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27岁兴兵的刘备,他的前半生为什么会碌碌无为?

27岁兴兵的刘备,他的前半生为什么会碌碌无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17 更新时间:2024/1/15 20:24:10

刘备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刘备的成长经历非常励志,他祖上是西汉中山靖王,但血缘经过了几百年的稀释早已经不被当朝皇家承认,再因为早年丧父的原因,以至于他家徒四壁,一度要靠卖草鞋讨生活。后来爆发黄巾起义,27岁的他决定放手一搏,配合官军歼灭黄巾贼获得了一些战功成为了县令,完成了从草根到士人的转变。

后来天下大乱,刘备以一个君主的身份自立门户,开始参与争霸天下。曾经得到过徐州、豫州,但实际上没有很好守住这些地方,为曹操做了嫁衣,前半生从河北打到荆州却一事无成。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没有碰到诸葛亮、前期没有强力军师辅佐的原因,但实际上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庞统指出的问题才是刘备难以发迹的真正原因。

庞统和刘备的对话

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经夺下荆州,对外继续保持和曹操的敌对关系,同时交好东吴和益州刘璋。益州因为军事力量不足,多年来攻打汉中却没有收获。这一次刘璋愿意为刘备提供钱粮攻打汉中,刘备欣然同意。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建议,益州必定是蜀汉的囊中之物,所以本次刘备入蜀的最终目的就是夺取益州。而诸葛亮留守荆州防御东吴和曹魏,庞统就是本次攻略益州的军师,两人在行军路上除了制定策略之外,也交换了很多意见和看法。

《三国志》注引《九州春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

在庞统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国贼,我们竖起反曹大旗是对的。但现在曹操的综合实力是我们的好几倍,虽然他战略收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开始反攻。建议集团的精力不要完全放在曹操身上。而是先提升我们的实力,等我们的地盘足够大,军队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和他决战了。

但刘备认为我们和曹操已经势同水火,必须针对他,他手段残酷我就温和,他诡诈没有忠诚我就树立一个忠君军爱民的形象,全部和他朝反方向走。因为现在天下人还是心念汉室的,我这么做就可以凝聚足够多的人心和支持,势力自然越来越大。像曹操这样的小人、奸臣行为我不愿意做。庞统又为刘备例句了春秋五霸的故事,建议他获取名声的时候也要敢于下黑手,这样才能尽快让自己成长,但刘备并不任何庞统的理念。

用当下的眼光来看,曹操的发迹史虽然非常狠辣,但在那个乱世里却很受用。他原本只是一个小诸侯,占据了陈留这块四战之地,周边的诸侯一个个比他还要强悍,曹操随时都会被其他人吞并。但诡诈的曹操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像一个外交官一样经常在周边势力周旋,打探各自的实力和势力间关系情况。遇到相互敌对的势力,曹操就教唆他们打仗,让他们内耗。遇到联盟的势力,曹操就各种离间对方,让双方相互猜忌直至联盟破裂。而曹操本人则趁着诸侯们相互打仗的时候修生养息,等相互间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歼灭对方,夺取最后的胜利,不到8年时间就统一中原。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几个档次,曹操虽然心虚但也无惧,拼尽全力制造各种小胜仗,终于换来了火烧乌巢的机会。这里是袁绍大军的军粮所在,曹操不顾一切烧毁了袁绍大军的粮草,使得袁军崩溃,不是逃散就是投降。而投降的那群人却被曹操直接坑杀,理由就是没有足够的存粮养他们,由此得到了屠夫的称号。但正因为歼灭了袁绍的有生力量,袁绍从此元气大伤,几年后被曹操吞并,曹操引起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

刘备因为注重名声,失去了很多次机会

可以说曹操的发迹过程是用了很多黑手段,甚至被天下人责骂,但丝毫不影响曹操势力的扩张。而反观刘备,明明很多次下黑手可以让集团发展,但刘备却不乐意。

曹操南征的时候荆州牧刘表离世,因为曹操之前的黑历史,此时荆州人心惶惶,急需一位勇敢、有魄力的人来支撑局面。当时刘表的继承人刘琮是一个软弱无能之辈,明明可以率领荆州抵御曹操,没想到直接投降曹操。当时刘备在襄阳城外驻扎了2万大军,很多人建议直接强攻襄阳,从刘琮手上夺取荆州统治权来抵抗曹操。但刘备却认为刘表待自己不薄,夺人基业不可取,于是带兵去江夏布防。尽管后来刘备还是通过赤壁之战夺下了荆州,但荆州已经满目疮痍,和之前对比性价比太低。

