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名将孟珙是如何恢复与重建荆襄地区的?

南宋名将孟珙是如何恢复与重建荆襄地区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40 更新时间:2024/1/6 19:12:12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南宋中后期军事家,曾参与蔡州之战,联合蒙古灭亡金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端平三年十月,蒙古进攻荆襄方面主帅阔出病死,在塔思率领下,中路蒙军继续南侵。为夺取江防重镇江陵,蒙军分兵两路:一路进犯峡州,欲从监利渡江,从上游对江陵形成压制;另一路进攻复州,进逼汉阳军,企图断绝南宋荆襄、江淮之联系,使江陵失去支援,坐以待毙。

早在嘉定年间,金朝在蒙古的进攻下北部疆土日朘月削。为弥补损失,金朝不断南下攻宋,南宋边防压力陡增。鉴于金军屡屡攻入荆襄、淮西结合部的蕲、黄地区,对南宋江防造成极大威胁,南宋遂于嘉定十四年于鄂州设立沿江制置副司,负责两大战区结合部以及荆襄战区长江防线的安全。

一、收复失地

1.排兵布阵

淮西制置兼任沿江制置副使的史嵩之,见到襄汉尽失,蒙军分兵进逼江陵,长江中游局势十分危急,在朝廷诏令淮西沿江各处救援的催促之下,急忙调遣驻防黄州的孟珙前去支援。

孟珙在灭金之后,受到理宗的赏识,被调往黄州,节制蕲、黄、光、信阳四郡军马,负责江淮、荆襄战区连接处最薄弱处的防卫。孟珙到任后,在加紧增筑城墙、疏浚城壕的同时,积极招徕北方流民,建齐安、镇淮两砦以处其众,令其垦荒屯田,使蕲黄地区的经济得以逐渐恢复。

随后,孟珙又依托山势,于城北两耳山“跨山为城,绵亘西北,以护大城”,黄州的城防体系得到进一步增强。孟珙的积极经营,也为其后南宋黄州大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荆襄战局糜烂,蒙军已成蔓延之势,领命赴援的孟珙,为避免蒙军偷袭,派义军首领张顺先行渡江开路,在确保水路安全无之后,再亲率大军前往江陵。

赶到前线之后,孟珙见蒙军兵众善战,编造战筏急欲渡江,而己方兵力较少无法正面克敌,遂采取缓兵之计迷惑蒙军,白天令兵士不断变易服饰、旗帜,往来游走,夜晚则让全军遍举火把,沿江上下数十里火光不绝。

蒙军不知虚实,以为宋军陈重兵于南岸,遂放弃渡江计划,与宋军转入相持。以疑兵之计阻止蒙军渡江之后,趁敌军士气转衰,孟珙又约外弟赵武对蒙军共同发动突袭。

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几番冲击,大败蒙军,“破砦二十有四,还民二万”,彻底粉碎了蒙古夺取江陵的企图。由于江陵解围,长江中上游乃至荆襄战区的不利局面都得到了缓解。

2.抗击蒙古

为表彰孟珙之功劳,嘉熙元年(1237),朝廷任命孟珙为知江陵府、京西、湖北安抚副使,不久,又进为京湖安抚制置副使,将整个荆襄防务交与其手。在进攻江陵受阻之后,蒙军又增兵淮上,围攻黄州、安丰等地,企图由淮西突破南宋防线。

然而,由于孟珙、杜杲、吕文德等将领的固守,蒙军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目标,反而损失惨重。由于军事进攻一时不能取得进展,蒙古也效法金人,“以和议佐攻战”,在为战争动员做准备的同时,勒索金银,试图以和平麻痹南宋,于战场之外有所收获。

面对蒙古的威逼利诱,多数朝臣吸取以往一味求和然边患不断的历史教训,基于宋蒙之间的实力对比,不再将对外关系局限于和、战二途,普遍认为只有增强前线守备才是南宋生存的唯一出路。监察御史曹觱劝说理宗“易信和者而信守”。

在大臣的舆论驱使下,理宗拒绝了蒙古和议,坚持以守为主的方针,嘉熙二年(1238)十月,升任孟珙为京湖安抚制置使,令其“收复京、襄”,将荆襄战区恢复重建的重任托付给他。

自克敌军兵变以来,襄阳已被焚掠一空,城中所剩百姓也被蒙古驱往洛阳。蒙军在荆襄战场的作战,是以最大限度摧毁南宋防御为原则,并不计较城池得失,即便对于重镇襄阳,依然“不立镇戍”,只以游显领襄阳、樊城事,进行象征性占领。

在巩固江陵防御之后,孟珙开始了反攻襄汉的行动。为了收复襄阳,孟珙认为:“得郢然后可以通馈饷,得荆门然后可以出奇兵。”遂对两地率先发动进攻。在宋军的攻势下,本无意据守城池的蒙军纷纷溃退,张俊收复郢州,贺顺克复荆门,打通了进入襄阳的通道。嘉熙三年(1239)初,宋军又收复信阳军,逐渐形成了对襄阳的合围。

