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是努力!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是努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3/12/19 6:35:28

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君王:康熙帝。他尊孔子,研汉学,以仁德治天下,为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奠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他的饱学和好学也为后世赞叹和敬仰。

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一件乐事,每读书必有所得,能够开茅塞增智慧,因而他因读书而心悦。

他曾经说:“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

网络配图

小小年纪的康熙帝,在祖母的“鞠养教诲”下,即已每日刻苦学习,“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

清朝的崛起和立国依靠的是武力,在明朝前期满洲连文字都没有,努尔哈赤时期刚刚创造了文字。所以清朝初期的满洲大臣多为军事贵族,以能战善骑为荣而耻于读书。康熙帝却从年少时代即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十六岁亲政以后,他更是迫切希望学习儒家学说和治国经验。

康熙十年(1671年),时年十八岁的康熙帝在保和殿隆重举行“经筵礼”,告祭先师孔子,举行“开学典礼”,由翰林院的大儒为他授课。开始时,讲经每隔一天进讲一次。两年后的康熙十二年二月(1673年),康熙帝将之改为每天一讲,“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寒暑不必辍讲”,从此以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康熙帝每天到乾清门听政,处理政务后,即到懋勤殿听课,一天也不耽误。“经筵”后来成为清朝皇帝自我学习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他任命一批通熟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的汉人官员担任经筵讲官,又从翰林院选出10人充当“日讲官”,为他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兼其它的典籍。讲课的老师,被称为“经筵讲官”,简称“讲官”或者“日讲起居注官”。“讲官”者,只负责讲课,“日讲起居注官”除了讲课,还负责记录皇帝每天的活动。

康熙帝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儒家经典及各学派著作,几乎无所不包。历史也是他学习的一门主课,《史记》、《资治通鉴》、《春秋》等,都是必读之书。记述清太祖、太宗的实录,也是他每日必读之书。当代的书籍,他也会要求讲官释义。著名的理学大臣熊赐履是他从小的老师,著有《学统》、《闲道录札记》等书籍,他也要求熊赐履讲解给他听。康熙帝听完课后,“有疑必问”,老师则需有问必答。

网络配图

在典籍和文学上不断进取的康熙帝,渐渐产生了身边应常有翰林侍值的想法,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

于是四年后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二十四岁的康熙帝下谕在早年读书处的南斋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就成了皇帝专门读书、日讲官传授文化的专门场所。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七日,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张英、内阁撰文中书高士奇以南书房侍从身份入侍内廷,南书房成了一个内廷的正式机构。

官员凡被召入南书房侍读,时称“入值南书房”,或称“入侍内廷”。入值南书房的官员均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基本都是汉族官员。

康熙帝的南书房讲官,著名的有很多,其中一个叫高士奇的,与康熙帝的关系颇有意思。

高士奇是浙江钱塘人,家贫无资,肩扛破被旧褥徒步入京乡试。落第后在康熙的满族重臣明珠看门人的家里教馆为生。一日,明珠要写文字,找不到人代笔,看门人推荐高士奇,明珠试其文笔,他一挥而就,明珠大喜将他荐用至内廷,得到康熙帝的赞赏。于是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参与书写密谕及编辑讲章、诗文等事。

康熙帝跟熊赐履、李光地学习朱熹理学,跟汤斌学习易经,跟沈荃和励杜讷学习书法,张英更是康熙帝年轻时随时请教的好帝师;与此同时,他还努力学习掌握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医学等。数十年如一日,康熙帝历经了前后几十位顶尖的国学大师的侍陪、传授,以及一些西人大臣的指点,终于成为通晓天文地理的学者型皇帝。

网络配图

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件乐事,所以“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批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国事无论多忙,他都不忘读书。平定吴三桂叛乱时,朝中之事千头万绪,他仍能于繁忙中“孜孜于经史之学”。

