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一道“傻命令”,解决了明朝开国大难题

朱元璋的一道“傻命令”,解决了明朝开国大难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4/1/19 15:40:07

4月2日,在中外历史上,都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大事,中国战国时代两大泰斗级思想家孟子荀子,相隔六十年却都出生在这一天。1513年的这一天,历经风浪肆虐的西班牙探险家德莱昂,终于一脚踏上了佛罗里达州。欧洲人殖民北美的历史从此大幕拉开。当然,明太祖朱元璋也在这天,办了一件至今被不停嘲笑的“傻事”。

明朝洪武八年,即1375年4月2日,正热火朝天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给中书省高调下令:大明朝一个苦心设计的“神物”已经就绪,接下来就要加班加点打造,只要投入使用,必然迅速提振大明经济。什么“神物”?《明实录》原话:命造大明宝钞,为通行货币。

这款担负治国大业的“神物”,就是大明王朝开国后曾通行一时的纸币:大明宝钞。

古装剧里常见用银子的大明朝,竟然还用过纸币?不但用,而且还用成了笑话。照明朝乃至后世的观点,自从这款货币上市,哪怕明朝使足了劲力挺,却在之后一百多年里,闹得连年价值暴跌,一直跌到十六世纪,终于在市面上被白银彻底怼没,落得销声匿迹。堪称精明一辈子的朱元璋,难得做过的一件傻事!

但这件事,真有这么蠢?

网络配图

起码办这件事的前提,绝对不蠢:此时开国百业凋敝的大明朝,早到了不换新钞票不行的地步。

大明开国,各方面情况都出名难,城镇常见废墟,乡间满眼荒地,粮食劳动力样样缺,但缺的最惨的却是钱。实打实的缺可以造货币的贵金属。先前的元朝别看垮得快,但跑起来也手快,败退漠北之前,值钱的东西全卷走,尤其是北方各府库的金银,几乎卷的一分不剩。他们跑的痛快,大明朝可就尴尬了。

当时明朝的市面上,缺钱几乎缺到雷,别说金银少见,就连做铜钱的铜都难找。以至于好些地方老百姓家的铜器,都给强行征用了铸钱。不是还有铜矿?一场元末战乱打完,像样的矿基本都打废,明初种地都缺人手,哪有人开矿?市面上流通的钱,更是五花八门,元末时的各种纸钞,也都大摇大摆在用。甚至有些绘画水平的人,画了假钱都能用。常年乱做一团。

最重要的一条是,缺钱到这么厉害,大明朝更是急用钱的时候。明初的治国策略,最重头就是国家大投入搞建设,诸如农田水利各种事,常年都是大砸钱。关键是仗还不停,与北元的战争常年打,每年国防都是大笔花费,样样都急等着用钱。钱的事不解决,新开国的大明朝,不是活活穷死,就得活活乱死。

而最当务之急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新钞票。这是稳定大明经济的铁柱子,到洪武八年这天,朱元璋也下了这决心:大明宝钞高调问世。

而且必须说的是,这承载了如此大意义的大明宝钞,问世也绝非某些史料说的那样简单粗暴,专门负责大明宝钞的机构“宝钞提举司”早就建起,管理宝钞的“钞法”和大明宝钞的设计,更是集中了此时明朝一群经济人才的心血,这款新问世的大明官方货币,好些方面也就先进到亮眼。

网络配图

有多亮?整个宝钞以桑树皮纸为材料,外表是青色,上面有专门防伪的龙形花纹和防伪篆文,中央是钱串图案,以钱串画面的多少来代表面值。最高面值为一千文铜钱,更有五百至一百文铜钱六种面值。整个钞币高三十三厘米宽二十二厘米,只以外观设计说,就堪称高端大气上档次。

与之配套的,更有明朝空前严格的钞票管理办法,胆敢伪造钞票,哪怕一张也是斩首罪,谁能举报伪造宝钞,立刻就是重奖。民间的金银实物交易也一度被禁止。大额交易用宝钞,小额交易用铜钱,一度就是明朝市场的硬规矩。如此强力措施下,洪武八年起,仿佛出笼猛兽的大明宝钞,迅速席卷明朝民间,元末时一度钞票泛滥的乱象,顿时一扫空。

而且就算对这款钞票最诟病的学者,有个事实却也认账:大明宝钞问世的早期,确实叫整个明王朝,都尝到了好些甜头。

首先松一口气的,就是朱元璋本人,纸做的宝钞,制作成本本身就低的多,这也就意味着,仅发行货币这一件事,大明朝就节约了大量开支,常年的支出压力大大减轻。

而明王朝的底气,随之也鼓了。大明宝钞问世前,明王朝几乎天天愁钱,俸禄军费国家建设,时常闹的揭不开锅。有了宝钞后,这锅就好揭了。尤其是最大头的军费,对北元战事最激烈的几年,明朝的军费开支,物资钱粮供应,几乎全是宝钞买单,撑着明朝追亡逐北,终于打出和平环境。

同样起大用处的,更有朱元璋时代的农业工程建设,整个洪武年间,明朝多次动空前人力,大修农田水利和驿道,三十年里单是水利堤坝就修了五千多,塘堰更修了四万多,明初火速飙升的农业产值,就是这么修出来的。当然,也是宝钞撑起来的。

当然,毛病也是公认,脑补下经济学就知道,金银准备金不足,强力发行纸币,别管多严刑峻法,通货膨胀总是难免。宝钞面值上的钱数,一不留神就暴跌,单是朱元璋在位年间,宝钞就贬值了好些次,到朱元璋晚年时,南方好些经济发达地区,饶是禁令森严,却还是禁不止金银交易。单明王朝每次发现问题后,都是强力弹压,也总能把宝钞价格勉强拽回来。

