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谕旨里的黑色幽默:22岁英国女主有无匹配?

道光谕旨里的黑色幽默:22岁英国女主有无匹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27 21:44:24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世界已有了相当长的交往历史,但是真正了解地球那一端“番夷”的人,举国上下也找不出几个。及至到了开战之后,才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个陌生如天外来客的对手,莫说对它的社会政治、军事化方面,就连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也是一头雾水。这种情形,在今人看来也是无法想象的:开战前,从大清皇帝到普通百姓,不仅不晓得双方在军备武力上的巨大悬殊,甚至不明白英国地处何方,英人生何模样。

可叹的是,对于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时代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身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被称作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也是一无所知。1839年9月1日,他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份奏折就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林则徐集·奏稿》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676页。)到了1840年8月,英国的坚船利炮已逼近中国内海,林氏听到英军攻陷定海的消息,再次上疏献策于道光帝,在《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中提出了动员激励沿海军民杀敌的具体办法,仍谓洋兵虽“上身刃不能伤”,但“一仆不能复起”,若以长棍伏击其足,应手即倒云云。

网络配图

依据这等荒诞的情报去应战,其结果就像我们在电影《大清炮队》里看到的那样,手持棍棒的中国兵勇呐喊着前欲击洋兵之足,旋即倒在冒着青烟的排枪大炮之百米开外。想想,这样的仗能打赢么?

打了败仗,痛定思痛,于是就有了迫切了解和研究对手之一切情形的愿望。军民和大臣们如此,作为交战一方总指挥的皇帝也不例外。但是这种愿望又有多少相关知识,用来作为了解或研究的基础呢?可以说几乎没有。鸦片战争史料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甲午海战甫起,清军连失镇海、定海、宁波三地,形势十分危急;1841年10月,道光帝授皇族奕经为扬威将军,率领精兵在浙东组织反攻,迟迟未能奏效。皇帝的心急如焚,从他在报告败讯的奏折上“愤恨何堪,笔难宣述”几个朱批大字中一览无余。也许正是从此时开始,他才突然发现,自己实在有必要认识一下面前的对手。翌年5月1日,道光帝从奕经的奏折中得知,可以审问在浙东海战中抓获的英军俘虏后,立即发下一道谕旨,曰:

著奕经等详细询以(口英)咭唎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口英)咭唎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

其余来浙之(口英)咖唎、大小吕宋、双英(鹰)国夷众,系带兵头目私相号召,抑由该国招之使来?是否被其裹胁,抑或许以重利?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又所称钦差、提督各名号是否系女主所授,抑系该头目等私立名色?至逆夷在浙氐鸟张,所有一切调动伪兵及占领郡县,搜刮民财,系何人主持其事?

网络配图

义律现已回国,果否确实?回国后作何营谋?有无信息到浙?

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五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页。)

按,谕旨中所谓“(口英)咭唎”即英国,汉译时每字前加“口”,是为贬义,以示该国是蛮夷之邦,这显示了大清王朝以自己为“天朝”,蔑视一切世界的虚妄心态。以下“克食米尔”为今之克什米尔,即印度;“(口英)咖唎”当为今孟加拉;大吕宋为西班牙,小吕宋则为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别号;双鹰国是指国旗上绘有双鹰的奥地利。不过说真的,这些小学级的地理常识问题由我年高德劭的大清国皇帝一本正经地提出,尽管远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令我们心酸。这是一个古老的、高级的黑色幽默。

须知,道光帝如此困惑于夷国的风土人情时,鸦片战争的炮声已在南中国的沿海隆隆响彻近两年了。不久,他又令台湾道达洪阿进一步讯问抓获的英俘,以释解心中愈来愈多的疑窦。这一回,他对世界地理的发问包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治者共有若干?又(口英)咭唎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等等(同上书,第264页),这些问题较前似乎是有了一点进步。尽管在今人看来,这仍属于十分浅显的一般地理常识,在当时,比起其治下的泱泱“愚民”,道光帝的这种俯察关注之态,却已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了。

网络配图

然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就理所应当地对外部世界如此茫然,如此无知么?否。历史的记载提醒我们,道光皇帝最为困惑的地理问题,其实恰恰是他最有资格回答的。只是遗憾得很,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为他高祖父康熙帝绘制的当时中国最精美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此时正躺在紫禁城南书房的一角,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原文刊载于《历史学家茶座》2010年第1辑(总第19辑),作者:张功臣,原标题为“道光皇帝:谕旨里的黑色幽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真是太糗了!竟然有跌入茅厕致死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掉进粪坑淹死的国君,茅厕si,被厕所淹死的国君

