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智勇双全的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原因是什么?

智勇双全的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4/2/4 13:58:08

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自负妄为,胆小怕事,毫无领兵之才,由于逢战必败因此被讽刺笑称“大明战神”,网友纷纷惊呼高端黑。

李景隆承袭了其父的爵位,却丝毫没有继承其父李文忠的军事才能,丝毫不了解兵法,掌兵却不会用兵,带军却不会打仗,屡败屡战,最终拜于朱棣靖难之战,南京陷落。

著名的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曾跟随舅舅朱元璋四处征战,协助他打天下,成为一代开国功臣,被赐封为曹国公。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之子,即朱元璋的外甥孙。

李景隆,小名九江,继承了父亲的曹公之位,由于其父的名声与威望,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一上位,他便得到重任,曾于都督府管辖军事,官位最高时升至太子太傅。

但李景隆为人并无才能,在官位上吃闲饭,被讥称为白面书生。

靖难之战时,李允炆撤下大将耿炳文,命令李景隆担任将军带兵与燕王抗敌。谁知李景隆为人自负,毫不把老将放在眼里,不懂得用人,最终大败而归。

李允炆过于信任李景隆,自以为其兵败归咎于将士不足,于是赋予其大军令其再次上前线,谁知李景隆屡战屡败,最终降燕,失守南京。

朱棣上位后,重用降臣李景隆,但最终由于群臣不满,将其弹劾,软禁在家中,连续十日不进食还未能死,大致在永乐末年离世。

李景隆卧底

李景隆,自靖难之战后,其战无不败、临危逃难、开城迎敌、投降做官的一系列举动使其被讽刺为“大明战神”,更因其逢战必流失一大批军队被敌军所劫,因而被挖苦为燕军的“运输大队长”、朱棣赢得靖难之战的首席大功臣,那么李景隆真的是燕王卧底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而李景隆正是堂堂的虎门将子出身,由于其父的开国威名,他一继任曹公之位,便受到了皇上的极大信任与赏识,即便本人丝毫未做出什么贡献也肩负重职。朱棣发动靖难之战时,耿炳文首战不捷便被朱允炆撤下,令李景隆担任将军带兵与燕王抗敌。谁知李景隆为人自负,又丝毫不懂用兵,不把老将放在眼里,撤下良将,没有谋略,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最终大败而归。

朱棣为人深谋远虑,他深知李景隆的实力,因此在得知对方战略部署时便心生暗喜,懂得以守为进,守株待兔最终攻其不备,一举击溃。其实朱允炆的战败是必然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李景隆,李景隆只是导致战败的直接因素,由于先帝诛杀功臣,此时朝中已无可用之将,因此朱允炆的不具识人眼力属无奈之举,但换下耿炳文也是战败原因之一。

但想必李景隆定然不是什么卧底,他不过是实实在在的纯废柴,既无智谋也不骁勇,不善带兵打仗又胆小怕事,因此使得燕军几乎不费什么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成功。

李景隆运输大队长

除大明战神外,李景隆还有一个称呼,即“运输大队长”,这又是个什么职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隆,虎门将子出身,承袭了父亲的曹国公爵位,借父亲威名,他一上任便极受赏识。建文帝在位时十分重用李景隆,高位官职予以加封,可惜李景隆没能负起他的优待与厚望。此时燕王起兵发动叛乱,欲谋权篡位。可惜朱元璋晚年杀尽贤臣大将,朝中已无可上阵杀敌之人。

朱棣来势汹汹,起兵不久便扫荡了北平外围。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好派幸存的年老大将耿炳文出兵,谁知首战不利,被敌军偷袭大败,建文帝大怒,使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对抗燕军。

李景隆本是膏粱子弟,不仅不懂带兵还不懂谦虚,既无谋略也不骁勇,为人嚣张自负、急于求成又胆小羸弱,甚至将军中的有用之人全部替换下来。起初朱棣听闻李景隆的作战部署便心生欢喜,令属下只守不攻。李景隆见状便长驱直入,见卢沟桥都无人驻守更是得意忘形,不料此时便中了朱棣的埋伏,城内有严密部署,其屡屡攻城皆被击退,永平未能拿下。

