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廷玉被乾隆抄家之后 乾隆为何又将东西还了回去

张廷玉被乾隆抄家之后 乾隆为何又将东西还了回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74 更新时间:2023/12/15 23:31:26

还不了解:乾隆张廷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朝重臣张廷玉被乾隆抄家,抄来的东西,为何乾隆又全还回去了?

说起张廷玉,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的重臣,也是整个清代唯一一例配享太庙的汉官。清代最有特色的军机处就是由雍正以及张廷玉联合设立的,张廷玉还是清代第一位军机大臣。他在辅佐康熙、雍正时,改革清代律法和赋税,为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是这样一位被康熙、雍正重用的功臣,在乾隆时期竟然受到了冷遇。张廷玉的政见不受乾隆正视,而且其晚年时刻还被乾隆抄了家,可谓是悲凉暗淡。乾隆此举,是卸磨杀驴吗?如果探究乾隆即位初朝廷的权势分属,便能够得知一二。

乾隆元年(1736年),清高宗弘历即位。在乾隆即位之前,雍正曾给他留了三位辅佐他治国的顾命大臣:庄亲王允禄、张廷玉和鄂尔泰。其中,允禄和鄂尔泰都是满人,而张廷玉是汉官。而事实上,无论是满是汉,这三位雍正看重的人才都未被乾隆重用,因为乾隆帝忌惮旧朝势力。

比如张廷玉,虽然他清廉、能力强,但是因为在朝中根系庞大,所以让刚刚接手朝廷的乾隆不安。而且最让乾隆为难的是,他不能动张廷玉,一是以张廷玉为首的汉官团队可以和满官团队形成彼此抗衡的趋势,张廷玉在朝期间与鄂尔泰几乎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凡有机会必定要嘲笑或回击。如果乾隆帝过多打压张廷玉,会导致鄂尔泰一方势力过大。

二是张廷玉曾是他的恩师,除了师徒之情外,由于儒家传统道义,他也不可能大义灭亲,真的做出什么毁灭人常的事情。尽管有这些限制与加持在里面,但是张廷玉过于尖刻的性格,还是常常让乾隆帝深感无可奈何。虽然张廷玉无意控制朝政,但是与他同一派的汉官会利用他言语的威慑力来垄断朝廷中的势力。

乾隆帝为了将皇权收归自己所有,只得做出表率,明面上打击三位顾命大臣,暗地里培养新兴势力。乾隆四年,他首先将刀伸向了第一位顾命大臣允禄,以允禄及其诸位皇室贵族“结党营私、往来诡秘”之罪,清除掉允禄党派,宗室贵族的势力威胁渐渐根除。此时,对乾隆帝皇权威胁最大的便是张、鄂二人。

在雍正时期,张廷玉提拔的人士已“甲于天下”,乾隆帝刚刚即位的时候更甚,刘统勋曾说:“今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姻仕宦者,有姚孔振等十三人。……外间舆论动云,姚城张、姚两姓,占却半部缙绅。”乾隆帝当然也深知朋党危害,曾出言提醒二人。

鄂尔泰倒是比较聪明,懂得察言观色,于是得了一个寿终正寝的好结局。在乾隆十年(1745年))鄂尔泰病故后,乾隆帝立马开始釜底抽薪,更换朝廷中的血液。由于军机大臣之前是由鄂尔泰担任,根据军机处的规定,满汉官员应按轮次担任军机大臣,因此接任的应该是张廷玉。但是乾隆帝却隔过了张廷玉直接提拔傅恒做军机大臣,可见其心思。

很多人都了解,傅恒是乾隆帝的心腹,因为他是皇后的娘家人。傅恒是乾隆帝收拢皇权的一颗棋子,这颗棋子攻击的对象就是张廷玉以及所有汉官集团。张廷玉其实也看出了乾隆帝内心的想法,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申请退休离职。然而乾隆帝却颁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事实上,倒不是乾隆帝舍不得他,主要是乾隆帝一直在寻找机会严惩张廷玉,他不能让张廷玉就这样轻易离开。

张廷玉也想象鄂尔泰一样能够功成身退,于是在同年冬天又一次上奏告老还乡。乾隆帝若是再不允诺,就真的容易引起微词,于是只好准许。但是一生为朝奉献、呕心沥血的张廷玉实在是委屈,雍正帝已经封他配享太庙的荣华,就因为乾隆帝的权谋,要断送他本应得到的荣誉吗?张廷玉在离朝之际提出了这个请求,恰恰是“太庙”的请求让乾隆帝又一次生起打压之心。

