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关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4/1/5 14:38:12

“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麾下的五位战功卓著的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五子良将的说法来自《三国志》,陈寿把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五人合为一传,并且在最后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来人们把他们五人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我们都知道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看不上黄忠,那曹魏五子良将之间关系如何呢?

答案自然要去史书里寻找,这里找到两段有关记载,供大家品读:

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谕,遂相亲睦。——《三国志·赵俨传》

这一段记载出自《三国志·赵俨传》,时间是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之前,当时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屯驻于长社、阳翟和颍阴(练兵南征),他们彼此之间由于功高位显而互不服气,多次共事都不愿互相协助。曹操就任命赵俨为参军,参与张辽、乐进、于禁三军军事。赵俨运用规劝、疏导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终于使三位大将消除积怨,保证了军队的团结。

因赵俨治军有方,从此经常被任命为都督护军,统率协调曹操的高级将领出外征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我第一次看见这段记载,感觉赵俨好牛逼,居然监七军,后来想明白了,赵俨其实就是居中协调。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三国志·李典传》

这一段记载出自《三国志·李典传》,公元215年曹操征汉中张鲁,孙权趁机率十万大军包围合肥,当时守城将领为乐进、张辽、李典,率七千士兵守城。在东吴大军围城之时,合肥诸将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得与敌人交战。”

因为双方兵力悬殊,李典、乐进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道:“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这是在告诉我们在敌军集合完毕前去攻击他们。我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还有什么疑惑?”

张辽打算按照教谕与李典一同出城交战,但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特别是李典的至亲(李乾、李整)、宗族与吕布集团有着血海深仇,故而,李典、张辽之间有旧日的仇怨。张辽担心李典不从,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率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败了孙权。

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最起码于禁、乐进、张辽三人之间并不和睦,所以说曹魏五子良将之间的关系不会很融洽。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们之间关系形成的原因:

第一,《赵俨传》中说得很明白“诸将任气,多有不协”。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将领,互相之间不服气实在是非常正常的,就像关羽看不上猛然崛起的黄忠一样。

第二,五子良将成分复杂,加入曹操。五子良将中,除了乐进是一起兵就跟随曹操之外,其他四位都是后来加入曹操阵营的。其中于禁本是原为鲍信部将,192年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公元197年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

张辽的经历比较坎坷,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对每一个人都忠心耿耿。公元199年,曹操攻灭吕布,张辽率领自己的军队投降曹操。至于张郃更夸张,他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阵前和高览一起投降曹操的,所以加入曹操阵营时间最晚。

李典、张辽为何不睦?因为当年张辽一直在吕布阵营之中,而吕布杀了李典至亲李乾、李整以及宗族里的许多人,所以这是血海深仇。就像东吴阵营中甘宁曾射杀凌统的父亲凌操一样,是没法调和的。五子良将加入曹操阵营时间不一,难免战场上厮杀过,所以有些旧仇怨也很正常。

最后,站在曹操的角度来说,他当然是不希望看到自己麾下领兵大将亲密无间的,所以这也是为何曹操明知乐进、张辽、李典三人不和,仍然派他们三人共同守城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制衡之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顺淑帝姬:宋徽宗赵佶第三女,靖康之变前就已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下场,靖康之难后宋宗室的结局,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

    顺淑帝姬(? - 1105年)赵氏,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三女。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三月,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之前去世。母亲是杨贤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帝姬封号顺淑帝姬,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三月,封为顺庆公主。《宋大诏令集》

  • 赵金奴:宋徽宗赵佶次女,后被金熙宗封为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徽宗赵佶的贵妃,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赵金奴(1101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二女。封号荣德帝姬。也是宋钦宗·赵桓的同母妹妹。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二十五岁。靖康之变后,与徽、钦二帝一起被俘北上,五起北行,押往金国。初嫁左卫将军曹晟。靖康之变后改嫁金朝鲁国王·完颜昌。天眷二年(

  • 赵铁使:宋徽宗赵佶之子,徽宗迁徙至五国城后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徽宗赵佶是怎样的人,赵佶的儿子14个金国儿子,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

    赵铁使,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儿子。母亲是婉容阎宝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十五日之后,也就是在宋徽宗、宋钦宗·赵桓等人被俘北上,押往金国,被迁徙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后所生。赵铁使的去世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人物生平靖康之变

  • 历史上赵匡胤的一生有过几任皇后?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太祖赵匡胤的女人,赵匡胤最爱的皇后,赵匡胤后人

    公元960年,一代雄主赵匡胤通过政变的方式成功建立起了宋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赵匡胤的皇后是谁?多年前,有过一部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是我探索宋朝历史的开端。在戏里,有赵匡胤和李煜的兄弟情义;有赵匡胤和周娥皇的爱而不得;有李煜和

  • 赵顽使:宋徽宗赵佶之子,徽宗被迁徙到韩州时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佶的儿子14个金国儿子,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

    赵顽使(?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儿子。母亲是才人狄金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约生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十五日之间。也就是在宋徽宗、宋钦宗·赵桓等人被俘北上,押往金国,被迁徙到韩州(今辽宁省

  • 孙鲁班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的婚姻生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对鲁迅先生的婚姻评价,孔子婚姻状况,田汉一生中的四个女人

    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被称为“大公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到鲁班,现代人比较熟悉的不外乎两位,一位是春秋时期的公输班,一位就是游戏里的鲁班,但其实,三国时期有一位鲁班,在当时可算是思想开放,甚至说“放荡不羁爱自由”也一点不为过,她就是吴大

  • 赵檀:宋徽宗赵佶之子,迁徙五国城后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宋徽宗和辽天祚帝

    赵檀(1131年6月18日—?),宋朝宗室,宋徽宗赵佶之子,母为昭媛郑媚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五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宋徽宗、宋钦宗·赵桓等人被俘北上,押往金国,被迁徙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后所生。赵檀的去世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人

  • 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良计谋有哪些,智谋的意思,张良献了什么妙计

    对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为啥被后世称为智谋的典范? 在真实的历史上,相对于专精政务的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才是智谋的象征。毕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已经成了谚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最早也是出自刘邦对张良的夸赞;“吾之子房

  • 赵柱:宋徽宗赵佶之子,宋徽宗被迁徙到韩州时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佶是赵匡胤的什么人,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

    赵柱(1130年6月4日—),宋朝宗室,宋徽宗赵佶之子,母为婉容阎宝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四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在宋徽宗、宋钦宗·赵桓等人被俘北上,押往金国,被迁徙到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时所生。于同年七月十五日,与父亲宋徽宗等人一起

  • 三国时期诸葛亮没有选择自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单,诸葛亮这么聪明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诸葛亮能算到自己的结局吗

    诸葛亮,是中国民众心中的“智圣”,是智慧的化身。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以极其弱小的兵力可以在三国中立足实在是实属不易。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作者所神化,真正变成了掐指一算知天命的地步,就连最后死去,也是用尸体吓走了司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