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学术、教育方面,石介有哪些贡献?

在学术、教育方面,石介有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3/12/13 7:50:30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庆历五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石介一生善于教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经》、《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主要贡献

学术

宋初百年儒学复兴的历程是从重建道统谱系开始的,石介于儒道久丧之后力挽狂澜,将北宋儒学的承袭脉络直追系到韩愈孟子,其开拓创新的胆识和功绩尤值得后世肯定。石介以道统谱系的方式开始了“拯五代之横流,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孔周”的自觉努力,为北宋儒学的复兴导夫先路。

石介是北宋庆历之际为儒家争“正统”、排斥佛、道二教和抨击四六时文的思想家。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后来理学的形成起了筚路蓝缕之功。所以宋代的理学家对石介的评价一向很高,如“二程”就十分尊崇石介(《朱子语类》)“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朱熹更称赞石介“发明一平政底道理”,是超过韩愈仅次于“关、洛诸公”的“第一等人”。是一个“刚介”的有“不动心”的人等等。

教育

石介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从事教育活动,开办书院,主持地方学官,终其一生不遗余力。

景祐元年(1034),石介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

景祐二年(1035)石介在东岳庙(今泰安岱庙)东南隅的柏林地兴建学馆,孙复名其为“信道堂”。其旧址今在泰安城内岱庙汉柏院的南部。后来由于岱庙扩建,信道堂址并入岱庙院内,于是又到泰山中麓凌汉峰下重整院落,修葺房舍,构筑厅室,聚徒讲学,这就是“泰山书院”,又称“泰山上书院”。

康定元年(1040年),石介在徂徕山居丧期间,于徂徕山长春岭创建“徂徕书院”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以后,石介、孙复相继入国子监直讲,太学兴盛,弟子们也相继出山为官,泰山书院主持乏人,渐趋衰落。明朝弘治年间,曾在其旧址重建书院,嘉靖间,为祭祀孙复、石介二人建有二贤祠,隆庆间,增祀胡瑷,称三贤祠。1995年泰安市政府把泰山书院修葺一新,重现古老风貌,与大兴书院讲坛有积极的意义。

泰山书院侍立石泰山书院、徂徕书院的学风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尊师重道,不计较职务高下。当时孙复是一个累举四次不第的秀才,落魄不得志。而当时石介却早已进士及第,并且历任郓州、南京推官。二人功名及职务、地位诸方面都有高下之分。石介却不以为高,却推尊孙复的学问和道德,拜孙复为师。

石介基于“明道致用”这一根本思想,释儒弘儒为己任。其思想虽不够系统圆熟,但于传统经学营垒中“好议论”之风,实开有宋理学风气之先。他对后世理学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其思想学说“一出于孔氏”,抬升了儒学的地位.二是提出了一些供后世理学家继续探讨乃至借鉴的命题和思想萌芽。

泰山书院在讲论儒家经典时已抛弃了汉唐儒者所孜孜的章句训诂之学,而以阐发大义为主,并对经典传注的不合理成分展开了批判和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政治题,中国对韩国围棋,初一政治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

  •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哲宗,北宋晏殊被称为什么词人,宰相晏殊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

  •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的战绩是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时期的上将,蜀汉十四名将,三国的五虎上将有没有后代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备夺取益州之后,称汉中王,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等五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分别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和翊军将军,这是正史中排名的顺序。而在演义中,排序为关张赵马黄,也被称为“五虎上将”。这里只讨论演义。刘备五虎上将,斩杀的最

  • 清朝时期几品官才是大官 三品官员是大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等公是几品官,清朝几品官最大,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

    还不知道:在清朝,官员当到几品的才称得上是大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那时我国的封建官僚品秩体系已经非常的成熟。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清朝实行的依然是九品十八级,也就是说清朝的官从一品到九品,每个品又分为正职和副职官员,也就是当时所

  • 历史上罗宪为何会投降曹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演义关羽死时多大,曹魏是怎么被司马夺权的,明朝有没有投降的皇帝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父亲罗蒙,三国时任蜀国的广汉太守。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后主刘禅出降魏国,蜀汉灭亡。当时,在蜀汉的西线,防御东吴方向的永安战区,守将罗宪却面临着来自东吴军队的袭击。在蜀汉已亡,东吴又觊觎永安的局面下,罗宪没有选择对东吴妥协,而是选择了降魏,理由是东吴

  • 岳钟琪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云鹏工作翻车,岳云鹏演出被取消,国民党痛斥孙中山

    岳钟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嫡传后裔,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雍正能顺利继位,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另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这两个人,一个被雍正亲热地称为舅舅,另一个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亲国戚,都重权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于他俩自

  • 翟方进是怎么死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襄垣县委书记坠亡事件,翟永生,翟方进是什么样的人

    说到西汉大臣翟方进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翟方进出身不高,他的父亲曾为汝南郡文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对读书十分喜欢,也一直很好学。父亲死后,翟方进成了太守府中的一名小吏,但是他的上司经常以办事不利的理由辱骂他,之后翟方进在蔡父的的影响下辞去了小吏的工作开始学习诸子学问,翟母为

  • 叔梁纥是什么人?孔子与他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子产与孔子的关系,孔子之父,孔子父亲叔梁纥是什么官

    叔梁纥,陬邑大夫,宋国君主的后代,孔子的父亲。“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叔梁纥祖上为宋国贵族,传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成为了一个小奴隶主。为躲避宋国的战乱,叔梁纥带着全家人流亡到了鲁国陬邑。《左传》记载,叔梁纥在鲁国时立过两次战功,被鲁国贤臣孟献子赞为“所

  • 朱棣死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朱高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为什么传位给朱高炽,朱高炽之后是谁当的皇帝,冯禧与许嵩

    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永乐二十二年 (公元1424年 ),明成祖朱棣在亲征蒙古的途中刚刚断气,就发生 了一场静悄悄的战争,即皇太子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的皇位之争。朱棣驾崩后,他身边的近侍马云秘密召集随驾的支持皇太子朱高炽的大臣杨荣和

  • 古代科举考试有作弊吗 古人作弊手段有多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科举舞弊,科举作弊的名人,古代科举防止作弊的方法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科举考试有没有人作弊?作弊手段高明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封建王朝时代,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有了科举考试,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因为这彻底的激活了平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但你知道吗?科举并非一直存在,最早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文帝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