乾隆帝找茬治罪张廷玉,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荣誉,又剥夺了他的爵位。张廷玉经此事,不仅没能返乡,反而遭到降职,在朝中愈发郁闷。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时候,张廷玉的亲家朱筌被治罪,次年时他的好友严瑞龙也被革职,随之而来的便是将他抄家,缴尽前朝御赐物品。

事实上,在最后的几年光景里,张廷玉即便再小心谨慎,终归会被乾隆治罪。因为乾隆帝已经摆明心思要处置他,为了能够将汉官势力一举歼灭,张廷玉便成为这场权势争夺中的牺牲品。不过,乾隆帝估计也感到良心不安,自己的父亲如此宠信的汉官却被自己这样迫害,且还是自己曾经的恩师。因此在张廷玉死后,乾隆帝还是赐予他太庙之荣誉,并且返还了追缴的恩赐品,也算是还张廷玉和自己一个圆满吧。

虽然张廷玉晚年比较凄凉,但是他的一生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康熙提拔而被用,在雍正时期得到了重用,成为大清首辅,并开启大清特色制度军机处。在职期间,他清廉公正,可以说是大清清廉第一人,最后也得以享太庙的殊荣,并谥号“文正”。这些都是对他最公正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宪圣慈烈皇后吴氏是什么出身?她与宋高宗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昭皇后,雍正孝圣宪皇后,汉高祖之后继位顺序

    在帝王时期的时候,皇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后有着与皇上同等的地位和权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吴氏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习武,武艺高强,且模样天生就长得标致温柔。1128年,14岁的吴氏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赵构是南宋的首任皇帝。南宋虽然偏安于江南

  • 崔佑甫:唐朝时期宰相,个性刚直,无所容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杜如晦,唐朝历任宰相,清朝十大宰相

    崔祐甫(721-780年),字贻孙,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 ,进士及第,授寿安县尉,历舒、洪二州司马。入为起居舍人。历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著作郎、中书舍人,处理中书省事务和吏部选才事宜。个性

  • 赵武灵王一生英勇最后落得个晚节不保,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为什么女人会晚节不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原文,赵武灵王饿死在哪

    赵武灵王是一代英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日渐激烈,动不动就要灭国屠城。诸侯列国为了乱世求存,纷纷开始变法图强。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赵国则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其他国家的变

  • 历史上夏侯玄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司马师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赵子龙喜欢谁,夏侯轻衣历史中存在吗,夏侯玄之死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后三国时代,是第一代枭雄们的后代在主导。我们把目光移到曹魏,公元254年,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杀了一大批人,并夷灭三族,名单包括:李丰、夏侯玄、张缉……理由是他们要除掉自己。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

  • 清世祖废后孟古青是什么出身?她与顺治帝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皇帝为什么废后,清世祖废后,历史上废后

    历史上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流传千古,家喻户晓,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故事发生在清朝的顺治年间,今天的主人公也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孟古青。众所周知,顺治虽然贵为天子,却没有丝毫的实权,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大清王朝都是摄政王多尔衮在掌管。顺治不仅在朝堂之上没有

  • 明朝名将常遇春为什么会暴卒军中?是朱元璋害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常遇春后人,明朝最后一个将军是谁,朱元璋晚年为什么嗜杀

    明朝名将常遇春为什么会暴卒军中?是朱元璋害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

  • 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有什么贡献吗?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的小舅子是谁,常遇春有多强

    想知道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有什么贡献吗?结局如何?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后来朱元璋安置常茂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人物介绍茂无子,弟升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为什么要杀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开国大将,开国十大将军,傅友德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似乎是个毁誉参半的开国帝王,后人认为朱元璋滥杀无辜,比如火烧庆功楼时残忍杀害了那帮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老兄弟们。然而正史中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与蒙古残余势力建立大

  • 曹丕伐吴时出动的八员大将分别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伐吴为何大败,三国刘表手下大将,曹丕的谋士是谁

    曹丕虽然是曹魏的建立者,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备死后,诸葛亮派邓芝结好东吴孙权,东吴和蜀汉再次联合。曹丕得知消息大怒,立即下令伐吴,讨伐孙权,曹魏出动了八员大将,其中,包括三位五子良将。不仅如此,曹丕还御驾亲征,但是,这一战魏国却打败了,大败而回。张辽在

  • 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最后是善终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哪个开国功臣善终,明朝开国功臣有几个善终的,明朝开国功臣死亡顺序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的故事。早期经历至正十二年(1352年),天下大乱,江淮兵起,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安等人聚集在巢湖,是为巢湖水军。此时,左君弼占据庐州,与黄墩守将赵普胜互为犄角,与巢湖水军不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