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为什么时三国中后期的“名将” 魏延的战绩如何

魏延为什么时三国中后期的“名将” 魏延的战绩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76 更新时间:2024/2/4 6:09:28

魏延名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风云变幻,其中涌现出的众多璀璨“将星”最为引人侧目;当然,将星璀璨的时代还要数三国前期,尤其是以“吕布”、“五虎上将”等万人敌之间的争斗最为精彩。也正是因为这些“万人敌”的风云人物实在太引人注目,以至于到了三国中后期,再有“猛将”出现就显得难以有所突破;但这并不能说明从此无“名将”,“魏延”就可称三国中后期的“名将”。

“魏延”这个名字在三国中后期威名赫赫,在蜀汉之中甚至一度成为诸葛亮帐下第一虎将;那么他的战绩又如何呢?其实真正“有名”的战绩并不多,但在三国中后期已足以称之为“名将”;魏延最为出彩的第一战,当属力斩“王双”。或许有声音要说了,“王双”在三国中算不上什么名将,斩杀此人更称不上出彩;其实不然,三国前期将星云集,这个确实是无法超越的,但在中后期,“王双”绝对称得上是一员曹魏“熊虎之将”。

如果依照《三国演义》的话,书中是这么记载的“(王双)身长九尺,使六十八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 ,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不说其他,单看他用这兵器就比当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重;从这点看,此人仅凭力量也足以跻身“名将”之列。再看曹真如何评价他“有不下当年吕布之勇!”不仅仅是曹真,就是当时的曹魏皇帝也赞其“朕得此大将,有何虑哉!”

再看王双战绩如何,《三国演义》记载“不三合斩蜀将谢雄、龚起,孔明大惊,忙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出迎。”能让诸葛亮这位几乎见过所有三国名将的“大人物”吃惊,也足以证明王双之勇非比寻常。再到后来“(张)嶷急回马时,王双流星早到,正中其背。嶷吐血数口,回见孔明,言‘王双英雄无敌 !’”如果说此前的谢雄和龚起算是无名小辈的,那么“张嶷”绝对称得上是“名将”了吧,可还是被王双的流星锤打得口吐鲜血;由此也可证“王双”之勇。

勇武的“王双”终究被魏延所斩杀,其实严格的说,“魏延”赢得并不十分光彩。当时诸葛亮再出祁山,面对当时几乎“无敌”的王双毫无办法;最后诸葛亮不得不用诱敌之计,将“王双”远远引出营盘。就在此时诸葛亮火烧曹营,“王双”一见后方起火,本想回军却被魏延缠住,慌乱之中被魏延暴喝一声所斩。这一战“魏延”的胜利并不公平,如果真刀真枪的斗,孰强孰弱犹未可知;但正是这样的结果,却更能凸显出“魏延”的勇武。

如果魏延斩杀王双有一定侥幸成分的话,那么还有一人也可证魏延之勇,那就是“冷苞”。说起此人貌似在三国中也没多大名气,但在《三国演义》中他却是刘璋帐下的一员虎将,更是“蜀中名将”。“冷苞”在书中第一次出现则是在刘备入川时,当时军师“庞统”命魏延席间舞剑,意欲刺杀刘璋;可蜀中并非无人,张任和冷苞都看出了其中蹊跷;于是冷苞拔剑与魏延对舞。

当时刘备帐下“五虎上将”都还健在,因此魏延也算不上一流猛将;尽管如此,军师“庞统”派他担负起刺杀刘璋的重任,从这点也足以证明“魏延”的武功并不弱。世人多认为刘璋暗弱,手下的武将最厉害的不过“张任”一人,其实不然,从“冷苞”能敌得住魏延的攻击来看,武力至少与魏延不相上下。

这场“鸿门宴”中魏延和冷苞并没分出胜负,再看他们二人的第二场战斗。《三国演义》中是这么写的“魏延纵马提刀,与冷苞接战。二将交马,战到三十合,川兵分两路来袭汉军。汉军走了半夜,人马力乏,抵当不住,退后便走。魏延听得背后阵脚乱,撇了冷苞,拨马回走。”从这里看,魏延其实已经败了;能与“魏延”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这已经足够证明“冷苞”的实力。

好在“魏延”还有翻盘的机会。就在魏延力不能支的时候,蜀汉“五虎”之一的黄忠赶到“一枝军救了魏延,冷苞回马与黄忠再战。十余合,后面军马拥将上来,苞只得弃了左寨,引败军来投右寨。”这里写的很清楚了,“冷苞”三十回合杀退魏延,接着又与名将“黄忠”斗了十余回合,这才因为寡不敌众而败走;且不说胜败如何,“黄忠”可是能与关羽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的“熊虎之将”,能跟这样的名将过招而不败的人,即使在三国前期也并不多见;更何况“冷苞”并不是打不过“黄忠”败走的,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撤退。

