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人误解的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被人误解的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0 更新时间:2024/1/21 13:55:08

一、少年万历的烦恼

万历皇帝人如其号,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而同时他也是明朝出土最早的一个皇帝,他的陵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发掘的唯一帝王陵,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的遗骨被付之一炬。作为皇帝,在位时间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据说当初考古学家之所以选择发掘定陵,主要就是考虑到万历在位时间长,陵寝里的陪葬品应该比较丰富。

此外,在位时间越长,赶上的事情也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大,在万历统治的四十八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似乎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明亡于万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漫长的统治带给万历的“寂寞身后事”有两个:一是开棺焚尸; 二是遗臭万年。实在是倒霉透了。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网络配图

作为皇帝,万历的一言一行都有极高的道德标准,都要受到超乎常人约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任意妄为,虽然贵为皇帝,但由于缺乏自由,他的生活幸福指数,还比不上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有时连赏赐太监、宫女的钱都拿不出来。政以后,万历并没有表现出大权独揽后的张狂与放任,仍然热爱读书学习,他命人把历代祖先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太监在北京城内广泛收罗各个领域新出版的图书供他阅读。

二、明代“国嘴”

思考越少,话就越多;修养越深,性格就越内敛。经过长期的捆绑式教育,万历的性格变得不愠不火、中规中矩、深沉内敛,应该说他是明代最“温柔”的一个皇帝,甚至有点软弱可欺。以至于他所宠爱的郑贵妃总是嘲笑他“越看越像老太太!”

与万历的软弱忍让的情况相反,他的朝臣们正变得越来越无所畏惧,他们利用万历的软弱,不断打着各种旗号,以诤谏的名义,全方位地收拾万历,以至于万历亲政以后,仍然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这种语言暴力所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万历长期不上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朝臣喷向他的口水。也许有人会说,皇帝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还怕朝臣抨击,杀几个不就完了?事实上,只有昏君才会滥用刑罚,像万历这样经过长期儒家经典教育的君主,是不会采用这种行为方式的。

对于官员们来说,他们之所以无所畏惧,除了万历的放纵以外,还有机制上的根源——言官制度。

明朝的言官主要有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御史着重监察官员和机关,属于一般监督。六科监督六部的业务,属于专业监督。一个对人,一个对事。事实上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两者在现实中没有太大的区别,两者之间也可以互相弹劾。御史巡视各地,被称为“道官”,给事中在六科办公室办公,被称为“科臣”,因此言官也被统称为“科道官”。给事中还有封驳的权力,可以否定皇帝的决策。

网络配图

言官制度是苦心孤诣的朱元璋创立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大臣直言进谏,以便及时纠正皇帝的错误,保障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从而确保朱家江山万世永固。朱元璋的《祖训》对后世有绝对的权威,后世的臣子们可以拿着《祖训》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担心受到处罚,言官们以此为恃,有恃无恐。

明代讲究名节,许多官员不怕受罚、不惜挂冠而去,拼个鱼死网破,也要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真理,而官员只要被弹劾,不论是否被冤枉,就会立即主动辞职,直到事情查清为止,以示清白。

言官制度有助于惩恶扬善,培养讲政治、讲正气、讲名节的官场文化,孟森认为明代士气之盛,死节之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制度是好的,但是执行的时候往往走样,尤其是在执行了较长时间以后。由于人们对于名节看得过重,声誉逐渐成为一种政治资本,诤谏的动机也由单纯变得复杂,一些沽名钓誉之人,往往以诤谏为名谋取政治资本。在正德和嘉靖时期,都发生过文官集团因集体诤谏受到廷杖并有多人丧命的事件。到了万历时期,讲文明的万历帝没有像正德和嘉靖那样使用暴力让群臣闭嘴,而是采取躲避的办法,进行冷处理。

三、无为而治

万历十五年,为了躲避群臣的骚扰,万历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许多人认为万历长年“不朝”,是万历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时期取得的。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平定宁夏蒙古哱拜之乱、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抗倭援朝战争。这三场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困难重重,但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下,如果没有万历皇帝的运筹帷幄,就不可能决胜千里之外,可以说万历的战功远超康乾。

网络配图

在现代社会,政府决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召开会议决策; 二是批示公文决策。对于会议,我们现在强调要开小会、开短会,涉及到的人参会,无关人员没有必要陪绑,大范围的全体会议一年也开不了几次。

在明代,上朝就像是召开全会,人多嘴杂,并不适合问政,尤其是在口水满天飞的时期,上朝只能是给大家提供吵架的机会,对于政务的处理,没有什么益处,将其取缔,对于遏制不正之风,倒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渠道,跟今天有相通之处,也是召开小范围会议,召见相关人员或是通过公文(奏折)等渠道。

