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哪些人?为何没有秦国?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哪些人?为何没有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52 更新时间:2024/2/19 9:25:5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战国四公子的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所谓的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以及楚国的春申君。这四个人,都生活在战国中后期,而且都养了很多门客,对战国历史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往往被后世并称。

但有意思的是,这四位公子,分别来自于齐国、赵国、魏国以及楚国。而战国七雄之中,最强大的秦国,反倒是没能出一位公子名列其中。

这其实并非偶然。

战国四公子当中,之所以没有秦国的公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国的制度,不支持这种公子出现。秦国讲究‘无军功不封爵’,就算有了爵位,往往也不是实封的。不是国家给你一块地方,让你建一个国中之国。而是说国家给你划出一块地方,以后这地方的税收归你,但是你没有管理权。

这种特殊的制度,直接导致秦国的公子,基本上都很‘穷’,因为他们很难直接剥削下面的平民。想要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首先你得养大量的门客。而秦国公子的身家,实在是养不起这么多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秦国的公子,可以直接通过打仗,获得爵位和地位。反观其他国家,公子没有上升通道,所以才只能用钱来招揽大量门客,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想要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简单来说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为什么会出现。

在战国时代以前,所有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实行贵族政治。也就是说,很多官职和爵位是世袭的,都是由国内的贵族来担任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国君治理国家,基本上不用任命外来的官员。既然没有外来士子,底层平民也没什么上升通道,那当时自然就没有养士这个说法了。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以及战国初期的这段时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了。

春秋末期的时候,随着传统井田制的崩溃,导致以往旧有的奴隶制社会体系崩溃了,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独立。在这之后,各国开始逐渐进行变法,并且对原有的贵族政治进行改良。

而随着传统的世禄世卿制被打破,接下来,大家就开始逐渐注意到外来人才的重要性了。这些外来人才,有的可能是其他国家的落魄贵族,也有的可能是平民。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当中,很多是有真才实学的。想要在列国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强国,那就必须要重用这些外来人才。谁能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这场混战当中占据优势。

所以,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养士的风气,开始逐渐形成了。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养士这个事,还是各国的国君亲自下场。据说首开养士之风的,是魏国的初代国君魏文侯。这个魏文侯,不但让魏国彻底完成了三家分晋,成了一个诸侯国。而且他还重用李悝吴起等人进行变法,让魏国成了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养士这件事,其实也是他大规模开始搞的。

后来,经过魏文侯的大力招揽,各国的人才争相到魏国来做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魏国后来才能不断强大起来,最终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国。其他诸侯国看到魏国这样做,效果很好之后,自然也都是有样学样,开始纷纷学习魏国的先进经验,招揽人才。

而接下来,大家在招揽人才的过程当中,就逐渐发现了一个小问题:随着各国争相招揽人才,招揽人才的成本越来越大。如此一来,这就很考验各国的经济水平。越有钱的国家,就越容易开出高价招揽人才,然后人才来了之后,就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强更有钱,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

而且,除了招揽人才之外,训练新式军队,改革旧有的社会体制,这些都需要花大量的钱,而且是越多越好。所以,如何把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都充分调动起来,这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注意到各国的那些贵族了。这些贵族,他们手里有封地有钱,如果能把他们手里的资源调动起来,让他们的资源为国家出力,这显然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而如果让贵族出钱养军队的话,这显然不行,因为军队是国家的根本。

如此一来,逐渐放开养士之风,让贵族们为国家招揽人才,这就成了大势所趋了。

到了战国时代中期,虽然各国的国君,对自己国家的公子,大范围招揽人才,还是心存疑虑。因为下面的公子如果养士过多,很容易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如果国王不允许,那各国的公子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了自己的发展,也可以直接带着自己的家产,去其他国家发展,为其他国家招揽人才。

所以,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贵族养士的风气,已经彻底形成了。贵族之间,不但争相招揽人才,而且还以招揽人才的数量,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这对于各国的贵族来说,显然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在这种模式下,贵族可以通过养士,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国家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储备人才,可以说是双赢的事情。当然,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一个贵族养士太多的时候,确实有可能会威胁到国君的地位。但在战国中期的时候,其实还没出现这种情况。

