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军损失7万精锐的一战,其中有什么原因?

汉军损失7万精锐的一战,其中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8 更新时间:2024/1/6 4:02:00

公元前90年,当时已经67岁的汉武帝,授命以李广利为帅率领7万精锐汉军,由五原郡出发再次征讨匈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战开始,这场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43年!汉朝方面虽然已经国力严重透支,但是匈奴方面,则更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李广利所率领的这次北征,便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匈奴发动的最后一次大型战事。在汉武帝的设想中,这是汉帝国对匈奴的最后一次“补刀”。

然而这场战事的结果,却是相当的具有戏剧性。交战最后以匈奴大胜而告终,7万汉家儿郎埋骨他乡。但是作为胜利一方的匈奴,却是自此衰败,彻底活不下去了。

那么,当时的汉朝和匈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使得这一战最后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这事,其实得先从当时领军的李广利说起。李广利,因为妹妹嫁给了汉武帝颇受宠爱,所以得以在军中青云直上。

在对匈奴的战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汉武帝其实是非常喜欢重用外戚的。比如之前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就都属于外戚。这大概是在汉武帝心目中,觉得还是自家亲戚更可靠些。

但问题是,李广利虽然和卫青一样都是皇帝的大舅哥,但领兵打仗的本事,实在是比卫青差了十万八千里。

李广利第一次独立领兵,是向西域的大宛国索要汗血宝马。结果最后无功而返,反倒是麾下将士折损严重,十不存一。后来还是汉武帝又拨给了李广利大量军队二次征讨大宛,这才成功。

从李广利的领军战绩来看,他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领兵材料,打一个大宛都如此费劲,更别提匈奴了。在对匈奴的几次大战当中,就算是胜了,往往也是惨胜,兵力折损严重。

不过,当时卫青已老,霍去病已死,汉朝内部将领培养断代严重,所以李广利等于是羊群里面拔骆驼。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继续统领汉军,公元前90年汉武帝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汉匈决战,自然出场的也是李广利。

当时的匈奴,在汉朝的连年征讨下,实力已经折损严重,而且不得不向往北、往西两个方向一退再退。尽管气焰一如既往地嚣张,但手上的本钱已经被压缩得差不多了。

李广利依仗汉朝精锐的强大,在初期确实所向披靡,直接打到了范夫人城(今蒙古国达兰扎兰加德城)。匈奴这会儿早已经被汉军给打怕了,根本不敢正面迎战。

但可惜的是,此时汉朝内部不久之前却发生了“巫蛊之祸”,连京都长安都互相杀来杀去,内部的动荡,自然要影响前线对匈作战的良好开局。

巫蛊之祸这件事,大致就是当时汉武帝已经年老,对太子刘据有所猜疑,最后被小人江充利用,以为太子以巫蛊之术诅咒自己,演变成父子之间互相残杀的惨剧,顺带着牵连了一大帮人。

太子刘据倒台了,这就让李广利这个昌邑王的舅舅看到了夺嫡的希望。李广利当时一想,既然太子死了,那我外甥是不是就有机会上位了?于是就和亲家兼丞相的刘屈氂串通,想要扶保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上位。

李广利出征之后,刘屈氂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希望汉武帝可以早点死,但结果却被汉武帝给发现了,直接下令彻查,很快就顺藤摸瓜,查到了李广利身上。

当时李广利已经率军北上,没法惩治他本人,所以汉武帝就将李广利留在长安城的家人全都抓了起来。李广利一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慌乱异常,便想着立一个大功,能够将功赎罪,让汉武帝宽恕自己。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事当中,李广利就变得贪功冒进,终于在燕然山被匈奴包了饺子,非但没有将功赎罪,反倒让7万汉军精锐全军覆没,所以最终李广利只能选择投降匈奴。

汉军败了,匈奴方面却也没能得到喘息之机,反倒是彻底没落,几乎活不下去了。因为匈奴的情况,比汉朝这边还要复杂。

汉匈战争,汉军早已将战场推到了匈奴的腹地。匈奴是游牧民族,打仗的方式基本上是以战养战,这种打仗的方式进攻的时候很好用,因为不管打赢还是打输,都能抢回来不少战利品。但如果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打,那就损失太严重了,越打损失越大。

汉武帝开汉匈战争之前,匈奴的巅峰人口,应该在100万左右。但是,等到匈奴内乱结束之后,匈奴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0万了。作为一个部落国家,人口是延续生存的基础,当人口低于最低线之后,本身的社会体系就会崩坏。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去世后,虽然汉朝停止了对匈奴的大规模用兵,匈奴内部依然无法恢复实力的根本原因。甚至在打败李广利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时,匈奴高层却没抓住这个机会,反倒是开始内斗,一度出现了五单于乱战的局面。