随后,朱棣拿下大宁进攻李景隆,吓得李景隆连夜潜逃,丢兵弃粮。此后,朱棣一举反攻,李景隆带兵北伐逢战必败,一退再退,最终还京。

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开门投降相迎,最终朱棣即位,李景隆任朝中大官,后被群臣弹劾罢官。

李景隆身为建文帝钦点的大将军,平定叛乱时其兵力远远超过燕军,但他屡战屡败,被戏称“燕军运输大队长”,喻指其逢战必败,每每潜逃为燕军送兵,更被奚落成叛徒,可见其人废柴之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治皇帝死亡真相,被慈禧逼急去找妓女染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嫖娼,大家可能都不信,皇帝后宫有那么多美女,还需要去外面找女人?那你就错了!在历史上,偏偏就有一位皇帝因为嫖娼而导致下部溃烂而死。嫖娼不说,还因为性病而死亡,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网络配图慈禧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在挑老婆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两个对象,都是侍郎的女儿,只不过凤秀的女儿

  • 起义军领袖孙可望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末期,在统治者残暴不仁的政治举措下,各种矛盾日益如初,在加上天灾的影响,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人民纷纷举起反抗的大旗,向腐朽没落的明王朝宣战,一时之间,各地先后爆发了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段长达二十年的由农民占据主导的事件被称为明末农民起义。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场起义

  • 来歙没被封为云台二十八将是因为和皇室是亲戚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来歙字君叔,是东汉的有名将领也是为战略家,祖籍南阳新野(今天在河南的新野)。来歙的六世祖父来汉是汉武帝时期船楼将军杨仆的副将,为人英勇,曾打败过南越和朝鲜。来歙的父亲是汉哀帝时期的谏大夫,娶的是皇室光武帝的祖姑母刘氏,所以算起来,来歙还是带有皇室血统的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王莽篡位的时候,因为来歙字君

  • 权妃为什么能得到朱棣的盛宠?这与朱棣的生母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权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朱棣的故事,大多数的开场白,都从他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开始,因而给世人的印象是:朱棣真冷血。其实,不看朱棣后来的疆域扩张或海外影响力的延伸,单看他的感情生活其实和普通男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生于皇家的这种特殊环境让朱棣的行事多了几分决

  • 清朝皇帝和大臣脖子上都有一串“佛珠” 这个东西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色带子作用,清朝官员挂的珠子,乾隆在位时的宰相有几位

    还不了解:清代佛珠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和大臣脖子上挂着的佛珠 是什么来头?经常观看清代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脖子上面总会挂着一串“佛珠”,垂于胸前。甚至就连后宫的嫔妃,偶尔也会挂出来露露脸。这串“佛珠”,是什么来头

  • 王及善: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何被称为“驱驴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仁宗时期的宰相,王延龄是三朝宰相吗,李隆基的宰相

    王及善(618年-699年),洺州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担任内史时,人称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时,累官至礼部尚书。他规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称“驱驴宰相”。死后,赠同凤阁鸾台三品、益州大都督,谥“贞”。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

  • 窦怀贞是什么人?他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如懿传魏嬿婉和进忠的关系,神官的晋升之路番外十四,京朝官是什么意思

    贾琏是荣国府世袭一等爵贾赦的嫡长子,也就是荣国府的嫡长孙。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荣华富贵,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特别是在社会等级森严的年代,地位高之人和地位低下之人的生活天差地别,甚至连生命的价值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种时候,有一些人便会为了权

  • 东吴皇帝孙休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大多数人读三国,在诸葛亮死后基本上对后三国时代的人物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咱们来聊聊吴国第三任皇帝孙休(孙权之后分别是:孙亮、孙休、孙皓),这个人非常有意思,酷爱古籍,想要靠教育治国,在许多

  • 历史上赵咨、沈珩是什么人?他们在夷陵之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咨孝廉,赵咨字文楚,赵咨的性格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称帝后对东吴发动的第一场重大战役,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於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声名光国……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

  • 历史上张让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怎么样才能让她喜欢上我,张让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容易让人喜欢

    张让,东汉宦官,灵帝朝“十常侍”之一。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所谓的封建制度,其实就是根深蒂固的等级阶级制度。在这些制度中,你的出身比你的才学重要,比你的能力重要。所以才有了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封建制度中,最令人不齿的身份,不是贫穷,而是连身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