工人喜欢把活干在明处,老板则愿意在幕后控制,万历作为明朝最大的老板,每天不上朝,改为“静摄”,其实质也是在幕后操纵。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有制度的保证和道家理论的支撑。应该说朱元璋在制度建设上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各项制度不仅全面,而且完善,大多数制度从维护皇权的角度看,极具合理性。以至于清朝几乎全盘照搬明朝的制度,而康乾更是对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发出了“治隆唐宋”的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贵妃获得唐玄宗宠幸只是别人的替代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杨贵妃的生命中,出现过两个男人,这两个男人还是父子关系。但是这两个男人中也因为一个女人联系起来,那个女人却不是杨贵妃,而是武惠妃。杨贵妃一生都没有摆脱武惠妃的阴影,因为一个活人不可能与死人争宠。武惠妃姓武,没错她和武则天有亲戚关系。这个武姓既是武惠妃的幸又是她的劫。武惠妃的父亲早死,她被接入宫中抚养

  • 他是三国第一英雄 29岁竟然无人与之争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杰出人物,头-条网友指出,曹操是三国初期的英雄,诸葛亮是中期英雄,司马懿则是后期英雄。更有头-条网友毫不客气的提出——诸葛亮令人津津乐道的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都是虚构的戏说,他纯粹是被人打造的“神”。因此,三国的真英雄,唯曹操与司马懿耳。而司马懿都远胜曹操一筹,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

  • 从女奴到皇后:汉武帝背后重要女人卫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能在六十岁时死去,卫子夫仍不失为一个身世传奇、儿孙满堂、曾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享尽荣华富贵的幸福女人。可惜她仍然不识趣地、顽强地活了下去。对她来说,那多活的几年只能是多寿多辱。先是感情上被遗弃,再是地位上受威胁,卫子夫胆战心惊、风雨飘摇地活着。她家族里那些地位尊崇、封侯拜相的男子,都已在盛年死去?

  •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炮伤还是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努尔哈赤墓在哪,努尔哈赤为什么传位多尔衮,努尔哈赤的十大恨

    据史料,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号称14万)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严词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人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11门红衣大炮(按:本为红夷大炮,因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忌讳“夷”字,故称红衣大炮),随时准

  • 汉文帝爱玩刺激:曾赶着六匹马的马车“飙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究竟有几匹马,小马征服,七匹马

    谁都知道,汉文帝刘恒是贤君,执行休养生息政策,节俭治天下。班固称赞他在位23年,宫廷里的物资用具没有添加一样,其百年归宿地——霸陵,全用瓦器,寒酸得很。最后,班固用了一个连孔子都不敢轻易用的评语来赞汉文帝:仁哉!然而,《史记》和《汉书》却又明白地暴露了汉文帝的另一面:对于自己喜欢的小人物,动辄赏赐上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兄弟不传给儿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

  • 历史上诸葛亮并未使用过空城计 而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空城计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历史上诸葛亮用过空城计吗,空城计除了诸葛亮还有谁用过

    《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其中有一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当时诸葛亮让马谡出兵,但是马谡最终兵败,导致诸葛亮全盘计划打乱,司马懿追兵到了。但是因为手里没有兵,所以只能摆了个空城计,最终吓跑了司马懿。网络配图这个桥段在老百姓中有很大的知名度,所以现在的很多人还在用这个事情来赞美诸葛亮

  •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为当皇帝而杀至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一共杀了多少至亲,武则天怎么当上女皇帝的,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武则天一生共杀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亲甥女,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争宠争权,实现她的皇帝梦。说起武则天,她漂亮,有野心,工于心计,醉心权势,胸怀机谋,信奉佛教,荒淫奢靡……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她的残忍无情。为了争权夺利,为了巩固她的统治,她可以将爱情、

  • 死法最窝囊的皇帝 被自己的妃子一屁股坐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皇帝驾崩妃子殉葬的4种死法,古代的各种奇葩死法,古代皇帝各种奇葩死法

    我们都知道这皇帝有饿死的,有被太监害死的,当然因为女人死的也不少,但那都不够奇葩,今天小编要说的奇葩皇帝,他的死堪称绝了,因为他是被一个女人坐在屁股底下压死的。话说当时那个女子还真不是个胖子,那究竟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说说这个奇葩事。网络配图今天说的这个皇帝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他就是史上死的最

  • 元武宗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他对后世元朝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武宗救了中国,元朝儒生的地位,谁把元朝灭了

    元武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们今天来说说元朝史上的第三位皇帝,据说元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元武宗,元武宗可以说是当时真真正正的一位明君,在元朝的历史上,付出了不少的贡献,当时元武宗很有自己的头脑,在位期间,积极完善用人制度,没有加大对老百姓的剥削,所以但是的社会是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