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何会被后世称为汉高祖?称呼是怎么来的?

刘邦为何会被后世称为汉高祖?称呼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3/12/14 6:33:11

刘邦为何会被后世称为汉高祖?称呼是怎么来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刘邦是中华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之一,也是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为何后人常称呼他为“汉高祖”呢

一,刘邦庙号与谥号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前195年6月1日),汉高祖刘邦逝世。五月(6月),群臣拥立皇太子刘盈即位,即汉惠帝。汉惠帝即位后立即与群臣商议父亲刘邦的庙号与谥号。

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史记·高祖本纪)

群臣都回答说:“高祖出身平民,平定乱世使天下重返正道,是汉朝的太祖,功劳最高。”接着群臣就为刘邦上谥号“高皇帝”。

可见刘邦的庙号是“太祖”(创基立业,故为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功德盛大,故为高皇帝),所以“高祖”并非刘邦的庙号。由于《史记》与《汉书》都多次称呼刘邦为高祖,可见高祖在汉朝时就是人们对刘邦的普遍代称,并非庙号太祖之误。

二,为何称高祖

船长认为刘邦之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为“高祖”,就是来源于谥号“高皇帝”和“帝者太祖”。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恆,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史记·高祖本纪)

首先西汉与东汉皇帝的称号大都是“汉某帝”,如汉武帝与汉光武帝。而刘邦在《汉书》的传记也被称为“高帝纪”,在《史记·三家注》中更是多次被称为“高帝”。可见谥号在汉朝是对皇帝最常用与最为重要的称呼,所以刘邦“高祖”称呼中的“高”来自谥号“高皇帝”无疑。

“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史记·三家注)

其次东汉时期的史学家张晏曾专门为《汉书》做注解,提到谥号原来没有“高”字,就是因为刘邦建立了灭秦亡楚的极大功劳,这才能建立汉朝。所以汉朝人为了纪念刘邦所立的大功,这才专门在谥号里面多加了个“高”字。这就更加证明“高”是汉朝人对刘邦的专用称号,来自谥号无疑。

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史记·高祖本纪)

再次古时皇帝死后,子孙要在太庙为其立牌位,时常前往祭祀。汉惠帝为了纪念父亲刘邦,还下令各地郡国普遍建立高庙,为以后历代汉朝皇帝沿袭,所以汉朝人都会祭祀的人就是刘邦。刘邦在汉朝太庙的牌位就是他的庙号“太祖”,但祭祀刘邦的庙宇却称为“高祖庙”或“高庙”,可见刘邦谥号重要性的程度远在庙号之上。

有司皆固请曰:“……高帝亲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建诸侯,为帝者太祖。诸侯王及列侯始受国者皆亦为其国祖……”(史记·孝文本纪)

从次刘邦“三载亡秦,五年灭楚”,这才有了汉朝及刘姓诸侯王,所以刘邦被他们视为“帝者太祖”。虽然秦始皇首创“皇帝”称号,但汉朝初年否认秦朝正统性,认为汉朝直接承袭周朝德运,所以在汉初的人眼里刘邦就是首个合法皇帝,就是“高皇帝为皇帝之太祖”,简称“高祖”。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史记·秦始皇本纪)

然后汉朝恢复了被秦始皇废除的谥号制度,而谥号在周朝已经延续了八百多年,秦朝只废除了十五年,所以谥号对汉初的人影响很深,而刘邦又称自己“弃秦继周”,谥号就理所当然成为当时人们对皇帝最常见的称呼。庙号则被周朝弃用超过八百年,秦朝也没恢复,所以汉初对庙号的使用并没有那么规范,庙号“太祖”使用次数也不多,“高祖”是世人对刘邦最多的称呼。

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服色数度,遂顺黄德。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汉书·郊祀志)

最后汉朝直到汉武帝时才承认秦朝的合法性,承认其是继周朝之后的正统皇朝,所以秦始皇才是真正的“帝者太祖”,导致汉朝此后很少使用庙号“太祖”称呼刘邦。况且汉朝用“高祖”称呼刘邦已经近百年,而司马迁的《史记》正是成书于汉武帝时代,所以司马迁才多次用“高祖”称呼刘邦,导致后人误以为刘邦庙号“高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操被封魏王后,他的实力权利有何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怎么当上魏王的,曹魏是在谁在位时被废帝,曹魏是怎么被司马夺权的

