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熊赐履和李光地是什么人?他们对康熙产生了什么影响?

熊赐履和李光地是什么人?他们对康熙产生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26 更新时间:2024/1/24 0:31:20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清朝建国及入关之初,有两位皇帝都是幼年继位,分别是顺治和康熙。

幼年继位的皇帝一般来说,可塑性更强,他们的人生观念、权力观念、治国观念等,都是由教导皇帝的老师来塑造。

而在当时,有资格教导皇帝的,当然是儒臣,对此,儒臣们也是趋之若鹜,非积极地参与其中。

这是儒家士大夫们用儒家理念改造皇帝的一个机会。

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曾接受儒臣的教导,顺治才20多岁就死了,所以,在他身上还看不出明显的效果。

而康熙却是实实在在做了六十一年皇帝,且本人也愿意全面接受儒家化,因此,至康熙开始,清朝的皇帝实际上是逐渐在理学化。

这其实是迅速适应统治需求的一种态度,清朝早期的几位皇帝,都相当务实,接受儒家文化对重心已经转到关内的清朝来说,异常重要。

康熙一生,对理学的接受和深研,可谓是兴趣盎然,他如果不当皇帝的话,也能成为一代理学大家。

这不仅对康熙皇帝个人的思想观有重大意义,也对清朝的延续有重大意义。

康熙从幼年始,到成年以后,接受儒家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儒臣对他的影响最大,分别是熊赐履和光地。

熊赐履是顺治十五年时的进士,在顺治时期,以及康熙亲政前,他曾陆续担任过弘文院侍读、秘书院侍读学士,因此,能成为影响到皇帝的重要人物。

康熙登基之初,由于辅政大臣鳌拜在处理某些案件时异常跋扈,导致了某些矛盾冲突加剧。

因此,无奈的儒臣们把希望放在了年幼的康熙皇帝身上,并寄望于他亲政后,能做出一定的改变,要求康熙学习儒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康熙六年,熊赐履进《万言疏》,在细数朝廷中某些弊端的同时,也着重阐明儒学对君主及君权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熊赐履在《万言疏》中就提到要康熙多跟儒臣们学习儒学,且应该不间断地学习和深造:

皇上生长深宫,春秋方富,正宜慎选左右,辅导圣躬,熏陶德性,优以保衡之任,隆以师傅之礼;又妙选天下英俊,使之陪侍法从,朝夕献纳。徒事讲幄之虚文,毋徒应经筵之故事,毋以寒暑有辍,毋以晨夕有间。

熊赐履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主德清明,君身强固。”才能让吏治清明,民生稳定,复“三代之盛”。

当时,对儒学深恶痛绝的鳌拜想要治熊赐履的罪,却被康熙否决。

在鳌拜还掌权时,康熙能顶着压力认同熊赐履,相当不容易,显然,他看中了这份《万言疏》。

鳌拜集团被康熙清理掉后,熊赐履得到重用。

康熙十年,康熙在经筵中听了熊赐履的讲课后,感叹“今日可为得行其言矣”,马上任熊赐履为“日讲官”。

此后数年,熊赐履在经筵中,不停给康熙讲述儒家的思想和理念,成为康熙学习儒学的良师。

因此,不论熊赐履在康熙朝此后的官场起伏,仅凭康熙执政之初的这段经历,足以让他对康熙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治国理政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熊赐履去职后,康熙还曾感叹:“每论侍学者,未尝不称公之忠益也”。

由此可见,康熙在儒学一道上,对熊赐履的认可。

李光地也是康熙朝的名臣,他于康熙九年高中进士,进入官场。

李光地曾长期为康熙讲解儒家经典,是康熙比较信赖,且一定程度上视为知己的臣子。

他于康熙二十五年开始,担任经筵的日讲官,且兼任起居注官,不但对康熙的儒学思想有重大影响,还深度的参与到康熙朝的机密要事中。

李光地在《周易》上的造诣很深厚,康熙对《周易》的理解和学习,基本上,都是源自李光地的讲解和灌输。

在李光地为官的过程中,好几次被言官弹劾,但都因康熙对其的信任和看重,而毫发无伤。

康熙能如此信任李光地,全是因他的儒学思想让康熙受益匪浅,些许小病,也就认为无伤大雅。

李光地死后,康熙曾给予他高度评价,甚至超过熊赐履:“惟朕知卿最悉,亦惟卿知朕最深。”康熙是真把李光地当成知己了。

总结,康熙全面接受儒家文化,离不开儒臣们前赴后继的影响和灌输,其中,熊赐履和李光地是佼佼者。

他们能长期影响到康熙,除了本身的儒学功底深厚外,也是因为身后站着全体儒学士大夫们,肩负着全村的希望。

当然,这也是康熙有意而为,要想清朝统治稳固,顺利延续,接受儒学的适当改造是必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嘉靖后宫的妃子一共有八十多人 嘉靖为何只有一儿一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嘉靖帝的妃子,嘉靖皇帝的妃子,嘉靖皇帝的皇后和妃子