到了汉宣帝时期,汉朝改变了策略选择从西域方向发力。这一下,匈奴彻底失去了所有的补给来源,日子就更难了。到了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率众归汉。

又过了7年,郅支单于被汉军消灭于康居。汉朝这才算彻底将北方的这个强大敌人给打趴下,直至最后北匈奴被逐出大漠草原,远迁往东欧地区,换作给欧洲人制造麻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和帝刘肇是什么出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出身不好怎样过好一生,在中国出身决定一生,汉武帝为什么比刘邦出名

    汉和帝刘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个儿子,也是东汉的第四位皇帝,自幼聪慧,能力超群,史称汉和帝。刘肇出身虽好,可是他的一生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坎坷,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成了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中的一员。刘肇得以登上皇位虽然是当时宫廷中政治博弈的结

  • 大将军何进是怎么对付宦官的?最终导致东汉战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杀不了宦官,何进被宦官杀死,何进为什么不能杀宦官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何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汉灵帝有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是他死了以后继承位子那个,然后第二个儿子就是汉献帝刘协。但是呢,汉灵帝这个人比较看得起的是刘协,而不是他那个正牌皇后生的那个孩子,并且他也明白自己的皇后的弟弟是掌管天下大军的大将军,手里

  • 张皇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明代第一位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最伟大的太后,明朝有几位太皇太后,明朝张太后

    你们知道张皇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张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妻子,指挥使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张氏被封为皇太子妃。迈上晋升道路后,太子妃张氏没有得意忘形,她对眼前的紧迫局势看得十分清楚——永乐

  • 朱瞻基废掉原配皇后胡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跟孙氏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瞻基为什么讨厌胡善祥,历史上朱瞻基的皇后是谁,朱瞻基胡皇后

    朱瞻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宣宗朱瞻基废原配胡后,而改立孙氏,关键点就是胡后没有生儿子,而孙氏弄出一个儿子。为何说“孙氏弄出了一个儿子”?孙氏并没有生育,但她让宫女上床,替换了自己怀孕,然后假怀孕,称自己为朱瞻基诞下了皇长子,即那位在土木堡之变沦为瓦剌俘虏的主—

  • 民间关于薛仁贵的传说有哪些?薛仁贵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薛仁贵是真实历史吗,民间传说故事诡异,薛仁贵死后是什么神

    薛仁贵的故事我们都是众所周知津津乐道的,无论是以前的评书还是现在的电视剧,都把这位唐初名将说的神乎其神,唐太宗李世民的白袍小将“应梦贤臣”,手持方天画戟力大无穷,李世民征辽东时的虎将,又数次救得李世民性命,留下来“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等典故,可以说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位名将。

  • 郭威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郭威姚策,郭威之子,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威传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郭威建立的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的最后一个大朝代,然而,后周太祖郭威建立的后周为何继承者不姓周,而是姓柴呢?后周太祖郭威,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而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后周世宗柴荣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皇帝,而且似乎没

  • 李宸妃是什么身份?一个尼姑改变的历史,生下明君宋仁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的李宸妃,开封府李太后结局,李承乾和李丽质谁大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宸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宸妃是相当传奇的人物。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的原型就是李宸妃,她是杭州人,她算是一个命苦、又命贵的女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她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李宸妃的父亲因故去世,随后李宸妃的母亲也随着去世,

  • 为何北齐皇帝高湛这么年轻,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高湛喜欢谁,北齐高湛真实历史,高湛和高纬的关系

    北齐,一个神奇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皇帝个个是青年帅哥,可能是基因的问题吧,其中最美的美男子兰陵王曾经迷倒了无数人,但是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皇帝都是英年早逝。三十五岁似乎是一个坎,所有皇帝都没有超过这个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有一个皇帝高湛,年纪轻轻就当了太上

  • 蔡邕的政治生涯是怎样的?他死的有多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蔡邕,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但是说到蔡文姬,认识她的人应该很多,而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字伯喈,别称蔡中郎,陈留郡圉县人。他是个文学家也是个书法家,在东汉末期的文坛中,他可是算是少数几个真正的大文豪之一了,也是一代宗师。蔡邕的仕途之路颇为坎坷,早年并不想入仕,建宁三年时,被征召任命为司徒桥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失败了 李世民又是如何吸取教训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有没有成功,唐朝三征高句丽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打高句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高句丽这个国家很难搞定,这是真的。人家从西汉末年就存在了,一直到唐朝前期才灭亡,历经了七百多年。期间中原王朝多次想要侵略占领高句丽,基本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参考拿破仑讨伐沙俄,那地方太冷了,根本就不是什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