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浙江巡抚王亶望。最后为何被处死?

清朝浙江巡抚王亶望。最后为何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13 更新时间:2024/2/3 17:25:36

乾隆执政的中前期,励精图治,将清朝推了巅峰,但到了晚年逐渐昏聩,他个人沉迷享乐,政务也开始松弛,上行下效,整个朝堂风气急转直下。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发生了一桩惊天大案——甘肃冒赈案。此案件,既是个案、窝案,也是普遍现象,更是当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

乾隆三十九年,甘肃省的有司衙门,给乾隆发了一份报告,反映甘肃这些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有困难,因此请示老板,在当地发动捐款赈灾运动,准备给那些捐款大户,每人奖励一个“监生”名额,本质上是做凭批发生意。

清朝的皇帝对赈灾的事,向来比较重视,乾隆也不例外,因此就批准了甘肃的请示,但是,乾隆没想到,他批的这个条子,到了地方竟然变成贪污的通行证。

当时,甘肃有个叫亶望的布政使。此人有个特殊爱好,喜欢吃驴肉丝和活驴肉,看见驴肉就像老鼠看见大米。他是通过捐纳走上仕途,也就是花钱向朝廷买官。从政之后,他的花花肠子特别多,也特别会钻营,因此,升官的速度也比较快。通过捐“监生”救灾的事,就由他负责。但王亶望办事的目的,可并不是为了灾民,而是要以此收回买官的成本,甚至取得暴利。

乾隆批准后,王亶望马上撸起袖子开干。他规定,监生文凭五十两银子一张。这价格比现在的自考成本低的多,而且手续方便,连走过场的考试也没有,因此,买文凭的人趋之若鹜,很快就筹集一大笔银子。钱到手后,王亶望并没有用来买粮食赈灾,而是和同僚一体分肥。仅仅三年时间,就收到捐监银两六百多万两。王亶望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见者有份。

当然,这群人并不仅仅将银子收入囊中就完事。按照清朝的财政规则,各项支出收入都要有帐可查。因此,王亶望要求下面的人,每年都要白纸黑字上报灾情,甚至还给下面下达了灾情指标,然后,将其整理成一本精致的假账上报给户部。即便乾隆看到,也没起疑心。但后来这事又是怎么败露的呢?

王亶望这个人精明过头,他是一石二鸟,假借赈灾之事,不仅捞钱,还以此为包装,作为升官的法宝。他仿佛看透乾隆的心理,不停地给朝廷上折子,说自己救了多少灾民,下面的人如歌颂皇帝云云。乾隆看到这样的吹捧,难免心花怒放。1777年,因王亶望办事“有功”,乾隆将其调往浙江,升任巡抚。从西北边陲到繁华省份,王亶望也兴高采烈,准备大干一场,将来好更上一层楼。

为了早日晋升,王亶望一边花钱铺路,一边给乾隆报喜。乾隆南巡到浙江时,发布指示,要加固海塘,防治海水倒灌。老板发话,王亶望必然要坚决贯彻,为了早日修建好海塘邀功,他一次性捐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为工程款。

结果,王亶望的这次慷慨捐款,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你一个巡抚,一年的正当工资,加上养廉银,也就两万两左右。你到浙江没多久,怎么一次就能拿出五十万两呢?这里头明显有猫腻。于是,乾隆派遣阿桂调查。

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阿桂汇报,敛财的不仅有王亶望,甘肃全省,上至总督,下至府道县,都与此事有关系。上头收钱包庇,下头配合做假账,是一次团伙作案。

乾隆看到调查报告,大吃一惊:

“甘肃此案,上下沟通,侵弩剥民,盈千累万,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清高宗实录》”

意思就是说,甘肃上下其手,团伙作案,总数不可胜数,创造了我大清朝的历史记录。

乾隆下令,将王亶望即刻正法,其他相关人员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该案件后来被称之为“甘肃捐监冒赈案”,它因贪污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涉案人员多,成了清朝著名“贪污案”。王亶望作为“操盘手”,他若不死,天理难容。

王亶望是乾隆中后期,清朝地方官的典型。王亶望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王亶望。他倒下了,还有和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胤禟才智过人,为何最后却沦为阶下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团队,由多个成员组成,大家各司其职,有各有千秋,有的人举重若轻,魄力有余,谨慎不足;有的人举轻若重,谨慎有余,魄力不足;有的人是专业技能型人才……《雍正王朝》中,八爷与胤禛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两个团队之间的较量。团队的综合实力,决定了最后夺嫡的成败。胤禛的团队,虽然规模不大,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大

  • 鳌拜与康熙水火难容,他们的矛盾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父亲卫齐,是满清开国大臣费英东的弟弟。清朝初年,鳌拜追随父亲驰骋沙场,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入关前,克皮岛,战松山;入关后,逐李自成,剿张献忠。在皇太极去世后,鳌拜曾与两黄旗发誓立帝子,同时还在多尔衮面前态度地强硬表示:“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子

  • 他是隋炀帝的嫡次子,为何年纪轻轻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隋炀帝杨广嫡次子杨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杨广一生有四个儿子,其中有三个长大成人。杨广的嫡长子杨昭被封为太子,可惜22岁就英年早逝了,同样是萧皇后生的杨暕为什么不能当太子呢?这其中有何原因?杨暕出生于585年,史料记载他长相俊美,生得浓眉大眼,

  • 才华过人的徐慧,为何最后却被武则天超过并当上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个敢称帝的女人,她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尽管后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她是个极具治国才能的人,要论女子才能,其实当时也有比武则天更强的,比如徐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徐惠差不多跟武则天同时进宫的,她比武则天还小了几岁

  • 作为一国之君,威慑呢么明孝宗朱佑樘的一生只有一个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孝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都知道一般古代的皇帝都是三妻四妾的,因为皇上作为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和皇后的使命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保证皇家的血脉源源不断,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的皇帝一般子女都非常多,同时,历史上各个朝代战争不断,源源不断的子孙也

  • 从偶像到仇人,孔子和艳后南子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与女人,好像并不搭界。夫子仅有的论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态度已然十分明朗。孔子与女人的实质性接触,史书上也只有“子见南子”这个唯一记载,寥寥数语,近来却被广泛挖掘,成为制造孔子噱头的唯一史实依据。那么,孔子到底和南子有没有关系,是否发生过类似言情的传奇故事呢?其实南子一

  • 历史上谁误把乾隆当哥们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一切从一个叫李禧的人身上说起。这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25岁的弘历,即乾隆皇帝,刚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置才八天,雍正永远离开了他的大清帝国也才两个多星期,李禧来找这位新皇帝了。李禧是什么人?是个比较大的官,当时驻扎在北京的八旗兵,按照部队所在地区的方位,分为东西两翼,又称为

  • 第一个征服朝鲜半岛的战将,因反对权臣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毋丘俭,在三国中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不过若要提起中国第一个征服朝鲜半岛的将军,大家可能会有兴趣了。这位将军就是毋丘俭。公元238年,辽东的公孙渊战败后,所属的地盘都落入了魏国手中。而魏国当时正忙于与吴、蜀两国的争斗,内政方面司马家族与曹家也斗得正欢,根本就无暇回顾东边的事情。于是朝鲜半岛上的东川王

  • 第一大冤人: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刘禅阿斗一直被视为是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一个千古奇冤。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靠

  • 萧何为什么一直追随刘邦?刘邦的魅力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网络配图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