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去世后如果是扶苏继位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秦始皇去世后如果是扶苏继位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137 更新时间:2024/2/6 14:07:31

对秦始皇和扶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去世后,如果公子扶苏继位,秦国还会灭亡吗?还会有汉朝吗?

秦国的灭亡,很大程度源于胡亥和赵高等人的“作死”,但如果立扶苏成功继位,真的可以使秦国避免短期内灭亡吗?我认为并不能,秦朝当时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如果扶苏不能彻底解决这些矛盾,秦朝灭亡的命运不仅无法改变,甚至有可能加速灭亡,只是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命运或许将有所不同。当然,汉朝肯定是没有了。

从“焚书坑儒”事件探寻扶苏的政治倾向

关于扶苏的政治倾向,史料中并未记载,但也并非无迹可寻。这件事情,还得从扶苏被贬上郡说起,而扶苏被贬的根源,便是“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实际上是“焚诗书、坑儒生”两件事情,而此事的根源则在于东方列国文化和秦文化的剧烈冲突,以及士族阶层对秦国统治方式的不认同。对于这种不认同,秦始皇一开始并未采用激烈手段,而是一方面率先尝试接受六国文化,另一方面则设立了“博士”这一职位,邀请六国各学派人士前来任职,参与国事讨论,想以此换取六国知识分子的理解,从而以较为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

然而,六国知识分子对于秦始皇的好意却并不领情,一方面,秦始皇按照齐鲁文化封禅泰山时,遭遇到山东士子的讥讽。另一方面,六国知识分子虽然有不少担任了“博士”职位,但他们在议事时却往往一言不发,反而私下对新政议论纷纷。

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余位官吏、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词。然而,正是在这场宴会上,担任博士的齐人淳于越竟然再度抨击中央集权制,要求秦始皇恢复分封制,这可是“国本之争”,淳于越的言论显然触及了秦始皇的底线,因而便有了“焚书”事件,至于此后的“坑儒”事件,则是由于术士侯生、卢生的逃跑,两人不仅逃跑,而且在秦始皇下令对非议朝政的人处以重刑仅一年,便再度非议朝政,于是秦始皇下令将咸阳城中的术士400余人全部处死。

而公子扶苏却因此向秦始皇进行劝谏,扶苏言道,“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读书人都在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陛下一律用重法予以制裁,我担心天下将会因此不得安定”。结果,“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扶苏的劝谏,看似是为了天下考虑,希望秦始皇宽法治国。实际上,却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更倾向于儒家治国方略,这才是秦始皇真正恼怒的地方,而秦始皇将扶苏发配上郡,一方面是为了让其反思,另一方面则是让其远离咸阳这个漩涡,避免再被儒家蛊惑。

扶苏继位后的秦国,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秦国的灭亡,固然离不开胡亥和赵高的胡作非为,但秦国当时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同样是个致命的问题,如果扶苏不能全面解决这些矛盾,那么秦国灭亡的命运不仅无法扭转,甚至还有可能加速。我们来看看,若是扶苏继位,秦国会发生何等变化。

1、宽法治国,但士族阶层矛盾仍然存在。“天下苦秦久矣”,这似乎成为了秦国灭亡的根本,而根源则是《秦法》。然而根据近代出土的竹简记载来看,秦法虽然比较严苛,但一点也不残暴,反而上下一体、同赏同罚,百姓虽然很难适应,但怨言相对较小。相反,对秦法极为反感的主要是氏族集团和知识分子集团,因为秦国一统六国后他们的利益才是受侵害最为严重的。秦法的残暴是在胡亥继位之后,或者说是在赵高掌权之后才改变的。而即使如此,公子扶苏仍然认为秦法过于严苛,这一点从他多次怒怼秦始皇就可以看出。因此,扶苏继位之后必然会采取宽法治国的方略,减少军事行动和大型工程,天下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会赢得百姓的一定支持,但士族阶级和知识分子对秦国的仇恨依然无法化解。

2、由军事转文治,军方利益受损。由于“商鞅变法”受时代限制的原因,《秦法》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百姓获取利益主要靠军功,而且不能继承,这导致秦国极富侵略性。正如文官掌权的宋代极力避免战争一样,军方掌权的秦国很难停止侵略扩张的步伐,这也是秦国一统六国后没有停止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常年战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家负担加大,百姓负担加重,使民间矛盾更加尖锐。而扶苏显然比较倾向儒家思想,在对《秦法》进行一定程度修正后,应当会减少这种侵略性,战事会相对减少,朝廷重心将逐渐从军事转向文治,这对缓解民间矛盾有一定益处。但另一方面,这一举动却会使军方利益受损。

3、推行分封制,旧贵族与新贵族矛盾将会激化。从“焚书坑儒”前后事件看,当时儒家仍然极为推崇分封制,甚至不惜因此得罪秦始皇,而这种“国本之争”才是双方的矛盾根源。因此倾向于儒家治国方略的扶苏极有可能再次推行分封制,这将和项羽一样,等于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当然,这一政策的推行会适当缓解秦文化与六国文化的剧烈冲突,正如西汉初期一样,刘邦虽然崇尚郡县制,但为了避免天下动乱,还是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郡国制”,直到“推恩令”实施后才彻底废除分封制。分封制虽然会一定程度缓解内部矛盾,但却将再次造成分裂局面,且在分封秦国贵族后,将造成新贵族与旧贵族矛盾的激化。

