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8 更新时间:2024/1/24 20:24:39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皇帝很“自恋”,号称十全老人,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乾隆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4年之久,同时他一生创作多达四万多首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诗人。乾隆帝其实很“自恋”,在晚年为了体现自己的功绩,甚至还亲自写了一本书,歌颂自己的“十全武功”,自己则号称“十全老人”,由此看来乾隆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那么对于大贪官和珅,乾隆帝为明知其是巨贪却一再留手,没有杀他呢?

乾隆的“十全武功”

中国古代帝自负的不在少数,毕竟其是天子,是位于世间巅峰的男人,不过他们的功绩即使再大也只是通过史官、百姓等代为传颂,像乾隆帝这样亲自上场吹捧自己的实属罕见。客观来说,乾隆帝在位期间的确有不少功绩,有些即使放在历朝历代来看也颇为不俗,按照乾隆帝自己的说法,他自诩十全武功是有实例支撑的。

据乾隆编写《十全记》所述:“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有些功绩的确不小,远征准噶尔、回部,平定大小和卓,对扩大清朝版图,巩固领土完整统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不过,有些功绩却并非乾隆所说的那样的完美,比如大小金川战役,清朝方面投入兵力60万人以上,花费多达70万,结果以三万多人的死伤为代价才勉强取得胜利,而说“勉强”取胜是因为敌人主动投降才结束了两次金川战役。

缅甸、安南战役同样也是清军损失惨重,但对方迫于当时清朝国力强盛不得已委曲求全,结束战争,这些根本称不上“武功”,只是乾隆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如果说这十场战役的胜利对整个国家发展来说的确有很大贡献的话,那么乾隆六次下江南就单纯是为了个人享乐。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发展,清朝成功度过最艰难时刻,此时国库充盈、经济发展繁荣,但经过乾隆一朝,清朝财政竟然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加上他重用和珅等贪官使得吏治败坏,为清朝衰弱埋下了隐患。

和珅有多“贪”

清朝贪官有很多,但像和珅一样巨能贪的却独此一家。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宠臣,而和珅则利用乾隆赐予他的权力大肆敛财。比如户部尚书一职主管清朝财政收入,是名副其实的肥缺,而和珅在28岁时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并且和珅在这个职位上干了21年,以和珅贪财的秉性,可想而知他手中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当时和珅的房产遍布京城大街小巷,数都数不清。

乾隆帝退位后,和珅还建议乾隆继续掌权,这让继任者嘉庆帝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所以到了嘉庆二年,清朝的最高权柄还是在已经退位的乾隆帝手中,而和珅则侍奉在乾隆身边代为传达圣旨。在和珅传达完旨意时,众武大臣和嘉庆帝都只能跪着听旨,这一幕也让嘉庆帝对和珅心生杀意。

乾隆帝去世之后,掌权的嘉庆帝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并且还下令对和珅抄家。即使嘉庆帝心中对和珅贪污数额巨大有了预想,但查抄出来的财产清单还是让嘉庆帝暴怒不已,没想到和珅竟然贪了十几亿两白银,要知道当时清朝一整年的收入才不过八千多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一个人的身价竟然抵得上清朝十几年的收入,这怎能不令人心惊。

在野史《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中记载,和珅个人总财产有:“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即使如此,和珅的真实财产也只会比清单上多而不会少,因为参与抄家的人看到那么多金银珠宝不会心生贪婪之心吗?他们肯定也会拿走一部分。不过,和珅的钱即使再多也无福享受了,贪来的钱财最终还是回到了清朝国库当中。

乾隆晚年为什么不杀和珅?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也有一些观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是和珅有能力,能让乾隆放心享受玩乐。和珅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待了二十几年,没有能力如何能镇住那些有才能的大臣们,没有能力他在军机处是混不下去的。再说,和珅如此贪污,乾隆不可能一点不知道,但乾隆不想也不能直接处理和珅,不然谁来帮他维持朝廷富强的假象,谁来帮他筹集下江南的款项,乾隆需要和珅,所以才一直没有对和珅下手。

