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打匈奴最后以失败告终 匈奴最后为何活不下去

汉武帝打匈奴最后以失败告终 匈奴最后为何活不下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90 更新时间:2024/1/25 16:06:48

对汉武帝和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抗击匈奴费尽心血,却以失败告终,为何匈奴反而无法生存了?

公元前90年3月,汉武帝人生中最后一次对匈奴发动了进攻,李广利奉命率领7万大军从五原郡向浚稽山行军,商丘成率军3万从西河郡向涿邪山进军,马通率军4万从酒泉郡向天山进军。这一次浩浩荡荡的大战,目的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匈奴进行合围进而消灭,这场大战的结局如何呢?

马通没能和匈奴遭遇,商丘成回军遇袭击退匈奴,李广利前期顺利,但在突击到杭爱山一带时被匈奴铁骑包围,最终全军覆没,这意味着汉武帝最后一次与匈奴交战以失败告终,3年后汉武帝驾崩,可为何获胜的匈奴却难以生存了呢?

图片:匈奴难以生存剧照

一、汉匈之战的内幕

1、最后一战的失败原因

汉武帝执政的最后14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做武帝后期,在这14年的时间里,汉王朝对匈奴发动了3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战争,结局是全部失败,甚至很多次出现出击的大军惨遭覆灭,仅仅从有限的史料中我们就能得知前后共有10余万将士命丧草原。

在汉王朝对匈奴的几次作战中损失不可谓不大,而取得的战果十分有限,其中有汉王朝自身国力衰弱的原因,也有将领的原因,但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关键在于作战的距离和适应性问题。

在汉武帝执政后期,匈奴族群正在由北方逐渐向西北方向退缩,这就意味着汉王朝出征的大军也必须朝着同一方向进军才能够与匈奴决战,因此汉军的作战距离一次比一次长,距离本土后方也越来越远。

另外,在汉王朝和匈奴数十年的不断攻伐中,虽然有不少匈奴部落投降汉王朝,而汉王朝中也有人选择投靠匈奴,这些人中不仅有平民,也有不少有能力的人,他们给匈奴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知识、技术。

我们在想着如何对付匈奴,匈奴人也在适应汉军,所以在最后一次李广利率军出征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匈奴人先进的土工战术,他们通过挖掘地道潜近汉军大营,然后突然发动攻势,这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战术,不过随着双方战事的频繁出现,匈奴人却快要撑不住了。

图片:中原人投靠匈奴剧照

2、匈奴的真实处境

从著名的“龙城之战”开始,一直到汉武帝驾崩,这40年的时间里汉王朝几乎没有中断对匈奴人的打击,攻势可谓连绵不断,当汉王朝胜利的时候要继续出击,遇到失败的时候同样要不计代价的出击。

在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还会斟酌出击的时间和季节,到了执政后期索性这个也不计较了,一年四季不分春冬,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这种做法对匈奴部族的影响十分巨大,严重影响甚至是打乱了他们的社会生产秩序,为了躲避汉王朝大军的不断进攻,他们整个部族必须时刻做好整体迁徙的准备,这是大战略层面上的做法。

尤其是在汉武帝执政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次令大军攻入到了匈奴部族的腹地,对于匈奴人来说,一开始是在家门口打架,此后直接打到了后花园中。

李广利在最后一战中虽然败北了,但是从地图上来看,他从北纬的40度一直打到了北纬50度,这是什么概念呢?几乎横跨了整个偌大的蒙古高原,虽然匈奴人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不得不在夏季时节命令整个部族进行迁徙,这个代价是巨大的。

图片:匈奴骑兵剧照

二、匈奴的彻底覆灭

1、匈奴的衰败

汉王朝大军的每一次主动出击,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让匈奴部族的整个畜牧产业链条中断,根据匈奴人当时的人口和生产力水平来看,一户普通的牧民需要把羊群数量控制在150头之上才能够过活。

可汉军的到来,则需要把牧民征召为士兵作战,这让正常的畜牧业生产缺乏管理,生产效能低下,更为致命的是,匈奴人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从战斗中根本无法获得任何好处。

虽然当时的汉王朝内部也出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无家可归的难民,但是作为统治者,汉武帝对匈奴主动出击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他并非穷兵黩武,反而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把两军交战的战场始终放到匈奴人自家的土地上,让他们自己去承受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实际战争中,匈奴人哪怕是将汉军全数消灭也根本带不来任何的好处,甚至还要承受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到了汉武帝驾崩的时候,匈奴部族已经十分疲敝,因为长期的不良迁徙导致牲畜根本不能正常生产,就这样,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上到单于本人,下到一般牧民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厌战情绪。