在宋军不断胜利的影响下,趁襄阳内乱占据城池、一度投附蒙古的襄阳当地土豪刘廷美、刘廷辅随即反正,“纠集民丁、庄农,内外夹击叛贼”,对留守蒙军不断进行袭扰。

在当地民众的协助下,宋军顺利进军襄阳城下,正月,刘全克复樊城,六月,襄阳守军执游显降宋,宋将江海“克复襄阳城壁”,有赖于孟珙的谋划经略,南宋最终夺回了荆襄战区的主导权。

二、协防吴蜀

1.接连失地

由于南宋方面的积极抵御,蒙军不仅无法实现攻占江陵,进而控制长江中游的企图,在孟珙的有力反击之下,以襄阳为中心的襄汉地区也被宋军重新夺回,蒙古试图从中路突破荆襄战区的计划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为了挽回荆襄战场上的颓势,在正面进攻无法攻破长江防线的情况下,嘉熙三年秋,在塔海、秃雪率领下,蒙军进犯四川,欲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穿透荆襄防线,重新实现合围临安的作战计划。与荆襄战区依靠孟珙的措置而暂得粗安不同,四川战区自端平年间蒙军大举南征之时起,便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蒙古西路主帅阔端的进攻之下,四川地区“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

因此,面对残破不堪的四川防线,号称“八十万”的蒙军顺利进入东川,经达州、开州,进抵长江上游重镇万州城下。面对沿长江南岸戍防的宋军,蒙军一部从正面发起佯攻,对其形成牵制,再遣主力由万州城西的湖滩渡口偷渡过江,在蒙军的夹击之下,宋军万州防线彻底崩溃。

成功控制长江上游的蒙军,分兵两路,一路南下施州,准备由此地向湖湘地区渗透,对荆襄腹地进行骚扰;另一路则沿江东下,在攻破荆襄西南门户夔州之后,进至巫山,从侧面对荆襄战区形成极大威胁。面对蒙军的分路进犯,孟珙再次展现了高超的兵力调控能力。

2.防守反击

针对南下施州,欲对荆襄后方进行骚扰的蒙军,孟珙先遣伍思智率千人赶赴施州前线驻防,再令其弟孟璋选精兵两千前往澧州接应,防止蒙军的透漏南下。而为了应对沿江东进的蒙军主力,孟珙则做出了更为周密的部署,遣兵两千屯峡州,千人屯归州,增强沿江地区的整体防御。

对于蒙军必经的归州前线重要关口万户谷,孟珙又派于德兴进行重点设防。在不断充实前线防御之后,孟珙再令其弟孟瑛分兵五千固守松滋,负责接应前线诸军,并防范蒙军由此地过江而再次威胁江陵。

为了体现坚决抗战的决心,孟珙在“增置营砦,分布战舰”,积极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在荆襄地区被兵多年,粮草供应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尽力筹措到兵粮十万石,发往前线各地,使得前线宋军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下士气依然高涨。

在孟珙层层布防、节节抵御的指导方针之下,宋军前线捷报频传。刘义在巴东之清平击败蒙军,孟珙之兄、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孟璟更是在大垭寨之战重创蒙军,斩获甚众。

本欲沿江而下、席卷荆襄的蒙军,刚进入归州便遭到宋军的强力阻击,看到宋军已然有备,侧击荆襄之计划无法实现,遂撤军北归,宋军乘胜追击,收复夔州。

三、巩固荆襄

1.建立防线

孟珙节制荆襄之前,已在此地与蒙古较量多年,对于荆襄战区屏蔽东南、协防川蜀,在南宋国防中的重要价值自然较他人认识更为深刻。因此,在协助吴蜀抗击蒙古的同时,更加重视荆襄本地的国防建设。

襄阳收复之初,由于襄樊城池已毁,襄汉前线其他州郡又多遭蒙古洗劫,时任节制江淮、京湖、四川军马,主持南宋国防全面工作的史嵩之就以“襄阳虽复,未易守”为言,主张放弃襄汉防线,退守以江陵为中心的长江防线。

襄阳前线虽然遭受重创,但因其对整个荆襄战区的屏障作用,即便宋军无法继续依托城防阻挡蒙古入侵,但由于前线的牵制,蒙军不能全力南下,长江防线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只有依靠两条防线形成的纵深防御,荆襄战区的安全才能保障。因此,孟珙不仅反对南宋高层收缩防御的主张,还认为襄阳防御应该加强。

为此,在收复襄阳之后,孟珙便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前线防御力量。镇北军(后改为忠卫军)自襄阳兵变后,番号一度撤销,孟珙招收息、蔡等地归降勇壮,重新恢复了忠卫军建制,又以襄、郢归顺之人组建先锋军,两淮流民建立宁武军。

受孟珙尽忠为国的精神感召,荆鄂都统制张顺更“以私钱招襄汉溃卒,创忠义、虎翼两军”。“嘉熙间,兵,及十三万人。自淳祐初拣汰之后,惟以九万为额”,荆襄战区自端平、嘉熙年间因蒙军南侵而被严重削弱的防御力量,在孟珙的积极措置下得以显着增强。

