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中其他三人都没有善终 王翦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战国四大名将中其他三人都没有善终 王翦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01 更新时间:2024/2/5 17:13:15

王翦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都不得善终,为何王翦却是例外?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战星璀璨,其中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是最能打的四个人,都是从最基层的军官做起,一步一步的成长为秦赵两国的擎天柱。然而,这四个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白起、廉颇、李牧这三人是不得善终,而王翦却最终安享了晚年,为何有这一种区别呢?

从史书上看,白起、廉颇、李牧,都遭到了君王的猜忌,然后才有不得善终。其中,廉颇命运稍好,但也是流亡国外,最后郁郁而终。

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自刎之前白起感慨,“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因为长平之战“诈而阬了40万赵军”,所以白起认为上天在惩罚他,于是拔剑自刎。

在这三个人中,廉颇命运算好一点。廉颇遭到赵王嫌弃之后,就去了魏国。魏国虽然收留了他,却不重用他。后来,赵王认为他老了(一饭三遗矢),就彻底放弃了他。廉颇又去了重用他的楚国,但廉颇没有建功,最终在楚国郁郁而终。

李牧是大秦帝国的克星,一出手就让十万秦军覆灭,这是一个传奇。然而,赵国末代君王却自毁长城,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由于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拒绝,所以赵王甚至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将他斩杀了。不久之后,赵国灭亡。

总而言之,战国四大名将的前三个,都不得善终。尤其是李牧,北击匈奴、西捶秦国,是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最大的障碍,却被赵王给杀了,以至于国灭身亡。题外话,李牧之孙李左车非常厉害,成为韩信最佩服的谋士,留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的千古名言。

然而,王翦不仅得以善终,而且还得到了秦始皇的优待,最典型的是一门出了三个重臣:王翦、王贲王离(被项羽击败,而后投降项羽的这位仁兄)。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後世。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王氏功劳很大。到了秦二世继位时,王翦、王贲已经去世。这一段记载中,没有说明王翦有没有善终,但考虑到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史书又没有记载秦始皇对他下辣手,所以基本可以认定王翦是善终。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之外,赵、燕、魏、齐、楚这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功劳实在太大了,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既然如此,王翦凭什么可以善终?

众所周知,王翦打仗风格非常稳健,当时秦始皇灭楚时,王翦要求60万兵力,李信只要20万。于是,秦始皇让李信统帅,结果遭遇大败,最终秦始皇不得不答应王翦的兵力要求。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王翦耀眼战绩的背后,却还有极高的政治情商。

秦始皇给王翦道歉,希望王翦出山灭楚,王翦态度坚决需要60万兵力,但却又直接和秦始皇谈了条件: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王翦出兵之前,直接对秦始皇表态,我为大王领兵,即便有功劳,也难以封侯,所以趁机子孙后代置办一些家产吧。到了函谷关,王翦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对于为何这么做,王翦解释:

王翦: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这是说秦王性情残暴多疑,如今秦国重兵都在我手,如果我不表现出贪图好利,表现出要为子孙挣家产,来表示我出征的坚定意志,岂不是让秦王怀疑我吗?

显然,从王翦这一解释可见,其人情商之高,在历代军神中可谓罕见。当然,王翦有没有说过这一句话,还是很可疑的,因为这一句话对秦始皇评价不高,王翦为何会如此不明智的说出口?一旦被秦始皇听到,至少会很不高兴吧。

不管如何,王翦要为子孙挣家产,的确可以安秦始皇之心。然而,天下统一之后,王翦功劳巨大,为何还能善终呢?原因很简单,王翦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了。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却和范雎、蔡泽、吕不韦等关系都不错,秦始皇更是对他信任有加。王翦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的明哲保身,从来不会摸别人、尤其是秦王的“逆鳞”。所以,司马迁评价王翦,虽然功劳巨大,但却不劝秦始皇行仁政,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最终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这是罪有应得。