    三国时期曹操被封魏王后,他的实力权利有何变化?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曹操被封魏公,是在建安十八年(213年),尽管之前,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极力反对,但是,曹操还是称魏公了。荀彧也因此受到曹操记恨,忧愤而死。在这前一年,曹操已经被汉献帝刘协授予一项极高的特权,即:

  •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是在试探诸葛亮吗 刘备是不是在试探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被谁救入白帝城,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在哪里,诸葛亮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刘备永安托孤,有考验诸葛亮的意思吗?刘备是不是在试探诸葛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白帝城托孤是什么样的?刘备到底出于什么考虑?刘备此举是在试探诸葛亮的忠心吗?我们先说说试探诸葛亮这一方面首先说明,刘备临死前确实在试探诸葛亮,若是诸葛亮确实有不臣之心,刘备肯定会被诸葛亮下手,毕

  • 三国时期刘备、孙权与曹操三人,都收养了哪些义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哪个儿子继承了王位,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有没有生孩子,刘备有没有亲兄弟

    三国时期刘备、孙权与曹操三人,都收养了哪些义子?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巨头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收过养子,其中,刘备收养了一个养子,即刘封;孙权收养了两个养子,即凌烈和凌封;而曹操收养得最多,收养了三个养子,即曹真、何晏和秦朗。先说刘备,刘备在没有

  • 张廷范是谁?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谁先爱上他的剧情详解,后来的我与他无关结局,陈廷玉

    张廷范是谁?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天祐二年十二月甲寅(906年1月27日),太常卿张廷范被权臣朱温处死。张廷范是朱温心腹,参与白马之祸,杀害唐朝忠臣数十人,为朱温篡位扫清了障碍。那为何朱温还要杀死张廷范呢一,跟随朱温张廷范出身贫寒,少时为了解决生计问

  •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为曹家尽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为什么司马懿可以夺曹氏,司马懿如何夺权的经过,司马懿夺权视频

    曹操提拔了那么多忠臣良将,为何司马懿夺权时,没人站出来尽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当司马懿夺权时,之所以无人站出来反对,之所以无人为曹家尽忠,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高平陵之变魏明帝曹睿临死前,留下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

  • 赵云在长坂坡大杀四方的时候 曹操手下为何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云长坂坡杀50名将,长坂坡赵云杀曹将多少,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了谁

    对赵云大战长坂坡,曹操麾下猛将集体沉默,为何他们不挺身而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赵云大战长坂坡,曹操麾下一流悍将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说,曹操手下猛将面对长坂桥的张飞,是集体沉默不敢出战的,但是不能说他们面对赵云也是这样的,因为从三

  • 历史上既然没有貂蝉这个人 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卓死后貂蝉跟吕布了吗,吕布与貂蝉历史真相,董卓貂蝉

    还不知道:历史上并没有貂蝉,那吕布为何非要杀董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四大名著里面,有两部小说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个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太过于深刻的内容在这里不多说,单看两部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四百多个角色,

  • 曹操知道董卓的实力 曹操为何还敢刺杀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董卓为什么没有成功,董卓是什么人物,吕布杀董卓

    对曹操明知董卓的实力强大,为何还要执意去刺杀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我们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战火硝烟经常在各地爆发,当时权力三分,互相争夺天下大权。其中相信董卓大家都知道,他实力强劲,兵力也很充足,但是却有一人胆敢刺杀他,而这个人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

  • 三国时期真正匡扶汉室的人只有三个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匡扶汉室14,国外匡扶汉室,刘渊匡扶汉室

    在三国中这三人才是真正想匡扶汉室,你知道都有谁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讲出来你可能不会太相信,既不是汉室宗亲刘玄德,更也不是神机妙算诸葛亮,正是以下这三个人。第一位就是司徒王允,自董卓篡权后,把持朝政,使汉朝上下动荡不安,群臣纷纷敢怒不敢言,唯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从自己的儿子中在挑选一位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标不死朱元璋可能不杀蓝玉,朱标在朱棣敢篡位吗,朱标不死朱棣敢反吗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从自己的儿子中在挑选一位继承人?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朝的“靖难之役”是历史上藩王从地方造反成功的先进典型,至少在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中,这是唯一的一次外藩造反成功。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锋过程、结果,以及朱棣继位后的作为来看,朱棣很明显比建文帝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