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宰相丁谓,在宋仁宗执政期间的权势有多大?

宋朝宰相丁谓,在宋仁宗执政期间的权势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27 更新时间:2024/2/13 1:32:58

宋朝宰相丁谓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宰相是古代官场上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位,也是士大夫能够到达的极限,与皇室关系处理好就有机会大展宏图甚至流芳百世;处理不好就会命运多舛甚至留下千古骂名。《清平乐》中,在朝堂上经常可以看见两位宰相辅佐宋仁宗,一位是吕夷简,一位是王曾。其实,宋仁宗继位之初,还有一位宰相曾短暂地位列庙堂之上,他就是丁谓。

丁谓从小便是多才多艺的天才式人物,少年得志,曾被人誉为“今日之巨儒”。入仕后,丁谓官运亨通,从基层一路做到宰相。但就这么一位“巨儒”,在宋仁宗继位初期,一度在刘太后眼皮底下把持朝政。

宋真宗去世后,权力交接之际,各方力量暗流涌动。虽然遗诏明确赋予了刘太后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但太后深居宫中,该以哪种形式理政,需要一套稳定的运行程序。在这个问题上,几位宰辅出现不同意见。参知政事王曾提议:

“授东汉故事,请五日一御承明殿,皇帝在左,太后坐右,垂帘听政——《续治资通鉴长编》”

按照王曾的方案,太后与皇帝每五天听政一次,决议军国大事。女主临朝之事,汉唐均已有之。汉朝太后临朝并不垂帘,唐朝的武则天是垂帘听政。但王曾闭口不谈唐朝先例,而是以汉朝为例,自然有其用意:武则天垂帘听政的结果是女皇上位,这是宋朝决不允许出现的情况,王曾不愿也不敢以武则天为例。

首辅丁谓则提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案:

“皇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与帝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悉令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续资治通鉴长编》”

按丁谓的方案,皇帝每月初一和十五坐朝听政,太后不临朝,朝堂政务可分为“大事”与“非大事”。“大事”由太后与皇帝召集辅政大臣共同决议;“非大事”则由辅政大臣先讨论出一个初步的处理意见,然后由内侍雷允恭送入禁宫,由太后与皇帝“画可”再颁布执行。王曾不同意这套方案,认为“两宫异处而柄归宦者,祸端兆矣。”但丁谓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两人争执不下,以至于许多政务久拖不决,直到数日后,刘太后从禁中发出手书,确立权力分配方式:

“中书门下牒枢密院。今月二十四日准皇太后手书,赐丁谓以下……顾予菲躬,得守常典,兴言及此,五内伤摧。故兹示谕,咸使知悉。”

根据太后的意见,太后对政务的处理可以分为常规程序与特别程序:常规性的事务由辅政大臣决定,然后上报太后与皇帝批准即可;如果太后有不同意见,可以召见辅政大臣重新讨论。紧急情况下,辅政大臣可直接请示太后与皇帝。可以说,太后的意见,基本上就是认可了丁谓的方案。

丁谓方案被太后认可,与内侍雷允恭关系甚大。雷允恭是丁谓的亲信,也是离太后比较近的人,他按照丁谓的要求,说服了太后。太后手书,虽名为“手书”,但并非太后亲笔书写,而是由御用文人代笔。写好后,雷允恭先将手书给丁谓过目,然后才上呈太后批准。

丁谓之所以积极推行自己的方案,主要是为了掌控朝政。按照他的方案,太后并不临朝听政,与辅政大臣通过信件交流,事关重大才会当面讨论。但汉语言博大精深,一个词可以有多重理解方式,比如什么是“大事”,什么是“非大事”,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请示还是不请示?这就给了丁谓很大的操作空间。何况,他在内庭还有帮手——雷允恭。通过雷允恭,丁谓不仅可以预知内情,还能影响太后的态度。因此,乾兴元年初,丁谓可谓权倾朝野,“与雷允恭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

丁谓掌权后不久,朝廷就给他加官进爵,授予他司空职位。宋朝的司空,位列“三公”,是非常大的荣誉,一般不会轻易授人。为他升职的的圣旨虽以君王名义公告天下,但说到底却是他自己自封的。

对丁谓自封的举动,王曾有不同意见,他对丁谓说:“今主幼,母后临朝,君执魁柄,而以数十年旷位之官一旦除授,得无公议呼?”但很可惜,反对无效。官大一级压死人,丁谓的权力大于王曾,根本不在意不同意见。

