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时期的皇帝和大臣同吃同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唐朝时期的皇帝和大臣同吃同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84 更新时间:2023/12/22 10:41:2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皇帝和大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唐时期皇帝可与大臣同吃同坐?从君臣礼仪的突破,带来了什么?

君王统治天下,处理好与大臣们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王朝若是政治秩序濒于奔溃,君臣不睦,那国运维危,帝王之位也要拱手与人。君主希望大臣们“忠”,臣子们则希望遇上英主,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尺寸把握不准就会事与愿违。

作为君主希望有一套君臣礼仪来以作相处之道。其实礼仪运用得恰当与否关键在君主。在李唐开国时期,君主大胆突破传承已久的君臣礼仪,与大臣们同吃同坐。这一突破带来了君臣同心。

古代君臣

君臣礼仪是把双刃剑

1、君臣礼仪的演变。无论是奴隶王朝还是封建王朝,帝王为了彰显自己坐拥四海的权威,建立了一套君臣礼仪,以便让自己“鹤立鸡群”。君臣礼仪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

建立之初到汉朝时期,臣子与君王之间还不是“卑躬屈膝”的关系,臣子面见君王是不需要下跪的,当时最为隆重礼数不过是行拜之礼而已。君臣之间也没有各种繁文缛节,同吃同坐、畅所欲言也是可以的。

君臣礼仪的转折点发生在汉代。翻阅《史记》可以发现,对于酒桌饭局间,臣子醉酒后拔剑击柱的行径,刘邦十分恼怒。为此,刘邦开创了先河,在其统治时期建立了严苛和严肃的君臣礼仪。

汉代君臣议事还是坐而论道的状态。到了宋代大臣在朝堂上只允许站立。到了元代,臣子上朝则更为严苛,需要跪拜上朝。

君臣礼仪

2、君臣礼仪的背后。皇权带着至高无上的光环。君与臣之间的关系,服从礼仪是第一位,即便君要臣死,臣就得二话不说地执行君的意愿。但君与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直就如此不可调和。

可以说,君臣之间关系有套路可循,关键在于君主和从政的生态。臣子身处昏君或者是极端专制的王朝,君臣间关系可能就是粗暴的主奴关系,臣子地位卑微,只能多磕头少说话,比如历史上的清代。

臣子身处英主或者是君臣平等观念较强的朝代,君臣关系可能会比较和谐,臣子会有话语权,帝王尊重臣子,比如历史上赵匡胤的宋代。

3、李唐开国的君臣礼仪。唐代建立之初,其实前朝已经留下了发展完备的君臣礼仪,但君王还能突破惯例,与大臣们同吃同坐。朝堂上,君王赋予了臣子们言论自由的权利,大臣们可以任性地发表见解,而无须多加斟酌。这样的君臣关系,看似其乐融融,背后是大有深意的。

李唐开国君主任性、随性

君臣礼仪帝王是主导者,帝王的态度决定了君臣关系的走向,或是缓和,或是紧张。李唐开国君主脑中没有各种条条框框,所以君臣礼仪变得模糊起来。

1、百官多是自家亲近之人,关系和谐是第一位。新帝登基,自然要扶植自己的亲信。李渊在李唐开国之时也不例外,上位后就下了一通封赏,他任人唯亲,任命的百官多是自家亲戚,也就是与他亲近之人。既然李渊的左膀右臂,又和他带有血缘关系,他大胆突破君臣礼仪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2、帝王并不认同儒家思想,君臣礼仪不是刚性的要求。李唐帝王可能都受到了胡人血统的影响,所以君王对于传统礼法并不是完全接受和认同。儒家强调的纲常伦理,在李渊看来并不是必须遵循的,所以在处理君臣礼仪这件事上有点随性而为。

李渊

帝王心中的小算盘

君王很威风,但他们心中也会有所忌惮、有所畏惧。特别是李唐开国这个特殊时期,李渊、李世民两位君主为了稳固风雨飘摇中的政权,懂得断舍离,他们看似舍去了帝王的威严,却得到了大臣的拥戴。

1、帝王上位轨迹并不适合传统礼教。李渊作为李唐的开国皇帝,是推翻了隋朝上位的。这与儒家思想中臣的职责在于“事君”是相违背的。在儒家看来,臣子要尽心竭力地为君主提供辅助和服务。