虽然“冷苞”勇武过人,但终究被魏延生擒;如果单论武力的话,魏延这场“胜利”一样不是很光彩。第一次“冷苞见当夜风雨大作,引了五千军,径循江边而进,安排决江。只听得后面喊声乱起,苞知有准备,急急回军。前面魏延引军赶来,川兵自相践踏。苞正奔走间,撞着魏延。交马不数合,被魏延活捉去了。”说白了,这次“冷苞”的失败也不算冤枉,自己在风雨天搞偷袭,结果反被“偷袭”,这样的结果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从另一个角度看,“魏延”的这次胜利也称不上公平,仍如上诉“王双”一样;可正是魏延这种“以谋制胜”的胜利,才促使他成为三国中后期,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五虎上将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五人中有没有人是浪得虚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五虎上将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正史上其实并没有五虎上将这一说法,也许是因为《三国志》将五人并列一传,才有了演义中五虎上将的说法。浪得虚名不见得,但正史上的五虎将,肯定和演义中是有差别的。“五虎上将”,一般这个词指的都是《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蜀汉刘备集团的五位大将:关羽

  • 马超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为何没有详细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马超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马超从这句话,其实能够看出马超这个人野心勃勃,而且,就其能力而言,在三国时期,被称为五虎上将之一,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在未投诚刘备之前,马超的声名远播,然而,归顺刘备之后却默默

  • 刘邦在杀了樊哙之后 刘邦又是怎么对待其妻儿后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樊哙妻儿下场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时候有一个故事,就是鸿门宴,刘邦身边有非常多的人想要害他,很有肯一个不小心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刘邦的身边,是一个大英雄叫项羽。那时候的刘邦就像是一个逃不出项羽手掌心的人,项羽想他死,他就不得不死的那种状态,全都要听从项羽的发落

  • 赵云也是五虎上将之一 赵云为何没有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五虎上将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方政权为争得霸主地位,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这其中武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末年朝局动荡,各地割据政权相继建立,汉王朝名存实亡。中华大地陷入混战之际,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豪杰,为这个气

  • 姜维的能力如何?为什么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诸葛亮死后,后期的蜀汉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靠着姜维在撑着了,他继承诸葛亮没有完成的北伐事业,只可惜自己拿不到大队兵马,但是仅仅靠着不到万人的军队,也能挫败曹魏大军,他的领兵打仗的能力可想而知。但是很可惜,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理解他,再加上他的

  • 朱元璋减免全国赋税,江浙地区反而加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再灭元朝,充分显示了朱元璋高超的,他草根出身,终成大业,是一代英雄,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没有之一,这不是替他炒作,也不是刻意的褒奖,而是对于一个客观事实忠实的描述,他通常每天早上三点多就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才会休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很多措施来恢复生

  • 揭秘:朱允炆的皇后为何史书很少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在全国各地设立藩王。朱元璋设立之初,有大臣反对,因为藩王的权力过大,会威胁到皇帝的最高统治权。但朱元璋并没听取大臣意见,坚持立藩。其实,朱元璋并不是不知道立藩的不好处,但作为皇帝他的眼光比大臣们高远一些。如果不立藩,权臣的势

  • 虽位列五虎将,马超真的一生不受重用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这个纷纭变幻的时期,无数的能臣良将也是在三国时期凸显出来,刘备作为一方的枭雄,自然也是聚集了天下不少的人才。文有智多近妖的诸葛亮,武有当时称雄一时的五虎上将。今天小编就同大家伙唠唠其中少年成名,与许褚张飞不相上下的骁将,这就是马超。这样一个武将,在五虎上将中确实最悲情的一个,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

  • 刘备当初只是一个卖草鞋的 刘备是如何成为一方霸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句自带BGM的话不知道你没有唱出来呢?今天我们不说歌曲,还是要说人和事儿的。魏蜀吴三国霸主之中,论个人的奋斗历程,谁的成就最高?不是曹操,更不是孙权,而是刘备。曹魏之主曹操,身世显赫,别管是不是宦官之后,至少在

  • 堂邑父是什么人?以叛臣的身份,为大汉撑起了一片新的曙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堂邑父是什么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叛徒,在现代汉语中意指有背叛行为的人,特指背叛祖国或背叛革命的人,此语最初见诸于晚唐宰相李德裕《武宗改名告天地文》中的“北制强虏,东翦叛徒。”此后,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在《传载》中记述:“我苟必破叛徒,天合助顺”,现代文学家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