二是乾隆不想让自己名声受损。乾隆自诩文治武功远超前人,对于自己的名声自然非常爱惜,当了一辈子英明帝王,怎么会允许自己在位期间出现一个大贪官,这不是显得自己在吏治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吗?对于自负的乾隆帝来说,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出现,把和珅留给继任者处理就行了。

三是让嘉庆帝处理和珅立威。乾隆隐居幕后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嘉庆帝名义上已经登基称帝,但实权还在乾隆手中,也就是说嘉庆帝有名无实,心中可谓相当憋屈。乾隆当了那么久的帝王,怎么可能看不出嘉庆帝对和珅不满,他知道嘉庆帝在隐忍,等掌权的那一刻对和珅进行清算。如果和珅被嘉庆处决,将会震慑到很大一批人,然后让嘉庆帝的皇位坐得更稳。

结语

乾隆晚年不杀和珅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乾隆知道和珅必死,他也就没有必要亲自动手落下个苛待功臣的不好名声。和珅对乾隆来说有用,所以他的位置像火箭一般飞速上升,但他对嘉庆来说只是稳固权力的踏脚石,所以无论和珅贪不贪都必须要死,因为一个帝王不会允许有人能分走他的权力。

参考资料:《十全记》《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神通:唐朝宗室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神通(577年~630年),本名李寿,字神通,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名将,唐太祖李虎的孙子,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业十三年(617年),得知堂兄李渊晋阳起兵,跟随平阳公主割据鄠县响应。进入长安后,拜光禄大夫、宗正卿、

  •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为什么会重用贪官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乾隆会重用贪官和珅了。其实乾隆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但对于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制衡”。历史上的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自封自己为“十全老人”,单从字面意义

  • 徐盖:唐朝名将李勣之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24位开国功臣结局,唐朝名将李愬,唐朝大将李绩

    徐盖(?~633年),字广济,原先为高平望族,曹州离狐人,隋唐大臣,唐朝名将英国公李勣之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德二年,李勣归顺唐朝,赐姓李氏,册封徐盖为济阴郡王,固辞。乃封上柱国、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贞观七年(633年),徐盖病逝,追赠潭州都

  • 卢象升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末战死战死的将领,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人死了他自己知道吗

    卢象升是明朝末年大臣、名将。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卢植的后人。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据《明史》记载,卢象升战死后,“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可见老百姓对他去世的惋惜。同时,作为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去世,也是明朝的重大损失。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屡剿不绝,与明军失去卢象升的指挥

  •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西襄垣县委书记车祸,山西襄垣县委书记去世,唐初二十四名将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名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

  • 范长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范大生的传人,范道生,范增寿

    范长生,“蜀之八仙”之一,成汉丞相。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根据历史记载,姜子牙年近八十岁才出来辅佐周文王,年近一百岁时,帮助周武王灭商,这对于许多大龄不得志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励志教材。如姜子牙这样的情况虽然稀缺得紧,却并非个例,在距离姜子牙那个年代的一

  •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嘉诚三儿子曝光,沈阳故宫3日起暂停开放,康熙死前对隆科多说了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陵寝中除了妃子外,为何还多了个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皇帝的种种故事,经常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相信喜欢历史剧的人,都不陌生,而在清朝的盛事期当中,康熙皇帝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为清朝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皇帝。如同多数皇帝一般,

  •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勣煮粥侍姊,李英公勣,李存勖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 鳌拜和多尔衮谁的权势更大 两人能相提并论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皇社vs曼联半场,柏林联合vs皇家社会,陆光祖不敌印度名将

    对鳌拜可以和多尔衮相提并论吗?各自巅峰时期,两人谁的权势更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和鳌拜都是清朝鼎鼎大名的权臣,而且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如果仔细判断,他们俩谁的权势更大呢?其实无论从地位还是权力来看,鳌拜在多尔衮面前,那都是小弟。我们可以从

  • 李勣的一生有哪些贡献与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李绩简介,唐高宗李治的功绩,钱学森的贡献和成就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