李渊原是隋朝的朝廷命官,凭借着与隋朝隋文帝杨坚的亲戚关系,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从一名帝王身旁的亲身护卫,一路升迁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作为臣子,李渊的日子是滋润的。但李渊却在隋朝大乱之际,乘势起兵,攻占了长安。最终在隋恭帝的禅让授意下,完成政权的交接。

名义上,李渊是顺理成章登上帝位。但李渊并不甘于当个本分的“事君”大臣,他的上位轨迹和传统礼教倡导的格格不入,他自然对传统礼教中的君臣礼仪“不感冒”。

李渊在位时间并不长,当了九年的皇帝就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了次子李世民。李渊儿子李世民的上位之举,是有违儒家思想中的“长幼有序”的伦理。

李世民为次子,李建成为太子,还是长子,他俩都有继承皇位的要求。李世民是弑兄夺位,在道德上站不住脚。所以说,李世民为了堵住“得位不正”的悠悠众口,他对于君臣礼仪不可能过于讲究,他要以英主为榜样,来彰显他的能力,让大臣们心悦诚服,留下“贤臣遇上明主”的一段段佳话。

2、帝王巩固政权是第一位。帝王在位的第一要务就是搞政治平衡,帝王要会使些心术、搞些政治表演,以便人心齐、地位稳。突破君臣礼仪,与大臣们同吃同坐,可以快速拉进帝王与大臣之间的距离。帝王这样做看似不合礼法,但却是简单粗暴管用的一招。

3、帝王畏惧隋朝的历史重新上演。李唐开国的帝王李渊、李世民亲身目睹、经历了强盛的隋朝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一事,他们对此心有余悸。他们一心要汲取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特别是李世民,他十分重视大臣们的意见,很注意兼听众议,虚心纳谏。李世民为了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积极鼓励大臣们直言极谏。所以说,在他们心中君臣礼仪树立的威严只是虚幻的表象,突破所谓的君臣礼仪,换来大臣们的忠诚报国才是最重要的。

唐太宗

君臣一切以国家为重

君主和大臣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在其位理应谋其职。李唐开国时期,内忧外患一堆,在帝王的带领下,君臣一心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1、壮大国力是君臣的共盼。李唐开国时一统了中原地带,在君臣心目中这是一块大有作为之地。全国上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发展上,致力于提升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当时所辖区域的环境并不太好,关东、关中各地连续几年都发生了水灾、旱灾、霜灾、蝗灾。

大发展、解决难题都需要各种贤能之才。帝王们自然不会将刻板的君臣礼仪放在首位,君臣礼仪中有些做法,会让臣子感到帝王威严过甚,说话、做事难免会畏手畏脚。

唐太宗与魏征

李唐开国君主深谙君臣礼仪之殇,为了要笼络人心,营造宽松的从政环境,让有才之人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君主们和臣子谈论国事、日常相处时,不会让自己高高在上,而是会坦诚相待。

2、一心对外是君臣的共识。唐代帝国在开国之初虽然没有侵略的野心,但一门心思壮大国力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来自周围的威胁一直都在,而且越演越烈。

北方的突厥,南部的吐蕃,西侧的西域,东边的高丽,都对刚建立起来的唐代“不买账”。特别是北方的突厥一族的势力不容小觑,李渊当初起兵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曾向突厥俯首称臣。李世民在位时期,突厥更加肆无忌惮,直接逼进了长安城脚下。

十分严峻的外部环境,逼迫着君王和臣子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帝王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不可能和大臣生分。帝王心中心知肚明,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平定外患。君臣礼仪在帝王看来是可要可不要的虚礼,实实在在震慑外扰才是正道。

抵御外族

小结

君臣关系是一种捆绑关系,关键在于君主的态度。如果君主一心想要处于支配的地位,对臣子一味地要求绝对服从,不可避免会让君臣关系紧张。若是君主对于英主和忠臣理解充分到位,君臣关系也可以变得和谐。

李唐开国时期君主在处理君臣礼仪上的突破之举,是英主风范的体现。君主的这种做法是积极的,应该予以肯定。

当时的君主有着定国安邦的远大志向,并不迷信自我的权威,不做目空一切、独断专行之事,而是懂得“为上”的精髓,谨慎小心处理好与大臣们之间的关系,以便能长久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君主能放下身段,君臣之间的关系通常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李唐开国时期君臣的内部关系是一片祥和。君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统王朝;大臣们供职心情愉悦,有大展鸿图之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玄武门之变后是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活了多久,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退位

