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花木兰效忠的皇帝在统一北方后有哪些不光彩的事

花木兰效忠的皇帝在统一北方后有哪些不光彩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35 更新时间:2024/1/5 1:17:49

民族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他效忠的皇帝就是北魏的拓跋焘。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任皇帝,魏明元帝拓拔嗣的长子,在位时间为423年——452年,共29年。422年,拓跋焘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以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等,整顿吏治,励精图治。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拓跋焘在位期间,从431年到439年的九年中,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统一北方。

网络配图

拓跋焘灭北凉后,在军事上一直没有停止过行动。445年,他带兵平灭卢水胡人盖吴;446年,拓跋焘发军进攻南朝兖、青、冀三州,大肆杀掠;448年,又派大军攻伐西域,灭焉耆等部;449年,趁柔然可汗新丧,拓跋焘又出三路大军因丧伐人;450年初,北魏又发十万铁骑攻宋国,攻城陷敌,杀伤无数平民百姓。至此,拓跋焘攻杀征讨似乎已经成瘾,狂热地迷信军事征服。

族诛汉族大臣崔浩

450年,南朝宋国皇帝刘义隆自以为元嘉盛世近三十年,国力空前,大举北伐,揭开魏宋第三次南北大战的序幕。战争爆发前,太武帝刚刚族灭了汉族大臣崔浩。说起这位崔浩,是最令人叹惋的一位知识分子。此人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太武三帝,无论是平定北方诸国还是对南朝作战,崔浩的谋策都对北魏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崔浩其人,纤妍洁白,长相如美貌妇人,生性敏达,常以张良自比。平凉大胜后,太武帝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手拉崔浩,向沮渠蒙逊的使者说:“所说的崔公,就是眼前这位。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干任何事情一定先征询崔公的意见,成败在胸,没有一点不符之处。”

网络配图

累积功勋,崔浩官至司徒。就这样一个善于谋略的大家,却不善自谋。他自己笃信道教,就讽喻太武帝灭佛。拓跋焘言听计从,寻个机会在全国大杀和尚,毁灭佛寺,成为灭佛帝王“三武一宗”中很有名的一位。而当时北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计其数,崔浩此举得罪了一大批鲜卑贵族。

崔浩主修国史时,又直书其原,不避忌讳,内容涉及魏王朝先辈许多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国史铭刻于石碑上,费银三百万,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内容万代流传。

鲜卑贵族、诸王以及嫉恨崔浩的群臣纷纷上言,惹得太武帝拓跋焘怒不可遏,这位还未完全开化的胡人武夫,毕竟不是英武神明的苻坚大帝,他不仅尽诛崔浩全族,又族诛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

临刑之前,崔浩被囚于城南木笼之内,兵士数十人在台上嗷嗷大叫在他脑袋上小便,如此精明的文人谋士,受尽侮辱。这种遭遇,为几千年文人功臣所未遇,以至于写《魏书》的魏收发此感慨:

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岂鸟尽弓藏,民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北魏皇帝从道武帝开始就喜欢整族诛杀对手或者臣下,他攻克燕国都城中山后,就把出主意杀害弟弟拓跋觚的程同、傅高霸等人夷五族,用大刀慢慢挫死;讨伐刘卫辰胜利后,把卫辰宗室五千多人全都弄死并扔进黄河。到太武帝时代,则更“发扬光大”,对魏国最有大功的崔浩竟连姻亲都杀绝,惨绝人寰!而后到了北齐高洋灭魏后,魏国皇族几千人全被诛杀无遗,大概也是他们先辈好杀的报应吧!后世研究北魏史的专家,无不对崔浩被诛一事深加推究,以为此事件是北魏上层统治阶级内部“胡汉矛盾和斗争的结果”。

网络配图

确实,崔浩掌权后,“齐整人伦,分明姓族”,提高了汉人高门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鲜卑勋贵的跋扈。但是,从本质上讲,崔浩的所有行动皆是服务于北魏皇权统治,只是在后期因一直受太武帝宠信而“得意忘形”,最终竟敢于和太子争任官员,“校胜其上”,完全忘掉了道家“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宗旨。虽有如许“闪失”,笔者认为,拓跋焘也不是一直深思熟虑地想杀掉作为“汉族”的崔浩。一向以来认为太武帝杀崔浩是鲜卑贵族报复汉族的种族矛盾的暴发的看法是化简为繁,小题大做。

太武帝晚年,征伐四克,已经感觉自己就是万能的天下大帝。加上多年酗酒成性,以及中年男人的性情喜怒无常,想杀谁就杀谁,想把谁族诛就把谁族诛,真是处于丧心病狂的状态。崔浩倒霉,正撞上有人告他修国史“暴扬国恶”,一怒之下,太武帝便率意作出如此残暴、令人发指之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崔浩是最后一位敢于直书国史的人物,从那以后,后来的史臣们出于种种考虑,都是本着“为尊者讳”的态度撰写史书,无一敢直书帝王其人其事。

