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好基友魏征与唐太宗相爱相杀不离不弃的故事

好基友魏征与唐太宗相爱相杀不离不弃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94 更新时间:2024/2/11 0:52:32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网络配图

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曾废除与魏家的婚约,扑倒自己手书的魏征碑,但这些事不大被人提及,人们津津乐道的,仍是他们作为明君贤臣的故事。其实,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君臣楷模,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有被后人的记载着意塑造的一面。

贞观十七年(643)正月,当朝名臣魏征病危,唐太宗甚是关心。不仅用自己别殿的质材为魏征宅修筑了正殿,赏赐各种家用物什,还专门派中郎将住在魏家,随时禀报病情变化,药品御膳自是送了不少,还不时亲自前往探视,有时一去便逗留一整天。眼看魏征大限将至,太宗问他有何心愿,魏征拖病体勉强穿上朝服,对唐太宗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语出《左传》,意为:“我对自己和家里的事无心可操,就是恐怕国家出乱子”)。

唐太宗为此深受感动,不久,便决定将小女儿横山公主嫁给魏征之子魏叔玉,希望魏征能在生前看到这个新媳妇。但未得成婚,魏征便撒手人寰,去世后,太宗罢朝五日,并亲自书写碑石立于其墓前。此后不短的时间里,太宗都思念不已,时常登凌烟阁看魏征的画像,或写诗悼念这位名臣。

然好景不长。由于魏征生前曾经举荐杜正伦侯君集为宰相,结果杜因为过失而遭罢官,侯因叛乱而被诛杀,加之有人在太宗面前说魏征结党营私,令太宗大为不悦;又有人说魏征曾让史官褚遂良看过自己的谏诤文章,这一点更是触犯了太宗的神经(由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太宗对国史的编修非常看重且亲自过问),于是,太宗一怒之下,先是废除横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随即又下令扑倒了自己手书的魏征碑,亲手终结了自己和魏征之间为后人所追慕的一段君臣佳话。

网络配图

此举不免令人心生疑惑,凭魏征与唐太宗之间深厚的情谊,如何到最后竟是这般的恩断义绝呢?

我们都知道,魏征在隋末先是追随瓦岗军首领李密,后才投奔李唐的。归唐后,先是在太子李建成府内任职,并在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关系紧张时,劝说太子建成当机立断,占得先机,但终于李世民高出一筹,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除掉了自己的同胞和政治对手,并一步步赢得了天下。

不过,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仅没有降魏征的官,反倒是加以重用,史载:“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旧唐书·魏征传》)也就是说,魏征与唐太宗,彼此都深感遇到了知音,两人在国家大事上总能密切协商,通力合作。最重要的,魏征总是能说中太宗的心思。

太宗多次在大宴群臣时说,自己定天下,是房玄龄之功,而治天下,则多仰魏征。对于自己与魏征之间的融洽关系,太宗在各种场合反复说起,这种言辞上的不断自我确认,其实一定程度上反而说明,唐太宗对魏征的真正态度是比较矛盾的,他虽然肯定魏征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却始终难以百分之百信任魏征。由此,也就有助于我们了解上述太宗对魏征态度的巨大反差。

那么,魏征与唐太宗之间的佳话是如何被经典化并传颂下来的呢?这就不能不谈到吴兢和他修撰的《贞观政要》。吴兢是唐前期重要的宫廷史官,一生经历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因“励志勤学,博通经史”而受到人们的钦佩,负责修撰国史,曾编修著名的《武则天实录》、《唐春秋》等。有意思的是,无论《旧唐书·吴兢传》,还是《新唐书·吴兢传》,都没有提到《贞观政要》。而今天,《贞观政要》的版权不仅归于吴兢名下,还成为一本广为人知的政治典范之作。

事实上,吴兢是在中宗(656-710)朝,针对“袭武周之制”还是“依贞观故事”的政治纷争,开始了《贞观政要》的编修,到开元十七年(729)上呈唐玄宗,翔实呈现了贞观年间的政治风貌,尤其突出地记录了唐太宗与以魏征为代表的贞观名臣的问答与政论。或许是同为谏官的原因,吴兢尤其突出了对魏征的描绘。但此书上呈后,吴兢非但没有受到玄宗的称赞,反倒随即遭到贬官。由此,《贞观政要》虽入藏宫中,其下落却隐而不彰。

直到德宗(742-805)朝,《贞观政要》才由时任史馆修撰的蒋乂(吴兢外孙,747-821)重新整理,得以面世。

网络配图

此后的唐宪宗(778-820),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每有大政事、大议论”,必召蒋乂“咨访”,蒋乂“征引典故”。现今所见“读《贞观政要》”最早的记载,就是在唐宪宗朝,也就是说,正是蒋乂,使其外祖父吴兢的遗著得以重见天日。此后,唐文宗唐宣宗,直至宋仁宗所读、所见的《贞观政要》,都是蒋乂整理过的版本。