    对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唐代在我国历史中享有盛名,也是少有鼎盛时期,在封建等级阶级森严的社里,百姓生活的也极为安稳和富足。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唐代以其独特的气质引起现代人的好奇。现代社会发展科技

  • 刘彻和朱允炆都进行了削藩 最后为什么只有朱允炆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削藩政策,朱允炆为什么这么着急削藩,建文帝如果不削藩

    还不了解:朱允炆削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彻和朱允炆都进行了削藩,为什么朱允炆败了?“削藩”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往往是一朝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政权而对各个分封地或是诸侯国采取的收回权势的一种政策。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从汉朝开始就对削

  • 揭秘乾隆皇帝的真相死因 老死只是表面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死亡之谜,乾隆身世之谜,乾隆死因

    还不了解:乾隆真正的死因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清代的以为皇帝,他从小深受宠爱,在弘历的前半生真的是顺风顺水啊,弘历在年少时就被康熙器重,康熙亲自接进宫中抚养。在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在位。雍正苦干了十三年,为弘历攒下了几千万的家底。让乾隆皇帝无后顾之

  • 丰绅殷德作为和珅的儿子 和珅死后他是怎么对待和孝固伦公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丰绅殷德为什么早死,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丰绅殷德,嘉庆如果重用和珅

    还不了解:丰绅殷德和十公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和珅儿子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和孝固伦公主的?其实也谈不上报复,因为丰绅殷德没那个实力,如果硬要有报复的话,那就是丰绅殷德在乾隆国丧期间与小妾混在一起,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和孝固伦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

  • 虎父无犬子,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治的历史评价,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历史上真实的李存孝

    或许是武则天一介女流当皇帝的行为太过惊世骇俗,同样是皇帝的李治似乎总是被人遗忘,然而虎父无犬子,历史上真实的李治到底有多能干呢?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所以在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唐朝,李治是没有做太子的资格的。可是他依旧从小认真学习,加上他天资聪慧,所以很受父

  • 历史上贞妃董鄂氏是什么结局?为何会被迫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鄂氏贞妃,顺治帝为了董鄂氏,董鄂妃的儿子是被害死的吗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封建年代的很多制度,都是非人道的制度。可是有一项制度,时至今日,依旧让人不寒而栗。这个制度就是殉葬。这应该是从古至今最大的陋习,没有之一。作为“大明战神”的朱祁镇,他虽然皇帝当得不怎么样,可是就只是这个不怎么样的皇帝,废黜了自明朝始的殉葬

  • 唐肃宗将唐玄宗迎回京城 两个皇帝在长安不是很危险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玄宗和唐肃宗死亡差十几天,唐高宗和唐玄宗的关系,唐肃宗和唐玄宗的关系

    对唐肃宗和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肃宗为什么一定要迎回唐玄宗,两个皇帝在长安,不危险吗唐肃宗是夺取了唐玄宗的皇位当皇帝的。显然,当唐肃宗在见到唐玄宗的时候,是十分尴尬的事情。而且京城里面有两个皇帝,也是非常避讳的(虽然唐玄宗已经被唐肃宗封为太上皇,但事实上

  •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国的末代皇帝,下面哪一选项是孔尚任的代表作?(),孔尚任的作品有哪些

    杨戏,字文然,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季汉辅臣赞》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杨戏于延熙四年(241)所著的一篇文章,其内容为对蜀汉历代君臣的赞美及评价之辞,被陈寿收录在《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季汉辅臣赞》共有32条评语,对蜀国54位君臣

  • 历史上的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治真的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唐皇帝李治怎么样,历史上的武则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李治到底多爱武则天

    真实的李治有多恐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治作为唐代的第三个皇帝,在父亲李世民和妻子武则天两位帝王的光环下,显得有点黯然失色,所以,李治给人的印象就是懦弱,胆小。实际上李治并非如此,他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番作为,而且有很强硬的手段。李治作为李世

  • 寿安公主:唐玄宗李隆基之女,最初为何没有公主封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的公主都叫什么名字,唐朝公主封号怎么取,唐朝永安公主

    寿安公主李氏(?-?),小字虫娘,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曹野那姬所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寿安公主因不足月而出生,为唐玄宗所不喜,开始并未封她做公主。直到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被逼退位,寿安公主在禁中照顾唐玄宗起居,这时唐玄宗嘱咐自己的孙子唐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