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最后却被腰斩

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最后却被腰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4/1/16 22:52:04

是明朝初年的大学者、大诗人,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要知道,元末明初盛行的主流文学是戏曲和演义小说,诗歌创作已经相对弱化。高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独领风骚,担负起了诗歌发展的重任。他的诗清新脱俗,豪迈雄健,深受人们喜爱,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高启自幼聪慧,才思敏捷,诗文写得非常出色,16岁时已经才名远播。当时张士诚盘踞江南,派人力邀高启为其效力。高启在张士诚幕府中呆了3年,就因厌恶官场氛围而离去。他绝没有想到,这段跟随张士诚的经历给他埋下了日后的杀身之祸。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为早就听说过高启的大名,又有刘伯温的推荐,就迫切地召高启入朝听用。高启觉得新朝会有新气象,就应召而来,为朱元璋效力。

高启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属于皇帝身边的人,负责起草皇帝封赠官员的文书、编纂史书、帮助皇帝研读经史等工作,品级不高,但地位尊贵,发展潜力很大。高启才学深厚,深得朱元璋赏识,让他参与编纂《元史》,教儿子们读书。高启刚上来工作热情很高,但时间不长,他就发现朱元璋不是个开明之主,专权蛮横,听不进意见,而且朝廷存在党争,互相倾轧。高启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萌生了辞官归隐的想法。

正在这时,朱元璋却想提拔高启当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这是个实权岗位。但高启拒绝了,还说了很多理由,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想法。朱元璋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一看高启不识抬举,心里很窝火,但又不便发作,只好说了几句挽留的客套话,就答应了高启的请求,内心已然对他心生猜忌:莫非看不上我朱某人,才不愿意为我效力?!

高启辞官后,隐居在吴松江畔的青丘,教教书,种种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但一件滔天祸事却在他不经意间猝然降临。高启的老家是苏州,他的昔日同僚魏观到苏州当了知府,看到原来的办公衙门比较窄小破败,就另外找地方进行了重建。在新建筑上大梁的时候,魏观出于南方的民俗传统,邀请苏州人高启撰文贺之。高启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嫌不过瘾,又赋诗一首《郡治上梁》。熟不知,这一文一诗却要了高启的命。

事情坏在魏观新建办公衙门的选址上,新衙门正好建在了原来张士诚宫殿的旧址上,而张士诚是朱元璋当年的死敌,所以就有奸人跳出来诬告魏观有反心。朱元璋一听,信以为真,就将魏观罢爵斩杀。等他看到高启写的诗文后,联想到高启过往跟随张士诚的经历,心中更是怒不可遏,因为《郡治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郡治上梁》诗中有“龙廷”两字。朱元璋心想:好你个高启,你这是说张士诚是龙虎之身,他待过的地方是龙廷呢。怪不得不肯为我所用,原来是恋着旧主子呀!”

朱元璋随即又想起高启过去写过的一些诗,也隐隐流露着对朝政的讽刺之意,他已经忍了多时,这次不能再忍了,要老账新账一块算。他随即下旨将高启腰斩处死,他亲自监刑,可怜的高启在刑场上被残酷地斩为八段。行刑中,高启撑起被斩下的半截身子,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惨、惨、惨”的血红大字。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一介文弱书生,不过写了几篇诗文,怎会遭受如此惨绝人寰的酷刑!他死时年仅37岁。

如果说宋朝是古代文人的天堂,那么明朝尤其是早期则是文人的梦魇。高启死了,与他齐名的“明初四杰”也都无一幸免。杨基被罚作苦役,死于工所;徐贲遭人迫害,死在狱中;张羽被流放岭南,最后投江而死,尸骨无存。 28年后,明成祖朱棣屠戮了方孝儒十族。朱元璋父子的高压政策把明代文人的傲气、风流乃至尊严全都“压”没了。从这个角度看,高启事件是明初文人不肯依附朝廷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朱元璋向天下士人发出的冰冷警告。高启是朱元璋杀一儆百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能文能武的大明宦官,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能文能武的古代人物,明朝末年宦官当道,做个能文能武的人

