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选择十五子嘉庆做继承人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选择十五子嘉庆做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60 更新时间:2024/2/6 14:10:18

乾隆和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有17个儿子,嘉庆只是第15子,为何乾隆会选他做储君?

我国的封建王朝,他的皇位继承大多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代是个例外,因为清代是个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所以在皇位(汗位)继承方面,并没有遵循汉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大清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没有选定继承人,所以他去世后,由四大贝勒推选皇太极做了大汗。皇太极去世后,也没有确定继承人,所以引发了大清内部的斗争,皇太极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都想继承皇位,因此两人之间爆发了内斗,差点兵戎相见。关键时刻,多尔衮选择了退让,扶持皇太极第九子,七岁的福临做了皇帝,他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做了摄政王,让大清避免了内战。

顺治选择了康熙做皇帝,康熙是顺治的第3子,但也是顺治的嫡长子,所以康熙继承皇位适合汉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康熙当皇帝后,也将嫡长子二阿哥胤礽立为了储君,但后来胤礽犯错,两次被康熙废掉太子之位,这给康熙其他皇子机会,引发了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

康熙的9个成年皇子参与了夺嫡之争,但也因此导致不少皇子犯错,遭到了康熙的打压,最后康熙选择了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雍正即位后,为了避免康熙时期的夺嫡事件再次发生,他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先皇在世时,不设立储君,等他去世后,以遗诏的方式确定储君。

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让皇位的继承人选变得不再确定,每个皇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到乾隆时期,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嘉庆只是乾隆的第15子,在嫡长子继承制下,他继承皇位的希望很渺茫,但在秘密立储制度下,他有很大机会继承皇位,所以他继承皇位适合规则。

乾隆活了83岁,他当了60年皇帝,当了3年的太上皇,乾隆有机会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由于他处处学习效仿祖父康熙皇帝,乾隆为了避免在位时间超过祖父康熙,所以承诺当六十年皇帝后就不当了,于是在他做了60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他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

乾隆当上皇帝后,也按照秘密立储君制,写好了遗诏,将一份藏在了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自己拿着。诏书上的内容是个秘密,按照规定,先皇去世前,别人是不能了解的,但由于乾隆在位时间太长,而且他开始立的两个皇子都已去世,所以没有了利益瓜葛,因此乾隆在晚年的时候,透露了此事,他最开始立的两个储君是二皇子永琏和七皇子永琮。

乾隆因为受汉人文化影响,所以他想将嫡子立为储君,乾隆最开始选的是嫡长子二皇子永琏,但惋惜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随后乾隆考虑将嫡次子皇7子永琮立为储君,但永琮在2岁的时候,就因天花去世。

两个嫡子都已经去世,再加上当时乾隆年龄渐长,所以他开始考虑让庶子继承皇位,当时乾隆有5个庶子,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这几人中,永璜和永璋因为被乾隆责斥不懂礼数,所以乾隆不打算将皇位传给他们两人,而永珹和永瑢,已经过继给了旁支,所以他们两人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只有永琪深得乾隆喜好,但他却英年早逝。

好在乾隆在1766年之后,又连续生了10个儿子,其中5个嫡子,即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这又让乾隆重燃了将皇位传给嫡子的想法。

其中,乾隆的儿子中,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早夭,所以乾隆可选择的传位皇子,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这5位皇子,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皇十二子永璂不重视骑射,都不讨乾隆喜欢,两人不在乾隆的考虑范围内,而皇十二子永璂,他的生母是乾隆的皇后那拉氏,但那拉氏和乾隆有矛盾,这也影响了皇十二子永璂,而皇十七子永璘资质平平、年龄尚小,没有任何优势,乾隆也没有考虑他。

这样算下来,只剩皇十五子永琰了,所以发生在康熙时期的夺嫡之争,在乾隆身上没有发生过,由于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很多皇子都先他一步去世了,而剩余的皇子,大多都没啥竞争力,他们也没有像康熙的儿子那样,拼命的争夺皇位,所以嘉庆很容易的继承了皇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福全作为康熙的哥哥 福全为何没有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死后是哪位阿哥继承皇位,康熙的儿子谁继承的皇位,康熙下一位皇上是谁

    还不了解:福全和康熙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的哥哥福全为何最后没能继承皇位?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又如何?爱新觉罗·福全是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子,有意思的是顺治皇帝名叫福临,因此按照字辈来说似乎福全的名字和老爹福临的字辈重合了,所以很多不了解清代历史的人都认为福全是不

  • 唐朝时期的宦官到底有多厉害 后面连皇帝都推翻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的太监和明朝的太监谁厉害,明朝最厉害的太监是谁,明朝宦官专权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的宦官有多厉害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宦官,大家对这个词非常熟悉,这在我国历史上非常久远,对我国影响也很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皇帝的需要,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由于宦官经常接触皇帝,有些会手握大权。正因如此,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宦官。不过所有王

  • 历史上田豫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荀结局怎么样,牵招田豫,老十四的结局

    都说刘备是识才的贤君,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曾在老同学公孙瓒麾下任职,兴平元年(194年),刘备随青州刺史田楷(公孙瓒手下)前往徐州救援陶谦,刘备于是归属陶谦,正式脱离公孙瓒。这是刘备根据时势做出的判断,但却让一个人感觉非常尴尬,并最终选择离开刘备,他就是田豫。刘备和公孙瓒

  • 有哪些与李辅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文侯选相读后感,缪贤是个什么样的人,鱼朝恩和李辅国

    李辅国(704年―762年),字静忠,博陆郡(今北京市平谷区)人。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辅国样貌奇丑无比,早年净身入宫成为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成为其心腹。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辅国因力劝太

  • 李辅国: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位封王拜相的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肃宗时期的权宦,唐朝历任中书令,从宦

    李辅国(704年―762年),字静忠,博陆郡(今北京市平谷区)人。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辅国样貌奇丑无比,早年净身入宫成为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成为其心腹。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辅国因力劝太

  • 历史上田豫和牵招最后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卢植为什么赶走刘备,陈群为什么离开刘备,刘备有几个军师

    刘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匈奴被曹操分为五部,乌桓在公元207年被曹操一战扫平,这样曹魏北方最大的威胁就成了鲜卑。为曹魏镇守北疆,压制鲜卑是田豫和牵招两位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将军,早年都是

  •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一生有多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安石的为人,王安石的一生经历,如何评价王安石这个人

    王安石是北宋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是古代中国历个朝代对文武官员的要求。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官,不贪官位,不慕金钱,不近女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安石,称其为夏商周三朝以

  • 裴遵庆:唐朝时期宰相,生性厚道正直,年老后更加谨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虚心纳谏,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宋仁宗时期的宰相

    裴遵庆(691年—775年),字少良,绛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赠司空裴翁喜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裴氏(中眷裴氏)。初以门荫,授兴宁陵丞,调任大理寺丞,澄清边将萧克济谋反案件。迁吏部员外郎、徐州刺史。唐肃宗即位,拜给

  • 萧华: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姓韦的宰相,萧规曹随历史典故,五胡乱华

    萧华,字号不详,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长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华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以门荫入仕。初任给事中,后历任工、兵二部侍郎,其父萧嵩死后袭封徐国公,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叛军俘虏,受任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先后担任秘

  • 刘邦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刘太公的庶妻李氏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血浓于水”,血缘作为亲情的枢纽,衍生出许多的家族,这些人因为血脉相连而生活在一起。但是,有的时候,养恩大于生恩,倘若一个人受到自己继母的悉心照顾而长大,那么此人对于养母的感情,自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