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辽是如何成为曹操的部下的?他为曹魏做出过哪些贡献?

张辽是如何成为曹操的部下的?他为曹魏做出过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83 更新时间:2024/2/3 17:22:11

张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在三国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能人,比如后来成为曹魏第一名将的张辽。在这之前,张辽曾经效忠于吕布,还曾经与曹操刘备交战,为人也是有勇有谋。那么,他后来是如何成为曹操的将领,成为曹魏第一名将的呢?张辽对于曹魏又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吗?

张辽是个降将,之前在吕布手下效命,并数次与曹操交战,刘备更是其手下败将。虽然从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出场到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被俘前,张辽一言未发,但关羽却看出了张辽的两大优点。第一是张辽的忠义,第二是张辽的武艺。下邳一战,吕布全军覆没,张辽成了阶下囚。与吕布摇尾乞怜、哀求活命不同,张辽破口大骂,后悔“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见第十九回)。曹操大怒,拔出佩剑,欲亲手杀死张辽。关羽和刘备连忙求情,这才保住了张辽的性命。从此,张辽成了曹操手下的一员战将。

作为一员战将,张辽有哪些特点呢?从第十回到第十九回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战例。虽然他参与了官渡之战、辽东之战和赤壁之战,但除了斩杀蹋顿、射伤黄盖之外,并无出彩之处。如果不是关羽曾经对张飞说过“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这样的话语,读者们大都会将其归类于与典韦、许褚一样的猛将,仅会凭自己高超的武艺单打独斗,这样的将领在曹军之中比比皆是,毫无特点可言。不过,随着战事的深入,张辽的特点逐渐得到了展现,并成了《三国演义》曹军将领中的第一名将。

张辽的第一个特点是“狠”。这在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孙权围攻合肥,双方在合肥城外摆开阵势进行决战。张辽“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决战”。一个“专”字道出了张辽的心思:擒贼先擒王。孙权围攻合肥已久,又有程普率部前来增援,兵力超出张辽数倍。想要击败敌军,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消灭敌军主帅。这可以看出张辽之“狠”。太史慈眼看张辽直奔孙权而去,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挺枪骤马与张辽交锋。双方激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是东吴名将,当年大战孙策,威震江东。张辽与之鏖战七八十合,这也印证了当初关羽所说的“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说明张辽武艺高强,体现了张辽的第二个特点:勇。

二人交战的同时,曹军将领李典乐进又与东吴将领宋谦、贾华交战。宋谦被李典射中心窝落马。太史慈见有本方将领落马,弃了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率兵掩杀,敌军阵脚大乱。看到四散奔走,张辽不忘“擒贼先擒王”的初衷,继续追击孙权。幸亏程普及时赶到,孙权才幸免于难。主帅落荒而逃,士兵自然毫无斗志,很快便被张辽杀得落花流水。

张辽大胜而回,犒赏三军,同时又颁布了一道命令,“不许解甲宿睡”。左右不知何故,都在发牢骚:“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张辽回答:“非也。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倘吴兵度我无备,乘虚攻击,何以应之?今夜防备,当比每夜更加谨慎。”这又体现了张辽的第三个特点:慎。胜不骄,败不馁,是一名优秀将领的必备素质。面对孙权的优势兵力,张辽没有麻痹大意,随时准备应付新的挑战。

果然,太史慈向孙权提出建议;“某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与张辽手下养马后槽是弟兄,后槽被责怀怨,今晚使人报来,举火为号,刺杀张辽,以报宋谦之仇。某请引兵为外应。”就在张辽吩咐手下不得解甲宿睡之时,戈定等人便在后寨放火。张辽的命令还来不及得到贯彻就已经出事了。

后寨火起,烈焰腾空,耳边“一片声叫反”,急报军情的手下络绎不绝。左右惊慌失措,纷纷叫喊:“喊声甚急,可往观之。”此时,张辽并没有慌了手脚。“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张辽这是做什么?他是在观察,在分析,在判断。这就体现张辽的第四个特点:定,闻变而不乱,头脑冷静。很快,张辽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这是对局势的一个准确判断。随即,张辽下令“如乱者先斩”,这是稳定军心,是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

没过一会儿,李典将戈定等人抓住,证明张辽的判断和部署是正确无误的。不过,险情并没有排除。城外的太史慈不知戈定等人的叛乱已被张辽化解,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在城外接应。一时间“只听得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尽管城内局势已经稳定,太史慈的接应起不到丝毫作用,但张辽却抓住时机,认为“此是吴兵外应”,决定趁此良机击败敌军。于是,张辽“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

这体现了张辽的第五个特点:谋,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太史慈不知是计,以为戈定等人的叛乱成功,挺枪纵马先入,这就正中了张辽的圈套。“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背后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大半,乘势直赶到寨前”。此役太史慈战死,孙权撤军,张辽的合肥保卫战大获全胜。如果说此次的合肥之战仅仅是张辽牛刀小试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第二次合肥之战则是张辽才能的又一次综合体现。

