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能文能武的大明宦官,此人究竟是谁?

能文能武的大明宦官,此人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6 更新时间:2023/12/17 6:11:15

明朝内廷+外廷的特殊政治体制,决定了司礼监、御马监的宦官头子会经常参与政务军务处置,再加上他们靠近皇帝的特殊优势,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圈。整个明代最出名的权宦有四个,按时间先后排列,第一个是英宗朝的王振,第二个是宪宗朝的汪直,第三个是武宗朝的刘瑾,第四个是熹宗朝的魏忠贤。汪直在四大权宦里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尽管也权倾一时、骄横跋扈,以严刑酷法办案,但他又敬重清官廉吏,严惩奸佞权贵,还喜欢驰骋疆场,在抵御外侮、巩固边防上做出了一些贡献。

明宪宗朱见深执政的成化年间,明军平定了广西大藤峡瑶族叛乱,年幼的汪直作为叛乱者子弟被俘获。他长得机巧清秀,就被阉割后送入宫中当了宦官。他运气比较好,被挑选到了宠冠后宫的万贵妃身边服务,因为善于察言观色,服务贴心周到,深得万贵妃喜欢。朱见深和万贵妃感情深,几乎每天都要到万贵妃的宫中探望,汪直跑前跑后地忙着伺候,也渐渐受到朱见深的信任。

当时朱见深继位不久,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个叫李子龙的妖人突然闯入宫中,而锦衣卫、东厂的人事先毫无察觉,这让朱见深大为震惊,也对锦衣卫、东厂的忠诚度和办事能力很不放心,萌生了成立一个新的情侦机构的念头,但让谁来掌管没想好。万贵妃趁机推荐汪直出宫,替皇上打探百官动态和社情民意。汪直很尽心也很细心,把各方面情况摸得比较透彻,回来禀报给朱见深,朱见深听后很满意,觉得汪直是个人才。

1477年正月,朱见深下诏成立西厂,任命汪直为西厂提督,全面掌管西厂事务,当时汪直只有十五六岁。一上任汪直就展现了强悍作风。南京太监覃力朋由北京返回南京,带了100多艘贩运私盐的船只,一路上骚扰百姓,还打伤清查的官吏。西厂探知消息后,马上将覃力朋抓捕查办。福建官员杨泰伙同其父杨华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被人举报。父子二人逃到北京,到处行贿疏通关系,被西厂抓获。杨泰是“三杨”之一杨荣的曾孙,杨荣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很多人给杨泰求情,但汪直一概不听,坚持将其查办定罪,并将有牵连的大臣一并下狱问罪。

文官集团对锦衣卫、东厂已经够烦的了,现在又来了个更加强势的西厂,心中难抑怒火,以内阁首辅商辂为首的六部九卿大臣纷纷上书,要求裁撤西厂。朱见深迫于压力,暂时解散了西厂。但仅隔了一个月,又有大臣上书说西厂善于汇集民意,能惩治奸人恶人,应当恢复。朱见深顺水推舟,立马恢复了西厂,汪直又成为大权在握的西厂提督。汪直在秉公办理一些案件的同时,肯定也办过一些错案冤案,因为他年少急躁,向皇上邀功心切,动不动就给人动刑,很可能屈打成招。但笔者没有查到具体的案件介绍,史书上只是说汪直办案太急、太狠、太严,让群臣、百姓、商人都很害怕。

汪直的性格人品有两面性,看起来有些“妖”。一方面他年少得志,嚣张跋扈,对看不上的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盛气凌人,另一方面,他对皇帝很忠心,对一些有气节的大臣很敬重。嘉兴知府杨继宗是个廉洁的好官,有一次,他和一些地方官员进京觐见皇上,汪直想去探望他,杨继宗却对这位皇帝红人避而不见。朱见深召见完他们后,就问汪直“这些官员中谁最清廉?”汪直如实回答道“只有一个杨继宗是个好官。”其实朱见深已经知道汪直吃闭门羹的事,故意考验他,见他不因私怨而贬低他人,对汪直更加信任。不少史书上记载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说两个骗子冒充汪直和他的随从去各地巡查,很多人想巴结汪直,但知道他不收礼,就纷纷给他的“随从”送礼,结果两个骗子发了大财。这个故事点出了“汪直不收礼”这一点,若果真如此,汪直也不失为一个有点操守的另类权宦。

汪直的另类还在于他虽是太监之身,但胸中有豪气,心里向往军营疆场之事。他向朝廷建议开设了武科的乡试、会试,选拔了大量的武科人材。从1479年起,明朝的东北、西北边境一直不消停,建州女真和鞑靼人分别来犯。一心想着沙场建功的汪直主动请求到前线监军,征得皇帝同意后,汪直开始在东北、西北边境来回奔驰。在东北,他任用辽东巡抚陈钺为前线指挥,自己坐镇中军,协调各路,痛击努尔哈赤的老前辈们。在西北,他任用王越为前线指挥,自己全力保障后勤补给,先后三次打退鞑靼人的进攻,取得了黑石崖大捷。

经过实战检验,汪直不是个不懂装懂、越权行事的奸宦,而是知人善任,善于协调,他东面靠陈钺,西边靠王越,书写了成化年间抵抗外侮的成功案例。因监军作战有功,朱见深任命汪直总领戍卫京师的“十二团营”,开了明代宦官执掌禁军的先河。

