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仪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仪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97 更新时间:2024/1/10 4:20:10

张仪是什么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一,依附楚国

张仪是魏国人,曾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学成后前往楚国,投靠楚相昭阳。一天昭阳与门客饮宴,后来丢了一块壁,众人认为张仪贫寒,一定是他拿的。于是众人将张仪抓起来,施以重刑,张仪始终没有承认,众人只得将他放了。

张仪妻子对他说:“你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侮辱?”张仪回答:“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答:“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

二,入秦为相

张仪入秦,深得秦惠王重用,担任客卿,与秦惠王共同谋划讨伐诸侯。张仪任秦相,派人警告楚相昭阳说:“当初我与你一同饮宴,我没有偷壁,你却鞭打我。现在你守好你的国家,我要偷你的城池。”

苴国与蜀国互相攻击,都向秦国求援。秦惠王想要发兵,吞并苴蜀,但忧虑路途狭窄难以到达,韩国趁机攻秦。秦惠王想要先攻韩国,再吞并巴蜀,又担心出师不利。因此秦惠王对先攻韩还是蜀犹豫不决。

张仪与司马错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想要攻蜀,张仪反对,秦惠王问张仪原因。张仪说:“亲近魏楚,出兵伐韩,夺取三川,直逼周王畿。夺取九鼎,挟持周天子,号令诸侯,天下不敢不听,这是王业。现在蜀地偏远,伐蜀劳民伤财,即使吞并蜀地,也没有多少好处。臣听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现在三川、周王畿是天下的朝市,大王不争,却去夺偏远之地,这实在是远离王业呀。”

司马错反驳说:“不对。臣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蜀地富足,夺取蜀地可以拓土,蜀地的财富也可使秦国富足。现在攻韩,劫持周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能获得好处,反而有不义的名声。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夺取九鼎,劫持天子。会使诸侯畏惧,怀疑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如果诸侯联合起来讨伐秦国,那秦国就危险了。”

秦惠王说:“好,那就伐蜀。”于是派司马错率兵伐蜀,吞并了苴蜀。秦国因此富强,越来越看不起诸侯。

三,降服魏国

秦惠王派张仪与公子华伐魏,夺取蒲阳。张仪劝秦惠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张仪趁机对魏王说:“秦王对魏王这么好,魏王不可以不报答秦国。”魏王因此把上郡、少梁割给秦国,以感谢秦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张仪率秦军攻齐,在桑丘之战败于齐军。为了秦齐和解,秦齐楚在啮桑会盟。会后张仪因功不抵过,辞去相国一职。为了补过,张仪前往魏国,担任魏相

张仪劝魏王臣服秦国,魏王不听。秦惠王大怒,讨伐魏国,夺取曲沃、平周,暗中对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觉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秦王。张仪继续游说魏王臣服秦国,魏王不听。张仪暗中让秦国伐魏,魏国惨败。

齐国趁机伐魏,大败魏国。秦国又想伐魏,先攻韩国,大败韩军。张仪趁机游说魏王:“魏国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为四战之地。大王与韩、赵、齐、楚、燕合纵。合纵并不可靠,亲兄弟为了钱财都能争斗,何况国家之间。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伐魏,四国趁火打劫,魏国就危险了。大王若侍奉秦国,诸侯畏惧秦国,不敢小视魏国。现在秦国最怕楚国,楚国虚有其表,不堪一击。大王若能助秦伐楚,迫使楚国割地,则楚越弱越对魏国有利。大王不听臣,秦国发兵攻魏,就是想侍奉秦国也来不及了。”魏王于是放弃合纵,派张仪向秦国求好。张仪回到秦国,再次担任秦相。

四,欺骗楚国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齐楚和好,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听闻张仪前来,予以厚待,向他请教富强之策。张仪劝他:秦楚交好,齐楚断交。秦国给楚国商于六百里之地,秦楚通婚。楚怀王大喜,群臣都向他称贺,唯有陈轸哀叹。

楚怀王问陈轸:“寡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六百里之地,难道不好吗?”陈轸回答:“不对,商于之地楚国未必能得,但齐秦反而和好,那楚国就危险了。”

楚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齐交好。现在齐楚断交,楚国孤立无援,秦国怎么会给商于六百里之地。张仪不可信,先与齐断交,秦国不给地,那楚国就危险了。不如先假装答应张仪,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取地,等地到手再与齐断交。”

楚怀王回答:“先生别说了,看寡人怎么白得六百里之地。”于是与齐断交,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取地。

