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宪圣慈烈皇后吴氏是什么出身?她与宋高宗之间有何故事?

宪圣慈烈皇后吴氏是什么出身?她与宋高宗之间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4/2/5 17:15:49

在帝王时期的时候,皇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后有着与皇上同等的地位和权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吴氏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习武,武艺高强,且模样天生就长得标致温柔。1128年,14岁的吴氏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

赵构是南宋的首任皇帝。南宋虽然偏安于江南一隅,但仍然常常受到金国的侵扰。性格软弱的宋高宗别无他法被迫出逃,好几次无法从陆路逃避,只好乘船入海去避敌,有次在福建附近的海洋里躲避了好几个月不敢上岸。

在出逃过程中,吴氏把保卫宋高宗的安全作为己任,不分白天晚上都守护着他。此外,知书明理,能说会道的吴氏,还帮助赵构化解各种窘境,消除不时出现的紧张情绪。

有次吴氏跟随宋高宗到四明时,卫士突然聚集闹事,几个闯进宫的卫士询问宋高宗在哪里,吴氏编造一套谎言骗过他们,赵构得以免祸。有一次赵构乘船在海上飘泊时,突然从水中跃上一条白鱼来,此时正在亡命天涯的他吓得面如土色,惊恐万分。吴氏安慰他说,这条白鱼是吉祥之兆。赵构听了很高兴,封吴氏为和义郡夫人,回宫后加封为才人。

1142年,被金国押送北方的赵构生母韦太后回国后,赵构得知当年一起被押送北方的自己的结发妻子(皇后)邢氏,在金国已去世了。

两夫妻感情很深,赵构专门辍朝数天祭奠。

吴氏的表现很得体哟,亲自侍候韦太后的饮食起居,还命人绘制了一幅古代的烈女图和书写一帧“贤志”的牌匾,悬挂在自己的宫中经常欣赏。这几件事儿都做到韦太后心坎上去了。

在金国当牛做马多年,经历了不少难以齿之事的韦太后,暗暗赞扬吴氏明理懂事,心里得到很大的安慰。知道邢皇后已去世的消息后,朝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立新皇后。

1143年在韦太后的支持下,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懂事的吴氏理解宋高宗对邢皇后的怀念之情,专门向宋高宗建议由吴家的两个侄儿分别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两家结成儿女亲家。

宋高宗没有嫡亲儿子,在宗族中过继了两个娃娃当养子。当时还是才人的吴氏,经宋高宗同意抚养赵伯玖(后更名为赵璩)。抚养赵伯琮的张氏去世后,吴氏主动收养了赵伯琮,对二子一视同仁。宋高宗很满意吴氏的所作所为。

(二)宋高宗选太子有眼光

宋高宗以前有一个儿子,取名元懿,但从小体弱多病,在北宋末年那段混乱动荡的时期,宋高宗经常东奔西跑,躲避金国的追击。在逃难途中,元懿染重病去世。

据野史载,建炎二年(1128年),金国军队攻入了宋高宗当时所在的扬州,正在与妃子温存的他被吓得不轻,造成的后果是生育能力没了,尔后太医们殚精竭虑也无法将其恢复。皇位总要人继承啊,宋高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当年宋太宗继承了哥哥宋太祖的帝位,这次由宋太祖那支的后人来继承。经过认真挑选,赵伯琮和赵伯玖被宋高宗收为养子,放在皇宫中抚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就过了二十年,太子迟迟定不下来。要说韦太后、宋高宗和皇后吴氏都喜欢赵伯玖一些,但后来宋高宗通过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让其对赵伯琮另眼相看了。

有次宋高宗将两个养子召见两个养子,他正在讲话时,突然从外面溜进来一只大肥猫,“咪咪咪”直叫唤。两个养子的表现就不同了,赵伯琮专心的听皇帝老爸讲话,不受大肥猫的干扰。赵伯玖无心听皇帝老爸讲话了,用脚去踢那只大肥猫。两个养子的不同表现,让宋高宗一下子就确定了太子的最佳人选。

宋高宗选继承人的眼光的确不错,后世评价宋孝宗赵昚(改名前的赵伯琮)算南宋朝最有能力的皇帝。他立志收复河山,重用贤臣,将大奸臣秦桧下课,为岳飞昭雪,追封其为鄂国公。

