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何能与秦始皇并称?他有什么能人之处?

汉武帝为何能与秦始皇并称?他有什么能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3/12/13 6:37:35

对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第一必定被人记住,第二则是被大家选择性忽略。一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道尽了多少中国英雄。随着近些时间来对于秦始皇,秦朝,秦国印象的改观,中国人开始了秦汉时代华夏文明少年气质形成的研究。

我们经常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面的千古一帝,但这位骄傲的皇帝生前曾经说过,勿要然后世形成子谥父,臣谥君的习惯。所以他才废除谥号,后代中国君主也将能够接近秦始皇看成是无上的荣耀,而不是儒生口中的暴君,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能够比肩接近秦始皇的也只有汉武帝了。那后人可能会问一句,汉武帝他凭什么与秦始皇并列呢?

诸君请看秦始皇,秦代制度传万年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按照中国人的记忆习惯,首次总是会被记住,秦朝将中国划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分封松散统治;一个是以秦始皇建立起来并为后世所继承的大一统制度;大一统制度有多好,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像没有这种完全统一制度,那中国就依旧会像战国时代一样争战不休,百姓没有和平的日子可过。都说秦始皇是暴君,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严苛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始皇一颗为了华夏子孙谋划万年的心。

大一统制度从秦朝以后成为了一种定制,定制是什么?定制就是不变的制度,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制度。后世朝代无论是汉还是魏,又或者是隋唐,都是实行的大一统制度。大一统制度下面的中国文字,文化书籍,度量衡都是一个标准,不会因为过去那种各个国家各自为政而充满不协调,只有统一才能促进社会进步,把整个华夏的力量集结起来用于一心。

秦朝有了大一统制度,所以能够调集数十万人的力量修建北方的长城,试问诸君,若真正没有长城的防御,中原百姓能够过上安稳耕种的日子吗?恐怕很难,早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大朝会上面就已经说明白了,实现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大一统制度是为了结束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混乱战争的局面,让天下百姓能够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壮有所用。

正是因为秦朝的大一统制度,岭南之地才能够在秦朝就得到开发,使得华夏的知识文明涌入这莽荒之地。使得夷狄走出丛林,与秦军共同建设这块土地,而也是因为五十万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让后世汉军的楼船之士能够水上作战,不过也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今天的考古与历史发现才能够在南方那湿热密布的森林田野之间看见这秦代的奇迹。

诸君请看秦法度,后世万年始终用。秦法为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打开了一个新的国度,在那个君主的思想即是法律的时代,秦国就已经能够做到从君主到庶民奴隶都遵守秦法,当年商鞅为推行秦法在渭河行刑的那数百人鲜血孩子哪里看着呢?后世从汉朝开始批驳秦法严苛,更是说出了秦法是亡国之本,但又有几个人知道萧何制定的《汉九律》里面完全是照搬《秦律》呢?依法治国这个朴素的概念是从秦代开始的,天子犯法与庶人同罪的治罪原则也是从秦孝公时代确立的。

诸君请看汉武帝,汉军强盛威后世

如果说秦始皇奠定了华夏的领土基础,那汉武帝就奠定了中国军队风格。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领土是后世华夏的基本盘,在这以后的历代王朝都以此为基础,武力强大的能够将华夏文化推广到远方,儒汉朝开辟河西走廊和纵横数千里的西域地区。武力弱小,但依旧能够稳守秦代领土的如同宋朝,在文化经济方面也达到了古代帝国的极盛,宋朝是封建帝国的文治极盛,这个观点历来就有争议,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近代三百年不出的大家陈寅恪说的。

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志得意满,以为自己结束秦末乱世能够比肩秦始皇,就率领四十万汉军北上攻打匈奴,可得到的却是那屈辱的白登之围和汉朝前期近百年不得不奉行和亲策略,就从对四方夷狄卑躬屈服来说,无论是汉高祖还是文景盛世的两代皇帝都大不如秦始皇。

到了汉武帝时代才出现了刘彻这位雄主。他早就看不惯了汉初一直使用的无为而治而苟且偷安。他想要做的是击败匈奴,改变汉朝屈服的局面,做到那万国来朝,营造一个属于他和天下人的汉代盛世,而不是汉文帝和汉景帝那种国内自得其乐的虚无盛世,真正的盛世不仅要做到国内和平无战事,还要对外强硬,使世界各国知道华夏威名,不敢轻易侵略。

若真就单一的以国内百姓生活为衡量标准,那经济历代第一,却被辽,金,西夏,蒙古吊打的盛世岂不是每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是盛世?答案显然不是的,但凡熟读秦汉历史与具有大局观的人都知道只有内外兼备的时代才是盛世,故而当初的汉武帝预备崛起的时候或许就有了一个秦始皇的盛世梦吧!秦代未完全构建完成而中道失败的盛世探索路线将在汉武帝手里继续下去,得让四方夷狄试试什么才是秦汉军魂。

汉军的崛起不是突然的,看看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吧!天下名将只有飞将军李广程不识,他们二人是什么战法?他们二人是什么战术,用时代的角度来说就是还是在沿用秦朝末年的那种被动防守策略,不使匈奴越过长城线进入内地屠略百姓,但李广的战术又有所创新,他敢于主动向匈奴出击,每次都有数十或者数百的击杀。

