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损失十一员大将 蜀汉到底损失有多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损失十一员大将 蜀汉到底损失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75 更新时间:2023/12/5 2:34:02

还不了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朝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以至蜀汉王朝国力日下,最终覆灭,诸葛亮并不算是个卓越的帅才,只能说是个治理后方的能臣罢了。

那么,在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声势最大最有希望成功的就属第一次了,而这第一次北伐也是败得最惨的一次,先后阵亡了十一员大将,他们都是谁呢?第一次北伐又到底有多惨呢?这就要从蜀汉王朝鼎盛时说起了。

全盛时期的蜀汉政权

蜀汉王朝由汉室宗亲刘备一手创立,位于我国西南一带,按照现在我国版图来看,其强盛时东起湖北,西至川西,南到两广,北到陕甘,几乎是我国现在国土的三分之一。

拥有汉王朝天下九州中的荆、益二州,总兵力二十余万,同时拥有坐镇荆州的关羽,虎踞汉中的张飞,长坂英雄赵云,麾下数万西凉铁骑的马超,以及岭南名将黄忠等人。

相比于后来“蜀中无大将”的尴尬局面,鼎盛时期的蜀汉王朝年轻一代中,还有着关平关兴、张苞、马岱廖化等人,可谓风头正劲,足可与北面的曹魏相比肩。

可是在建国后不久,关羽因过度自傲失了荆州,五万精锐损失殆尽,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病逝于白帝城,蜀国两场大战失利后元气大伤,这时候诸葛亮本应该好好的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后才大举北伐,可他也许是出于报仇心切,或许是太想完成心中夙愿了,在刘备逝世三年之后就穷尽蜀中精锐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且声势异常浩大。

而在这次北伐仅仅一年以前,他还发动了平定南部战乱的南征,收复了南蛮各族民心的同时,自己也损失了一部分兵马。

不过,诸葛亮出兵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这是因为,当时魏国的曹仁、张辽、夏侯惇等名将相继去世,曹洪因为曹丕在世时得罪了曹丕,使得直到曹睿继位后依然闲置在家。东吴又在此时于东线大举进攻,魏国所剩不多的大将也几乎悉数前往对抗东吴。所以诸葛亮认为,此时虽然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休整,粮草、物资也并不是十分充沛,但起码要比曹魏的形式好的多。

所以他一边挑拨西凉三郡起义造反,一边又穿梭孟达叛乱,使得魏国最后一个可战之将司马懿都被派去镇压孟达,这就造成了魏国在防范蜀国方面兵马大减,又无大将可用的局面。

就因为这些原因,诸葛亮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倾力发动北伐。于是他几乎动用了蜀国所有的能战之兵,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

第一次北伐

由于诸葛亮所率领的都是曾经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功绩旧将,又是举倾国之兵,所以在前期确实打了几场漂亮仗,而此时的曹魏大将张郃、徐晃也正如诸葛亮所料,都在与东吴对战分身乏术,外加孟达和凉州三郡又先后起兵造反,更为诸葛亮平添了三成胜算,所以这时的蜀军还是前景一片大好的。

可是,诸葛亮只看到魏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却没看到自己本身也有着很多致命漏洞。蜀军虽然在前期打了几场胜仗,但因为急功近利,所以战线拉得过长,而蜀道运输向来特别困难,跟以往诸葛亮征战过的地方大不相同,所以粮草数次吃紧,造成军心动荡。

同时,魏军大将张郃在解决了眼前对东吴的战事后率领精锐铁骑迅速回援,以及马谡在街亭失守,凉州三郡的叛乱又内部出现问题,让本以为胜券在握的诸葛亮突然间遇上了窘境,蜀军的战争局势也是急转直下。

最后因为粮草频频告急,大将先后战死,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杀了马谡,命令全军撤退。

损兵折将耗光国力

此次,蜀军倾其全力却大败而归,声势浩荡的同时也是死伤惨重,阵亡将士不计其数,其中仅各部将校就多达70余人,可谓是一下子让诸葛亮拼光了老底儿。

最让诸葛亮痛惜的是,本来就人才紧缺的蜀军,因为此战又丧失了十一员上将,要了解,在战争中向来都是千兵易得一将难求,这些人都是刘备当年南征北战聚集而来的,大多不是入蜀之后才征召到的蜀中将领,失去了他们,蜀军再想召回同样出色的将才是不可能的了。