张仪到秦,假装受伤,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以为张仪觉得楚国与齐断交不够彻底,便派指着到齐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与秦交好。张仪病好,对楚使说:“我有六里地,愿意献给楚王。”

楚使回而报告楚怀王,楚怀王大怒攻秦。陈轸劝他联秦伐齐,楚怀王不听。楚军攻秦,屡战屡败,被迫向秦割地求和。

五,二骗楚王

秦惠王想要用武关外的地换楚国的黔中。楚怀王说:“不用换地,把张仪给我,我就把黔中给秦国。”秦惠王想要派张仪去,又担心他的安全。张仪向秦惠王主动要求去楚国,秦惠王说:“先生因为商于之地欺骗楚王,先生不担心楚王报复吗?”张仪回答:“楚王宠信郑袖,对她言听计从。郑袖与靳尚交好而臣与靳尚交好。况且臣是奉大王之命出使楚国,秦强楚弱,楚王不敢杀臣。如果楚王杀了臣而秦国能得到黔中之地,臣即使死了也愿意。”

张仪至楚,楚怀王将他囚禁,想要杀了他。靳尚劝郑袖:秦王重视张仪,想要以上庸之地换回秦国,同时派秦女入宫。大王既得地又得秦女,必定宠信秦女,夫人就危险了。郑袖劝楚怀王放了张仪。

张仪劝楚怀王:“秦国国富兵强,地势险要,四塞之国。君明臣贤,精兵百万,威震天下,与秦为敌无异以卵击石。况且合纵无异驱全羊与老虎搏斗,羊斗不过老虎显而易见。现在大王不与猛虎结交而与群羊为伍,臣认为大王的计策有误。现在天下只有秦楚两个强国,若秦楚势不两立,秦国从巴蜀沿江而下,楚国必定陷入苦战。韩魏再趁火打劫,楚国就危险了。不如秦楚交好,结为姻亲,共同瓜分诸侯的土地。”楚怀王大喜,听从张仪之策。屈原劝楚怀王杀掉张仪,楚怀王担心失去黔中,没有听从。

五,游说韩国

张仪到韩,对韩王说:“韩国地小民贫,兵弱粮少。秦国兵强马壮,天下畏惧。若韩与秦为敌,秦国出兵攻韩,韩国势必危矣。若大王与秦交好,秦国最恨的就是楚国,帮助秦国削弱楚国。那么秦国攻楚,韩国就可以分得楚国的土地。”韩王听从。张仪返秦秦惠王大喜,封他为武信君。六,游说齐国

张仪到齐,对齐王说:“齐鲁交战,鲁三战三胜,却不久灭亡。为什么呢?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秦与赵四战,赵四战四胜。四战之后,赵国仅能保住邯郸。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现在秦楚交好,三晋臣服秦国。若大王不侍奉秦国,那秦国胁迫三晋一起攻齐,齐国就危险了。”齐王听从。

七,游说赵国

张仪到赵,对赵王说:“赵国率天下诸侯击败秦国,秦国心怀怨恨。现在秦国吞并巴蜀,国富兵强,又与楚国交好,韩魏臣服,齐国也与秦交好,赵国已经孤立无援。若秦攻赵,韩魏助战,齐国夹击,赵国就危险了。臣认为不如与秦交好,订立盟约。”

赵王回答:“先王的时候,奉阳君欺骗先王,与秦为敌。现在寡人即位,正想与秦交好。”

八,游说燕国

张仪到燕,对燕王说:“燕与赵十分近亲,但赵襄子时,赵与代结为姻亲,赵襄子却杀代王,吞并代国。现在赵王残暴,六亲不认。子之之乱时,赵国趁机攻燕,迫使大王割地。现在赵王已向秦国示好,大王不臣服秦国,秦赵攻燕,燕国就危险了。若大王侍奉秦国,秦国强大,齐赵不敢小视燕国。”燕王听从,臣服秦国。

九,离秦返魏

张仪回秦,未到咸阳,秦惠王去世,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与张仪素来不和,群臣又在武王面前进言:张仪无信,不可重用。诸侯听闻,纷纷合纵,对抗秦国。

齐国派人责备张仪,秦国群臣又怨恨张仪。张仪害怕对秦武王说:“臣有一个计策,可以让大王成就大业。现在齐王怨恨微臣,微臣到魏国,齐王就会攻打魏国。齐魏相持,大王就可趁机攻伐韩国,进逼周王畿。迫使天子献出九鼎,成就霸业。”秦武王听从,送张仪到魏国。