    历代君王死法无数。国家破灭,被敌国杀死;或是被篡位,毒杀;亦或是病死、老死。可今日说的君王,却是一位奇葩,竟然是跌入茅厕致死。这位君王就是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网络配图历史记载,他昏庸无道,杀害忠良。将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杀死。有天,晋景王做梦,梦到披头散发的厉鬼,大喊着:“无道昏君

  •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太后“亲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吗,光绪为什么要听慈禧的,光绪皇帝怎么去世的

    不知道大家看清宫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涉及光绪皇帝的清宫剧中,光绪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例如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就是这么称呼的。其实在清朝满族人并没有这个称呼,满族人也不会称母亲为“阿玛”,那为什么光绪帝叫慈禧叫“亲爸爸”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亲爸爸”这个称呼还有一个小故事。慈禧对光绪

  • 揭秘:历史上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有多重真实有多重,杨贵妃是胖子还是瘦子,历史上的杨贵妃真的胖吗

    关于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这个问题,真实的想必没有人知道,只是从传说和史书上的只字片语上了解,杨贵妃是个体态丰腴的胖美人。自杨贵妃得唐玄宗宠爱以来,这天底下的女人们变都以胖为美,没办法,人家皇帝喜欢呗。自古以来都是皇帝喜欢什么天下变流行什么的不是么?网络配图有个成语是环肥燕瘦,说的是杨贵妃的胖,赵飞燕的瘦

  • 一生忠贞不二 到头来一夜发白流亡他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29年,楚灵王的兄弟在哥哥出征讨伐徐的机会夺取了王位。取名:楚平王网络配图当时楚平王接过大权以后确实做了一些深得人心的事情。真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他周围出现的是会拍马屁的费无极。国家必定是大乱了。当时正值楚,秦联姻。秦国把自己家的公主嫁与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健,为了俩国永世交好。可是在迎亲队

  • 残忍 杀人如麻的变态君王竟将妃子肢解做琵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花剌子模的王妃下场,妃子被赐死,萧淑妃杖毙

    提到高洋,那真是一个超级大暴君,杀人如麻,不管是牢狱中的俘虏、囚犯;还是朝中的王公大臣、宗室贵胄,只要他看不顺眼的,说杀就杀,毫不含糊,而且杀起人来还有一套狠毒的招数:抽筋扒皮、剖心挖腹、焚烧、投水、热锅煮人、大锯锯人等等。网络配图高洋认为热锅煮人、大锯锯人这两种刑罚别有意思,于是他玩出了一个出人意

  • 大贪官和珅与乾隆皇帝相处秘诀:侍君如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怎样做官的呢?他是怎样与乾隆皇帝相处的呢?他是怎样迅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幸的呢?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前面,我们说到了和珅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如下四点:第一、学识渊博;第二、出身满洲;第三、相貌堂堂;第四、聪明伶俐。但是,只是凭借这些条件,和珅是不会赢得乾隆皇帝的重视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在整个乾隆朝后

  •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 为何忌讳就格外的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也是命注定当皇帝的吗,朱元璋要饭为什么能当皇帝,朱元璋做了几年皇上

    在古人的心目中,人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他的名讳越是碰不得,而那些没什么势力的老百姓,除了自家孩子,别人直呼其名他也无可奈何。网络配图朱元璋当皇帝之前做过和尚放过牛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忌讳就格外多了。除皇帝的名讳外,许多词也

  • 揭秘因一句玩笑话而被妃子活活捂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句话笑话大全爆笑,哪位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历史上最有趣的皇帝

    自古皇宫里是非就很多,宫女和皇帝更是故事不断。像宫女谋杀皇帝的案件也不少,例如十几个宫女趁嘉靖皇帝熟睡,差点将他勒死,幸运的是嘉靖没死,宫女们都被凌迟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历史事件中,皇帝确实被宫女们活活捂死了,但是宫女们却没事?这到底是个什么事件呢?东晋孝武帝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开明能干的皇帝,他在位

  • 左宗棠交恶的导火索:争论洪秀全之子是否已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左宗棠被谁所害,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导火索的意思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今后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不论是人脉也好,人气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那个时代的惯例来说,曾国藩就是左宗棠的老师,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而且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左宗棠也一直把

  • 对爱饥渴的皇帝 打仗带着情人死也要亲热一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嫁了好几个丈夫都死了,妻子为什么要顺服丈夫,皇帝成长计划2打仗顺序

    十六国后燕的第二任君主慕容盛死了后,太后丁氏向群臣建议:“国家多灾多难,应该选用成熟的国君,我看慕容熙就挺不错。”丁氏之所以力挺慕容熙,原因很简单,因为慕容熙是她的情妇,既然太后决定了,大家也不再说什么了,于是迎接慕容熙入宫。当初慕容熙为了当上皇帝,没少逢场作戏地和皇太后丁氏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