这十一员上将分别是马谡、张休、李盛,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 。其中,马谡是刘备生前重要谋士马良的胞弟,也是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和学生,因为失街亭被诸葛亮处斩。在小说和影视剧中,表现的虽然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其实当时的诸葛亮更痛惜的是失去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北伐机会。

而战死的这十一员上将中,最赫赫有名的就要数赵云赵子龙了,他是刘备生前五虎上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已经年过六旬的他还硬是要跟着诸葛亮替先主完成生前遗愿,其一生忠勇就可见一斑了。赵子龙能文能武,年轻时曾在长坂坡万军从中保住了幼主刘禅,如今却在第一次北伐中阵亡,让诸葛亮一生都无法释怀。

但是,经过这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却没有真正反省到其中的错误,反而是接二连三的频频北伐,短短七年内就在崎岖的川西山路上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硬是将“天府之国”耗了个精光,等司马懿死后,魏国内部大乱之时,蜀国也再无国力进取中原,最终只能被晋朝吞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次防守 最终战果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伐魏几次战果如何,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损失的大将,诸葛亮六次北伐战果

    对诸葛亮北伐成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共5次主动北伐,一次防守反击,战果究竟如何?越是出名的人,越是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比如诸葛亮。后世出于感性,或将诸葛亮北伐贬到一文不值,或将其捧到神乎其神,即便是想要客观描述也难免摆脱“辩论”情绪的干扰,有所失真。其

  • 刘禅被抓之后做了什么事情 司马昭为何没有对刘禅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禅笑死司马昭是真的吗,司马昭被刘禅弄得笑死,司马昭为什么封刘禅为安乐公

    还不了解:司马昭和刘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王司马昭为何没有杀掉刘禅,刘禅做了这些事让司马昭放下杀心?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

  •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个盛世 最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唐玄宗在位多少年后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还不了解:唐玄宗和安禄山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承接了大唐盛世,为何还会出现安史之乱?首要原因是行政区划的弊端渐显,府兵制无法适用。安史之乱发生的时期为唐玄宗时期,但究其根源可以追溯至更早年间,当时唐代国力还十分强盛,行政问题的弊端还不是很明显,随着社会的

  • 安禄山造反时唐朝还处在巅峰 安禄山哪里来的勇气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安禄山是什么人,安禄山,安禄山节度使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安禄山只是一个节度使,为什么在唐代鼎盛时期造反,谁给他的勇气?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一个朝代。不仅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这样的盛世。也涌现出不少风流人物,有李世民、武则天这样

  • 巫蛊之祸发生后卫子夫是什么下场?为何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场统治者内部斗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大汉朝里面,与汉武帝有关的几个女人,其下场都很惨,不是自杀就是被杀,即使连军功昭著的卫青的姐姐也没能够在汉武帝的年老昏聩下得到善终,不得不自杀以求家族的幸存。然而,在卫子夫死后,汉武帝还是没有放过卫氏一族

  • 张嘉贞:唐玄宗时期宰相,受累于弟张嘉祐贪污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宰相的顺序,唐玄宗杨玉环,唐朝被杀的宰相

    张嘉贞(666~729年),字嘉贞,蒲州猗氏县(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成纪县丞张思义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垂拱元年(685年),举明经进士,授平乡县尉。长安二年(702年),得到武则天召见,擢监察御史,迁秦州都督,转并州长史、天兵军节度使。开元八年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九龄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将相和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明朝评价,世说新语中嵇康故事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

  • 马腾还在曹操控制范围时 马超为何联合别人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腾和马超什么关系,马超早年与谁交战险些丧命,韩遂和马腾的关系

    对马超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马腾还在曹操控制范围的时候,马超要联合韩遂等人造反?马腾是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在董卓带领李傕郭汜等人进入朝廷后,凉州等地就成为了马腾等人的割据范围。董卓死后,关中有多达十多路大小军阀,其中以马腾、韩遂两人的势力最强。曹操挟天

  •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建安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苏轼文学创作成就,屈原的文学创作成就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

  • 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九皋后裔,张九龄当了几年宰相,开元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官宦世家 少有才名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5]唐高宗咸亨四年(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