    对明朝妃嫔最多的嘉靖帝,为何最后仅剩一儿一女,只因长期服用丹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的妃嫔数量是明朝建立以来之最,据记载,他一共有妃嫔八十余人,比肩先祖朱元璋与朱棣的妃嫔总和。但即使他有这么多的女人,在位45年间,留下的子嗣却并不多

  • 年羹尧死后年妃是什么处境?对她有影响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年羹尧对华妃很好,年羹尧被谁代替,历史真实的年羹尧结局

    敦肃皇贵妃 ,名字不详,又称年氏,雍正帝皇贵妃。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年世兰是《甄嬛传》中华妃的名讳,剧中她阴险毒辣,恃宠而骄,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为了争夺雍正的宠爱,不知做了多少坏事,不过这只是戏说。真实的年氏,是怎样的呢?年氏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隶属于汉军镶白旗陈继范佐

  • 戚夫人再被做成人彘的时候 戚夫人为何不选择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戚夫人什么时候被做成人彘,古代刑法人彘是什么,人彘后怎么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戚夫人被处置成人彘,为何不直接自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人云“最毒妇人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之中,不仅有男性为了争夺权势地位而明争暗斗,手段尽出,有些女性同样心狠手辣,或许是为了稳固当前的地位,或许是为了扫清自己当前的阻碍,女性的狠辣程度

  •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达为什么不去救关羽,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死刘封呢,刘封根本救不了关羽

    关羽兵败身死,是刘备暮年遭遇的最大失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封镇守的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属于汉中,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南郡之间隔着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阳郡(包括襄阳、樊城)。从东三郡出兵到荆州地区,最方便的路线是沿汉水东进,可以直通襄阳、樊城(另一头通往汉中)。这也是关羽北伐

  • 吕不韦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皓镧跟吕不韦,吕不韦有后吗,吕不韦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王政时吕不韦惨遭打压,最后被迫自杀。那么吕不韦度是如何从富商做到宰相,又度过了怎样传奇的人生,一,奇货可居吕不韦早年从事商业活动,因为善于经商,很快就成为著名的大富商。一

  • 明朝灭亡时还有十五万锦衣卫 他们为何没有出现救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厂西厂锦衣卫区别,明朝有锦衣卫为什么还会灭亡,崇祯什么时候废除锦衣卫的

    对明朝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啥不见了,他们去了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锦衣卫,是明朝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组织。这个组织设立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虽然后来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裁撤,但又因为明

  • 三国时期魏延、王平与张郃三人的实力孰高孰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和黄忠哪个厉害,魏延能打过张郃吗,三国时期武将武力排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派王平协助马谡,以挡张郃,诸葛亮为了防止出现闪失,加派高翔屯兵列柳城,又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派魏延屯兵在街亭之后,作为接应,总守汉中咽喉,相当于给街亭上了双保险,结果,马谡屯兵山上,被张郃切断取水之

  • 永淳公主是什么人?她与驸马陈钊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代公主和亲,银琦公主,陈朝公主

    永淳公主是明睿宗的小女儿,明世宗的同母妹妹。母为慈孝献皇后。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件事记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的是永淳公主选驸马的事。朱元璋在建国后,曾立下一条规定,但凡公主择选的驸马,必须出自低级官吏或寻常百姓家。永淳公主到了挑驸马时,自然也不能破例

  • 历史上雍正很忌惮岳钟琪?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钟琪夺了年羹尧兵权,张广泗与岳钟琪,雍正王朝岳钟琪的演员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子孙,也继承了岳飞的武才,成为了清朝著名的将领,屡立战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所有人都看出来,雍正忌惮岳钟琪了。为什么说所有人都看出这一点了呢?其一,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雍正处死功高震主,同时又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作为年羹尧副手的岳钟琪,这时候并

  •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高宗时期的年号是什么风,唐太宗会武功吗,唐高宗李治时期宰相

    还不知道:唐高宗末期,为什么唐朝军队几乎屡战屡败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武力非常英勇,而到末期几乎屡战屡败,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当时制度的失败是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个府兵政策。意为农民在战争时期为国出征,而如果说非战争时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