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科举考试有作弊吗 古人作弊手段有多高明

古代科举考试有作弊吗 古人作弊手段有多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41 更新时间:2023/12/7 8:44:4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科举考试有没有人作弊?作弊手段高明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封建朝时代,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有了科举考试,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因为这彻底的激活了平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

但你知道吗?科举并非一直存在,最早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杨坚开创的科举考试,用来选拔优秀人才,后来唐朝继承了这个优秀的方法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到清末。在科举以前有着不一样的考察手段,而且作弊范围很大。

隋朝以前是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是完全的垄断了入世为官的渠道,而在晋朝以前实行的是察举制。这两种制度其实都非常局限,比如察举制,如果你发现了 一个人才,那么就向上级推荐,如果上级也觉得是位优秀人才,那么就可以当官了。那个时候以孝治天下,所以唯一能考察的就是你孝顺不孝顺,但这个玩意儿是可以作假的,所以才冒出来了很多奇葩的骚操作,什么卧冰求鱼,大意是母亲想吃鱼,但是冬天河面冻上了,然后这哥们就脱了衣服趴在冰面上,把冰捂出一个冰窟窿好抓鱼给母亲吃。为了母亲吃鱼能做出这样的牺牲,这得多孝顺,然后就能顺利的被举为孝廉,等于就正式进入了仕途。至于为什么不用石头砸个窟窿,或者用锤子这些工具,那就自动被忽略了。24孝里面一大堆的这种奇葩操作,这其实就是作弊,而且是光明正大的作弊,人家为了孝顺显得傻傻的,你管得着么。

而九品中正制就已经是完全的作弊和垄断了,你得在士人集团的组织里面,如果不在,那么你就是趴着暖化了整条长江的冰,也当不了官。因为官僚系统的话语权都在整个贵族和士人集团的手中。比如,我家的孩子该当官了,你家的也该当官了,那么我们就交换着推荐一下呗,我推荐你的孩子,你推荐我的孩子。而且这种作弊手段,就是大大方方的摆在你面前,你还不敢病。

科举考试算是这几种方式当中相对公平的一种了,起初科举并非只考四书五经,还有医学,建筑学等称为明经科。只是到了后来,士人集团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就逐渐以经学考试为主了。而且我们知道的所谓武举考试一开始也是没有的。

科举考试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完善,而且并不是我们看影视剧里面的那样,背着书包去京城考试就行了,科举没有加考或者恩科的情况下每三年考一次,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合格的叫秀才,也叫茂才。乡试,省级举行考试,生员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一般来说,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举人是每个地方上的候补官吏,有职位缺口的时候,只要当地上报推荐了,一般举人就可以上任了。进士也是候补官员,不同的是,进士经过殿试后等于算皇帝的学生,俗称天子门生,地位要高于举人,而且有极大可能可以在京城混个工作熬资历。

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这已经是一步登天的途径了。比我们现在的高考难度大了太多了,现在的高考仅仅是高等学府选拔学生的考试而已,科举可是直接选拔官员的。而且三年一考,考不上又得等三年,在古代,那种白胡子老爷爷参加考试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有没有作弊的呢?有,而且很多。唐代科举最常见的作弊方式就是"行卷"和"通榜",所谓"行卷",就是请社会上有声望的名人为自己的作品制造声誉,增加录取的概率,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因"行卷"而获得主考官的赏识,在27岁的年纪就考中了进士。宋代以后,和现在一样,打小抄是最常见的作弊手段了,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考试资料带入考场,在这方面,古代的考生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宋朝,考生们经常把物品藏在衣服和鞋帽内,有的人还把衣服做成了双层,将资料缝进夹层,到了考场再拆开抄袭,到了明清时期,连砚台都被开发出了夹层,在乾隆九年的顺天乡试中,有几个考生甚至将资料夹带在卷尺和内裤之中,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清朝,这一现象更加普遍,文教发达的江南士子在本地面临的考试竞争相当激烈,于是他们就经常跑到文教相对落后的北方地区参加考试,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晚晴实业家张都曾经冒籍跨考过,可见冒籍跨考已经是当时科举考试中难以根除的顽疾之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天就自杀 关羽对貂蝉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杀吕布后把貂蝉送给关羽,次日貂蝉自尽,关羽对她做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布在下邳被曹操打败并被生擒,最终在白门楼上曹操下令诛杀了反复无常的吕布,在吕布被杀之后,他的妻妾子女全都落入曹操手中。由于曹操十分欣赏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因此

  • 梁师都:隋末割据政权领袖,他最后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梁师都(570~628年),本名梁玄莫,字师都,夏州朔方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政权领袖,刑部尚书梁毗从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豪右,拜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杀死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联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

  •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太宗,北魏和南梁,隋朝著名大臣

    梁毗(527~610年),字景和,号长璞,安定郡乌氏县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兖州刺史梁茂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参与灭亡北齐,授并州别驾、仪同三司,册封易阳县子,迁武藏监。隋文帝受禅,历任治书侍御史、大兴县令、京兆郡丞,

  •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飞和张郃正面打过吗,张本智和vs王楚钦,张郃中了多少箭

    俗话说刀剑无眼,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关羽和张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武过人,作为大将,都要统兵作战,上阵杀敌,难免会受箭伤。在正史中,关羽曾头部中箭,但是没有死,而张郃右膝中箭,为什么却死了呢?关羽头部中箭,是在和庞德交战时,庞德射的。当时,关羽发动襄

  •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权臣,北朝北魏

    苏湛,字景隽,京兆武功人,北魏官吏。出身武功苏氏,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湛与哥哥苏亮从小出名,后跟随齐王萧宝寅,任西征行台郎中。萧宝寅叛乱时,力劝不成功,要求告老还乡。北魏孝庄帝即位,征召入朝,任散骑都尉、尚书郎、中书侍郎。孝武帝出帝之

  • 高宾: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时期大臣列表,齐高宗,北齐官制

    高宾(504—571年),字号不详,渤海郡蓚县人,北周时期大臣,隋朝名相高颎之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年聪颖,文武双全。初仕东魏,历任龙骧将军、谏议大夫、立义都督。大统六年(540年),投奔西魏,官至通直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大都督。北周世宗即位后,担任咸

  •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如何评价明朝,高颎传翻译,王阳明历史评价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

  • 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真的有那么坏吗,杨广为什么叫隋炀帝,萧皇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杨广其实非常有作为,却为何隋朝在他手上会迅速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隋炀帝,许多人会把他批判得一无是处。其实,历史上的隋炀帝并非一无是处,他作为一代帝王,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他甚至把“尚秦汉之规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许多为了夺

  •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陆欲加速两岸统一,乾隆的执政思想,乾隆文治武功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朝结束了长达70年的统一准噶尔之战。至此,乾隆皇帝治下的清朝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暂时进入了全盛时期。从乾隆二十四年起,清朝有了一段时间的全盛时期,也是所谓“康乾盛世”的全盛时期。既然太

  •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棣真的想杀朱允炆吗,朱允炆为何败给朱棣,朕的江山玩腻了

    对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重用李景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咱们知道,李景隆是带引号的建文战神,把建文帝的江山都给坑没了,反而成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那么,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又重用李景隆呢?咱们要知道,李景隆不是外人,他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