4、各地叛乱仍会爆发,但刘邦极可能不会出现。从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导火索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但各地起义的主力却是六国旧贵族(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六国旧贵族与秦国这个新生国家的矛盾不会得到任何缓解,这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秦始皇执政时期,各地叛乱几乎就没停止过,只是没有酿成巨祸而已。而在失去了秦始皇的强大威慑之后,各地动乱必然会更加剧烈,这几乎是必然。胡亥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陈胜吴广的出现,从而使各地叛乱迅速爆发;但由于前面几点的存在,扶苏的施政同样会激发叛乱,只是起义主力将再不是陈胜吴广这样的百姓,而会变成了六国旧贵族,因此刘邦的叛乱可能不会出现,但项梁等人的叛乱一定会爆发。

综上所述,即使扶苏继位,秦国灭亡的命运也很难改写,唯一有所改变的,恐怕只是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命运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滋:唐宣宗李忱四子,深得唐宣宗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的唐宣宗,唐宣宗李忱的妃子,唐宣宗李忱在位几年

    李滋(844年—863年),字号不详,唐朝宗室,唐宣宗李忱四子,母为吴昭仪。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宣宗继位后,他受封夔王,与庆王李沂同封,居于大明宫内院,以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为侍读,以姚勖为师傅,为王授经。深得唐宣宗宠爱,本欲立为太子,托付于枢密使

  • 历史上雍正继位后,八皇子为何没有造反进行夺权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的儿子争夺皇位,雍正王朝八王议政下场,雍正的皇位是传位还是夺来的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康熙帝后期的九子夺嫡,算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十分严重的皇权争位事件了。我们知道,其中八皇子和四皇子为两方党派,明争暗斗地不可开交,最后八皇子惨败于夺嫡斗争,后半生十分凄凉。那

  • 李永:唐文宗李昂之子,爱好出游,荒怠政务,不听教导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贽的离经叛道体现在哪里,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文言文,唐文宗杨贤妃

    庄恪太子李永(?-838年11月6日),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文宗李昂之子,生母王德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和四年(830年),册封鲁王。六年(832年),成为皇太子。爱好出游,荒怠政务,不听师傅韦温教导。开成二年(83

  •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玄宗死后13天唐肃宗死了,唐敬宗庄陵,陈玄礼为什么叛变

    李休复,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详。其兄长李普生于824年,敬宗于826年被杀,他应在其间出生。敬宗被杀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为唐文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复成为敬宗实际上的长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余儿子为王,李

  •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算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范增被项羽气走了,项羽的谋士范增,谋臣范增

    对范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范增的谋略水平,究竟怎么样?他算不算那时的第一谋士?有人认为范增是西汉初年的第一谋士。不过我认为,范增显然是被严重高估的人。他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范增都不怎么样。为什么这么说呢?(范增剧照)范增一生的功勋,主

  • 历史上关兴是怎么死的呢?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在死了,关羽失荆州真实历史,历史关羽真实死因

    关兴,蜀汉名将关羽的次子,武宁侯关平的弟弟。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将二代中比较出色的代表,在演义中,关兴和张苞是一对好搭档,经常一起出征,临阵杀敌。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张苞因为追杀魏将郭淮和孙礼,连人带马,跌入山涧,摔伤了头部,诸葛亮赶紧令人将张苞

  • 李凑:唐穆宗李恒第六子,被追赠为怀懿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穆宗李恒的儿子,愍怀太子,唐穆宗时期疆域

    李凑(?-835年2月10日),唐穆宗第六子,年少时雅裕、有寻矩。长庆元年三月,李凑被封为漳王。与长兄唐敬宗李湛(封景王)、次兄唐文宗李涵(封江王)、五兄唐武宗李炎(封颖王)及弟李溶(封安王)等同封。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及至其兄唐文宗即位后,深感宦

  • 秦始皇和刘邦同一个时代只差三岁 两人为何给人感觉不在一个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在秦始皇前还是后,刘邦和秦始皇是不是一个时代的,刘邦和秦始皇的关系

    对秦始皇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只比刘邦大3岁,为什么却让大家觉得他们不在一个时代呢?我们在仔细观察古代君王的生卒年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了三岁,两个人是出生于同一时代的。但是,说起秦始皇和刘邦两个人的时候,总给我们一种

  • 杨浩:隋朝傀儡皇帝,他的一生被迫经历了三起三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我是傀儡皇帝,隋朝三总管叛乱,杨浩什么

    隋朝享国只有37年,但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也开启了大唐盛世。都说隋朝二世而亡,其实隋炀帝死后隋朝的国运还在延续,杨浩也是隋朝皇帝之一,下面就来说说他的故事。杨浩作为隋文帝杨坚的孙子、秦孝王杨俊的嫡长子,一出生就是秦王世子,身份尊贵。原本杨浩能有个大好的前程,但现实却是残酷

  • 夷陵之战时刘备带上诸葛亮 刘备最后能打赢陆逊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和刘备打是谁赢了,夷陵之战怎么才能赢,刘备夷陵怎么才能赢

    对夷陵之战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能打赢陆逊吗?夷陵之战,可谓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转折点,此战刘备率领数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打的大败,损兵折将,很多跟着刘备的百战精锐最终都死于此战,而火烧连营这一故事也是来源于夷陵之战。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