康熙帝说:“帝王勤求治理,必稽古典学,以资沃之功”。起初,康熙帝通过阅读史书总结治国经验,和汉臣们探讨治国之道。慢慢地,南书房成为康熙帝决定朝廷重大事务的场所。

深厚的儒学基础,令康熙帝以“仁、义、礼、智、信”为本治国,也令他更明了兴文教、重教化的意义。他认为:“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

康熙帝说:“夫天道人道必待人而后兴。”皇帝须代表天意,要做好人,做人也要符合天意,有了好人才有天下的兴旺。刻苦读书使他“明天道,得天助”,终成千古传颂的一代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堂弟曹洪:钱不能给命可以给的曹魏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古代打了败仗受伤,最害怕的是伤到了腿,因为伤了腿就不能跑,逃走保命的机会渺茫。同理,将军没有了马,就如同伤了腿一样,其危险程度会极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匹马,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半条命给了你。曹操手下大将曹洪,就曾经演绎过这样的故事。网络配图那是在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等人害怕董卓兵

  • 宋太祖发明展角幞头 用来防止大臣“交头接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乌纱帽”是中国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标志性官帽,而宋代的这种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标志——帽后配挂一根又平又长的翅,晃动起来忽忽悠悠的样子挺搞笑,这种怪模怪样的帽子学名叫展角(平角)幞头,俗称长翅帽,传说发明者是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网络配图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思维模式和处事方法都很有赵氏

  • 中国历史最坑爹的两位谋士:每个都是巨坑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为赵国送终的郭开赵国末年的相国郭开可谓“两朝老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穆王两代君主,按理说他该是赵国的死忠吧?偏偏很早秦国就发现郭开的价值,认为这家伙贪财好利,如果经费足够,绝对能成为“金牌卧底”。除了大笔金钱贿赂外,秦国还开了“接收证明”,你好好干吧,灭了赵国,到咱秦国吃香的喝辣的,待遇照旧!

  • 千古第一战神“战国四将”之首白起是谁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色的常胜将军有孙武、吴起、岳飞等。殊不知,白起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白起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白起。图片来源于网络白起,芈氏后族,姓白,名起,又名公孙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郿人(今陕西省眉县),“战国四将”之一,(其余

  • 揭秘名相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竟只是为了小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貌似有点荒唐。可是细细推敲竟有点那么回事!自古才子配佳人。且看小乔是怎么样一个人: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至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罗先生是这样描写的,举手投足之间胜似仙女,容貌更是用语言难以形容,一颦一笑千金难买,天

  • 一生为官清廉的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

  • 朱高煦想效仿老爹玩篡位:结果就是自己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历史上,燕王朱棣夺权篡位是明朝初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也造就了一个好皇帝,其实,在他之后,还有个人,想效仿朱棣的夺权之举,只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个人恰恰就是朱棣的二儿子,而他篡位的对象也和当年的建文帝相似,同样是自己的侄子。朱高煦(1385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

  • 杜甫曾当上“工部员外郎”为何晚年却穷困潦倒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大诗人杜甫就曾被节度使严武聘入幕府当参谋,叫“节度参谋”,但是又在京朝挂个虚衔,叫“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常叫他“杜工部”,其实他压根儿没去工部上过一天班。这里头有无讲究呢?网络配图“自家人”的第二层次是幕僚,也就是人们已在小说弹词、故事评话之类文艺作品中经常遇见的“绍兴师爷”。要说幕僚,又得从

  • 刘备为什么不顾诸葛亮求情一定要杀张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没分寸感的“聪明人”,在哪里都很难有好下场,你还没法怪人家领导不识货。兰花是好东西,可是长得不是地方,挡了人家的道儿,那能不给锄掉吗?网络配图三国时代有一段时间,蜀汉和东吴关系比较紧张时候,大臣伊籍奉命出使东吴。见了孙权,照例行了拜见之礼,孙权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寒暄说:“老伊啊,侍奉无道之君,辛苦了。

  • 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宋太祖完美的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是他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