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选择归属刘备真的是带着东吴的使命吗?真相是什么

庞统选择归属刘备真的是带着东吴的使命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1/19 13:17:57

你真的了解庞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阴谋论者看来,庞统归于刘备,是带着东吴使命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功曹是重要职务,作为周瑜功曹的庞统,东吴人为什么自己不用,而是由鲁肃推荐给刘备?取西川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实施的时候刘备犹豫,诸葛亮也没有态度,而庞统再一番规劝刘备就带着他入川了?在进入益州后,刘备为什么多不听庞统的建议?庞统不是冲锋陷阵的武将,为什么会死于阵前?那么,庞统归刘备,真的是东吴人安排过来的吗?或者说,庞统真的是东吴人的间谍吗?

说庞统归刘备绕不开一个地方,这就是荆州南郡,而作为功曹,又不得不说到郡太守。所以说,庞统是南郡的功曹,其次他才是归刘备之前的东吴官员。

先说说与庞统有关的郡太守。周瑜攻下江陵城以后,“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在周瑜之前,南郡太守应该是刘表任命的,鉴于刘表的儿子刘琮是举州投降的曹操,而曹操的主要将领又没有人任职南郡太守,那么很有可能,这时的南郡太守仍然是刘表时期任命的人。周瑜之后,程普代理过一段时间的南郡太守。刘备平定江南以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后转在南郡”。是转在南郡驻军还是转在南郡任职太守,这个只能是存疑。再后来就是糜芳任职南郡太守。借来南郡后,孙权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这就表示,刘备这个荆州牧得到了孙权的承认,刘备有权任命荆州的官员。所以,程普这个江夏太守马上就回去继续当他的江夏太守了。

再来说说庞统的功曹及转归刘备的任职。司马徽和庞统交谈以后,感觉这个人非同一般,称他为南州士人的领袖,从此以后庞统名声逐渐响亮起来。有了名声后,“郡命为功曹”。后来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周瑜去世,庞统送丧去了东吴。庞统是襄阳人,襄阳属于南阳郡,他初任功曹是在南阳郡还是南郡不确定,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庞统任职功曹是在周瑜任南郡太守之前。《江表传》记载有刘备的话说:“卿为周公瑾功曹”,也只能说明,是周瑜接管了南郡以后,接过了原来南郡的班底,并不是周瑜当了代理南郡太守以后,才提拔任命了庞统为功曹。

刘备代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耒阳县管理的不好,免官。这段话说的是,刘备接管了荆州,庞统成了荆州牧刘备的从事。可能这些秘书人员太多,也可能是刘备还不了解庞统,所以先让他挂一个实职,到耒阳县去当县令。必须说明,刘备这个任命绝对不是贬斥,最多只能是不太了解,因为刘备的地盘不多,能担任一个实职县令,也实属不易。只是庞统不是诸葛亮,只有理论,实务不行,被免职了。这时候鲁肃出来说话了,他给刘备写信说,庞统不是一个干实务的,假如你给他一个治中或者是别驾之类的职务,他肯定会像千里马一样奋蹄飞跑。刘备还是没有表示,只是在诸葛亮也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刘备才和他好好地谈了一番。经过一番交谈,刘备非常器重庞统,接着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成为治中从事,就是身边的秘书,或者是首脑机关高职位的秘书。不多久,庞统又和诸葛亮一起被任命为军事中郎将。两年以后,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帮助自己抵御张鲁,刘备犹豫不决,庞统说服了刘备,并跟随入川。

看庞统和吴人的交际,除了当过周瑜的郡功曹之外,还因为送周瑜灵柩去过一次吴都。因为庞统有名气,临走的时候陆绩等人前来送行,庞统一贯作风是发现人优点说人好话,这些送行的人非常高兴,相互结为好朋友。再就是鲁肃对庞统的推荐。

总结一下就是,庞统因为名声逐渐增大被郡选为功曹,赤壁之战后因为政权的更替成为周瑜的功曹,又因为周瑜去世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庞统又归了刘备。那么,庞统为什么不回到东吴呢?其实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个政权的更替,原集团的人员留下来继续为新政权服务很正常,像吕布属下的张辽,袁绍属下的辛毗崔琰等等;二是当时孙刘处于联合状态,对于荆州的原来官僚体系谁都不可能动,尤其是不能在相互之间流动,因为那样会破坏联盟关系。这就是高层各自保持原班底不变的原因。也就是说,庞统归刘备,完全是一种政权更迭而带来的不得已行为,没有丝毫的主动因素。尤其是,当时的庞统,根本就不是东吴集团的核心人员,甚至连骨干成员都算不上。

至于孙权内心里是希望和纵容刘备取西川,安插庞统跟随,则实在是于史无据。实际情况是,孙权是想和刘备共取蜀,但主簿殷观说服刘备不要这样做,但孙权还是派出了孙瑜起兵,被刘备挡下。孙权知道刘备是坚决不同意的,无奈,只好把孙瑜召回。后来刘备入川,留下关羽守荆州,孙权听说后大怒,说:“猾虏乃敢挟诈!”,这充分说明孙权知道自己上了刘备的当。既然是上当,那么,庞统随刘备入川,就不可能是孙权的有意为之。

对于庞统的建议刘备不采纳或者是只采纳中策,是因为刘备求稳,而他觉得庞统的计策过于冒进。庞统为什么会死于阵前呢?这只能说明是庞统求胜心切。汉中之战刘备也有过这样的表现,法正只好挡在刘备身前,这才劝得刘备后撤。庞统为激励将士攻城冲的太靠前,被流矢射中,纯属意外。刘备攻打雒城一年多,长期暴露野外,难道他就不着急吗?或者还是说,刘备冲到前面给庞统挡箭就没有阴谋?