还有这一次攻略益州,庞统认为既然刘璋如此相信我们,那我们在宴会上就可以直接斩首刘璋然后夺取益州,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益州了。但刘备认为刘璋和自己同宗,况且刚到益州也没有民心,这么做有伤天和。而是采用了稳扎稳打的方式夺城,尽管3年后也拿下益州,但刘备还是从荆州抽调了2万大军支援,以至于埋下了丢荆州的伏笔。而且军师庞统在本次战役中阵亡,实在是惨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讷亲:出生世家满门显贵,最后却被乾隆赐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讷亲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雍正朝,眼看讷亲起高楼;在乾隆朝,眼看讷亲宴宾客,然后楼塌了。讷亲本是一介文臣,却被乾隆赶鸭子上架,派往四川领略军事,由此酿成悲剧。一、出生世家,满门显贵,勤劳敬业,在乾隆前期也曾受到器重讷亲出生于满洲镶黄旗,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

  • 嘉庆皇帝资质平庸 乾隆为什么会传位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传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引言:清朝作为距离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拥有许多能让现代人产生共鸣的东西,而清朝虽然最后走向灭亡,我们却不可否认它曾经有过最辉煌的鼎盛时期。在位的十二个皇帝无一不是勤勉努力的好皇帝,但是时代洪流中他们无法选择更好的未来,只能任由自己在

  • 溥仪共有过几任妻子?她们之中谁的结局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由于他的“传奇”经历,连带他的五位“夫人”郭布罗·婉容婉容、额尔德特·文绣、谭玉龄、李玉琴、李淑贤都成了“名人”,只是每个人的下场都不同罢了。其中,溥仪的第四任夫人李玉琴,应该是五人中下场最好的。但是,相较于前三任夫人,李

  • 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汉献帝的二任皇后曹节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曹节是曹操的次女、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历史上以深明大义、贤惠得体著称,是著名的一代贤后。图片来源于网络曹节本来是父亲安插在汉献帝身边的监视者,她与自己的姐妹一同进宫,当时父亲曹操已经是丞相了,并且还有意做皇帝,势力非常大。汉献帝明知曹操的心思,但是也不敢不从。后来曹操将汉献帝的皇后伏

  • 孙权身后不为人知的7位夫人:竟然还有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第二个夫人是寡妇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东,和孙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主持这个婚事的,是孙权的妈妈吴太夫人。谢夫人死得早,

  • 明朝淇国公丘福极其复杂却又简单至极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丘福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极其复杂,同样,丘福的一生,又可以说是始终保持的同样的立场,又显得极其简单。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我是自相矛盾,但这却是丘福真实的一生,它始终贯穿于着他的一辈子。图片来源于网络丘福,出生在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位,皇长孙朱允炆继位,皇四子朱棣不安于室,想要一夺皇位

  • 碰上了一个难以匹敌的对手:汉献帝只怪点太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做皇帝做成汉献帝这样的,也是够悲催的。傀儡,窝囊,无能,孬种......我们可以拿很多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一股脑儿砸在他的身上,都不为过。事实上,从被董卓扶上龙庭的那一天起,汉献帝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尊严,甚至没有了起码的安全感。他虽然身为一代帝王,却毫无尊严,毫无自由,被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他所有的

  • 历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昏君纣王竟居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雄才大略的帝王,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每个帝王都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故事,也有不少帝王在人们饭前饭后不断争议着。今天就让小编就盘点一下最受争议的几位帝王。网络配图No.3首次大一统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焚书坑儒是其第一大罪状,其次便是繁徭赋役。据说

  • 令长孙家族荣耀的两人: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隋朝末年,官逼

  • 曹操儿子曹冲为何是三国的神童?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曹冲是著名的神童,他也是曹操最为宠爱的儿子,因为他聪明,曹操曾经多次动过立他为嗣的想法,但是还未等到曹冲成年,曹冲就已经病死了,可以说是天妒英才啊。对于曹冲的死因,虽然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但是很多的人都怀疑他是因为权力的斗争而被害的,还一直流传着他被曹丕毒死的传说。曹操常常对着手下的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