面对缺乏得力统军元帅,几次征战失败的实际,被迫和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在没有战争干扰的那些年,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朝政相对来说比以前清明,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吴氏积极支持宋孝宗的施政方针,为他们撑腰打气。之后光、宁二朝的后代皇帝都对吴氏非常尊重孝顺。

宋孝宗牢记宋高宗的禅让之恩,对其极尽孝道。宋高宗安逸舒适的当了25年老皇帝,八十一岁时去世。一贯奉行求和政策的宋高宗,本来是很不得人心的,不是宋孝宗为其保驾护航,很可能不会善终。因此后代人这样评价宋高宗,他这一辈子唯有选太子一事做得好。

文末补语:吴氏性格刚强,历经四朝皇帝,但从不干预朝政,受到朝堂上下的尊重,八十三岁时去世,谥号“宪圣兹烈皇后”。

宋高宗和吴氏共同经历了五十九年的婚姻生活,这在中国皇室婚姻史上非常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崔佑甫:唐朝时期宰相,个性刚直,无所容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杜如晦,唐朝历任宰相,清朝十大宰相

    崔祐甫(721-780年),字贻孙,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 ,进士及第,授寿安县尉,历舒、洪二州司马。入为起居舍人。历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著作郎、中书舍人,处理中书省事务和吏部选才事宜。个性

  • 赵武灵王一生英勇最后落得个晚节不保,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为什么女人会晚节不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原文,赵武灵王饿死在哪

    赵武灵王是一代英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日渐激烈,动不动就要灭国屠城。诸侯列国为了乱世求存,纷纷开始变法图强。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赵国则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其他国家的变

  • 历史上夏侯玄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司马师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赵子龙喜欢谁,夏侯轻衣历史中存在吗,夏侯玄之死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后三国时代,是第一代枭雄们的后代在主导。我们把目光移到曹魏,公元254年,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杀了一大批人,并夷灭三族,名单包括:李丰、夏侯玄、张缉……理由是他们要除掉自己。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

  • 清世祖废后孟古青是什么出身?她与顺治帝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皇帝为什么废后,清世祖废后,历史上废后

    历史上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流传千古,家喻户晓,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故事发生在清朝的顺治年间,今天的主人公也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孟古青。众所周知,顺治虽然贵为天子,却没有丝毫的实权,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大清王朝都是摄政王多尔衮在掌管。顺治不仅在朝堂之上没有

  • 明朝名将常遇春为什么会暴卒军中?是朱元璋害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常遇春后人,明朝最后一个将军是谁,朱元璋晚年为什么嗜杀

    明朝名将常遇春为什么会暴卒军中?是朱元璋害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

  • 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有什么贡献吗?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的小舅子是谁,常遇春有多强

    想知道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有什么贡献吗?结局如何?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后来朱元璋安置常茂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人物介绍茂无子,弟升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为什么要杀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开国大将,开国十大将军,傅友德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似乎是个毁誉参半的开国帝王,后人认为朱元璋滥杀无辜,比如火烧庆功楼时残忍杀害了那帮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老兄弟们。然而正史中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与蒙古残余势力建立大

  • 曹丕伐吴时出动的八员大将分别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伐吴为何大败,三国刘表手下大将,曹丕的谋士是谁

    曹丕虽然是曹魏的建立者,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备死后,诸葛亮派邓芝结好东吴孙权,东吴和蜀汉再次联合。曹丕得知消息大怒,立即下令伐吴,讨伐孙权,曹魏出动了八员大将,其中,包括三位五子良将。不仅如此,曹丕还御驾亲征,但是,这一战魏国却打败了,大败而回。张辽在

  • 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最后是善终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哪个开国功臣善终,明朝开国功臣有几个善终的,明朝开国功臣死亡顺序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的故事。早期经历至正十二年(1352年),天下大乱,江淮兵起,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安等人聚集在巢湖,是为巢湖水军。此时,左君弼占据庐州,与黄墩守将赵普胜互为犄角,与巢湖水军不和。至

  • 薛仁贵的一生有何作为?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薛仁贵和薛丁山啥关系,薛仁贵死因,薛仁贵柳银环历史真实结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薛仁贵其人,论身世属实不凡,他这一脉是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上几代人皆在朝为官。但薛家到了薛仁贵这一代,早已不复往日盛名,家道中落,薛仁贵幼时家境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