战国中期的时候,能养几百个门客,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至于说像四大公子那样,动辄养个三四千的门客,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已经是战国末期了。当时大家主要的敌人是秦国,所以各国的国君,就算对国内大范围养士的贵族,心有戒备,但是也不能表达得太明显,因为他们需要团结更多的力量。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战国四公子开始出现了。

想要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首要的条件,就是得特别有钱。因为养门客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奢侈的行为。而像四大公子这种动辄养三千四千门客的情况,那花费的钱就更是天文数字了。

而除了特别有钱之外,自身的地位还不能太低。最好是各国的王族后裔,或者最有权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其他人才会来投奔他。那些门客去投奔某一个人,除了希望得到更好的待遇之外,也是想要更好的发展。而如果主人没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自然也无法给门客提供太好的前途,那大家自然也就不会去投奔他。

所以,战国四大公子当中,齐国的孟尝君,是齐威王孙子,他爸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威王去世之后,长子即位,这就是齐宣王。而孟尝君他爹,虽然没继承王位,但是却得到了大片的封地,后来这些封地,直接就落到了孟尝君的手上。

正是因为有大量的封地,孟尝君才能养得起那么多门客。

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魏国的信陵君,同样也是如此。赵国的平原君,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虽然没能继承王位,但是却得到了大量的封地。而魏国的信陵君,则是魏昭王的儿子。魏昭王去世后,他的哥哥继承了王位,而他则是得到了大片的封地。正是因为有这些封地,所以平原君和信陵君,才有钱去养门客。

唯一稍显例外的,是楚国的春申君。春申君确实不是楚国某个国王的后裔,但是他是当时楚国的令尹,也就是其他国家的相国,而且深受楚王信任。后来,楚国把淮北地区的十二个县,都封给了春申君。淮北本就是楚国最大的产粮地之一,有了这块封地,春申君自然也不缺钱了。

所以,我们仔细盘点之后会发现,四大公子,几乎就是战国七雄当中,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国家,每个国家各出一个。而相对弱小的韩国和燕国,因为自身国力也不太强,自然也不可能给某个公子太多的封地。没有封地,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钱,不可能养太多门客了。

至于秦国,秦国这边的情况,则是有些特殊。

从战国中期开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就形成了一条铁律:即便是国君的儿子,也需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之后,才能获得爵位。想要单靠自身血缘关系或者背景,在秦国很难直接获得足够高的社会地位。

就比如说秦武王嬴荡,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嫡长子,本来就有继承王位的权力。但是即便如此,嬴荡早年还是需要跟随名将司马错出去打仗。而且,当时嬴荡还不是去镀金,而是真的带着人,在战场上亲自厮杀,得到了军功,这才能够获得爵位。

连国王的儿子,都是如此,那其他人,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秦国贵族的封地,都是靠自己真刀真枪,或者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之后,才能得到的。如果能够得到足够大的封地,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在朝堂上,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影响力和权力,没必要再像其他国家的公子那样,通过钱去给自己买影响力。

而如果没有封地,自然也不可能有钱去养门客。因为养门客这件事,实在是太费钱。如果单纯通过经商之类的手段,就算是战国时代的首富,也养不起三千门客,不可能和四大公子比肩。

另外,秦国的贵族,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完全可以直接去战场上厮杀。虽然上战场要更危险一些,但是从经济成本上来说,其实要比大量养门客,便宜太多了。所以秦国贵族有专属自己的上升通道,自然就不会大量养门客了。

当然,秦国也不是没有人大量养过门客。比如在秦始皇刚刚登基之后,秦国的相国吕不韦,以及秦始皇他母亲的男宠嫪毐,都曾经大规模养过门客。而他们养门客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吕不韦当时虽然已经是秦国权力最大的男人,但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朝堂,再加上吕不韦本来就有钱,后来秦国也给了他大量的封地,吕不韦自然会尽量养更多的门客。至于嫪毐,他纯粹是因为讨好秦始皇他妈,得到了这位赵太后的宠幸之后,直接被赐予封地。所以得到封地之后,嫪毐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影响力,自然也要养门客。