齐国伐魏,张仪对魏王说:“大王不必忧虑,臣可退齐军。”张仪派门客到楚,以楚国名义出使齐国,劝齐王退兵。齐军退去,张仪担任魏相,不久去世。

十,战国名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权臣 和珅为什么忌惮阿桂一个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朝阿桂将军,阿桂和和珅的关系,阿桂和福康安

    权倾朝野的和珅,为何忌惮一个老臣阿桂?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阿桂是乾隆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颇受乾隆的器重。我们知道乾隆执政的后期和珅很受乾隆的宠信,但是和珅却很忌惮阿桂,那么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为什么会忌惮一个老臣呢?其原因有两点。1、有

  • 曹髦最后为何会死于权臣之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髦是谁的孩子,曹髦被杀

    曹髦最后为何会死于权臣之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一,出身显赫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孙,出身高贵,三岁就被封为高贵乡公。他自幼好学,学业有成。二,得立为帝正元元年(254年),曹芳因为司马师专权,与李丰、夏侯玄等图谋除掉司马师。结果机事不密

  • 潘凤是什么实力?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凤被谁杀了,潘凤和吕布谁厉害,三国潘凤厉害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潘凤是汉末冀州牧韩馥手下上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华雄挑战,袁术手下骁将俞涉与华雄交战,三合被杀,冀州牧韩馥让手下上将潘凤出战,结果潘凤也被华雄杀死。潘凤作为上将,究竟武艺如何?为何这么不堪一击?潘凤死于华雄之手冤吗?是徒有

  • 钟会是什么出身?他自立为王的想法为何没能实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钟会百度百科,钟会之死

    钟会自立为王的想法为何没能实现?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一,出身显赫钟会是太傅钟繇之子,家世显赫。他少时就十分聪明,其母张氏十分聪明,对钟会教育非常严格,使得钟会少时就博览群书,异于常人。钟会五岁时,钟繇派他拜见蒋济。蒋济称赞钟会是非常之人。钟会长大后,博

  • 汉武帝为何让桑弘羊改革经济?他有何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桑弘羊盐铁论,桑弘羊改革,霍光与桑弘羊

    汉武帝为何让桑弘羊改革经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桑弘羊之所以会受到汉武帝重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能搞钱。这个特长,如果换到别的皇帝那里,可能并不是太重要的能力。但是对于能烧钱的汉武帝来说,那简直是财神爷一样的存在。为什么汉武帝这么重视桑弘羊的赚钱能力呢?因为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常

  • 秦琼在历史上的经历如何?他与武则天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琼的后代,历史真实隋唐英雄排名,秦琼是什么历史人物

    秦琼在历史上的经历如何?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如果从正史的角度来说,秦二爷和武则天这两个人,其实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两个人,可能从来就没见过面。秦二爷是山东历城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南人。据史书记载,秦二爷他们家祖上也是做官的,而且还是文官。只不过后来南北朝末期的时候

  • 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还提倡和尚全吃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在佛教盛行之初,是不需要完全吃素的。后来和尚尼姑都要吃素,就是因为梁武帝的关系。那么这位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还提倡和尚尼姑全吃素呢?梁武帝此举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不仅有失国体,而且于理不合。何况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为了把他赎回来,朝廷众臣前后共用了3亿万赎身钱。不仅如此,他还顶着压

  • 唐武宗李炎是如何登基称帝的?做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武宗李炎登基称帝的故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贪图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珏据理力争

  • 关羽傲慢看不起很多将领 关羽为何没有看不起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看赵云,吕布死后关羽看谁都是插标卖首,吕布不死关羽能傲的起来吗

    关羽看不起很多大将,为何从来不敢小看吕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为人傲慢,看不起很多大将,连江东诸将都蔑视为江东鼠辈,就这样看不起很多大将的关羽,关羽为何在吕布面前谨言慎行?第一点就是吕布武艺高强都知道,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刘关张三人合力才能和

  • 霍成君曾经宠冠六宫,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霍成君是大司马霍光的小女儿,霍光可是个了不得的人,手握重权,所以霍成君从小也是个养尊处优的主。那么她曾经宠冠六宫,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自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解其中原因。历史上的霍成君虽然娇宠了些,但也不算是个坏人。其实她的“权倾后宫”,和她的自杀下场,都跟她本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都是政治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