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脱脱改革推行各种政策 元朝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脱脱改革推行各种政策 元朝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4/1/24 18:38:5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元朝脱脱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朝地图

公元1340年,在元顺帝的支持下,脱脱登上宰相的位置准备带领元朝走出颓势,准备捍卫统一元帝国的尊严。

确实,在脱脱担任宰相前,整个元朝社会已经开始产生动荡了。不仅地方上有多方割据的起义军,整个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受自然条件和耕种条件双重影响很大。

元顺帝早年确实算是励精图治,他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得力助手,于是将目光对准了脱脱。

脱脱(影视形象)

在前篇文章中,我们就有提到过,在他担任宰相前期,为了能够在民众心中获取一个得利的位置,便极力促成科举考试的重新推行,乃至其他族人开放做官途径,以此获取民心。

在历史上,脱脱曾经有过两次担任宰相的经历。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他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在第一次任期当中,脱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元大都的粮食供应,毕竟元大都人口近百万,百万人的日常口粮自然是一个极大的物质需求。

元大都皇宫

在脱脱任期以前,元大都的粮食大多从南方由京杭大运河运到北方。但是,由于时间的累计,大运河部分河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淤塞,这对于北上的漕船来说自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元朝发展的高峰期,供应元大都的运粮船队规模高达每年三百万石以上,但是直到元朝至正年间,漕粮规模不断下降,额度甚至降到了260万石左右。

所以说,当时刚出任宰相的脱脱,便准备把粮食作为他的第一个突破点。

大运河

如果说要维持元大都对于各地的统治权威,必然要保证它拥有充足的粮食来进行消耗,不管是应对普通百姓的消耗,还是对于起义军攻占周边城池,都需要大量的粮草。

最终,脱脱便采取了他的经济政策,也就是以朝廷为中枢,直接控制地方经济,也就是征集大批民夫来完成对运河的整修,以此及时供应元大都的粮食经济需求。

不过,在脱脱担任宰相后期,黄河在发生了溃堤以后,建立的黄河防洪系统可谓是不堪一击。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反叛势力又此起彼伏,还没等脱脱大显身手,元顺帝便只好下令罢免脱脱。

但是,随后几年,上任的宰相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元顺帝又再次征召脱脱。在公元1349年,元顺帝为保障元朝的正常统治,便再次用脱脱作为宰相进行深入化的改革。

说实话,身为宰相的脱脱做事还是亲力亲为。当然,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百姓心中得到威望,乃至实现朝中兴,他也必须要对国政方针深思熟虑地进行。

元顺帝

随后,在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后,脱脱便提出了四大方向的改革!

首先,对于任何时期处于动荡的王朝来说,整顿吏治都是一个取得民心的好措施。

特别是在元朝末年,官场贪腐严重,这也大大离间了中央朝廷和地方百姓的信任感,这也就造成了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

其次,脱脱深知黄河泛滥的危险,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黄河,建设新的运河系统,这也就大大减少了因为洪水而流民遍地的情况。

同时,脱脱还专门给较为干旱的北方地区搭配了更适合种植的稻谷。

在脱脱看来,重要解决好这些普通民众的生活物资资料,就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的安定,也有利于中央朝廷维持对地方的统治权威。

元朝军队

当然,这些措施并不是没有条件支持,脱脱惧怕在推行过程中会遭到个别势力的骚扰和对抗,便组织起完善的军事体系来捍卫改革果实。

对于脱脱来说,凭借对地方的控制,以及从地方收取财税,中央便可以组织数量更加庞大、武器更为先进、最具战斗力的军队。

从以上的这些改革措施来看,脱脱的计划确实非常详细。但是,不管是修建水利设施乃至扩充军队,都需要大把资金的投入。

元朝纸币

但是,元朝国库本来就捉襟见肘了,根本拿不出太多钱来维持改革的持续推进。既然没有足够的钱该这么办,很快,大家就把目光聚集在了增发货币上面。

简单来说,增发货币权益均控制在朝廷手里,如果朝廷可以大肆产出货币,便可以凭此解决钱荒的问题。

但是,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就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进而造成物价上涨,导致民心不稳,自然而然聚集起更多的反元势力。