在急流勇退上,王翦表现出了更高的情商。在灭掉燕国之后,王翦就上书退休了。后来,由于秦始皇的邀请,不得已出山灭楚之后,无论秦始皇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不再卷入朝廷是非,从而得以善终。

另外,王翦之所以善终,还和秦国一个传统有关,就是一般不会杀功臣。在秦国历史上,除了赐死白起之外,还真没有杀功臣的传统。秦始皇在位时,没有杀过一个功臣,甚至连打了败仗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杀他,显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杀王翦。

由此可见,王翦这样的军神,估计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能善终。当然,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却又是悲哀的,因为这代表军神不再纯粹,还需要有政治家一样的思维,再能在险恶的政治江湖上活下去。想一想,如果李牧、韩信、檀道济、岳飞等人,都表现的非常圆滑,那还是他们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赵宗儒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襄主学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触龙说赵太后告诉我们的道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事例概括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

  • 赵宗儒:唐朝宰相、诗人,历仕七朝,以司空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直言进谏的大臣,唐太宗知人善任,唐太宗重用了哪些人才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

  • 崔损:唐德宗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功与过,唐太宗的功与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

    崔损(?-803年11月27日),字至无,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是北齐南钜鹿太守崔伯谦的后人,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高祖行功已后,名位卑替。损大历末进士擢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再授咸阳尉。外舅王

  • 卢迈:唐德宗朝宰相,奉公守纪,不谋私利,作风正派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肃宗时期的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唐德宗的宰相

    卢迈(739—798),唐朝时期官员,唐德宗朝宰相,祖籍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先辈迁入河南,生于吉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卢迈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担任宰相职,达到权力顶峰,为众大臣所景仰。卢迈自小尊敬师长,友爱同伴,为人诚

  • 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天下 最后李斯为何还亲手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斯斗不过赵高的原因,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秦始皇为什么不让李斯当丞相

    还不了解:李斯和秦始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斯帮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秦朝,最后为何又亲手将其毁掉?私心过重势必晚节不保李斯是大秦帝国一代名相。他极力反对分封制,帮助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国家一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他敢于直言劝谏,一封《谏逐客书》让

  • 刘备临死前让李严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 李严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死前把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谁先死,李严诸葛亮不和

    对李严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严到底是何人?刘备临终之际,为何要让他与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临终之际,遗命尚书令李严与丞相诸葛亮共同辅佐少主刘禅,其中以李严为中都护,令其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很多人对于刘备临终之前的遗命比较疑惑

  • 赵高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秦始皇为何对赵高如此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高什么时候跟着秦始皇的,秦始皇赵高是什么人物,赵高为什么要毁秦国

    对秦始皇和赵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为何重用赵高?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导语:赵高是秦帝国灭亡的根源所在,因为他的乱政,导致秦始皇所建立的所有秩序都被破坏掉了,结果造成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那么赵高作为一名宦官,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秦帝国核心,夺取秦帝国权力的呢?

  • 崇祯皇帝诛杀袁崇焕 袁崇焕真的死的很冤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崇祯皇帝为什么杀了袁崇焕,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后悔了吗,崇祯杀袁崇焕一点也不冤

    还不了解:崇祯和袁崇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帝诛杀袁崇焕,是冤杀吗?非但不冤,换你你也会杀。历史很有意思,它并不像数学之上的正负数,更不是非黑即白的。以至于我们总能在某个历史人物之上有所分歧,发现黑点与亮点。一如有着辅政之功权臣之口实的霍光,诛杀兄弟娶了嫂

  • 历史上李世民和秦琼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二十四功臣排名,秦琼救过李渊一家吗,秦琼与李世民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讲究“礼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他是忠于李渊还是忠于李世民,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大家都认可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渊给秦琼的封赏,李世民给不起也不会给,给了秦琼也不敢要——上柱国是武将最高勋位,国公是

  • 为什么说只要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标如果没死,朱标要是不死,朱标和蓝玉谁先死的

    蓝玉案为明初四大案之一,当时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其实蓝玉本人对太子朱标忠心耿耿,只可惜太子早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朱标威望极高,富有执政经验。首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