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如何虚心纳谏?将武将进献美女遣散出宫

宋仁宗如何虚心纳谏?将武将进献美女遣散出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15 更新时间:2024/1/7 9:04:17

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素也不去调查核实,立即在朝会上就此事批评宋仁宗耽于美色。宋仁宗颇不高兴地说:“这是内宫的事情,你从何得知?”王素说:“我是谏官,规谏乃职责所在,哪怕是对于风闻之事,也可知无不言。陛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必追问从何得知呢?”宋仁宗听后,呵呵一笑说:“确有其事,几位美女在朕左右,颇为亲近,难道有什么问题吗?”王素急忙回答说:“倘若疏远,倒也无妨。我之所以提出此事,正是担心陛下与她们过于亲近啊。”宋仁宗听了王素的话,忽然有所醒悟,吩咐近侍,对王德用进献的美女,每人打发300贯钱,立刻把她们遣散出宫。

网络配图

可以看出,王素规谏皇帝,不过是道听途说的谣言罢了,王素既不核实,又不隐讳,还直截了当向皇帝提出批评,要求纠正,难道王素胆大包天?其实,并非王素的胆子就真的那么大,王素这么做,不过是执行了宋朝的一项监察制度——“风闻言事”制度而已。宋朝为广开言路,实现规谏皇帝、纠察百官的目的,吸收了历代优秀的监察制度,允许言官“风闻言事”。正如王安石所说:“许风闻言事者,不问其言所从来,又不责言之必实。若他人言不实,即得诬告及上书诈不实之罪。谏官、御史则虽失实,亦不加罪,此是许风闻言事。”他人规谏或弹劾,不实者将获罪;而言官即使失实,也不追责,不用担心秋后算账。言官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批评、意见便如雪片一样飞向了皇帝的案头,谣言在这种时候由民间进入了庙堂,由耳语变成了文字,既能“正人主”,又能“绳百僚”,上上下下闻之色变。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民间纷传宫中重金“雇佣奶妈”。左谏议大夫刘安世奇怪了,皇帝才14岁,还未娶皇后,雇奶妈做什么?他猜想可能是以雇奶妈之名,行搜美女之实,便上了一道奏章,并在朝会上对“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和宋哲宗说:“陛下正当年少,没有娶后却亲近女色,这是天下不幸。希望太后保佑陛下身体,为祖宗社稷着想,清闲之余,引导陛下多研读经史,让博学的大臣教他古今治乱要义,努力增加学问,不要沉迷轻浮之好。”

网络配图

一番话说得宋哲宗惭愧地低下了头。高太后见状,赶紧打圆场说:“这是谣言,这是谣言,不要轻信谣言。”尽管此番对皇帝的规谏被高太后暂时圆了过去,但对于言官提出的意见,作为当权者的高太后,依然不能等闲视之。第二天,高太后便把宰相吕大防找来,希望他做做刘安世的工作,让他别再拿谣言说事了。谁知,吕大防却以“宰相不能私见言官”为由,搪塞了过去。无奈之下,高太后只好在自己和孙皇帝身上纠错,从此,宫中再也没发生过“雇佣奶妈”的荒唐事了。

苏东坡曾经向宋神宗上过一书,其中有几句话谈到了这种监察制度,大意是说:“祖宗委任谏官御史,从未因他们说话不当而给予重处。纵然偶有薄责,随即也会越级提升。允许他们风闻言事,而不必在规谏皇帝、弹劾大臣时察言观色。往往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一段话,基本代表了宋代“风闻言事”制度的特点和效果,既然皇帝和宰相都能认错追责,其余百官自不待言。倘要别人不信谣、不传谣,唯有谨言慎行,勤政廉洁。

网络配图

所以,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良好的制度。试想,朝廷专门禄养一批官员,以挑剔皇帝和百官的毛病为职业,挑剔越多,业绩越好,而且无须担心打击报复,这种架构下,谁还敢以身试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乐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一方。曹操麾下更是猛将如云,比如许褚,徐晃,张辽,张郃等。今天要来说的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在罗贯中“尊刘贬曹抑孙”的情感路线之下,这位先锋猛将,在《三国演

  • 汉元帝因什么事情的犹豫不决而引起了祸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在临死的时候给汉元帝任命过三个辅佐他的大臣,分别是萧望之、史高和周堪。其中萧望之曾经当过汉宣帝的老师,是前将军、光禄勋。汉元帝登基以后,萧望之就与周堪一起联合侍中金敞和给事中刘向,联名上折子请奏,希望汉元帝可以效法古道。汉元帝认为他们的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接受了,从那以后,汉元帝就常常将这四个

  • 揭秘清代皇帝用膳规矩:一人独品百余菜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皇帝,说起来都不算坏,可以说除了西太后一人外,都比明朝皇帝较好。好的皇帝,一定要照国家的规定行事,固然不能完全按照规矩,但不能离开大格。即使是吃饭这事儿,也要按规矩来。宫中的章程,所有席面、碗盘的件数,都是按品级规定的。皇帝的菜品是一百零八种,皇太后的菜品也是一百零八种,皇后是九十六样,皇贵妃

  • 蒙氏祖孙三代全都在秦统一中建立了什么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涌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军事将领,白起、王翦都是青史留名。但象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都是名将,均受到重用,一起为秦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也算是绝无仅有了。蒙骜,出生日期不祥,死于公元前240年。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名符其实的

  • 隋朝第一猛将:让突厥闻风丧胆却为何暴尸朝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很短,但却也是名将辈出!诸如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等人,但若论冲锋陷阵、破阵杀敌的第一猛将,非史万岁莫属!史万岁不仅善于骑射,武艺过人,他还喜读兵书,精通占候,为隋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最终被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当场处死!史万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 魏末晋初时期的名将,文俶最后结局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文俶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

  • 李继隆多次抗旨,为什么还能得到皇帝的认可一路加官进爵?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继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宋朝名将,大多数人会想到岳飞,不管是战略战术还是综合能力上,都称得上是宋朝第一名将,一片忠心却被皇帝害死,实在令人惋惜。然而,在北宋初年,一位实力完全不输岳飞的名将,多次违反皇帝的命令,皇帝却没有杀他,反而给他加官进爵,甚至死后

  • 海瑞敢怒骂皇帝 皇帝为什么还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靖为何没杀海瑞,被气死的皇帝,海瑞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是谁

    你真的了解嘉靖和海瑞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中正刚直,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抬棺骂皇帝”震撼古今。按理说,海瑞这样一个官场“异类”很难善终,但他运气不错,虽然屡遭打击,但每每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海瑞画像海瑞是福建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

  •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这事真的是一招败笔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明朝朱元璋传位给谁了,朱元璋孙子朱允炆下落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传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因为朱棣靖难之役的原因,很多人自然的认为,朱元璋在朱标之后立储朱允炆,完全就是一招败笔。有的亲儿子不传位,反而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最终导致明朝统治上层因为权力争夺闹的一塌糊涂。朱元璋要是早把皇位传给朱棣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嘛。虽

  • 林启荣有哪些事迹?为什么曾国藩对他赞不绝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国藩的故事简介,曾国藩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赞不绝口是啥意思

    林启荣,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运动,皆是由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朝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而毫无节制的搜刮人民。而这时的两广地区恰好处于天灾不断的时节,于是当地农民一边面对的是朝廷苛刻的税负,一边又是无情的天灾,纷纷揭竿而起,打算反了清廷。太平天国是由这一批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