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要杀李仕鲁?背后有何深意?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仕鲁?背后有何深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70 更新时间:2024/1/24 22:14:48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因佛教和儒学之争,杀了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叫李仕鲁。

李仕鲁是朱元璋专门请出来做官的儒家朱熹学说的门徒,朱元璋曾为李仕鲁的入仕欣喜,《明史李仕鲁传》中记载:

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这么样一个让朱元璋求贤若渴的才子,却还是因触怒了朱元璋被杀,原因是,他犯了读书人固执的毛病。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一度“颇好释氏教”(洪武朝后期又曾顾忌到影响,下诏清理释道二教)。

这也能理解,毕竟,朱元璋就曾经当过好几年和尚,而且还是在寺庙中脱离文盲的身份。

但朱元璋宠信僧人,也让僧人们的气焰嚣张起来,史载:“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

这“谗毁大臣”就牵扯到了儒学和佛教之争,也引起了以儒家弟子为主的大臣们对僧人们的反抗。

其中,领头出来抗争,要求朱元璋“废释兴儒”的就有李仕鲁。

李仕鲁在给朱元璋的上奏中表示,朱子学说是“圣学”,释教是绝对的“异端”,必须要兴“圣学”,舍“异端”。

而且,朱子学说是朱熹创立的,朱熹曾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试图选用的朱家祖先,李仕鲁想来,这应该能让朱元璋妥协。

可朱元璋很顽固,坚决不采纳李仕鲁的意见,李仕鲁也火了,对朱元璋表示,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让我辞官吧。

李仕鲁固执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朱元璋,于是:“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对于杀人无数的朱元璋来说,杀个李仕鲁不算什么,即使这家伙是个有才华的人。

但李仕鲁以朱子学说为“圣学”,为捍卫心中的“圣学”,宁愿放弃高官(李仕鲁时任大理寺卿)的行为,还是让朱元璋庆幸建国之初的一个决定。

明朝开国时,朱元璋本来准备给自己找一个高大上的名人当祖先。

这是历朝开国皇帝的惯例,皇族不能是普通家族传承出来的普通人。

但老朱家的祖先不好找,历史上朱姓且有相当影响力的名人太少。

当过皇帝的还是有,比如灭掉了唐朝的后梁太祖朱温,可朱温在历史上的定位是乱臣贼子。

要比较有重大影响力,还必须要有正面形象的,才方便当祖先,于是,想来想去,想到了朱熹。

朱熹的地位不亚于历史上的名将和良相,甚至不亚于部分皇帝。

因为他在儒家门徒心中的地位相当高,这从他被尊称为“朱子”就能看出来。

如果能让朱熹成为朱家皇族的祖先,不但马上让朱家有了高大上的身份,也能让全天下的读书人对朱家感觉到亲近。

理论上来讲,朱熹是朱元璋能选出的,最好的作为朱家祖先的名人。

历史上哪朝哪代的皇族能让读书人全部认同的?选了朱熹,没准就有这个可能。

但朱元璋最后还是放弃了选择朱熹做朱家的祖先。

原因大概是朱熹死时,距离明朝建立,也才不过168年,他的后人或族人到底有哪些,很方便查询。

并且,朱元璋往上数三代,他的父亲、祖父、曾祖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要说朱熹的后人没文化,这谁也不信啊。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皇帝想认朱熹当祖先的话,朱家的子孙会求之不得,会把族谱做得稳稳妥妥。

最重要的是,选择朱熹当祖先,可以拉近跟全天下读书人的关系,但相应地,也把朱熹以及他的学说带来的因果,背负到了身上。

选了朱熹当祖先,朱熹说过的话,传播的学说,也就变成了朱家皇族的祖制,朱家皇帝们,要不要遵从这些祖制?

且朱熹的言论和学说,都是全天下读书人熟悉无比的学问,可以说是倒背如流,朱家皇帝们将来想改都不方便改。

当皇帝们的行为,以及想执行的某些政策,跟朱熹的学说相违背的时候,以朱熹门徒为主的文官集团都不用讲大道理,把朱熹说过的话拿出来摆一摆,皇帝就会头疼。

比如前面讲的李仕鲁事件中,李仕鲁要推广“圣学”,朱元璋可以不听,可以举出各种理由拒绝。

但当这个“圣学”变成了朱家皇族的祖制时,朱元璋还能轻松地拒绝吗?

