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抗:唐朝时期宰相,没有远谋,为官时过度重视细节

齐抗:唐朝时期宰相,没有远谋,为官时过度重视细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13 更新时间:2024/1/14 0:57:26

齐抗(740年—804年5月29日),字遐举,瀛州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唐朝宰相,左龙武仓曹参军齐翧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齐抗的祖父齐澣是开元年间的名臣,其父齐翧(一说齐翱)为左龙武仓曹参军,累赠国子祭酒。

齐抗年幼时和母亲避居于会稽郯中,就在当地读书习字。齐抗受教于中唐学家独孤及,他擅长于写作,尤其是笺奏。大历年间,寿州刺史张镒辟齐抗为判官。齐抗熟悉政事,敏于文学,张镒非常看重他。

建中初年,张镒担任江西观察使,齐抗也跟随他前往幕府。建中三年(782年),张镒以宰相的身份担任凤翔节度使,以齐抗为监察御史,依旧作为自己的幕僚。当时张镒的大部分军事计划都来源于齐抗。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城。德宗认为奉天狭窄,准备逃至凤翔城。张镒听说后,开始筹划迎接圣驾。但凤翔城中的后营将李楚琳本是这次叛乱的主导者朱泚的旧将,故齐抗和行军司马齐映都对张镒说:“如果不先除去李楚琳,恐怕他一定会起兵叛乱。”张镒没有听从齐抗的意见,只是命令李楚琳出屯陇州。李楚琳假装自己有急事,没有及时出发。张镒因为一心迎驾,认为李楚琳已经走了。当夜李楚琳和党羽发动兵变,将张镒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并杀死。齐抗在仆人的背负下与齐映一起逃至奉天,齐抗得拜侍御史,后改户部员外郎。宰相萧复为江淮宣慰使时,以齐抗为判官。

兴元元年(784年),泾原兵变被平定,德宗回到京城。由于长安城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国家的仓库已经尽竭。当时的盐铁转运使元琇认为齐抗有才华,以齐抗为仓部郎中,主持江淮盐务。贞元初年,齐抗担任水路转运副使,他都督江淮漕运以供给京城。后改任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累迁至谏议大夫。

大约在贞元四年(788年),齐抗作为皇太子妃(即萧妃)的亲戚,因为皇太子妃的母亲郜国公主的缘故被贬为处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年)任苏州刺史,贞元八年(792年)任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

后被召回朝廷担任给事中,在贞元十一年(795年)担任秘书监。

贞元十二年(796年),时任河南尹的齐抗上疏言两税法的弊端。齐抗认为两税法以钱为税,但百姓生产布帛,百姓在向地方官府交税时需要将布帛兑换成钱币,而地方官府向中央朝廷进行输纳时又要将钱币折换成布帛。齐抗请求更改布帛为税,以防止有贪官污吏利用反复折换的漏洞来牟取暴利。德宗没有听从。

贞元十六年(800年)九月,庚申。时任中散大夫、守太常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的齐抗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代替被贬的郑馀庆成为实质宰相。 同年十二月,齐抗认为吏部选拔的官员已经有审查,中书门下二省再进行复核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行为,他请求废止复核,得到准许。按照旧惯例,主持科举考试的吏部侍郎的亲属可以就试于考功,被称作“别头举人”。这一制度也被齐抗罢免。不久,齐抗裁减诸州府多余的别驾、田曹、司田官以及判司双曹者和中书省驱使官以及诸胥吏。获得修国史的头衔。

齐抗虽然喜爱读书,但他没有远谋,为官时过度重视细节,有挑剔苛刻的名声。贞元十九年(803年),齐抗得疾病,请求辞职。同年七月,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贞元二十年(804年)夏四月,辛酉。时为太子宾客的齐抗卒,享年六十五岁。追赠户部尚书,赐其家布帛二百匹。有集二十卷,今已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武王后是什么人?她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武王和秦始皇关系,秦泗是秦始皇的什么人,秦武王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秦武王嬴荡、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秦武王后是为了政治联姻嫁给秦武王的,最后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秦武王后,生卒年不详,姓名不详,魏国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武王的王后。秦武王虽然只在位四年,最后死得也不太光荣,是和人斗

  • 李斯不是扶苏的岳父吗 李斯为何不支持扶苏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李斯为什么要害扶苏,李斯和谁害死扶苏

    还不了解:胡亥和李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斯是扶苏岳父,为什么李斯不帮扶苏,反而帮胡亥登上皇位?一切权利的争纷,毫无疑问都是利益的争夺。说白了李斯之所以不帮助扶苏,就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李斯本就是一个功利之人,通过老鼠哲学,一路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升到大秦宰相

  • 后世是如何评价郑余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世说新语中杨修的故事,顾荣施炙有哪些启示,顾荣在洛阳文言文启示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

  • 郑余庆:唐朝时期宰相,历居要职,其清廉节俭深为时人所称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历任宰相,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列表,清朝宰相列表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

  • 战国四大名将中其他三人都没有善终 王翦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翦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少年名将怎么弄能只上3武将,赵奢为什么不是战国四大名将

    对王翦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都不得善终,为何王翦却是例外?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战星璀璨,其中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是最能打的四个人,都是从最基层的军官做起,一步一步的成长为秦赵两国的擎天柱。然而,这四个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白起、廉

  • 有哪些与赵宗儒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襄主学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触龙说赵太后告诉我们的道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事例概括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

  • 赵宗儒:唐朝宰相、诗人,历仕七朝,以司空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直言进谏的大臣,唐太宗知人善任,唐太宗重用了哪些人才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

  • 崔损:唐德宗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功与过,唐太宗的功与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

    崔损(?-803年11月27日),字至无,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是北齐南钜鹿太守崔伯谦的后人,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高祖行功已后,名位卑替。损大历末进士擢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再授咸阳尉。外舅王

  • 卢迈:唐德宗朝宰相,奉公守纪,不谋私利,作风正派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肃宗时期的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唐德宗的宰相

    卢迈(739—798),唐朝时期官员,唐德宗朝宰相,祖籍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先辈迁入河南,生于吉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卢迈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担任宰相职,达到权力顶峰,为众大臣所景仰。卢迈自小尊敬师长,友爱同伴,为人诚

  • 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天下 最后李斯为何还亲手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斯斗不过赵高的原因,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秦始皇为什么不让李斯当丞相

    还不了解:李斯和秦始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斯帮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秦朝,最后为何又亲手将其毁掉?私心过重势必晚节不保李斯是大秦帝国一代名相。他极力反对分封制,帮助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国家一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他敢于直言劝谏,一封《谏逐客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