曹操远征汉中,留下张辽、李典、乐进镇守合肥。孙权攻占皖城,十万大军向合肥推进。此时,曹操命薛悌送来一个木匣,上书曹操亲笔的“贼来乃发”(见第六十七回)四个字。木匣内的命令是“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与李典、乐进商议对策。张辽认为:“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李典因与张辽关系不睦,默不作声。

乐进见此情景,担心在将帅不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难以取胜,建议坚守不出。张辽说:“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李典被张辽感动,表示愿意听从张辽的指挥,率兵出战。张辽大喜,说道:“既曼成肯相助,来日引一军于逍遥津北埋伏:待吴兵杀过来,可先断小师桥,吾与乐文谦击之。”一切布置妥当,就等孙权来犯。

孙权命以吕蒙甘宁为前队,自己与凌统居中,其余将领陆续出发将合肥挺进。吕蒙和甘宁很快与迎战的乐进交锋。乐进诈败,将孙权引入张辽布置好的包围圈。张辽、李典杀出直扑孙权。此时孙权的身边仅有凌统的三百余骑,兵力单薄。面对曹军的凶猛进攻,孙权大惊失色,飞马逃过小师桥,侥幸逃脱。凌统所部三百多人全部战死,凌统身负重伤。吕蒙、甘宁被杀得打败,伤亡过半。“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这一仗不仅体现了张辽之前的诸多特点,同时由展现出它的第六个特点:合,群策群力,发挥团队优势。这是张辽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他的这些特点在三国将领当中绝无仅有,真乃曹魏第一名将。不过,由于《三国演义》“帝蜀寇魏”的关系,如此名将也成不了小说里的主角,只能甘当绿叶。尽管如此,他智勇兼备的特点依然一览无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羽用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 那么关羽到底用的是什么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武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胯下追风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提到关羽,就不能不说赤兔马与青龙偃月刀。如果说赤兔马是三国第一马,那青龙偃月刀可称为三国第一刀。在《三国演义》里,关羽凭着这把号称“冷艳锯”的青龙偃月刀,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

  • 打败吐蕃的娄师德,为何在朝中会遭受来自其他大臣的挤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有人告诉你别人把唾沫吐到脸上别擦等它自己干,我想大多数人一定会觉得这家伙是疯了。如果他还是当朝宰相的话,那么大家肯定会认为这是个老好人官僚。只是,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位“老好人”叫娄师德,初唐时的进士(相当难能可贵)。本是文官出身、已经升

  •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这么做是明智的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投降孙权,孙权不杀关羽会怎样,刘备杀了孙权吗

    你真的了解孙权杀关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首先他需要士族支持。当关羽在荆州打的时候,吕蒙是主张提议打荆州的。而吕蒙就是当时士族代表。而大多数士族的想法就是,守住自己的地方,管他谁是皇帝。而占据荆州就是方便固守:荆州可以水陆并进;而徐州就要直接面对平原上的曹魏骑兵如果不照做,可能

  • 唐高宗李治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想不到竟是捡便宜得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唐朝武将李靖为什么用兵如神?原来他得到了诸葛亮的八阵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是唐朝重要的开国武将,为李唐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言李靖用兵未逢一败,无论在李唐统一全国还是在后来北击游牧民族的过程中都以谋略制胜。之所以如此,原来是因为他得到了诸葛亮所留下的最重要的遗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泰定帝的一生是怎样的?他在位期间发生过哪些灾难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泰定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话说,当时元朝时期,努尔哈赤消灭了很多的战乱后,平定中原,建立了大蒙古国,还没有等到元朝统一的那一天,便驾崩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泰定帝,说到泰定帝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那

  • 离开袁绍公孙瓒的赵云,为什么会对刘备忠心耿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说赵云这个人识大体、识大局,具备讨好型人格,其中有一个桥段,马谡、王平丢了街亭了,诸葛亮后来挥泪斩马谡,相反赵云这时候立了大功,但是这次整个北伐是失败的!赵云却说大家既然都失败了,我立这点功不算什么,我可不敢领这功

  • 后唐李嗣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为何说他是难得的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沙陀部人,少年时被李克用收为养子。李嗣源性格深沉果断,武艺高强。当年李克用与朱温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朱温请李克用饮酒,暗中欲下毒手。李嗣源不顾安危,帮着李克用翻墙逃脱,立有大功。在和朱梁的作战中,李嗣源总是身先士卒。他所带的五百精骑经常能横冲敌阵,所向披靡,人称“横冲部”。李嗣源也被称

  • 天顺帝为什么上位后仅一个月就失踪了?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天顺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之前我们说到了元朝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位皇帝泰定帝,泰定帝在位期间,全国上下灾难不断,当时的人们生活非常困苦,不仅是这样,其实,当时的元朝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了,从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杀就已经说明,元朝开始在衰败。那么,泰定帝死后,元朝一直

  • 历史上良妃卫氏有多受宠?生前深受宠爱,死后皇帝亲自祭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良妃卫氏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良妃,我相信你们都知道良妃这个人,虽然良妃在历史剧中不是经常出现,但是良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呢,我记得在《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中有评价过良妃这个人: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还有说她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历史上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