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贪官和珅为什么可以让乾隆离不开他

揭秘:贪官和珅为什么可以让乾隆离不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87 更新时间:2023/12/31 3:39:28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网络配图

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有一点悟性,有一点定力的人。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个平庸之辈处于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历代被处死的贪污犯中,和珅的死是最从容、最雅致的一个。

事实上,对和珅的全面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在乾隆后期,他在整顿国家财政制度、管理化事务,特别是外交事务方面,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他主编了《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三通》等大型丛书,《红楼梦》能流行于世,据说他的功劳尤大;因为精通多种语言,所以和珅实际上充任了当时的外交部长,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等国的使臣。英使马戛尔尼曾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仅这些才能,已经足以使乾隆离不开他。更况和珅还有另一项为皇帝所急需的天赋,那就是理财。除了不死读书、兴趣广泛、注重人际沟通技巧外,和珅身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气质”,比如财富观念。

传统士大夫往往拙于理财,而和珅却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传统社会中的财富观念是静态的,人们有了钱,第一选择永远是买地,把流动资产化为固定资产,“入土为安”。而和珅却深通现金流动起来后的巨大威力。在不动产与现金面前,他显然对现金更感兴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庄头许五德与他人发生矛盾,托和珅帮忙打官司,并答应“事后或送地六十顷,或银一万两”。和珅听后明确表示,“不要地亩,要银一万两”。他的贪污受贿所得,一小部分用于扩大不动产,更多的部分,则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其范围涵盖了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许多行业。他在北京城内拥有当铺12座,其中永庆当、庆当、恒兴当、恒聚当等,都是典当业巨头。他还经营印铺、账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此外,他家还专门备了80辆大马车,从事运输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率,当然远远高于地租。

网络配图

就是那些不动产,他也尽可能选择用来出租。据后来抄家官员统计,和珅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35处,“一千零一间半”,“每年共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取租钱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可以说,只要是赚钱快的行业,就有和珅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采矿业由于风险巨大,管理复杂,投资多,见效慢,一般人不敢经营,和珅却敢于尝试。他看中煤矿业是朝阳产业,曾投巨资在门头沟和香山两地开了煤矿。和珅巨大家业的积累,贪腐所得当然是大头,但是他自己的投资收益也并非无足轻重。传统士人往往耻于谈钱,和珅却有着强烈的契约意识,在金钱面前亲兄弟明算账,虽然至亲好友也毫不含糊。他的外祖父伍弥泰官至大学士,他借过2000两银子,他担心外祖父不能及时还账,逼着老头拿自家地契抵押,“取田契价值相当者署卷归偿”。(《郎潜纪闻》)他岳祖父英廉的孙子向他借钱,也是拿地契为抵押品才借出去的。

(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档案《内务府来文》)他亲舅舅明保向他借了15000两白银,他规定每月一分起息,连本带利滚到21450两。他贴身家人傅明向他借银1000两,答应如到期不能还清,便从其“每月工食内坐扣”。不久傅明身亡,和珅并不念其效劳一生而免除债务,而是令其子花沙布代替还债。并且每月规定按7厘起利,加上以前所欠利银200两,共计1200两。因为对金钱的热爱,和珅甚至亲自担任家里的会计和出纳:“和相……出入金银,无不持筹握算,亲为称兑。”(《啸亭杂录》)

网络配图

成为乾隆皇帝的私人助理后,他的经营天才迅速得到了体现,并迅速得到乾隆的重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出任内务府大臣。在此之前,这个负责皇室财政的机构经是入不敷出。“本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而他就任之后不久,就面貌一新,不但弥补了以前的赤字,还出现了盈余。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加派他充任崇文门税务监督,在他的经营下,这个税关收入一下子跃居全国30多个税关的前几位。这两炮打响,乾隆对和珅的理财本领愈加刮目,所谓“晚年依毗益笃”。所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渐渐都划归和珅一人把持,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内务府大臣。“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收编朵颜三卫后 靠哪3个原因击败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已经率领着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回到北平,可李景隆还在城外望着冰块发呆。双方在郑村坝展开激战。朱棣主动出击。李景隆部队本来就已经陷入粮草短缺、衣服单薄、久攻不下的僵局中无心恋战,猛然见到如此士气高昂的精锐骑兵,自然一击即溃。李景隆大败,逃到山东德州。网络配图建文帝听说李景隆兵败,就问计于黄子澄。为什