但问题是,吕不韦当时已经是秦国的相国,已经属于那种‘一怒则天下惧’的人物,影响力远比战国四公子更大。战国四公子的名号,已经配不上他了。而嫪毐的影响力,则是仅仅局限于国内,而且也没什么正面影响。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人,出身都不太高,当时的人们,也不会把他们和其他四位公子并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公子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能善终的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四大,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战国四大谋士

    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指的是战国时的四个贵族。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战国四公子当中,结局最惨的,肯定是春申君黄歇,这点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其他三位公子,晚年或许也曾经落魄,也曾郁郁不得志,但大体上还算是体面。唯有春申君,早年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入王宫,谎称

  •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 武则天死后太平公主为何没有做上女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真实太平公主历史结局,张飞活了多少岁死,关羽死时多少岁

    对武则天死后,太平公主为什么没能当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知道,武则天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一个敢跟男性争天下的人,但她却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在她的统治时期,没有出现明显的“女权主义”元素。她只是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知道世界不一定是男

  • 英布被封淮南王还选择起兵反汉,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淮南王英布的后人,英布为何背叛项羽,汉淮南王刘长

    英布,秦末从项羽入咸阳,封九江王。后降汉,破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汉初,公元前196年秋,淮南王英布的爱妾染上怪病,前往附近的医生家中治疗。英布的属下中大夫贲赫住在医生家对门,见由此巴结领导的良机,便多次到医生家给领导夫人送厚礼,并在医生家设宴款待她。爱妾拿人

  • 李治是真的喜欢武则天吗 武则天为什么还等了三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比李治年龄大多少,李治为什么喜欢霸道的武则天,李治真的爱武则天吗

    还不知道:李治若真的喜欢武则天,为什么还让武则天在感业寺苦等三年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而他的才人武则天,却正值大好年华,芳龄二十五。自从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就过上了“灰色”的生活。李世民的一生,建立了诸多丰功伟绩,

  • 赵武灵王的死对赵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演员死亡原因,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地图,张飞扮演者李靖飞去世

    赵武灵王,赵肃侯的儿子,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悲剧。这一年,赵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那位赵武灵王,被自己的亲儿子,派兵围困在王宫里,围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随着宫里的粮食被吃光,赵武灵王最后

  • 李世民派太医给秦琼治病 秦琼为什么把药给倒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琼为什么投靠李世民,李渊封秦琼官是哪一集,隋朝秦琼简介

    对李世民给秦琼治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一个功高盖主的将士往往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他们的前半生可能征战沙场、戎马半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越是功劳大的将士往往越不能善终。就像是曾经为李世民立下硕硕战功的秦琼,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

  • 因为李治无能武则天才独揽大权的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治为什么放权给武则天,武则天为什么恨李治,李治传位给武则天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独揽朝政,真的是李治无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高宗李治绝对是唐朝初期历史上身份较为“尴尬”的一位,平心而论,他的人品和能力都算不错的,最起码比唐朝大部分皇帝要强出不少,但后世人们在谈论他所处的那段历史时,总是会先提及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老婆武则天。慢慢地也就

  • 李渊到底做了什么 李世民为何不等他去世就直接上位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敢造李渊的反,李渊为何不惩罚李世民,吴亦凡事件背后真相

    对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干了两件事,直接把李世民逼到墙角,如果不动手,李世民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千万不要小看了李渊,他能干到这个位置,不是个简单人物。对于李世民想夺嫡这事儿,他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那毕竟是亲

  • 李世民什么样的女人娶不到 李世民为何要娶两个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为什么娶韦氏,李世民的女人,李渊和李世民关系咋样

    还不知道:李世民为何要娶两个寡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德四年(621年)是李世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一年他俘虏王世充、窦建德平定了关东,为大唐帝国的统一大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勋,李渊别出心裁地给他加了一个徽号——天策上将,允许他自行招募天策

  •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为何没有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治真的爱武则天吗,武媚娘与李治,李治为什么娶武则天

    对李治死前为何没除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01两大历史套路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特殊现象,许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如项羽和刘邦,鸿门宴上为啥项羽不杀刘邦?并非刘邦的演技能拿“小金像”,也不是张良的谋略神鬼莫测,更非樊哙的忠勇可比“关二哥”。真正的原因是,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