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63 更新时间:2024/1/24 6:59:00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苏克萨哈是顺治康熙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的一员。这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苏克萨哈排位第二。

不过,后来苏克萨哈被鳌拜整理出二十四大罪状,要求康熙把苏克萨哈满门超产。鳌拜这样做,明显是想罗织罪名,扳倒苏克萨哈。

康熙都看出来了,不予准奏。但是为什么,索尼和遏必隆在这件事上却并不表态,而是纵容鳌拜打击苏克萨哈呢?要知道,鳌拜这样做,目的明显就是想独掌朝政。也就是说,扳倒苏克萨哈以后,接下来就可能跟着打击他索尼和遏必隆。如果索尼和遏必隆不阻止鳌拜这种行为,他们将走上和苏克萨哈同样的命运。

有人可能会说,索尼和遏必隆聪明着呢,他们是想等到鳌拜和苏克萨哈两败俱伤后,再来收拾残局。

不过,这种说法看起来有道理,其实不对。因为在那时候,苏克萨哈和鳌拜并不是“两虎”,最多只能算一头“野熊”和一头”老虎”。如果是在多尔衮的时代,代表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当然是强悍的。但是多尔衮已经被顺治打压下去了,苏克萨哈通过“投降变节”,获得了顺治的认可。或者说,顺治其实也并没有认可苏克萨哈,他也不可能认可一个“叛徒”。顺治把苏克萨哈也安排成辅政大臣,而且让他排在第二位,更多的是想寻求一种平衡,免得索尼、遏必隆、鳌拜两黄旗的权力太大。

但是,实际上这只不过是顺治的一厢情愿。姑且不说苏克萨哈势单力薄,就是他一个“叛徒”的身份,就注定了他不会有什么能量。因此,苏克萨哈根本就不是鳌拜的对手。

但是,对于索尼和遏必隆来说,留住苏克萨哈,也就留下一个对付鳌拜的力量。否则的话,单凭他们两人,一个年老,一个荏弱,很难是鳌拜的对手。

还有人可能说,索尼和遏必隆不出马,是因为他们知道康熙不会纵容鳌拜打击苏克萨哈,康熙一定会反对的。

诚然,康熙确实也出面了,不同意鳌拜处理苏克萨哈的请求。但是,康熙那时候本来就还小,实力也很弱,就算他出面,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再说了,如果索尼和遏必隆在那时候站出来支持康熙,不是给小皇帝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获得小皇帝的重用吗?为什么却不表态呢?

虽说我们对索尼和遏必隆的做法不太了解,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做法,其实还是比较明智的。

因为当时鳌拜实在是太强大了。和他对抗,必然会受到他的强力打压。一旦遭到鳌拜的警惕,并把打压他们付诸于行动,索尼和遏必隆肯定很难有获胜的机会。

为什么说他们很难有获胜的机会呢?

一是鳌拜在八旗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他要调动军队,索尼和遏必隆肯定赢不了。二是在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在和多尔衮拼斗,一定要把皇位留给皇太极儿子,那时候,他就立下了大功。而且我们也看到,后来多尔衮除掉豪格,但是却把鳌拜无可奈何。可见鳌拜的实力。三是顺治在寻找辅政大臣的时候,本来鳌拜的功劳是最高的,他却把鳌拜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顺治其实都有些忌惮鳌拜。连顺治都忌惮,索尼和遏必隆怎么可能是鳌拜的对手呢?四是鳌拜的性格十分刚强,他想要达到某个目的,就一定要达到。康熙不同意,他都会冲康熙嚷。对于这样不讲理的人,索尼和遏必隆要和他争执,一定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索尼和遏必隆就心甘情愿地等着失去权力,受鳌拜操控吗?

