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侯王为何没在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时候反抗?

诸侯王为何没在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时候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09 更新时间:2023/12/16 20:17:53

汉武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汉高祖开国初期,实施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统治方式,为确保刘家天下永世不绝,刘邦大封同姓王,结果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诸侯国实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统治。

汉景帝时期,为了彻底解决藩国问题,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削藩。

结果,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立即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国家迅速陷入动乱,史称“七国之乱”。

虽然在大将周亚夫的镇压下,“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就被平息,但仍让大汉王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到了汉武帝初期,虽然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经相当强大,但诸侯国的势力仍不容小觑,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占地千里,更有甚者自恃实力雄厚,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巩固。

诸侯国问题一直是汉武帝的心头大患,武力削藩必将再酿动乱,听之任之又唯恐夜长梦多,正当汉武帝左右为难时, 朝臣主父偃提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主父偃上书建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用以安全有效解决诸侯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大汉天子》汉武帝剧照,扮演者:黄晓明)

汉朝初期,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都是由其嫡长子单独继承的,而其他幼子、庶子则分毫土地得不到。所以,无论过了多少代,诸侯国的实力都不会改变。

按照推恩令的规定,以后不再由嫡长子单独继承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而是所有子弟都可在原封国内封侯,分别拥有自己的侯国。

按照汉朝的法规,王国独立存在,不受地方管辖,而侯国地位相当于县,直接由各郡管理,隶属于中央,而不再隶属于诸侯国。

如此一来,王国不但化整为零,越分越小,而且新诞生的侯国脱离了诸侯王的统治,直接成为中央管辖的一个县。不出几代,原本庞大的诸侯国就会被分解殆尽,彻底失去与中央抗衡的实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不费一兵一卒。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所谓的推恩令,名义上是施恩惠,实际上则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是一种变相削藩。对此,你我尚能看透本质,当时的诸侯王自然更加知晓其中厉害。既然如此,为什么那么多诸侯王,竟然没有一人奋起反抗,来阻止推恩令的颁布呢?

当年,汉景帝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这是因为,削藩侵害到了诸侯王的利益。毫无疑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同样也侵害到了诸侯王的利益,诸侯王没有反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我们知道,由于生活安逸,妻妾众多,古代的王爷比皇帝还能生,儿孙数量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比如,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之兄),《汉书》记载,他仅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刘备之所以敢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正是因为他后人太多,无从查明真伪。

仍以中山靖王为例,汉武帝的推恩令,损害的只是诸侯王以及他的嫡长子的利益,但对于其他一百二十多个幼子和庶子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恩惠。原本,他们得不到分毫爵位和土地,但有了推恩令后,他们大小也有了自己的土地和侯国,所以,他们无疑会成为推恩令最直接的受益者,以及最忠实的拥护者。

诸侯王如果要反叛,要抵制推恩令,第一个跳出来反抗的就是这些幼子和庶子,他们人数众多,如果联手对付老爹,想必诸侯王还没等起兵,早已被亲儿子砍杀在家中了。

所以,诸侯王们纵然知道推恩令是糖衣炮弹,也不得不叩头谢恩,欣然领旨。

另外,由于文景两朝对诸侯国的一次又一次打压,到了武帝时期,他们的实力确实也大不如前,纵然是真的奋起反抗,也没有全胜的把握,与其以身试险,不如苟且偷生,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在世时的利益,至于子孙后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综上,同样是削弱诸侯国势力,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却非常顺利,这都是有历史原因的,只能说,主父偃比晁错高明,汉武帝比汉景帝幸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处处与太子作对的宰相,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奸相之一,把持朝政十九年,一时间权倾朝野。但他在祸乱朝纲、结党营私的同时竟然还和当时的太子李亨处处作对。太子是一国之储君,下一任的皇帝,作为宰相得应该小心奉承不敢得罪才对,不说要搞好关系,至少也不能交恶,那么李林甫为什么非要与太子李亨过不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

  • 称帝对袁术没有好处,但他为何拿到传国玉玺就急着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黄巾之乱平息后没有多久,各路诸葛又开始打了起来,其中,袁绍在河北称雄,曹操奉天子与许昌,孙策盘踞江东隐隐有一统之势,天下局面大乱,但很多有实力的诸侯却丝毫没有犯上作乱的心思,心里面仍然认为天子的地位无可撼动。随着衣带诏事件的爆发,天下对于曹操的逆反心理便多了起来,但是曹操对于称帝却丝毫没有想法仍以汉

  • 司马迁为什么敢接受宫刑?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迁为什么敢接受宫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奉命领步兵五千人出击匈奴,最终被匈奴主力围困,无奈之下投降。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愤怒,群臣也声讨李陵卖国行径。太史令司马迁出班为李陵仗义执言:“李陵已经击杀万余匈奴,功劳超过队伍的损失;而且李陵

  • 孝和睿皇后在后宫是什么地位?20岁封贵妃,统领后宫23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孝和睿皇后在后宫是什么地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古代社会的婚姻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都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婚姻方面,父母都是为儿子大操大办,当然也包括儿媳的选择问题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在晚年就曾亲自挑选过一位优秀儿媳,后来册封为大清皇后,竟统领后宫长达23年

  • 曹叡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多高?他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应当知道的是,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与在影视剧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真实的魏明帝曹叡,影视剧是表现不出来的。那么,历史上那个真实存在过的魏明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形象,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过人之

  • 曹操死后,“虎痴”许褚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虎痴”许褚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197年,曹操初次见到了悍将许褚,便将其封为虎侯,并且成为了继典韦之后的贴身护卫,他冒犯过很多曹魏的大将以及谋士,并且演义中当着曹操的面逼死了貂蝉,曹操也没有硬性责罚他,由此可见他

  • 揭秘:历史上的宋理宗赵昀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宋理宗赵昀也有幸运的一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相比很多人都知道,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登基了,此后,大宋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这与赵匡胤的后世,基本上都流落民间了,与百姓无异。就说赵昀吧,他父亲早已没有了任何封爵,只当过山阴县当地的小官。可

  • 盘点东汉末期忠于汉室、忠于汉献帝的忠臣,他们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汉末有哪些忠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每个人都想能够在这样的乱世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直到最后可以有机会一统天下,而每个百姓却只希望能够活下来,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们都希望汉朝可以复兴,恢复以前的荣光。那么,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还有哪些是忠于汉室、忠于汉

  • 古代太医能够进出皇宫缺不用净身 皇帝为何一点也不担心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医不净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如今我们的生活都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我们要想去了解古代的历史的话,只能通过观看一些影视剧或者是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而得知,而且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是处在一个发展比较落后的时代中,在这一时代中,不仅有着重男轻女的严重思想

  • 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什么才敢夺权?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司马懿在曹叡去世之后才敢动手夺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从这开始也预示着曹魏政权的衰败,从而也让司马家族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为什么司马懿要在曹睿死后才敢造反呢?曹叡年幼聪慧,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