俗话说盛极必衰,汪直在登顶人生高峰之后,很快就走向了下滑轨迹。这主要是因为他长年在边关监军,远离了皇上,时间一长,与皇帝的关系难免疏远,失去了一个当红宦官的立身之本。再加上文官集团早就看汪直不顺眼,早就想收拾他,还有东厂、锦衣卫的人也怨恨西厂对他们的打压,他们联手掀起了“倒汪”运动。圣眷已衰的汪直最终被打发到了南京,远离了权力中枢,从此再无声响。但好在他得以善终,比王振、刘瑾、魏忠贤三个权宦的下场要好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晚年焚书坑儒,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是否真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占地为王,拥兵自重,都想自己组建国家,称王称霸,这也导致了霸主遍地都是的局面。到了战国,发展成了七雄争霸,各个霸主的实力起初都是差不多,相互制约,没有谁一家独大的情况,直到秦始皇嬴政上场,荡平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始皇晚年焚书坑儒,苛政虐民,项羽和刘邦为何不敢在他生前谋反?感兴趣

  • 曹植的文学成就有多高?在当时都算数一数二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植的才华有多高,曹植的文学造诣高吗,苏轼在多个领域有成就

    首先杨修不同于祢衡、孔融的对曹操或取批判、或势不两立,他对曹操取拥护态度,张松反难杨修时就揭了他的短,他被操所杀不是政治态度引起的,而是才智过人,胆识超群,却不善用,不能巧用其智识,结果触犯主子的忌讳而送命,他的才华胆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为人却使人鄙薄。或许他这位名门望族的才子,也许压根就看不

  • 一个小小的县令却带兵抗敌,他就是张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抗战:从新兵连开始打造无敌强兵,抗战:开局一支加强连免费阅读,抗战:从孤军营开始当军阀免费阅读

    唐朝天宝年间,张巡在睢阳县任县令,这年平庐、范阳两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即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整个中原大地顿时战火四起,烽烟滚滚。十几万叛军长驱南下,渡过黄河,攻陷洛阳,接着又攻破潼关天险,占领了唐朝的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去了,但是各地军民都纷纷组织起来,抗击叛军。当时睢阳

  • 李崇:北魏时期大臣,一生清廉正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崇慧,朱棣时期的大臣,嘉庆时期大臣列表

    北魏时期,河东太守李崇是个廉洁奉公,办事很认真的清官,自从任河东太守以来,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公正地办理了许多案子,老百姓们尊称他为“李青天”。现在,咱们讲一个李崇智破诬陷案的故事,定州府的解家,是个非常有名的财主,解家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庆宾,老二叫思安,这兄弟俩个,从小不学好。因为仗着家中有万贯

  • 唐宪宗为什么选择李恒作为太子?唐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穆宗是昏君吗,李世民为什么选李治为太子,李恒后面的皇帝名字

    唐穆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唐穆宗那是唐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的父亲是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很厉害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唐宪宗也有这小玄宗的叫法,说明后人对唐宪宗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唐穆宗上位后,还沉浸在自己父亲打下的江山的安

  • 大唐第一任宰相裴寂,他最后的下场有多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唐之宰相饶命,裴寂,王莽绝后了吗

    唐朝的宰相,说起来名人不少,有名满天下的房玄龄、狄仁杰、姚崇,也有臭名昭著的李林甫这样的人。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从名气上看,不如房玄龄、狄仁杰,但是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位,因为他是大唐一朝的第一位宰相裴寂。裴寂是什么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裴寂字玄真,裴寂从小父母双亡,

  • 周朝末代天子姬延的晚年经历怎么样?年逾八十被债主堵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穆王活了105岁,周赧王为什么长寿,姬延

    周朝末代天子姬延的晚年经历怎么样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历史大剧《大秦赋》正在热播,其中涉及到周王朝覆亡前后的史实,颇有戏剧性,也让观众颇为感慨。那么,作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声)王姬延是如何把王朝带向绝路的?他在亡国前都遭遇过哪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最终归宿又如何?

  • 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有着怎样的表现?他是如何入仕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文帝是姚广孝,靖难之役其他藩王做什么,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姚广孝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到姚广孝其实不太了解的网友也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个性的,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功绩满满啊,但是最后他还是造反了,发动了靖难之役,他是最为主要的策划者之一,那么他会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下面就着这

  • 关羽其实是死于谋杀,三大的势力将他置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正德死于谋杀,打败关羽的吴国将领,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就死了么

    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关羽死的好窝囊,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关羽又不傻,诸葛亮也不傻。为什么关羽必死?关羽一声忠义,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关羽在被曹操俘获后,曹操以汉献

  • 历史上身份最显赫的皇帝 “六位帝皇丸”李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太子做皇帝的有几个,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历史上哪个皇帝功绩最大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自然拥有着显赫的身份,可是中国历史上有好几百位皇帝,那么在这个群体中,他们相互之间还能分出个高低贵贱吗?唐中宗李显应该是身份更加显赫的那个吧!李显有一个昵称,叫做“六位帝皇丸”,足可见其拥有着非常显赫的身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昵称的意思是:李显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