人在得意时特别容易膨胀,丁谓也不例外,他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打压寇准李迪等对手,甚至逐渐连太后也不放在眼里。因此,丁谓与太后的裂痕也开始出现,这也为他日后的倒台埋下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原因是什么?他又是怎么在抓捕中出城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启示,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求答案,伍子胥白头过关什么意思

    《白发魔女》中记载,练霓裳被卓一航背叛心理受到巨大创伤,然后一夜白头,成了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练霓裳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她一夜白头是为了剧情需要。一夜白头这种事可能吗?答案是:完全可能,伍子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伍子胥是楚国的官二代,

  • 草根世家出身的孙坚,不甘平庸,似野菜般生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落草为寇也是一种人生,孙坚被谁害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哪怕是一向严谨的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也用了“盖孙武之后也”的说法。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则引入《吴书》所言:“坚世仕吴,家於富春,葬於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东吴人自己编的史书,在某种因

  • 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人是谁?他们后来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真实的相貌,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前各方实力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的军功最大,他也因此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军,管理着李唐控制区出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多年的征战经历让他赚足了实力和人气,虽然李建成的实力也不算弱,可是他的地位已经遭到了挑战。李渊的几个儿子为了帝位开始相互厮杀。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是厮杀的最终结果。下面我爱历

  • 朱文圭被囚禁55年,明英宗为何要放他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囚禁,朱祁镇被囚禁的南宫,朱由检是个怎样的皇帝做了几年

    明英宗为何要释放被囚禁55年的建文帝次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起建文帝,我们都知道这个大明朝的悲剧皇帝。皇位被叔叔夺走了,最终也是不知所踪。不被众人所知的是,建文帝有个儿子,在靖难之后,被朱棣囚禁起来,一直关了五六十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候,才被放出来。为什么明英宗朱祁镇

  • 秦武王举鼎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说秦武王是秦国最短命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王为何举鼎,嬴荡为什么要举鼎,秦朝举鼎死的是谁

    说起秦国,可能大家都有很多的疑问,比如: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秦始皇究竟长什么模样?等等。但是关于秦国的历史,史书所留下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当年赫赫有名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几乎是把秦国毁的什么也不是。所以关于秦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我们是否真的熟悉秦朝吗?谁也不敢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今天,我爱

  • 刘备让让魏延守汉中,让张飞守阆中的意义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襄樊之战刘备为什么不派援军,汉中最后谁占领了,魏延打得过赵云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刘备不辞辛劳,英勇奋战,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而在他平定蜀中大城汉中时,指派手下魏延前去镇守。汉中是一个极其重要地界,各大政权都对其虎视眈眈,按理来说如此抢手之地,刘备应当派一个实力相当的部将前去镇守才是,或者说是自己的亲信

  • 明朝士兵1年工资多少两银子?为何还打不过清兵?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代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明朝一贯钱等于多少银子,明朝当兵的军饷是多少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的四月十三,远离京师数千里之遥的辽东盛京,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召集部下和女真各部落首领,在盛京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努尔哈赤面色凝重,当众宣读了“七大恨”誓书,痛斥了明朝多年来对建州

  • 秦孝公具体做了哪三件大事?竟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孝公暗示除掉商鞅,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秦王嬴政为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君主,孝公期间国力大增,三件大事,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秦孝公的招贤令,吸引了大批士子入秦秦孝公以前,中原诸侯十分看不起秦国,认为那是一块蛮夷之地、虎狼之地,秦民粗鄙不堪、野蛮不堪、不开教化,各种高

  • 马谡死后,真的有十万多军民为他伤心落泪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是真仁义吗,诸葛亮死了刘备为什么不伤心,真三国无双7救马谡if怎么过

    三国时代,蜀汉的发展历史有2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刘备的人才班底有了质的提升,战略决策水平开始大幅提升。第二个转折点是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被杀。此次事件使得蜀汉最精锐的荆州兵团损失殆尽,并且由此引发夷陵之战的惨痛后果,使得蜀汉伤兵损将元气大伤。刘备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

  • 曹操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输给刘备?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中之战后,刘备有实力一统天下吗,汉中之战刘备输

    汉中之战,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何惨败于刚崛起的刘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中一战,曹操黯然退场,刚崛起的刘备,终于站稳了益州之地。兵多将强的曹操为何战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函中对于刘备与曹操的重要性不同。对刘备来说,汉中是生死之地,如果失了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