到唐文宗(809-840)在位时,尤其痴迷《贞观政要》,并将此书写在屏风上,每次阅读都非常正式,视为大事。唐文宗甚至因为联想到魏征的贤达,派人去寻访魏家后人,由此当时魏征五世孙魏谟被提拔为右拾遗。魏谟姿宇魁秀,深得文宗赏识。到唐宣宗朝,魏谟被擢为宰相,当宰相时,在朝廷中论政议事,其他宰相或委抑规讽,只有魏谟直言不讳,无所回畏。唐宣宗曾说:“谟名臣孙,有祖风,朕心惮之。”(《新唐书·魏征传》)可见,两百多年后,魏征的形象已作为某种常规式的历史记忆,进入唐代帝王乃至很多官僚文人脑海之中。

如此我们便可以看出,魏征与唐太宗成为后人心目中的政治理想,有其历史事实的一面,但还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线索,那就是吴兢《贞观政要》一书的流传与逐渐受人重视。到五代宋初,“君臣共治”的观念渐趋浓厚,《贞观政要》更是成为一本广为人知的著作,魏征与唐太宗之间的君臣之谊以及贞观之治的政治理想,也随之在人们心中愈加经典化和符号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从贫民窟出来的朱元璋是不是个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朱元璋是暴君吗这个问题不能光看历史记载,历史记载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要看朱元璋带给百姓的东西,在来看朱元璋是暴君吗这个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许多人认为朱元璋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暴君,其实不然,大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于国家之事十分的勤奋,他关心百姓的穿衣温饱,最值得赞扬的就是朱元璋明察秋毫,对于那

  • 晚清第一疑案:光绪皇帝死因天迷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种说法:慈禧知道自己即将归西天,不愿意在她死后,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帝。主要依据有清末给光绪看病的名医屈桂庭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根据这种说法,光绪是被毒死的,最大的嫌疑人

  • 司马炎的典故:“羊车望幸”“焚裘示俭”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网络配图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

  • “东方六国八名将”乐毅身世大起底 背景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七雄”中秦最终统一了天下,所以其他在秦东方的六国又称“东方六国”。战国除了“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以外,东方六国又有八大名将,赵国占三位:赵奢、廉颇、李牧,齐国占三位:孙膑、田忌、匡章,卫国一位:吴起,中山国一位:乐毅。网络配图这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历程,经典战役。乐毅的成名

  • 吕布厉害还是关羽厉害?有人说关羽武功一般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和吕布谁更强,关羽打得过吕布吗,关羽与吕布哪个厉害

    在我小的时候,听爸爸讲故事和看连环画《三国演义》,知道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是关云长!读了《三国志》,我知道了云长是将帅之才,会统兵打仗。《三国志》中描写的一场突袭战"刺良",关羽被曹操称为战神!陈寿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他对吕布的描述是"号为飞将",我觉得还是"

  • 司马衷怎么死的?晋惠帝司马衷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衷之后谁继位,晋惠帝司马衷,晋惠帝是谁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

  • 他是中国古代治贪第一帝 让天下无官不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让皇帝李宪,古代最贪的官员,朱棣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明朝朱元璋曾经大力惩治贪腐,虽然手段严酷,规定贪污银子60两以上的就杀头,一生杀了10多万贪官污吏,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连朱元璋自己也叹息:朕想清除贪腐,奈何早上杀了,晚上又有犯的?在整个古代封建王朝中,真正治理贪腐效果最好的,应该是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句话叫做“雍正一朝无官不清”,就是最

  • 揭秘:刘备拥兵10万伐吴 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去,刘备伐吴为什么大败,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吗

    诸葛亮本人对于这场战役持怎样的态度呢?按理说,以诸葛亮丞相的职务和地位,他如果有任何建言,因该先于赵云等人被记录下来。一刘备与诸葛亮初次见面,约207年,诸葛亮提出了要据有荆州、益州。换句话说,据有荆州、益州是为了可以兵分两路北伐,让曹魏首尾不及相顾,这样将有助于北伐的成功,也能进一步复兴汉室。网络

  • 揭秘!武则天从妙龄女郎到一代女皇蜕变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妙龄女郎指的是几岁,一代女皇武则天演员表简介历史,唐明皇比杨贵妃大几岁

    武则天是武士彠的次女,父亲掌握着数州的军权,可是出身山西木材商的他也只有靠战乱去安生。可是就在武则天12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一次偶然她进了宫。一个妙龄女的突然出镜,瞬间让她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最初不过新新人类般的吸引,而唐太宗是一个喜新厌旧之人,终于像人们想象中的一样成为了万绿从中一点红的凋

  • 司马懿诸葛亮才能较量 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有没有赢过诸葛亮,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赢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什么是一生之敌

    司马懿和诸葛亮才能较量,谁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看完三国的朋友们一定会疑问谁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是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还是老奸巨猾、阴险狡诈的司马懿?他们俩谁更有才能,接下来小编将带着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来比较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才能,看看谁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网络配图1、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