2.杯水车薪

虽然襄汉前线在孟珙的经略下防御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城防体系损毁严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原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卫水平,原本身处内地的长江一线,转为兵锋所及,成为蒙军南下攻击之重点。

长江防线如若失守,不仅荆襄战区随之不守,南宋“常山蛇势”的国防体系也会因为“腰膂”断绝而彻底崩溃。因此,孟珙主张对西起秭归、东到鄂州的荆襄战区境内的长江流域进行全面布防,针对峡州至公安上流滩涂众多,蒙军易于深冬透漏之处,则进行重点设防。

由于防线漫长,前线供给仅靠后方转运无法负担,为解决前线军食,孟珙遂于秭归到汉口沿江地带大兴屯田,建屯二十,田庄一百七十处,屯田面积近十九万顷,前方的后勤供应也因此得到保障。襄阳失陷之后,京湖制置司撤往江陵。

结语

从收复襄阳到病逝江陵,孟珙在主政荆襄、夔路近十年的时间里,整顿防区军政,东援两淮,西保川东,以一己之力肩负起南宋三分之二国土的防御重任,确保了宋蒙交战前十年里长江上、中游防御体系的安全,对东南江防的稳固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所推行的三层防御、荆蜀联防策略,也为南宋随后的抗蒙作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此外,孟珙在招附流亡,劝课 农桑,发展文教事业方面的种种举措,也对荆襄地区的恢复与重建作用甚大。无论功绩与品德,自岳飞之后,孟珙都无愧为南宋第一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愉妃70岁还被乾隆翻牌子 愉妃为什么始终还是一个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愉妃和谁关系好,历史上颖妃和令妃的关系好吗,乾隆年制款识

    还不了解:乾隆和愉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钟爱永琪,其母愉妃70岁还被翻牌子,为何她生前却只是妃位?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但要说最让乾隆喜爱,也是乾隆心目中最属意的继承人那还得是皇五子永琪了。乾隆曾多次公开表示永琪是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继承人选,如果不是永琪

  • 关羽拒绝孙权的求娶,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孙权为什么杀关羽,关羽投降孙权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是《三国演义》里关羽拒绝孙权联姻请求的台词,真实历史上也的确有关羽拒绝孙权为儿子求娶关羽女儿的记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 唐玄宗当初那么宠爱杨玉环 最后为什么还要赐死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谁赐死杨玉环,为什么一定要赐死杨玉环,杨贵妃唐明皇

    对唐玄宗和杨玉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这么宠爱杨玉环,为什么最后还要赐死她呢?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有闭月羞花之貌, 唐玄宗李隆基迷恋杨玉环的容貌,对杨玉环百般宠爱,关怀备至。唐玄宗了解杨玉环喜欢吃荔枝,就派人不远千里从宫外送过来。唐玄宗了解杨玉环喜欢喝

  • 陈玄礼对不起唐玄宗 陈玄礼回长安后为何没有被秋后算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熙凤怎么被休的,陈玄礼为什么叛变,侯君集谋反为什么还能进凌烟阁

    还不知道:陈玄礼和唐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玄礼回到长安后,为何没被秋后算账,原来他做了一个选择。在马嵬驿兵变中,陈玄礼确实是对不起唐玄宗的。说陈玄礼对不起唐玄宗,是因为他连续做了几件事情,导致了唐玄宗不但丢了江山,还丢了美人。到头来两手空空。为什么这么说呢

  • 有哪些与韦见素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床快婿典故,佚名的故事,跟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韦见素(687年-762年),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韦见素出身京兆韦氏南皮公房 ,进士及第后授相王(李旦)府参军,历任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迁

  • 韦见素:唐朝时期宰相,扈从入蜀后奉命辅佐唐肃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韦见素文言文,扈从如云,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

    韦见素(687年-762年),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韦见素出身京兆韦氏南皮公房 ,进士及第后授相王(李旦)府参军,历任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迁

  • 三国入川之战中张任是什么下场?为何不投降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全面战争刘备后期怎么都宣战,刘备为什么兵败当阳,刘备取西川之战是哪一年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的邀请进入西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备取益州,欲成霸业,军师庞统在落凤坡中了张任之计,被乱箭射死,折了刘备一臂,刘备无奈,只好调诸葛亮等人率军入川相助。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让张飞率军从陆路入川,一路让赵云随同自己率

  • 陈玄礼当初作为禁军统领 他为什么敢多次折辱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陈玄礼是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还不了解:陈玄礼和唐玄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禁军统领,为何多次折辱唐玄宗?严重怀疑陈玄礼是太子李亨安排在唐玄宗身边的卧底。陈玄礼本来是唐玄宗身边的禁军统领,能做到这个职位,可见唐玄宗对陈玄礼是相当信任的,那是真当成自己人来看待。可是陈玄礼这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杨国忠的?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多大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启示,如何全面评价林则徐,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国忠早年嗜酒赌博,品行不端,被亲族鄙视,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授新都县尉。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扶风

  • 杨国忠:唐玄宗时期宰相,在马嵬驿之变中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改史证据确凿吗,李世民对外发动的战争,如果李世民遇到安史之乱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国忠早年嗜酒赌博,品行不端,被亲族鄙视,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授新都县尉。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