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乾隆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83 更新时间:2024/1/2 8:40:41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康熙皇帝幸圆明园,时年十一岁的皇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受父命谒见康熙。

康熙见到乾隆后,异常喜爱,不但马上将其接进皇宫养育,还亲自为其授课,对他的态度更是:“朝夕训迪,过于诸皇孙”。

此后,乾隆在康熙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一直“朝夕随侍”,受到康熙的精心培养。

这也是某些历史小说或历史电视剧里描述的,康熙皇帝因看重皇孙弘历,故而将皇位传给雍正皇帝的由来,

实际上,乾隆被康熙看重并培养时,距离康熙驾崩仅不到九个月,或许,康熙传位的遗诏早就写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雍正父凭子贵,而是康熙在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后,刻意的帮助雍正培养下一代,还是子凭父贵。

当然,康熙遗诏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谁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临终前才写,那会才决定谁做继承人,也有可能确实是看三代而定。

不管怎么说,康熙皇帝在自己的一百多个孙子里面,对乾隆的特别欣赏及宠爱,确实对乾隆此后的政治经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就连雍正遗诏中都表示:“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也因此,雍正登基后没多久,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就秘密的册立乾隆为皇储。

虽然是秘密建储,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几近公开的秘密。

比如,雍正八年时,乾隆以皇子身份修纂完成《乐善堂全集》(书中很多观点跟雍正是相悖的),当时的宗室亲王、朝堂大学士、军机大臣们,纷纷主动为其作序。

这种公开巴结、亲近某个皇子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是被皇帝所忌惮的。

但雍正这个刻薄皇帝对此毫无干涉和批评,任由臣子们以对待太子的态度亲近乾隆,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乾隆身为皇子时,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受康熙的影响和恩惠很大,他对待祖父康熙的心态,是绝对心存感激的。

加上康熙在位时的功绩突出,超过了至乾隆继位时,此前所有的清朝皇帝,乾隆对康熙除了感激之外,又多了一种崇拜之情。

并且,乾隆继位后,在政治态度上,治理国家的方式上,以及对待官僚、臣民的方法上,很多都是学习的康熙。

康熙讲宽仁治国、治吏、治民,乾隆也大致如此,表示:“治天下之道,当以仁为本”。

康熙讲人君应仁慈、包容,乾隆也表示人君要有博大之胸怀,使“众皆有所托命”。

康熙讲君臣相交当“君臣谊均一体”,乾隆虽然更强调尊卑,但也表示:“上下一心,君臣想得则治,反之则乱,合若符节,信如音响”。

虽然,乾隆皇帝在执政时,因国内形势的某些变化,如农民起义、官员贪腐等,经常会把执政态度由宽变严,但大体上,还是以康熙朝的执政理念为主。

乾隆对康熙的学习和模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执政生涯,其尊敬祖父康熙,甚于尊敬父亲雍正。

乾隆甚至于连在位时间,都不敢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到六十年就赶紧退位。

不过,乾隆虽然喜欢学习康熙,但并非只学习和模仿康熙,自古以来的皇帝中,政绩特别突出的皇帝,都在他的学习之列。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乾隆除祖父康熙之外,最推崇,且最愿意学习的皇帝。

这是因为,“贞观之治”时的某些宽仁为政的理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和绝大多数臣子们的和谐关系,都契合乾隆希望实现或遵从的执政理念。

另外,在康熙皇帝的《圣祖御制诗》中,第一集的第一首就是讲《贞观政要》,康熙都推崇的皇帝,乾隆自然也会重点研究。

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在详读《贞观政要》后对李世民表示推崇:

余尝读此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观之治盛矣......人君当上法舜,远接汤武,固不当以三代以下自画,然观尔日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仁义,薄法术,太宗之虚己受言,诸臣之论思沃,亦庶几乎都俞吁咈(意君臣和谐)之风矣。

继位后,乾隆也经常从《贞观政要》中寻找治国理政的方法,还专门为《贞观政要》写诗一首: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执政时,搞出的所谓“十全武功”,除了想紧追祖父康熙的功勋外,未尝不是想重现“天可汗”李世民的辉煌。

故而,乾隆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帝王,除祖父康熙外,还有唐太宗李世民。

乾隆学习也好,模仿也好,去劣存优也好,其执政理念,基本都是从康熙和李世民的经验中而来。

至于效果,就需要后人根据乾隆执政时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判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朝和明朝之相差百年 两个王朝给人感觉为何相距甚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是古代最好的王朝,明朝和宋朝差了多少年,宋朝是汉族王朝吗

    还不知道: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279年宋王朝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时间方面来看,宋王朝和明朝仅有89年。宋朝和明朝相差时间并不短,但却不少人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

  •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军事实力弱的原因,宋朝军事实力比唐朝

    对为何唐朝常打败仗,领土却越多,宋朝常打胜仗,领土却越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网上有个问题问:为何唐朝常打败仗,领土却越多,宋朝常打胜仗,领土却越少?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话题。客观上讲,唐朝确实打过不少败仗,而宋朝也确实打赢不少战役,但是要拿

  • 襄樊之战的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关羽都经过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关羽的对手,襄樊之战发起背景

    襄樊之战以关羽率兵进攻曹仁据守的樊城拉开序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北攻樊城,一开始非常顺利,打了很多胜仗,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俘虏于禁三万多人,后来,曹操和孙权勾结起来,关羽战事屡屡受挫,开始节节败退,直至孙权偷袭荆州成功,关羽兵败

  • 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时什么态度 他们是如何选择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靖难之役始末,藩王靖难是什么意思,靖难之役对明朝之影响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谁赞成谁反对?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成了皇帝,也就

  •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不让赵云守荆州,关羽失荆州后去了哪里,蜀国丢荆州

    我们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从南郡出师征讨襄、樊,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后又水淹七军,一度威震华夏。当年末,为攻取南郡已经筹备了两年之久的孙权,接受了曹操的邀请,答应共击关羽。随即,孙

  • 李密: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密是怎么进入瓦岗的,李密瓦岗寨为什么失败,瓦岗山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祖籍辽东襄平,京兆长安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后杀瓦岗军旧主翟让成为瓦岗寨主,引发内部不稳

  •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坚持了近30年 刘禅能力有那么强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关羽死亡年龄,诸葛亮死后多久蜀汉灭亡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能存续三十年是因为刘禅不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是东汉末年由刘备建立政权,虽然自诩为汉室正统。但他实际上却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曹魏坐拥江北十余州,孙吴也有江南三州。蜀汉之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资格作为一个独立

  • 方国珍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与方国珍,陆树铭逝世了,方国珍简介

    方国珍,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

  • 翟让:隋末瓦岗军首领,为推翻隋朝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翟让(?—617年),字号不详,东郡韦城县人,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首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功高强,颇有胆略,善使长枪。初为东郡法曹,因事犯法,逃入瓦岗寨,率众发动起义。攻陷荥阳,击杀名将张须陀,夺取兴洛仓,控制中原地区达三年之久,有效歼灭和牵制了隋朝军队,为推

  • 刘太公被抓时刘邦却见死不救 刘邦真的是不孝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不孝顺,刘太公骂刘邦,刘太公看不起刘邦

    对刘邦的父亲被项羽抓住,刘邦却见死不救,他真的是不孝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古代皇帝中白手起家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出身贫寒,最后却可以将天下收揽于怀中,要说他没有本事那是不可能的。自古开朝皇帝,无一不是人中翘楚,更不要说没有什么文化的刘邦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