其实这两个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正处于汉军转型的关键阶段,自他们以后,汉军就在汉武帝的授权之下采取了主动出击,大规模军团会战,骑兵千里偷家的战术,在卫青霍去病率领下,创造出了漠南无王庭的记录,匈奴人从此远遁,不敢主动挑衅汉军。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呢?是足以和秦始皇相比肩的,秦始皇当年让名将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使得匈奴人远走七百多里。那个时候的秦军带着刚灭六国的军威将四方梳理了一个遍,而汉武帝时代在经历楚汉战争,中原内耗十多年之后再次恢复到了秦始皇时代的记录,然匈奴人心中除去秦军以外又多了一个叫做汉军的敌人。

汉朝领土在秦朝基本盘上面又有所扩大,西域成为了中国人的土地,哪里被汉文化所熏陶,河西走廊上面满载着汉人生产的丝绸走向中亚,与罗马帝国进行贸易。

而达到军事目的之后的汉武帝晚年也曾经想过要使得国内再次会到如同汉文帝,汉景帝时代的样子,但时间没有给他机会,他已经是一个垂垂老者了,这个时候的汉武帝或许做着和秦始皇一样的梦,希求上天再多给他们十年时间来恢复国内生计,所以汉武帝晚年的求仙梦就可以理解了,所以汉武帝在轮台下达的《罪己诏》不是否定自己过往,而是汉帝国要改变策略了。

要营造真正的内外盛世,必须同时达到,所以汉武帝一个人的时候会说:天下人和后代人能够理解朕吗?所以我劝大家不要轻易的说秦皇汉武是暴君穷兵黩武,因为他们当年做的事情不正是为了我们后世两千年甚至于更远以后的中国人吗?所以中国历史五千年之中,只有秦始皇与汉武帝这两个孤独的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棣设置的两京制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迁都北京是否正确,实行两京制,两京制度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其势力范围在南方,当时朱元璋听从了手下建议,渡江攻克了金陵,改名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等到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把首都定在了这里。其实朱元璋本身是不满意的,一直有迁都的打算。他理想的是首都是开封,他还亲自前去开封考察。但是李善长等人不同意,认为开封无险可守,所以朱

  • 张柬之一心为了李唐江山,最后结局为何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唐天下是怎么恢复的,袁不屈娶李玉湖,许一城最后结局

    张柬之在历史上的名气不是特别大,其实主要还是大唐的宰相太多了,出名的也太多了。不过张柬之干了一件事,可不是所有名相敢做的。那就是在他八十岁的时候,竟然联合几个朝中老臣以及太子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率军诛杀了在当时权势熏天的张易之、张昌宗,还逼着武则天退了位,恢复了李唐神器。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

  • 允祹: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夺嫡,最后还高寿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爷手握兵权,允秘的后代,永琏怎么夭折的延禧攻略

    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除了那些英年早逝的之外,可以说有20个左右的儿子在争宠。即便早早地就选定了太子的康熙,到了自己的晚年,对于接班人的问题仍然是头疼不已。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夺嫡,不惜争得你死我活,这让康熙非常的心痛。然而,其中有一个儿子比较特殊,他并非不受康熙宠爱,能够掌握兵权足以

  • 刘备在曹操兵临城下时,为什么不顾妻儿死活都要带着百姓离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兵临城下,势不可挡,为何刘备不顾妻儿死活都要带着百姓离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三分天下的计划,就是以荆州为根本的。但是,刘备因为割舍不下同宗之情,在刘表生前迟迟不愿下手夺了他的地盘。在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承了荆州之主的位子。但是

  • 李泰、李恪都非常受宠,他们为何吧比不过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泰和李承乾,李泰容恋情,长孙冲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有四个非常拔尖,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当中有人曾和太子之位擦肩而过,也有人坐上了太子之位又被废弃。从历史结局可以看到,最后是李治成为下一代君王,在普通人眼中,谁又是最适合当太子的人选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我们先说一下李承乾。李承乾是李

  • 被称为"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又称什么,被称为“中国”,被称为的英文高级表达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保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王保保,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他,不过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正在热播,其中的女主角赵敏的哥哥就叫王保保,它的原型实际上就是历史上的扩廓帖木儿,汉文名字就叫王保保,金庸的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王保保这个人却是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这个人也相当有

  • 李适重用贤臣武力削藩,为何还说他是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穆彰阿为什么要提携曾国藩,明朝善终的首辅,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唐德宗李适是大唐的第九位皇帝。他十四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也亲身经历了长安失守,唐玄宗携太子等人仓皇出逃。可以说年纪轻轻的他就经历了大唐战火的洗礼和考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李适的爷爷就是那位在马嵬兵变后,北上自立为帝的唐肃宗李亨。我们知道安史之乱持

  • 李承乾如果不发动政变,能顺利继承皇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提前退位,为什么永璂不能继承皇位,继位没有改元的皇帝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本来他可以好好做个王爷,不问世事。可他老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做太子的可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由于他是嫡长子,所以李世民还真得立他为太子。李承乾小时候聪明仁爱,深得李世民以及朝中大臣喜欢,李世民还安排了十几个老师培养这

  • 朱棣造反,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是不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在位朱棣敢反吗,朱元璋不知道朱棣会反吗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继位了,也就是建文帝。不过建文帝屁股还没有坐热,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经过几年的战争,朱棣最终赢了,取代了朱允炆,做了大明的皇帝。要知道,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这个数字可不算少了。大明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分封制,把儿子们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在地方上称王称霸

  • 身受刘备器重的田豫,为什么会去投奔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的人物是谁,诸葛亮北伐被刘禅召回,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身受刘备器重的田豫,为什么会去投奔曹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字玄德。在三国时期,刘备以仁义出名,同时又以仁义的形象招揽了不少的能人志士,像典型的有法正,诸葛亮等等。这些能人志士帮助刘备夺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既然刘备招揽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那有没有错失过大将呢?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