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李景隆

李景隆——靖难之役南军主帅

李景隆

李景隆的资料

本名:李景隆

字号:小字九江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盱眙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不详

主要成就:靖难之役南军主帅

官职:太子太师

爵位:曹国公

李景隆的介绍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早年袭爵曹国公,常奉旨出京练军,后协助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率朝廷军队征讨燕王朱棣,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继位后,封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永乐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国公、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永乐末年,李景隆去世。

有关“李景隆”的历史故事

  • 明朝李景隆简介-明朝李景隆(靖难之役南军主帅)

    李景隆简介:靖难之役南军主帅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李景隆,历史上评为靖难之役南军主帅李景隆,明朝历史李景隆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李景隆,字号:小字九江,所处时代:明朝李景隆(生卒年不详),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早年袭爵曹国公,常奉旨出京练军

  • 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趣历史网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由于朱元璋晚年杀了许多大将,朱允炆已经没有将才可用了,随即只好命令年过六旬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军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在真定被朱棣击败,撤入城中坚守不出,后改为李景隆接任,并增兵至五十万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首

  • 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迪大军的结局是什么?

    臧克家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其实已经死了",把这句话放在李景龙身上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了。李景龙可以说是一个镶金边的绣花枕头,但枕头里确实有杂草。这个闪闪发光的草包惊呆了朱茂元璋和惠帝朱允炆。他们把他当成镇上的宝贝,却发现他的家伙其实是个给家人挖坟的铲子。李景隆是一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李文

  •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李景隆是朱棣的人吗)

    1402年6月,燕王以靖的名义,率领燕军大举南下,直抵南京城下。在此之前,率领百万南军北伐燕王的南军统帅李景隆,主动打开了南京的金川门,把朱迪的严俊放入城内。后来皇宫里发生了一场大火,他的皇帝朱允炆失踪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川门之变。此后,燕王朱迪称帝,改永乐。朱迪称帝后,李景隆带着"默契的力量"

  • 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吗?(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吗为什么)

    李景隆作为明朝朱允炆的大臣,在朱迪进京后开门迎客,真是不可思议。李景龙也被戏称为大明战神,这当然是一种讽刺。真正的李景龙当然不是战神。但是作为他的臣子,李景隆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和朱迪是什么关系?李景龙是朱迪的卧底吗?1.李景龙简介李景龙,本名九江,生于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县)。明初将军,曹国公之子

  • 为什么李景隆是朱迪登基的最大功臣?李景龙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景隆是明朝的一位将军,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曾经拜过大将军,帮助朱允炆割据诸侯,并与燕王朱迪有过几次会面。李景隆原本并不站在朱迪一边,但在朱迪打败朱允炆,夺取南京之后,李景隆是最大的功臣,得到的奖赏甚至比朱迪手下的将领还要高。为什么?当时朱迪率军渡江,李景隆明白大势已去,便主动开门投敌。这帮助朱迪

  • 李景隆为什么要背叛建文帝?(李景隆有九种方法杀建文帝)

    说起李景隆,我们都知道他是明初非常有名的武将,对明朝的贡献也非常大,但是最后我们都知道李景隆最后背叛了他的皇帝,所以有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示这个问题吧!说起李景龙,他可不是一般的再版人物。他的祖母是著名的曹国公主朱佛之女,父亲是祁阳武清王李文忠。那么,朱姑娘和是谁

  • 朱允炆为什么用李景隆?(朱允炆为什么不立太子)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于是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黄的曾孙。历史上,朱允炆被称为文健皇帝,但它没有注册。鉴于诸侯势力在各地的影响越来越大,他采取了减少诸侯势力的政策。这件事影响了燕王朱迪,于是朱迪揭竿而起。最后甚至攻占了帝都应天(今南京),自己当了皇帝,史称永乐皇帝。这是明朝初年的一场皇位

  • 白沟河之战朱棣是怎么逆转重创李景隆六十万大军的?(燕王朱棣白沟河一战转折点)

    说到白沟河战役,其实是一场争论很多的战役。这场战役最大的特点就是朱迪居然完成了逆转,重创了当时李景隆的60万大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于是有人问,这到底是什么战役?我们继续分析看看吧!1400年4月,在靖南之战中,燕王的军队和文健的军队在白沟河交战,文健的军队被击败。从那以后,文健皇帝再也不

  • 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景隆,男,汉族,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袭爵曹国公,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

  • 李景隆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袭爵曹国公,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文帝时期,参与削藩行动。靖难之役时,拜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 “大明战神”李景隆

    明代前期将领,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江苏盱眙县)人,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年青时喜读兵书,言行举止雍容华贵,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数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承担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貿易,后执掌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明洪武叁十一年(1398年)

  • 李景隆是什么人?他真的是朱棣成功的第一功臣吗?

    大家好,说起李景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其实我们每次看朱棣把朱允炆打赢了都绕不开一个人,李景隆。不仅我们是这么认为的,朱棣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离了李景隆没有李景隆真的做不到,完全不行的。在1402年6月,朱棣终于进入南京,登基称帝,改年号永乐。对部下进行封赏,加官进爵,当时封赏最重的第一功臣是

  • 李景隆帮朱棣夺取天下后都经历了什么?

    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使得明成祖朱棣,成功扳倒了朱元璋亲自提拔的皇太子朱允炆。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明朝建文帝时期爆发了靖难之役,作为明军主帅的李景隆屡战屡败,使得明军损失惨重,反倒给对手燕王朱棣以巨大收益,但建文帝却一直没有杀他。最后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投降,使得朱棣轻易赶走建文帝

  •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

  •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允炆首先任命老将耿炳文,战败后,又任命李景隆,无功而返!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由于朱元璋晚年杀了许多大将,朱允炆已经没有将才可用了,随即只好命令年过六旬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军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在真定被朱棣击败,撤入城中坚守不出,后改为李景隆接任,并增兵至五十万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首

  • 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主帅李景隆受命围剿朱棣,却弃城而逃。最后,竟是文官铁铉用一幅画像,赢了朱棣一局。

    朱允炆继位后,为了解除藩王对自己权位的威胁,进行了削藩,罢黜了各位藩王。这时觊觎皇位已久的燕王朱棣,趁机举兵造反要篡位,从北平南下直逼南京。慌乱中朱允炆任命不懂军事的李景隆为主帅。李景隆带着六十万大军,在白沟河和朱棣发生了遭遇战,一交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他单骑逃往德州。这时,押运粮草的铁铉赶到,此人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摘要]: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是李景隆造成靖难之役的最终失败吗?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内应吗?至少人家李景隆在洪武年间是实打实地凭自己的功劳升的官。《英雄记》曰:初(孙)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对。李

  • 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由于朱元璋晚年杀了许多大将,朱允炆已经没有将才可用了,随即只好命令年过六旬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军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在真定被朱棣击败,撤入城中坚守不出,后改为李景隆接任,并增兵至五十万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首

  • 明朝李景隆,为何说李景隆才是朱允炆在靖难之役落败原因

    李景隆出身世家,也是皇亲国戚。父亲曹国公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是朱元璋的姐姐。李文忠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明朝李景隆年轻时好读《孙子兵法》,举止有度,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1386),袭爵曹国公。多次赴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