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被俘有多冤?竟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

明英宗被俘有多冤?竟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98 更新时间:2024/4/3 0:44:06

永乐之后,瓦剌部实力逐渐增强,至宣德时,控制了鞑靼,正统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瓦剌统一蒙古三部后,成为大明北边的严重边患。不过,统一后的瓦剌还不是大明的对手,加上能从明朝获得大量的财富,双方倒也先安无事。坏就坏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振。

他是永乐年间进皇宫为宦官的,宣宗时又进入内书堂学习,之后成为太子的师傅。英宗登基后,任司礼监总管。不过,此时的王振还受到太皇太后张氏及内阁三杨制约。等到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或死或休,王振掌握了朝中大权。

网络配图

王振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

按照规定,瓦剌每年到大明的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瓦剌贪图大明回赐的胃口逐渐增大,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二千余人。

1449年(正统十四年),瓦剌竟派出二千五百多人的贡使团队,之后又虚报为三千人。这次,王振不知发什么神经,仅付给瓦剌请赐的五分之一。也先当然不干了,借口出兵。

由于敌军气势正旺,大明西北的将士几次失利后,忙向京师求援。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却鼓励英宗亲征!英宗平时对王振是十分信任的,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建功立业,所以也认为亲征是个好机会。

不过,此时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明军准备不够,皇帝不宜轻率亲征,可英宗一句也听不进去。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简单地准备了一些粮草和武器,就急急忙忙出发了,一起出征的还有一百多文武官员。

网络配图

由于准备匆忙,加上组织失误,大军未到大同,就缺粮了,人员伤亡逐渐增多。一些随驾官员,再次请求英宗回军。王振为了杀一做儆百,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跪在草地上一天。

也先听说英宗亲征,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王振和英宗进入大同,看到瓦剌北撤,以为是英宗亲征的效果,坚持继续北进。邝埜等人深感忧虑,他再次请求回军,并提醒王振不要中埋伏。直到宦官郭敬将前线惨败密告王振,并说前面有埋伏。王振才急忙传令撤军。

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这样就可以经过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显示自己的能耐。走了四十里后,王振突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行进。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来追。

有大臣请求立即紫荆关回京,被王振骂退。

等到明军退到宣府时,瓦剌军已经追到,大明将领力战,可惜的是都战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振趁机撤退,三天后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离怀来城仅二十里,大臣们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可王振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便传令在土木堡扎营。

次日,瓦刺军队已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旁无泉水,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也被瓦刺军队占领。明军被围两天,没水喝,军心进一步涣散。

也先与明军谈判,假装撤退,有意将南面河水让出,实际上却埋伏好了。王振不加思考,立即移营到泉水边。士兵一哄而散,争相抢水,正中埋伏,明军大败。

此战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立即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合德为何比赵飞燕得宠:有一双金莲小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恋物癖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性的岐变现象。当然,恋物成癖者古今中外甚多,多数并不与性有关,但对有些现象如果不从性心理的角度来看,恐怕很难以解释。网络配图 而且,在性心理变态的诸现象中,恋物癖最为复杂,这是因为“物”的范围实在太广了;同时,还有正恋物癖和反恋物癖之分,从表面上看,方向似乎截然相反,但其根源

  • 谜题:曹操一生中有哪四件事情始终弄不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是不是用宫女实验房中术?他妻妾成群,曾曹操大修铜雀台,广蓄全国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算上无名无姓,史不见载的,当远远超过此数。曹操共有25个儿子,7个女儿: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与她爷爷的爷爷同名)、曹华、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其间安阳公主、临汾公主的生母是谁,至今搞不清,可见

  • 单挑无敌的吕布为何竟被一个村民正面击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的话,吕布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单挑第一人,三国武将怎么排吕布都是头把交椅,刘关张仨人绑一块儿也干不过他一个。但说到正史里的吕布,可就没那么神勇了。要说在战场上打败过吕布的,也不在少数,毕竟吕布逞得是个人之勇,战术素养可是很一般。最具代表的是孙坚两次击败吕布。网络配图当时,孙坚是讨伐董

  •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是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君王:康熙帝。他尊孔子,研汉学,以仁德治天下,为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奠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他的饱学和好学也为后世赞叹和敬仰。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一件乐事,每读书必有所得,能够开茅塞增智慧,因而他因读书而心悦。他曾经说:“

  • 曹操堂弟曹洪:钱不能给命可以给的曹魏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古代打了败仗受伤,最害怕的是伤到了腿,因为伤了腿就不能跑,逃走保命的机会渺茫。同理,将军没有了马,就如同伤了腿一样,其危险程度会极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匹马,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半条命给了你。曹操手下大将曹洪,就曾经演绎过这样的故事。网络配图那是在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等人害怕董卓兵

  • 宋太祖发明展角幞头 用来防止大臣“交头接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乌纱帽”是中国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标志性官帽,而宋代的这种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标志——帽后配挂一根又平又长的翅,晃动起来忽忽悠悠的样子挺搞笑,这种怪模怪样的帽子学名叫展角(平角)幞头,俗称长翅帽,传说发明者是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网络配图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思维模式和处事方法都很有赵氏

  • 中国历史最坑爹的两位谋士:每个都是巨坑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为赵国送终的郭开赵国末年的相国郭开可谓“两朝老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穆王两代君主,按理说他该是赵国的死忠吧?偏偏很早秦国就发现郭开的价值,认为这家伙贪财好利,如果经费足够,绝对能成为“金牌卧底”。除了大笔金钱贿赂外,秦国还开了“接收证明”,你好好干吧,灭了赵国,到咱秦国吃香的喝辣的,待遇照旧!

  • 千古第一战神“战国四将”之首白起是谁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色的常胜将军有孙武、吴起、岳飞等。殊不知,白起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白起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白起。图片来源于网络白起,芈氏后族,姓白,名起,又名公孙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郿人(今陕西省眉县),“战国四将”之一,(其余

  • 揭秘名相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竟只是为了小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貌似有点荒唐。可是细细推敲竟有点那么回事!自古才子配佳人。且看小乔是怎么样一个人: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至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罗先生是这样描写的,举手投足之间胜似仙女,容貌更是用语言难以形容,一颦一笑千金难买,天

  • 一生为官清廉的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