    明朝内廷+外廷的特殊政治体制,决定了司礼监、御马监的宦官头子会经常参与政务军务处置,再加上他们靠近皇帝的特殊优势,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圈。整个明代最出名的权宦有四个,按时间先后排列,第一个是英宗朝的王振,第二个是宪宗朝的汪直,第三个是武宗朝的刘瑾,第四个是熹宗朝的魏忠贤。汪直在四大权宦里是比

  • 秦始皇晚年焚书坑儒,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是否真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占地为王,拥兵自重,都想自己组建国家,称王称霸,这也导致了霸主遍地都是的局面。到了战国,发展成了七雄争霸,各个霸主的实力起初都是差不多,相互制约,没有谁一家独大的情况,直到秦始皇嬴政上场,荡平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始皇晚年焚书坑儒,苛政虐民,项羽和刘邦为何不敢在他生前谋反?感兴趣

  • 曹植的文学成就有多高?在当时都算数一数二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植的才华有多高,曹植的文学造诣高吗,苏轼在多个领域有成就

    首先杨修不同于祢衡、孔融的对曹操或取批判、或势不两立,他对曹操取拥护态度,张松反难杨修时就揭了他的短,他被操所杀不是政治态度引起的,而是才智过人,胆识超群,却不善用,不能巧用其智识,结果触犯主子的忌讳而送命,他的才华胆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为人却使人鄙薄。或许他这位名门望族的才子,也许压根就看不

  • 一个小小的县令却带兵抗敌,他就是张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抗战:从新兵连开始打造无敌强兵,抗战:开局一支加强连免费阅读,抗战:从孤军营开始当军阀免费阅读

    唐朝天宝年间,张巡在睢阳县任县令,这年平庐、范阳两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即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整个中原大地顿时战火四起,烽烟滚滚。十几万叛军长驱南下,渡过黄河,攻陷洛阳,接着又攻破潼关天险,占领了唐朝的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去了,但是各地军民都纷纷组织起来,抗击叛军。当时睢阳

  • 李崇:北魏时期大臣,一生清廉正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崇慧,朱棣时期的大臣,嘉庆时期大臣列表

    北魏时期,河东太守李崇是个廉洁奉公,办事很认真的清官,自从任河东太守以来,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公正地办理了许多案子,老百姓们尊称他为“李青天”。现在,咱们讲一个李崇智破诬陷案的故事,定州府的解家,是个非常有名的财主,解家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庆宾,老二叫思安,这兄弟俩个,从小不学好。因为仗着家中有万贯

  • 唐宪宗为什么选择李恒作为太子?唐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穆宗是昏君吗,李世民为什么选李治为太子,李恒后面的皇帝名字

    唐穆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唐穆宗那是唐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的父亲是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很厉害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唐宪宗也有这小玄宗的叫法,说明后人对唐宪宗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唐穆宗上位后,还沉浸在自己父亲打下的江山的安

  • 大唐第一任宰相裴寂,他最后的下场有多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唐之宰相饶命,裴寂,王莽绝后了吗

    唐朝的宰相,说起来名人不少,有名满天下的房玄龄、狄仁杰、姚崇,也有臭名昭著的李林甫这样的人。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从名气上看,不如房玄龄、狄仁杰,但是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位,因为他是大唐一朝的第一位宰相裴寂。裴寂是什么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裴寂字玄真,裴寂从小父母双亡,

  • 周朝末代天子姬延的晚年经历怎么样?年逾八十被债主堵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穆王活了105岁,周赧王为什么长寿,姬延

    周朝末代天子姬延的晚年经历怎么样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历史大剧《大秦赋》正在热播,其中涉及到周王朝覆亡前后的史实,颇有戏剧性,也让观众颇为感慨。那么,作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声)王姬延是如何把王朝带向绝路的?他在亡国前都遭遇过哪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最终归宿又如何?

  • 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有着怎样的表现?他是如何入仕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文帝是姚广孝,靖难之役其他藩王做什么,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姚广孝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到姚广孝其实不太了解的网友也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个性的,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功绩满满啊,但是最后他还是造反了,发动了靖难之役,他是最为主要的策划者之一,那么他会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下面就着这

  • 关羽其实是死于谋杀,三大的势力将他置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正德死于谋杀,打败关羽的吴国将领,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就死了么

    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关羽死的好窝囊,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关羽又不傻,诸葛亮也不傻。为什么关羽必死?关羽一声忠义,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关羽在被曹操俘获后,曹操以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