  • 这个人从死囚混到皇亲国戚 堪称混世魔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明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奇葩,其实,明朝的奇葩人物不止皇帝,还有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他叫写亦虎仙,注意,此处并没有错别字儿,这个人就叫写亦虎仙,下文中为了书写方便,就简称他虎仙儿。虎仙儿,一听这名字,那是肯了定的不是汉族人,那他是什么人呢,哈密人,也就是土蕃人,土蕃是哪里呢?大家

  • 他想当一个好皇帝只是操之过急 将家底败光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登基后,随即将“面具”摘下来,因为他装的太久了,装得太辛苦了。于是,他为了实施自己“伟大”的梦想,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动不动就驱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服徭役,弄得大隋朝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大业元年(605年),杨广下旨命杨素、杨达、宇文恺修建东都洛阳,仅每个月抓去洛阳服徭役的老百姓就达二百万人

  • 他15岁当皇帝一生荒唐无度 所有人都骂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一个饱受恶名的明朝皇帝,他15岁就继承皇位,31岁因病死亡,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也没有留下半点好的名声。史书中记载朱厚照荒淫无度,从他继位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不停的搞各种非主流,比如说花民脂民膏修建豹房,到民间搜集美女,一天到晚的出宫瞎玩,到了后期居然还宠幸孕妇……大臣们劝诫他不要这样的时候,他

  • 揭秘一个开国皇帝的离奇婚史!他本是无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布衣,从小无赖,既然不从事农业生产,又没学得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终日饮酒赌博,好吃懒做,但好结交朋友,幸好交得几个县衙做事的贵人给他谋了个泗水亭长的差事,他倒做得很好,但是终究没有改变他无赖的习性,依旧我行我素,眼见得四十来岁了,竟然还没有娶妻,只是邻里都知道刘邦无赖,哪家愿意把好

  • 楚霸王项羽真的是电视剧中项少龙的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是秦朝末年最著名的霸主,可以说在秦朝末年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项羽的锋芒无人可比,项羽称得上是秦朝末年的一代枭雄,但是这样一个人现在来看也是功过分明的,项羽最大的功劳就是灭掉了强大的秦朝,而项羽的过错也是比较多的,下面就简单总结一下这位历史上的霸主的功过。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要说的是项羽的功,项羽最大

  • 唐朝悲剧小皇帝 被假宦官戴绿帽子丢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董淑妃年轻漂亮,却经常被到处寻欢的李湛晾着,时间一长,难免寂寞,正好让刘克明钻了空子。刘克明的到来,恰如久旱逢甘露,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合伙给李湛戴了一顶绿帽子。小皇帝如何被假宦官戴绿帽子杀害在唐朝中后期,由于宦官的势力过于膨胀,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困局,甚至连皇帝的废立生死都操纵在大宦官手里。皇帝对

  • 被六位帝王“疯抢”六十年的中国史上最牛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男人爱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竟然有一位出色的女子被六个皇帝疯抢了60年。今天,小编就来为你盘点历史美女,一起看看这位多次婚姻的皇后有何本事!她出身于南朝梁的皇室,曾是母仪天下的隋炀帝皇后,也曾做过重臣宇文化及的淑妃,更曾伤心地离别战乱的中原——远嫁异域,成为突厥番王

  • 秦末乱世中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的楚汉争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和刘邦在乱世之中都顺应民意,揭竿而起,举兵起义。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全然不同的结局,一个拔剑自刎,一个君临天下,不得不让人感叹。图片来源于网络项羽出生名门,又以勇武而闻名,他的起点要比刘邦高得多。刘邦一开始在兵力上也是无法与项羽相较的,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之中向项羽表示衷心,这不过是他的花言巧语罢了

  • 项羽失去他很遗憾 他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人,他多次为刘邦出奇计,虽然很少获得刘邦指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