因为大明宝钞模式,根子就是朱元璋的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在那个自耕农种什么农作物都要朝廷强制的明初,宝钞虽说有问题,却还基本可控。明朝从惨淡景象到强力崛起,它也确实是强心针一般的大功。

网络配图

但到朱元璋过世后,明朝经济也欣欣向荣了,宝钞的毛病,就真摁不住了。随着商品经济发达,明初时还能救急的宝钞,自家的贬值却都救不了。永乐皇帝在位时,民间大额的经济交易,特别是买地买房这类交易,卖家买家有时宁愿用米麦丝绸来换,也绝不用这加速贬值的宝钞。哪怕明王朝多次重手整治,却是再也没用了。

宝钞的信度,也随着明朝中期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最终流于破产。到了明朝正德年间起,白银大量流通,嘉靖年间起更成了法定货币。宝钞呢?套明朝学者陆容的话说:民间得之,置之无用。印的再高端大气,也基本当纸了。

但是,当宝钞贬值已是现实时,明王朝的反应却是无比迟钝,整个十五世纪里,明明宝钞已经无用,却依然一度放任流通。甚至中期以后,市面上已经不再用宝钞,明朝的好些政府支出,依然还用宝钞买单。当年的强心针,最后却拖后腿。为什么明朝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却闹的朝廷穷的叮当?看看宝钞的遭遇就知道,一个不会顺应经济发展做出改革的王朝,穷死确实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道光为何选择中庸的咸丰而不是出类拔萃的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皇帝是清朝历史上第九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更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皇帝在清朝众多皇帝中,可谓是资质平平,很中庸。虽然咸丰皇帝改革力度不错,用尽全力挽救清朝,然而,因为一些错误的政策,以及他命运不好,最终还是没有挽救败局。网络配图咸丰皇帝很倒霉,什么

  • “糊涂皇帝”宋真宗,如何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这位皇帝兄台,堪称野史老戏骨,尤其杨家将题材,把杨家将折腾的七荤八素,闹到英雄流血又流泪。上世纪某个躺着都红的大爷级演员担纲的宋朝剧里,演到宋真宗治杨家将的桥段,有观众气得把自家彩电砸了!那时砸彩电,好比今天工薪族砸自家汽车,就是这么惹火!如此招恨人物,倘若穿越到宋朝去,遇上是不是要冲上去打一顿?慢

  •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一个被野史矮化了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北周天和元年,即公元566年,是群雄割据的中国南北朝时代,掐到十分乱的一年,人们茶余饭后说起来,说多了就不住叹气:这里外掐的狼烟四起的糟烂时代,到底啥时候是个头?然而,就是这一年的4月8日,北周都城长安的一户公爵家族里,一个新生婴儿呱呱坠地。这个生在名门的新生儿,此后历经半生浮沉厮杀,终于彻底结束了

  • 谋士沮授是《三国演义》里顶级的谋士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沮授是东汉末年袁绍的重要谋士之一,同在账下出谋划策的还有田丰、审配、许攸、逢纪等人。沮授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顶级的谋士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据史书记载,沮授年少时就表现出心怀大志,以及擅长谋略的特长。他曾经被举茂才,也就是秀才,担任过冀州的别驾,做过两次县令。因为当时韩馥被董卓封为冀州牧,所以沮授成

  • 三国史上汉献帝“自愿让位”是谁给出的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在《三国演义》“曹丕废帝篡炎刘”这回中,曹丕对于禅让心中是没有底的,他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现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出戏的开头,借鉴了王莽篡汉的手法,先是凤凰麒麟黄龙这些所谓的祥瑞出现,然后编造“谶讳”之语,“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汉字很适合编造此类的鬼话,任何一

  • 传曹操对女人下手狠辣 睡觉时挥剑砍杀掖被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一生中究竟有过多少女人,是一个难以考证的历史之谜,已经无法统计,但是,不可否认的,曹操曾经有过很多的女人。《三国志·后妃传》中记载,初期的时候,曹操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曹操成为魏王的时候,卞夫人成为他的王后。除此以外,另有史料载,曹操还有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

  • 为什么闯王李自成前期横扫中国 最终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李自成,我们有很多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前期所创造出的战绩,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巅峰之一。从1634年开始到1644年,他横扫整个中国,不仅将明朝主力军系数消灭,还让各路起义军归顺自己,可谓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是为什么当进入北京后,他和他的军队却迅速败落,最终功败垂成?网络配图

  • 三国蜀汉名将张嶷战功赫赫为何却成了配角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后半段登场的蜀汉将领张嶷,算是演义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此人经常和张翼一块出现,很多人大概都以为他俩是亲兄弟。清代史学大家万斯同显然受到了罗贯中的影响,编著《蜀汉将相大臣年表》,也未将张嶷列入其中,原因就是张嶷身仕蜀汉数十年,到死的官职不过才是荡寇将军(五品杂号将军)。罗万二位不待见张

  • 西汉文学家贾谊为何深受赏识却不被重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贾谊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贾谊从小就刻苦读书,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无所不通,

  • 三国田丰身为三国顶级谋士最终却一事无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田丰智慧绝伦,是三国最好的谋士之一。他是河北人,年幼的时候,他在乡间就有聪慧的名声。长大当了官的田丰很得上司的器重,可是那个时候,太监专权屡次谋害忠臣,他认为这个朝堂已经不值得他报效了。于是辞官回家了。经过熟人的推荐,他成为了韩馥的部下。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久韩馥被袁绍取代了。袁绍听说过田丰的名声,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