对于崔浩,历史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此位北魏朝中的汉族大臣一直处心积虑地心存华夏,密图光复:

其一,神瑞二年,明元帝想迁都于邺城,崔浩力止,可能是不想让北朝蛮族入居中华旧地,遗害当地汉民;

其二,刘裕伐后秦,明元帝想出兵,崔浩竭力劝止,也是出于偏袒汉族军队的“私心”;

其三,明元帝立储君,崔浩力主立拓跋焘,正因为其生母是汉人,希望这个“汉种”日后为君对汉人有利。殊不料,此人长大后完全百分百的鲜卑脾性,且残暴好杀;

其四,明元帝和太武帝北伐夷狄蛮族,崔浩无不全力支持,一旦有南征之意,崔浩总是反对,“实为中国计也”。

其五,拓跋焘攻赫连夏国,连天风雨,士卒饥渴,崔浩力劝猛攻,实际上是希望魏国大败,但是拓跋焘神武,总能反败为胜;

其六,拓跋焘准备攻伐北凉沮渠氏,崔浩引用汉书的内容说明当地一直水草茂盛,但是自汉以后,多少年过去,水道不可能不改,兼之路途遥远,耗费巨大,胜败不定,可能崔浩原意也是希望北魏兵败;

等等,以上种种,也是后人揣测,笔者虽然觉得有一定道理,却不敢妄信,只希望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末第一猛将 士兵见到他都吓得跳崖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儒将,他就是手持一百三十六斤大刀的卢象升。网络配图卢象升是南方人,出生在江苏的宜兴,在战乱四

  • 千古奇案:突然神秘失踪的七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共经历了352名皇帝,若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的帝王算进去,中国古代近有上千的帝王。然而在这么多帝王中,其中有七位帝王竟神秘失踪,他们究竟去了哪里?网络配图1刘贺: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被赶下台公元前74年,22岁的汉王朝第六任帝王昭帝刘

  • 6年连丧3子朱元璋心如刀绞皇位给老四有何担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远大的志向是熊熊燃烧的大火,可生命却很无常。自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二十二岁起,朱元璋就让这个太子开始学着管理朝政。也就是说每份奏章都要先让太子朱标处理,然后奏报他。二把手是最难当的。如果一把手是个玩物丧志、吃喝嫖赌的角色,二把手相对还有点空间。如果一把手是把利剑,二把手就只能是团棉花了。刚柔组

  • 解密薛西斯一世那么强大为什么却不来打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薛西斯一世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在波斯帝国中,他便是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们也因此发出了“薛西斯一世那么强大为什么不来打中国”的疑问。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到底为什么这么强大的薛西斯一世不来打中国呢?要知道,中国一直是外国列强攻击的目标,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土面积的广大,也因为中国的人口和市场的广大。那么

  • 曹操的特种部队为何被称是三国时期最强悍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现代,影视剧里的特种部队都是很魏武雄猛,他们个个训练精良,可谓是精英战士中的精英。国外的特种兵更是威猛,想起杰森演的特种部队,大家都狂热追。但是大家知道在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是出现在谁的手下?其实,小编想要告诉你的是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这点,在史书《三

  • 姜子牙把老婆封了“扫把星” 是为了报复她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是传说中的神仙,是无所不能的周朝军师,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可是这位神通广大的神仙的老婆却是个平凡的妇人,而且名声还不太好。想当初姜子牙还没有发达的时候还非常贫穷,而且又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又不会做生意不会挣钱,总之是百无一用吧,所以他会各种法术,但这些都平常老百姓来说根本没用,他们只想能吃饱穿暖

  • 揭秘历史背后的历史:曹操为何要杀华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

  • 楚霸王项羽的嫡系部将为何没有人能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进入秦国都城咸阳,杀了秦的降王子婴,然后开始封王。因为曾经和楚怀王有约:“先入关者为王”,不好公然违约,就把刘邦封在秦人迁徙囚徒的巴蜀之地,又因为刘邦通过张良贿赂项伯,经他的叔父项伯的劝说,又加上汉中,说汉中也是关中之地,为汉王。因怀疑刘邦志在夺取天下,这样既不违约,也让刘邦远离中原,就是想夺取

  • 大学士阿兰泰的儿子富宁安将军一个难得的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富宁安,属满洲镶蓝旗人,是清代大学士阿兰泰的儿子。在朝期间,他辅佐了康熙、雍正两任皇帝,作为清代两代重臣,为官廉洁端正,颇受康熙帝和雍正帝两人的重用和赞赏。图片来源于网络富宁安是个自身修养极好的人,对待自己的父母也极为孝顺,他的德行还曾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极力称赞。在康熙年间,富宁安被康熙帝下命前往青海

  • 历史揭秘:乾隆帝为何要除掉鄂尔泰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即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不过,雍正临终嘱托里,特别交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这让刚坐上龙椅的弘历,心里很不是滋味。网络配图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位新皇帝,对前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