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在历史上为人如何?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在历史上为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08 更新时间:2024/1/25 12:31:39

高拱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名臣,本事很大,脾气也很大,但气量有些狭小,喜欢怼人,而且怼了不少大人物,最后也把自己怼坏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严嵩权倾天下,很多官员见到他都有些紧张和拘谨,高拱有一次当面吟道“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来比拟官员见到严嵩后的神态,别人都以为严嵩会勃然发作,没想到他哈哈一笑,拍着高拱的肩膀夸他真幽默,让在场官员吃惊匪浅。严嵩如此隐忍,当然是顾及高拱的帝(未来)师地位。后来,徐阶整垮严嵩,当上了内阁首辅,他很看重高拱,举荐高拱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身份显赫的内阁大臣。高傲的高拱并不买徐阶的帐,他认为只要学生朱载垕当了皇帝,他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徐阶不过是送了个顺水人情。他一入阁,就展现了强势作风,很想自己说了算,经常跟徐阶唱反调,弄得内阁中的气氛不太和谐。

徐阶能把严嵩斗倒,自然不是好欺负的主,他见高拱嚣张跋扈,难于相处,就让心腹胡应嘉、欧阳一敬等人弹劾高拱,把他逼回家歇着去了。隆庆皇帝当时继位不久,不太好为了老师跟首辅闹掰,只能暂且委屈高拱一下。不过徐阶当时年纪已大,没过多久就致仕还乡了,高拱很快得以起复,回京以大学士身份执掌吏部,成为管官的“天官”。胡一嘉听闻高拱复出,昼夜忧虑,竟然惊吓破胆而死,欧阳一敬也在辞官归乡途中郁郁而亡,高拱的霸凌作风可见一斑!接任首辅的李春芳以及内阁成员陈以勤、赵贞吉、殷士儋等人,都因为受不了高拱的霸道作风而先后请辞,高拱升任内阁首辅,愈发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他开始清算江南大地主徐阶,让号称“海阎王”的海瑞去巡抚江南。海瑞一到江南,就清丈徐家圈占的土地,严查徐氏子弟的恶行和徐阶的包庇之罪,差点没要了徐阶的老命。徐阶为了自保,赶紧向学生张居正求救,还送上了三万两银子。在张居正的斡旋下,徐阶侥幸过关,但儿子被发配充军。高拱探知了张徐两人之间交易的一点信息,把它作为一个把柄拿去要挟张居正。张居正深藏不露,表面上对高拱更加恭谨,内心却充满了怨恨,暗暗找寻收拾高拱的机会。机会不久就来了,朱载垕突然病逝,太子朱翊钧继位,就是万历皇帝,当时他只有10岁,实际掌权的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

张居正跟李太后关系很好,跟万历皇帝身边的太监冯保也是同盟军,而冯保跟高拱是死对头,张居正就唆使冯保想办法搞掉高拱。偏偏高拱狂妄自大,口无遮拦,在内阁说过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冯保将这句话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报告给了陈皇后和李贵妃,说高拱图谋拥立藩王即位。两个女人一听,说这还得了,马上召集内阁、六部开会,当众斥责高拱专权擅政,图谋不轨,命令其马上辞官回乡,一刻都不得耽误!高拱听后汗如雨下,趴在地上起不来,“善良”的张居正把他扶起来送回家。高拱回乡后,冯保又捏造了“王大臣事件”,说王大臣受高拱指使,阴谋刺杀皇上。多亏杨博、葛守礼等大臣相救,历陈案件中的冤情,高拱才保住一条命。