最终,随着反元势力的聚集,进而导致元朝逐渐受到各类经济乃至军事冲击,直到元朝被各地起义军推翻。

虽然说,脱脱的改革计划比较合理化,但是由于过于对民间进行经济刺激和指导,导致在加大货币发行的同时没有考虑市场的经济秩序,进而成为了压死元朝的最后一颗经济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薛讷在唐时的战绩如何?曾处死武则天的宠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讷字丁山,薛讷和薛丁山,武则天是薛刚推翻的吗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薛讷在唐时的战绩如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薛仁贵、薛丁山父子是家喻户晓的大唐名将,有很多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都演绎过这对父子传奇般的一生,但是正是因为两人在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父子两人都是历史真实人物。根据史料记载,薛仁贵确有其人,而且历史上的薛

  • 刘禅对姜维不冷不热,背后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禅真的无能吗,刘禅为什么支持姜维北伐,姜维最后用的是什么计谋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姜维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后期的名将,也是刘禅时代最重要的军事支柱。诸葛亮死后,蜀汉随时处在魏国的强大威胁之下,姜维在极端困难的局面下,独撑危局,凭借他出众的军事才华,成为蜀国最为倚重的国之干城,屡次击退魏国进攻,大大延

  • 虞世南在文学、书法方面有什么经历?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虞世南心经书法小楷,虞世南楷书代表作,为什么楷书很多人不练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人,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书法家。下面着重给大家介绍的不是虞世南的政治功绩,而是他在文学书法方面的事迹。陈武帝永定二年,虞世南在一个名门望族出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七岁时,叔父虞寄没有子嗣,虞世南就过继给了虞寄为子,在叔父的膝下学习成长。在别

  • 他是南宋抗金名将,揭秘杨沂中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传奇一生,宋朝108名将,宋朝杨业的真实历史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杨沂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南宋建立之初,面对金国人的疯狂进攻,南宋朝廷大臣分为两派,一派积极主战,以张浚、岳飞等武将为主,他们认为南宋完全具备与金国抗争的武备实力,应该积极抗击金国军队,北伐中原收复故都。另一派则是主和派,以秦桧、万俟卨等

  • 周贵妃欺辱钱皇后是什么下场?为什么没被明英宗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治怕武则天吗,李治死前为什么不杀武则天,明朝郑贵妃结局如何

    周贵妃欺辱钱皇后是什么下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英宗复辟后,太子生母周贵妃母凭子贵,一直试图以庶夺嫡。英宗生前就非常担心自己驾崩之后,皇后会受到欺辱。他明知道周贵妃不是个省油的灯,为什么不将周贵妃给殉葬了一了百了呢?三个原因,让他下不了手。因为明英宗作为皇帝

  • 王爷写下“谢祐”二字,武则天为何把他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爷是,写下爱的诗篇,王爷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则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唐都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唐高祖李渊未能妥善处理好皇位传承关系,导致几个儿子刀兵相见,自相残杀,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惨痛悲剧。秦王李世民谋略过人,手下能人众多,事

  • 明朝大将徐达赫赫有名,他女儿做的事更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军事家排行,明代才子娄坚,徐达的几个女儿都嫁给了谁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徐达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能建立大明朝,大将徐达的功劳首屈一指,无与伦比。徐达是安徽凤阳人,这里也是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的发源地之一。徐达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之家,自幼跟着父母过着吃苦受累却衣食难继的穷困生活。但徐达却没有自甘沉沦,而是渴

  • 庞统选择归属刘备真的是带着东吴的使命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为什么离开东吴,刘备进攻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刘备打孙权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你真的了解庞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阴谋论者看来,庞统归于刘备,是带着东吴使命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功曹是重要职务,作为周瑜功曹的庞统,东吴人为什么自己不用,而是由鲁肃推荐给刘备?取西川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实施的时候刘备犹豫,诸葛亮也没有态度,而庞统再一番规劝刘备就带着他入川了

  • 揭秘明朝史上最精锐特战队,名字也是很奇葩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恐特战队之神鹰,张继科退出国乒了吗,反恐特战队免费观看

    由于北方游牧部族军队,大都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行动迅速,行踪飘忽不定,而明朝军队长期依靠凭借长城和要塞凭坚固守的单一作战模式,万里长城沿线随处都能成为敌军攻击目标,明军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在作战中陷于被动局面。因此对敌方军情动态的侦察和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提前了解敌方的进攻路线、进攻目标、

  • 赵德芳手里的金锏是怎么来的?打死一位皇帝减少一条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赵光义封赵德芳为八贤王,八贤王请出金锏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德芳。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是权力最大的人,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古代人们认为,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皇帝的,就是你手上的东西,也是皇帝赏赐给你的,但古人也考虑到一个问题,如果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要是他犯错误了,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