其实不然。这两个人中,尤其是索尼,其实已经在布局了。索尼做了两件事:一是他在去世前,公开表达要还政于康熙的想法。这话是苏克萨哈曾说过的,苏克萨哈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在索尼看来,反正他也活不长了,鳌拜也拿他没办法。二是索尼把自己儿子索额图送给康熙,帮助康熙训练摔跤手,以便将来扳倒鳌拜。

索尼这个局算是布得很成功的。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他相信康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君王。显然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最终康熙果然扳倒鳌拜。

不过,遏必隆的做法就差不少,他只是想顺从鳌拜,成为鳌拜的亲信,以此保全性命。不过,在鳌拜被康熙扳倒后,遏必隆也遭到了康熙的清理打击。由此也看出,遏必隆在政治上是不够清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初,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皇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出于政治原因,赵光义一改过去在先皇帝死后第二年才更改国号的常规,于开宝九年十一月即改国号为太平兴国元年。除此外,赵光义对

  • 正式中的刘备和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何认为他和刘备是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里面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实刘备是怎么样的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曹操认为天下只有刘备和他算英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志·先主传》所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

  • 都说吕雉给刘邦戴过绿帽子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为什么对吕雉不好,吕雉为什么看上刘邦,刘邦不喜欢吕雉的真正原因

    对俗话说食色性也,吕雉真的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子说,食、性、食与性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孔子看得很清楚,说的很直白。但在不同时期,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性关系越来越趋于保守

  • 内平方腊外收幽燕 童贯为什么还能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猛将童贯那么厉害,内平方腊外收幽燕,为什么还说他是奸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自赵高以来,古代太监掌权的事情层出不穷,他们祸乱朝纲、排挤忠良,如同蛀虫一般,从内部啃噬王朝。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恃宠而骄,或以蒙蔽昏庸皇帝为生存土壤,如童贯这般

  • 三国时期许褚与赵云之间有何几次战斗?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赵云之死,赵云是三国演义的人物吗,许褚和赵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许褚和赵云都是汉末三国猛将,两个人都各有特点,许褚以力大出名,赵云以勇猛出名,在演义中,许褚一般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赵云一般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许褚曾和赵云战场上交手,究竟谁的实力更强?许褚力大,为何在赵云面前没有占到便宜?许褚曾和

  • 项羽和刘邦身份相差那么大 刘邦为何能和项羽结拜成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比项羽大多岁,刘邦跟项羽是不是结拜兄弟,项羽那么厉害为什么打不过刘邦

    还不知道:项羽是楚国将门之后,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凭什么跟项羽拜把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相争后期,项羽明显打不过刘邦了。但天生骄傲的项羽不甘心失败,思前想后,项羽想到一个绝招。当年,刘邦劫掠五诸侯兵,杀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则派兵前往刘邦的家乡,抓了刘邦

  • 秦庄襄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秦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哪个王最厉害,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的关系怎么样,秦昭襄王之后是谁继位

    秦庄襄王亦称秦庄王,秦始皇嬴政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庄襄王是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他在位虽然仅有三年,但其子秦始皇却消灭六国,完成了秦国一百多年来一统天下的大业。《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秦庄襄王到

  • 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 李世民是怎么对待秦琼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琼真的救过李世民一家吗,李世民和程咬金的关系,秦琼怎么救得李渊一家

    对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登基以后,此前在秦王府跟着他的心腹们,纷纷得到封赏,跻身朝堂重臣之列。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对待秦琼的呢?李世民对待秦琼:好,也不好。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不仅给秦琼封了左武卫大将军的官职,还给了他七百户的实封。

  • 马宫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犬的由来历史,马王庙的来历,马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出自嬴姓。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而他的后代造父最终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从而成为赵姓始祖之一。战国时期赵衰子建立起了赵国,赵文王二十九年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

  • 唐玄宗将杨玉环纳入后宫时,满朝大臣是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禄山杨玉环,唐玄宗为什么让杨玉环出家,唐玄宗第一次见杨玉环是什么时候

    自古皇帝都是多情的,而多情的唐玄宗却痴情了绝色美人杨玉环。“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中国古代是一个礼治社会,对礼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人伦关系”又是礼治社会的核心内容。既然如此,为什么唐玄宗还能占有自己的儿媳妇呢?这个显然是违背人伦关系的呀。还有,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