笔者认为,高拱应该属于那种才干卓绝,心肠不坏,但嘴特别损、脾气特别臭的人,有点像我们平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了解他脾气秉性的人,应该对他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否则也不会有人冒着风险救他。高拱有着十分出众的政务才能,他进入内阁特别是担任首辅后,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修改官员选拔与考核办法,推行有利于官员长期任职的法令,避免人走政息;建立边防人才储备制度,实施边防官员休假和内迁制度,激励优秀人才到边防军务一线锤炼;废除嘉靖朝以来的海禁禁令,恢复海上正常贸易,促进了东南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拱视野开阔,谋划长远,主持了俺答封贡,在明蒙边境开设互市贸易,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鞑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面,对稳定边疆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拱死后留下了一本《病榻遗言》,详细记述了隆庆皇帝对他的知遇之恩,有“隆庆帝生病了,看到高拱,就拉着他的衣服不放,放下衣服又去牵手”的细致描写。书中也论述了他与张居正、冯保矛盾产生的缘由,以及他遭张居正、冯保排挤回乡后的生活情况。这份遗言有人说是“倒张派”人士假托高拱所做,目的就是揭露张居正阴险毒辣的真面目,到底真伪如何,现在也无从考证。但这份遗言却成了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一个由头,不能不说高拱死后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何才敢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从这开始也预示着曹魏政权的衰败,从而也让司马家族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为什么司马懿要在曹睿死后才敢造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叡年幼聪慧,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因此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并让曹

  • 张郃:投降曹操的三国名将。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郃,字儁乂。东汉末年,原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袭击曹操的大本营不成功,又被曹洪击退,在加上袁绍手下谋士的离间,随后投降曹操。官拜偏将军。总结:他原本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却没来得及建功立业报效主公,就被自家谋士相互不合打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

  • 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当时陪葬了多少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记载,给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宫女15人。至于殉葬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灌服水银二是缢死,过程十分残忍毫无人道可言。老朱当过和尚要过饭,当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见,眼看着要死了,自然想着可以在地下放松身心享尽荣华,于是在临时前给朱允炆下诏:责殉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违背爷爷的旨意,于是按照惯例,将

  • 刘邦身边最聪明的人,张良凭借什么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每一位能够开创一个朝代并打下一个江山的人,那么他的身边必然缺少不了一群谋士,无论是善于谋略的军事还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全部都缺一不可。但历史总是残酷的,渴望皇帝那个位置的人有无数个,但最终坐上去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一旦坐到了皇帝这个位置,那么,他就会与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阶级之分,每一个坐

  • 此女一生无所出,为什么能稳居中宫28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她与婆婆刘娥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入宫前都有过婚史,并且都是垂帘听政的皇后。然而,曹皇后的一生却远不如刘皇后过得扬眉吐气。刘娥虽然出身不好,但是宋真宗却很宠爱她。而曹皇后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宋仁宗却对她不冷不热。那么,历史上的曹皇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当时的背景公元1024年

  • 宋仁宗有三位母亲?揭秘历史上宋仁宗的生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许多宋朝的逸闻趣事也浮出水面,这中间有正史,也有传说。其中,关于宋仁宗的母亲,历来都扑朔迷离。在历史上,宋仁宗其实有三位母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生母李氏李氏刚到宫中,仅仅只是一般宫女:“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意思是说,李氏

  •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少后妃和子女?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明朝的明英宗皇帝,但是明英宗上位期间推行仁政,老百姓的生活也过得非常的充实,当时明朝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不过,明英宗晚期的生活还是非常的悲惨的,当时明英宗在位期间,自己的儿子命运坎坷。晚期的明英宗甚至被误解还坐

  • 清朝浙江巡抚王亶望。最后为何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执政的中前期,励精图治,将清朝推向了巅峰,但到了晚年逐渐昏聩,他个人沉迷享乐,政务也开始松弛,上行下效,整个朝堂风气急转直下。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发生了一桩惊天大案——甘肃冒赈案。此案件,既是个案、窝案,也是普遍现象,更是当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乾隆三十九年,甘肃省的有司衙门,给乾隆发了一份报告,

  • 胤禟才智过人,为何最后却沦为阶下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团队,由多个成员组成,大家各司其职,有各有千秋,有的人举重若轻,魄力有余,谨慎不足;有的人举轻若重,谨慎有余,魄力不足;有的人是专业技能型人才……《雍正王朝》中,八爷与胤禛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两个团队之间的较量。团队的综合实力,决定了最后夺嫡的成败。胤禛的团队,虽然规模不大,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大

  • 鳌拜与康熙水火难容,他们的矛盾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父亲卫齐,是满清开国大臣费英东的弟弟。清朝初年,鳌拜追随父亲驰骋沙场,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入关前,克皮岛,战松山;入关后,逐李自成,剿张献忠。在皇太极去世后,鳌拜曾与两黄旗发誓立帝子,同时还在多尔衮面前态度地强硬表示:“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