最后说一下,庞统带着东吴使命一说,史书中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孙权没有接见过庞统,其他还有什么人能够安排庞统完成这么重大的任务?鲁肃吗?这种派遣执行国家级任务的事情,鲁肃只能是传话者而不可能是决策者,既然是传话者那就应该有孙权的授意,而问题是史书根本就没有孙权接见庞统的记录。史家记史,有些事情可能不便于直接写出,但他们总会给人们留下一些暗示,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曹操在徐州屠城,《三国志》写的是“所过多残戮”。像庞统带着东吴使命这种事,所有史书没有给出过一丝一毫的线索,如果只是在自说自话,是不是连推理小说也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史上最精锐特战队,名字也是很奇葩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恐特战队之神鹰,张继科退出国乒了吗,反恐特战队免费观看

    由于北方游牧部族军队,大都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行动迅速,行踪飘忽不定,而明朝军队长期依靠凭借长城和要塞凭坚固守的单一作战模式,万里长城沿线随处都能成为敌军攻击目标,明军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在作战中陷于被动局面。因此对敌方军情动态的侦察和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提前了解敌方的进攻路线、进攻目标、

  • 赵德芳手里的金锏是怎么来的?打死一位皇帝减少一条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赵光义封赵德芳为八贤王,八贤王请出金锏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德芳。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是权力最大的人,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古代人们认为,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皇帝的,就是你手上的东西,也是皇帝赏赐给你的,但古人也考虑到一个问题,如果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要是他犯错误了,岂不是

  • 宋徽宗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史上最无能的皇帝?为避祸将皇位传给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徽宗简介,成为大宋昏君之宋徽宗,宋徽宗死后被炼成灯油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徽宗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史上最无能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的大宋王朝能臣武将之多,人口基数之大,钱财物产丰富,是当时社会少有的一个奇迹。但就这样一个富庶的国家,居然被只有区区几万人的女真人给灭了,难以想象在我们国家被人肆意欺辱的时候,在最应该拿起武器

  • 孙权“孙十万”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他是真的不会带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谁把关羽的头割掉了,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孙权的优点与缺点

    对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然而吴国的实际奠基人却是孙权的兄长孙策。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他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就荡平和江东,和他的父亲一样孙策也是一个骁勇善战之人。而孙权相对于其父兄来说就显得“文弱不堪”了。历史上的孙权也是一个尚武之人

  • 汉武帝在位时诛杀五位丞相 却唯独宠信他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朝的十三位丞相,汉武帝丞相公孙弘,汉武帝的宰相是谁

    汉朝时,皇权与相权之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汉武帝时代。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一共经历了13位丞相,分别为: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有五位被处死,六位被罢免。剩下两个是公孙弘和田千秋。田千秋是汉武帝时期的最后一位丞相,被托孤留任

  • 南宋将领梁红玉:一位青楼女子出身的女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土匪出身的名将,宋朝女将梁红玉,宋朝梁红玉是什么样的人

    中国古代的女人身份低微,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更有诸多家贫卖女现象,命好点卖给大户人家做妾做丫鬟,命不好又略有几分姿色的一般都被卖去青楼当妓女。做了妓女,可谓是跳入牢坑,此后漫漫人生路更是身不由己。说到青楼妓女,能被赎身出离开这个地方已经是重获新生了,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妓女,转嫁

  • 李广之死与李陵之降始末:一家都是悲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李陵的结局,李陵最后的结局,李广李敢李陵

    李广一家都是悲剧人物。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仕途几起几落,始终未能封侯,而人品、声名、战功远在他之下的人则纷纷封了侯。最后,他因不堪忍受大将军卫青的排挤和刀笔小吏的折辱,愤而自杀。他的儿子李敢怨卫青排挤其父,一时义愤击伤卫青,后被卫青的外甥

  • 因私幸宫女被皇后逼得离家出走无奈大哭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妃的死皇上给了她体面,宫女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皇上为什么要杀华妃

    如此大动干戈,这位皇帝是犯下了多大的过错呀!其实没那么严重,只不过是皇后不在宫中时私幸了一个小宫女而已。这在其他皇帝那儿,恐怕皇后还得摆着笑脸来一句:“臣妾恭喜皇上又得佳人。”可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可没那么温婉贤淑。东晋的王导算是大人物了,先后辅佐了元、明、成三位皇帝,说他是东晋王朝的缔造者也不为过,

  • 倒霉透顶的一位君主但留下的宝贝却震惊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被太子殿下惦记的倒霉正常,她跳轮回台帝君后悔了,送上门的娃成了皇帝

    我们今天介绍一个史上最倒霉的君主,还有与这个君主有关的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姬獳(ru)。提起他,大家比较陌生。不过一说“病入膏肓”这个词,大家以后可以想到他。晋景公姬獳。还有我们的赵氏孤儿,也是在晋景公时代发生的。网络配图是人都要得病,病入膏肓,也只能说天不眷我。不过,这个主公的倒霉

  • 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心有余而力不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国藩为何不称帝,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李秀成劝曾国藩称帝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图片来源于网络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占湖南,曾国藩奉旨前往抗击成立湘军,湘军一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人们只知道湘军常打胜仗,并且士气高涨,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