拒绝了就是不孝,还怎么教育全天下的百姓?还怎么让全天下的读书人信服?

这大概就是如果认朱熹当祖先,享受朱熹名望带来的好处之外的负面因素。也是朱元璋最终放弃选朱熹当祖先的真正原因。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加强皇权,是删改了不少孟子著作中的不利于皇权的言论的。

而朱熹的许多言论,和孟子学说中的是一致的,因为所谓朱子学说,本就来自于孔孟学说,是一体的。

选了朱熹当祖先,朱元璋都不好去删改这些言论了。

李仕鲁事件并非朱元璋跟群臣斗争的个例,在朱元璋执政时,包括后代朱家皇帝们执政时,类似的斗争遇到过无数次。

要是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脑子一抽,选了朱熹作为明朝皇族先祖,或许朱元璋还能挺得住,但其余所有的朱家皇帝们就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治作为一代雄主 李治为何会被误会成为软弱无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很懦弱吗,李治为什么不敢废武则天,李治算不算一个好皇帝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本是一代雄主为什么被误会是软弱无能的皇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同样也被一个强大的王朝所继承——唐朝。提到唐朝大家都会想到一代雄主、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

  • 要是杨玄感不造反的话 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广三征高句丽死了多少人,杨广攻打高句丽

    对如果没有杨玄感的造反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隋朝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的王朝,和秦朝一样都给后来的强大的王朝做了嫁衣。提到隋朝的皇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杨坚反而是亡国之君杨广。杨广可期是比较

  • 李世民时期唐朝处在盛世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为什么还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东征高句丽路线,隋炀帝打不过高句丽,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其实是惨败

    还不知道:李世民亲征高丽为何会失败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甫曾评价唐太宗,“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贞观十四年,高昌王麴文泰因病而死,其子麴智盛继位,投降唐朝,太宗在高昌首府地区——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由此开始,南、北、西诸夷都臣服于唐王朝,西域各国皆到长

  •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为什么废李承乾,李承乾叛乱,李世民和李承乾是什么关系

    对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为何急着拔刀自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

  • 嫪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又如何大的权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嫪毐长什么样,赵高是什么样的人?

    嫪毐,为战国末期秦国的长信侯,帝太后赵姬的宠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嫪毐是战国末期的著名人物,是秦国太后赵姬的情夫,还跟赵姬生了两个儿子。最后因为二人私通事情败露,嫪毐不得已起兵谋反,但因为寡不敌众被秦始皇处死。那么嫪毐为何未能杀死嬴政,立自己的

  •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治晚年还爱武则天吗,武则天对得起李治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治离世前没除掉武则天是轻视女性实力还是因为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刘晓庆版《武则天》,似乎很少有意难平的情节,因为武则天在剧中就是女性人生逆袭大BOSS,从一开始多年未受到宠幸,又被送到感业寺备受折磨,到后来入宫被冤枉,一步步逆袭成为最

  • 三国时期许褚与周泰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武力排行榜,许褚打得过张飞吗,许褚为什么要杀死许攸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许褚和周泰都是大将,主要负责保护各自的君主。濡须之战,曹操率百余人观看孙权战船,孙权率兵来打曹操,东吴大将韩当和周泰杀到,许褚保护曹操,让曹操脱身,力战韩当和周泰,以一敌二,三十合战平。同为保镖,许褚比周泰强多少?曹操率大军进军濡须,先派曹洪率领

  • 张柬之政变推翻武则天后 张柬之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和张易之是什么关系,谁把武则天赶下去的,张柬之

    对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后来下场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神龙政变之后,昏庸懦弱的唐中宗李显对张柬之不信任,致使张柬之遭到武三思的陷害,多次被贬官,他连气带怕病死了。实际上,如果张柬之没病死,也会被武三思的手下杀死,下场称得上悲惨,可谓

  • 历史上秦孝文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死与吕不韦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文王,秦庄襄王,秦孝公至秦始皇多少年

    秦孝文王,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孝文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秦王,正式在位仅有三天。因此有人怀疑吕不韦为了让秦庄襄王早些即位,于是毒死了秦孝文王。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一,秦国王子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与唐八子的儿子,秦悼太子的庶

  •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炀帝打不过高句丽,杨广为什么要征讨高句丽,隋炀帝为什么打高句丽

    还不知道:杨广两征高句丽失败为什么不能像李世民一样适可而止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隋炀帝杨广一手导致的,他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无尽的挥霍着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