2、灭亡宿敌

汉宣帝本始二年,汉王朝准备对匈奴发动歼灭战,当时汉王朝总共动员了16万之巨的骑兵,兵分五路开始发动进攻,同时还有5万的乌孙骑兵跟随一同作战,面对这样的攻势匈奴人根本无法抵抗,于是开始逃亡。

此后匈奴人意欲报复乌孙,结果在出征的时候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寒潮,导致最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和牲畜活了下来,从这个时候开始,丁零、乌孙、乌桓等部族开始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开始蚕食匈奴部族。

连年征战疲敝不已的匈奴又遭遇天灾,饥荒导致为数不多的人口又丧失了三成,匈奴终于无法维持,开始分崩离析。

图片:匈奴内部开始分裂剧照

最后给匈奴部族判了“死刑”的人叫做窦宪,实际上这已经到了东汉和帝时期,汉和帝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89年,窦宪率领汉军、羌军和南匈奴联军,对负隅顽抗的北匈奴进行打击并成功击溃其主力。公元151年,盘踞在巴里坤湖一带的北匈奴残余势力进入西方世界,从此匈奴也消失在了中国历史长河中。

由此可见,汉武帝在位时期为了对付匈奴付出了巨大代价,不过从历史的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确实很有效,也是无可厚非的,确保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和中原地区的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不是千古一帝吗 汉武帝为什么会是汉朝覆灭的“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汉朝为什么灭亡,汉武帝为什么伟大

    还不了解:汉武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何又成了汉朝覆灭的“罪人”?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这源于人们判断事物的方式。有的人就觉得,好人就是十全十美,不会有任何缺点的;他们觉得坏人就是十恶不赦,不会做任何好事的。人们的这种

  • 乾隆第八子永璇有何生理疾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延禧攻略魏璎珞去世,爱新觉罗第八子,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结局

    在古代,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是头等大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皇家子弟总是高高在上,皇帝拥有全国最高的权力,所以,他的子孙们也是借着父辈的荣耀而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可是,身处权力的中心,想要置身事外,实在是难之又难,就算你心中没有对于皇位的渴望,身为皇家后代,

  •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怎么样,汉武帝对商人的政策

    对汉武帝和财政危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最后为何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由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后主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无是处”的刘禅是如何得以善终的?50年后是谁替他一雪前耻?刘禅,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反面教材的著名人物,即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此言中的“阿斗”指的便是刘禅,刘禅小名叫做阿斗,为何如此形容他?因为

  • 荆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第七女,温柔贤惠,友善女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光义赵炅,宋朝魏国大长公主,荆国大长公主

    荆国大长公主(988年-1051年),宋太宗赵炅第七女,母方贵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公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太宗特所钟爱。至道三年(997年)五月,宋真宗封为万寿长公主。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二月,进封隋国长公主,下嫁右龙武军将军李

  • 夷陵之战刘备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会打赢陆逊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陆逊石亭之战,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夷陵之战陆逊多少岁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答案是陆逊不会有赢的机会,而诸葛亮也同样不会获胜。双方很可能温汤馄饨水的胶着一阵,然后各自收兵。因为不管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

  • 历史上嘉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乾隆的后妃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作为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通常有很多嫔妃侍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话说乾隆一个风流一生的皇帝,他前后光皇后就立了三人,至于后宫的嫔妃更是不计其数。历史上对这些嫔妃有过大概的统计,光在乾隆生前册封过的嫔妃就是四十二个之多,这还是没算上其他民间

  • 卫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第六女,出家入道,法号报慈正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什么关系,赵光义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后代

    卫国大长公主(?-1024年),名清裕,宋太宗赵炅第六女。母臧贵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寿昌长公主,进封陈国长公主,出家入道,法号报慈正觉大师。历改吴、楚、邠、建四国。宋仁宗即位进封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1024年)五月去世,谥慈明。宋徽宗即位改封卫国大长公

  • 雍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女,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什么关系,赵光义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后代

    雍国大长公主(?-1004年),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炅第五女,生母不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贤懿长公主,下嫁右卫将军王贻永,进封郑国长公主。景德元年(1004年)去世,谥号“懿顺”。宋仁宗追封郑国大长公主,又追封韩国大长公主。宋徽宗改封雍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

  • 韩休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休墓志,宋代宰相同时有几个人,唐代韩休墓壁画

    韩休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此人年轻之时便精通词学,后来在科举考试之中脱颖而出,走上了从政的道路。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韩休为官之时,素有贤良之名,因此被人举荐进入东宫,为李隆基回答一些有关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