽并没有当过皇帝,为何司马迁要把他列入本纪呢一,本纪含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 历史上魏延真的有反骨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延真的有反骨吗,魏延为什么会反,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

    历史上魏延真的有反骨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刘备在拿下长沙后,诸葛亮要求杀掉魏延,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在小说中,魏延也的确犯了诸葛亮的

  • 诸葛亮什么时候被刘备发现的 两人见面时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顾茅庐时刘备和诸葛亮的年龄,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过哪些胜仗,诸葛亮死前说水镜先生

    对诸葛亮是如何被刘备发现的,双方见面时各有多少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那一年,刘备47岁,但依然一事无成,对于未来,曾经有过很多憧憬的他,有时候也会迷茫,虽然知道自己要想什么,但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思路如何开拓。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人能够开解他,给予他最好的思路。当

  • 刘备是真的三顾茅庐才请诸葛亮出山的吗 刘备是一次还是两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叫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第几集,刘备三顾茅庐是第几集

    刘备到底几顾茅庐才请到诸葛亮出山的?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一定都看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描写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可谓是入木三分,将每个人物不同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但是《三国演义》的创作是在借鉴参考陈寿《三国志》的基础之上的。

  • 诸葛亮知道北伐困难 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六次北伐怎么都失败了,诸葛亮为什么执意北伐,枭雄药什么时候不吃

    对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

  • 刘彻最后能成为一代帝王,他上位的背后是什么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不是嫡长子的刘彻能当上皇帝,汉景帝为什么传位刘彻,大汉皇帝刘彻后继承哪位皇子的

    刘彻最后能成为一代帝王,他上位的背后是什么真相?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彻能当上皇帝,绝对是一个巧合!因为汉景帝的皇后,一直没有生孩子。而之前的那位太子,他的母亲又实在缺乏手腕。而刘彻的母亲,则是手腕极强,最后拉拢了一大帮人,一起支持汉武帝。正是因为这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