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麻喇姑死后,她的下葬规模为何如此隆重?

苏麻喇姑死后,她的下葬规模为何如此隆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92 更新时间:2023/12/18 19:24:08

苏麻喇姑,清朝孝庄文皇后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苏麻喇姑是清王朝一个出身低微的侍女,她去世的时候,康熙以嫔级待遇厚葬了她。那么,她是否嫁人了,为何康熙会给她这样的礼遇呢?

康熙晚年曾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说起来,康熙虽贵为千古一帝,但他的幼年着实不幸。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不光时局动荡,还有一种疾病更是让他们闻之色变,那就是天花。

由于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哪怕是皇亲贵胄得了天花,亦难逃一死。

所以,对于没有办法治愈天花的清朝皇室来说,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防患于未然。于是,清朝的皇子在出生后往往被安排出宫避逗。

1654年5月,康熙生于紫禁城中的景仁宫。由于他的母亲只是庶妃,再加上皇宫里天花肆虐,年幼的康熙被安排出宫避痘,终日只能和乳母相伴。

可惜,康熙还是在2岁时染上了天花。

孝庄太后听闻康熙染病,心里焦虑万分。又担心保姆们粗手笨脚,不懂照顾,于是委派跟随自己多年的侍女苏麻喇姑亲自去照料康熙。

可以说,苏麻喇姑对年幼的康熙而言,不光是他和祖母孝庄太后的纽带,同时还是对他影响深远的蒙老师。

按说,清皇室是很重视皇子们的教育的,所以皇子的老师往往都是由儒学大师担任。那么,孝庄为何偏挑了侍女出身的苏麻喇姑给康熙启蒙呢?

其实,孝庄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确是有道理的。

早在孝庄出嫁之前,苏麻喇姑便是她的贴身侍女。后来在她出嫁时,又随她不远千里,到了后金都城盛京。

初入盛京,孝庄和苏麻喇姑便面临着语言不通的问题。

这可是大事,毕竟孝庄和皇太极是为了巩固满蒙友谊结合的政治婚姻。

但在嫔妃众多的后宫中,想要巩固地位,那不光需要得到皇太极的宠爱,还需要善于应对后宫中的种种问题。

因此,苏麻喇姑做了孝庄的伴读,开始学习满文。

苏麻喇姑天性聪颖,语言能力极强。没过多久,她不但能操一口流利的满语,还能写一手让人交口称赞的漂亮满文。

此后,苏麻喇姑很快帮助孝庄巩固了后宫地位,还在皇太极去世后,替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穿针引线,为顺治登基立下不朽的功劳。

另外,苏麻喇姑对孝庄极为忠心。在孝庄孀居后,她亦仆亦友,既能帮孝庄出谋划策,又能陪伴孝庄朝夕。再加上她文化修养极高,自然对康熙“手教国书”易如反掌。

此后,苏麻喇姑每天骑马来往于孝庄所住的慈宁宫和康熙所住的避痘所。一方面将康熙的病情详细地告知孝庄,另一方面则按孝庄的要求对康熙因材施教。

由于苏麻喇姑的潜心照料,康熙经过漫长的调养,天花之症竟慢慢痊愈。而他也在苏麻喇姑的谆谆教导下,对读书一直保持着很浓厚的兴趣。以致后来他亲政后,在处理完繁琐的政务后,还不顾劳累,一定会抽出时间读书。

虽说多年后,康熙回忆童年,有“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的遗憾,但在他童年时,苏麻喇姑的陪伴和“手教国书”的耐心,反而成为他终身难忘,最为宝贵的记忆。

因此,康熙自幼便把她视为“母亲”,亲热地称她为“额娘”,对她更是敬重有加。

康熙二十六年,75岁高龄的孝庄在慈宁宫溘然长逝。

此时苏麻喇姑也是76岁的老人了,面对孝庄的离去,她悲痛万分,从此孤身一人,深居于后宫一隅。

康熙唯恐苏麻喇姑在孤单、寂寞和悲痛中也会一病不起,因此对她勤有探望。后来,为了排解她的寂寞和苦闷,康熙索性把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她来抚养。

也许我们不能理解康熙为何要让一位垂垂老去的老人抚育皇子。但按清朝祖制,能有资格抚育皇子的,必须是妃以上的位份。那么出身低微的苏麻喇姑得到这样的殊荣,等同于在康熙心中,不仅视她的身份显贵,还意味着对她信赖有加。

苏麻喇姑怎能不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呢,同时她也自觉责任重大,所以抖擞起精神,将全部精力和慈爱都倾注在小小的胤裪身上。

胤裪从小就很得苏麻喇姑宠爱,再加上她的言传身教,胤裪成年后非常优秀,一再得到康熙的赞扬。

康熙晚年,胤裪更是成年皇子中难得保持中立的一个,没有卷入到残酷的夺嫡争储的斗争中。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无憾地离开了人世。

当时,康熙正在塞外出巡,得知消息后,立刻下谕皇子,要求“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随后,他便马不停蹄往京城赶,为的是再看她最后一面。后来他发现不能如期赶回宫,于是又下谕“再留七日”,可见苏麻喇姑在康熙心中的份量何其重。

康熙回京后,下旨以嫔礼厚葬苏麻喇姑,诸皇子亦自发前往守灵诵经。

苏麻喇姑虽然一生未嫁人,但是康熙却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重和亲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徐庶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跟随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庶后来去哪了,徐庶后来怎么样了

    汉末谋士徐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人。在三国演义中他是第一个投奔刘备的人,对军事也十分的精通,所以刘备很器重他。之后曹操觉得徐庶十分的有才,曹操采纳了程昱的计谋抓住了徐庶的母亲,将他骗到了曹操阵营,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在离开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后来徐母自杀,徐庶也因为记恨

  •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钟会和姜维有没有可能成功,钟会为什么相信姜维,姜维邓艾钟会三人谁更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造反,如果不泄密,加上姜维的帮助,有可能成功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

  • 巅峰时期刘备和巅峰的袁绍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巅峰时期的兵力,刘备集团的巅峰,刘备为什么投奔袁绍呢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巅峰刘备和巅峰袁绍,谁更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

  • 孙权继位下的东吴局势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死后谁成了东吴的王,东吴是孙权的吗,孙权东吴被谁灭的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江东基业创立人孙策遭遇刺杀,后伤重不治身亡。临终前,孙策把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了18岁的弟弟孙权,并叮嘱他要:“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由此,孙权正式以一方诸侯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当时

  •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和诸葛亮后期是不是出现矛盾了,刘备打汉中诸葛亮为什么反对,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

    对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非诸葛亮不支持伐吴那么简单!本质原因乃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夷陵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刘备首次在正面对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大捷!然而,这一年也是刘备人生

  •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牧被称为什么,杜牧的事迹,杜牧最有名的十首诗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

  • 在诗歌、散文方面,杜牧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杜牧擅长写什么题材的诗,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杜牧诗歌主要内容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

  • 关羽丢失荆州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救援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飞守荆州,诸葛亮没算到关羽失荆州,赵云守荆州

    对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马超为何没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关羽是一名骁勇善战,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尤其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让很多人都对他刮目相看,纷纷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就连当时的曹操都想一心挽留他,不过关羽也

  • 杜牧:唐朝杰出诗人、散文家,在晚唐成就颇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牧什么杰出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唐)杜牧代表作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

  • 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全面从严治军无,从严治军,如何理解从严治军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